涵養貴格、改命之源就是孝順供養父母
經常有人問:我抄經念佛放生,怎麼生活還是不順呢?
其實只要問自己一句:有沒有抵觸頂撞父母,有沒有孝順供養父母。
找工作,考試,談對象,提申請,子女不聽話,讀書不好……
問他一句:“有沒有抵觸頂撞父母,有沒有孝順供養父母?”百問無一失。
涵養貴格,一定從孝順父母開始;
孝順父母,為改命之源。
我用通俗的話表達一下,就是——
一個人恭敬侍奉父母,他的骨骼就長出山岳河川的相來,做官就成必然。
一個人資財供養父母,他的面色就生出和合回旋的財氣,財氣就豐隆。
我們都知道“綿手綿足”是富貴相。佛經上說,這是三十二相之一,還告訴我們原因是孝順父母。
(手足柔軟相:手足極柔軟,如細劫波毳之相。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無數世為父母師長洗浴,除去污垢,塗抹香粉,所以得到手足柔軟相。表示佛以慈悲柔軟的手攝取親疏之德)
為什麼孝順父母,各方面都會好呢?
給大家解釋一下——
遇到不順,為什麼呢? —— 因為作過惡業。
惡業是什麼?—— 傷害眾生。
傷害眾生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輕賤眾生。
所以要改一切命,根源就在這個“輕賤眾生”
要治這個輕賤病,就要恭敬孝順眾生——
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輕賤,我還有哪一個眾生不輕賤?
如果我連父母師長都不恭敬孝順,我可能孝順哪一個眾生?
所以我要求任何願,滅任何苦厄,就從孝順父母師長開始。
百善孝為先,抵觸頂撞父母,其余九十九善也積不到,這個命什麼都改不掉。
無際大師教導我們的無病不治改命藥方裡:溫柔半兩,孝順要十分,和氣湯送下。
孝順是十分,這是藥方的核心,也是改命的重點。
為什麼要“和氣湯”呢?
大願法師告訴我們:生出一分氣,就毀滅一百個大劫以來積累的善業,所以生氣叫做火燒功德林。我們都知道和氣生財,人一旦生氣了,就把財趕走了,所以自己聚不進財富。而且,生一分鐘的氣,會得到三天的病;生一天的氣,那要得到四十天的病。
那麼,為什麼要溫柔呢?
道家祖師老子在《道德經》上說: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這個意思是說:
人活著的時候, 身軀是柔軟的, 死了就堅硬了.
草木活著的時候也是柔軟的, 死了才變得堅硬.
堅硬剛強是死的征象,而柔軟代表了生氣茂盛.
有養生修為的人,他們的肌膚都是非常柔軟的,因為柔軟代表生氣。
我們做人,就要多溫柔,這個溫柔是指不要抵觸頂撞他人,少與他人爭執,少去逆撞他人,少強硬的態度,在我們身上養一種溫柔淳厚的氣氛,這可以使我們生氣充沛,脈象華貴,壽命延長,也是一切福德富貴的根基。
那麼,怎樣才算柔呢?——
道家說: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這個意思是說:
為人方正,但卻沒有銳利的稜角,去割傷他人;別人有小過小錯,我們也不要去用言語割傷他的心靈(不然自己往往是被自己最心愛的人如子女,異性傷害)。
為人清正廉潔,可是處事方面又很厚道,不會疾惡太嚴、苛刻太甚(否則自己就容易遇到對自己苛刻的上司);
為人率直,可是決不直率得過於放肆。表達看法,要選擇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說(否則自己以後說話是沒有人肯聽的,大家都討厭你)。
有了光芒, 但是保持溫潤低調, 決不放耀顯擺, 否則傷害了他人的驕傲,就成了刺眼(炫耀自己,鬼神人天都嫉妒想要損害,所以一個人炫耀什麼,就容易失去什麼,在什麼地方跌跟頭)。
這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別人的過失,我們要掩藏幾分;自家的好處,要掩藏幾分。
也就是儒家所說:
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
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天。
怎樣養天?
——遮人幾分過,這就叫養天,養天才能得天獨厚,有這種渾厚,才能載物(生活中的各種受用,好資財,好姻緣,好工作,好子孫,好聲望,好人際,乃至一切,都是載的物)。這個比喻可能不是很直白。可以看看老子怎麼說——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也
是以能為百谷王
這段話說:
大江大海之所以是水川之王, 是因為它處在地勢低的地方. 因為處在低處, 眾多溪流就流匯進來.
我把自己放得低,讓眾生的智慧都匯集進來,這樣是成就我自己“百谷王”。
所以我們佛家說:貢高我慢,是障道因緣。
經典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先把自己置高,什麼知識,什麼法,什麼理也流不進來。
有的人說,我低姿態,別人以為我是平庸。
實際上,是否平庸和無能, 這是用事實說話的。低調做人,才可以用冷靜的心態思考和作為。簡而言之,冷靜思考,不隨人事物轉,這是非常重要的。被轉進去容易失誤,做得好的人,往往是恪守低調作風的典范,企業也是如此。
法師說:貢高我慢生起來,馬上就被魔找上,往地獄裡拖。
教育家說:你要有空杯心態,才能拿這個杯子去盛裝知識。
西方耶稣也說:凡是把自己放低的人,都必定要被抬高;凡是把自己抬高的人,都必被降低。
佛家裡講的“慈悲”,在普通的書本上就叫“仁”。
大家都知道,“木”在五行之中,主仁。
“木”還有另一個名字—— 木曰“曲直”。
“曲直”主仁。第二字“直”是什麼呢?—— “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像樹木一樣向上生長,佛永遠不是要我們消極避世、違背天道的教導,佛陀從來沒有教過的。佛陀教導的是“問題在哪裡發生,就要在哪裡解決”——
有一次,很多人罵佛陀,阿難請求佛陀到其他地方去。
佛陀說:如果那個地方也有人罵,那又該到哪裡去?一再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整個世界就都沒有我們的容身之地。阿難!不要這麼想。問題在哪裡發生,就要在哪裡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到其它的地方去。
話題偏了,繼續。
第一個“曲”字是什麼呢—— 因為樹木生長之前是芽種,芽種是什麼樣子呢,卷曲起來,這種內斂,就是曲。比如,天干甲木的“甲”字,象形就是一個曲起來的芽孢,但是在五行卻象征參天大樹,正是這個“曲”,成就了“直”。
“曲”字放在“直”之前,這是教導我們——先把自己“曲”起來。
比如,我們看別人的言論,第一念頭,尊重別人的思想,這是“曲”;之後的念頭,才是思考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是“直”。
我們總跟人斗诤,很少觀察別人的看法,總急於壓倒別人表達自己更高明的看法,這個心不對。
我們還是芽孢學生的時候,應該把自己“曲”起來,多去學習,而不是急於顯耀。因為,其實是不懂得內斂,氣相過度外散,這是“耗”
我們懂得涵在裡邊才是好,所以,祖先要我們養內涵。內涵,就是懂得收斂。
有涵養的人,大家敬愛,生活中很多福報,實際就是這個人懂得收斂。
有的人說:不是我故意,那個人真的習慣差、說話差、做事差,我怎麼可能收斂我,反而順他呢?
《禮記》上寫道:
天無私覆
地無私載
日月無私照
斯風既永
唯吾之祯
這個意思是說:
天地既生發滋潤萬物的藥草,也生發毒害萬物的毒草;
天地養育善人君子,也養育小人惡棍;
日月從來不是只照耀善人,不照耀惡人的;
大海從來不是只收納清流,拒絕污流的;
引而言之,即使對方是惡人,也要給惡人生存生活的空間,也要尊重他的立場和感情。
恭敬惡人,是給與他作為生靈應該得到的基本尊重,犯人也有人身權益的,我們恭敬惡人而不是恭敬惡行。
小偷、惡人、妓女,有法律的審判處置。即使法律,也是審判事而不是審判人。沒有人有權力做法官審判別人,即使智者、聖者,也只有權力審判事件。
對於學佛的人來說,所有的道德、規范、戒律,更是全部拿來對自己,永遠不是對別人。更遑論我們可以把別人當做過街老鼠,一人去踩一腳,去橫加罵戾,這也是犯罪——即使罵罪業最深重的罪犯,他也可以告你人身攻擊,並且法律站在他那邊。
所以,我們不要理直氣壯、正義凜然地看到別人有錯就嘴巴如鋼刀。.
想想,我們自己多少缺點、做過多少惡言惡事,但是,天地日月都用一樣的平等心,毫無所求地利益我們。
這個無所求,第一是不求我們給予,第二是不要求我們是怎樣的人。
我怎樣報答天地日月?—— 學習天地日月的平等心。
我們有句俗話,叫做“上德若谷”。
這個意思是,世界上第一等德,是像山谷一樣,有著謙虛能容的心胸。這是最高貴的貴族品質。
很多師兄都說學佛行善不能想著為自己積福,應該做無相布施。佛陀也說無相布施的福分是最大的,百千萬倍大過住相布施,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老子在《道德經》上說: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這個意思是說:
天地之所以長久的存在,因為它不為自己生長,而是生長萬物,所以,它能夠長生久遠(壽命最長,福祿最大)。
有句罵人的詞語——“賤骨頭”。
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貴賤,是受人尊敬,還是受人輕辱,是骨相決定的。抵觸頂撞父母,正是毀壞自己骨相的。
我一般看到骨相不好的人,我都心裡對他說:回家不要抵觸頂撞父母了。
這是古人說的“骨相定貴賤”。
我們身上五髒之中,什麼對應骨呢?
——腎主骨(我們說骨氣骨氣,所以腎的神表達出來就是志向)。
大家都知道,腎五行屬水,水的性質是什麼?——至柔。
柔軟隨順眾生, 沒有尖銳的稜角去割傷他人。
普賢菩薩十願之一:恆順眾生。這就就是天地間第一等善行——上善若水。
恆順眾生,要從恆順父母尊長開始。如果父母尊長都不順,又怎麼可能順眾生呢。
所以佛說恭敬別人的果報,是成為尊貴的人,把自己壓得低低的,就是真正的尊貴。
大家知道,玄武代表強大的力量。“武”這個字,拆開是“止戈”——可以讓別人看到我就放下兵器,不戰就勝,這個力量是非常神秘強大的。而玄武,是用龜和蛇來表示的。龜和蛇都是非常懂得收斂,懂得曲的。
再比如說,大家最喜歡補腎,因為腎是生命之源。
那麼,腎這樣重要的主宰,它的特性是什麼呢?—— 封藏。
有的師兄很喜歡辯論。辯論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往往大家辯到最後成了為辯論而辯論,而不是為明理而辯論,一堆嗔心、惡口,斗诤不停,把其他網友也卷進來看嗔恨、看惡口,一起發嗔恨、發惡口,亂成一鍋粥。這樣,實際效果就非常糟糕。
所以,老子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孔子則說:
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
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這個意思是說:
一件事情,你可以和別人好好說清楚,讓別人明白,但是你不跟他說,不讓他明白,這叫做“失人”。
一件事情,你當時和別人沒法說清楚,但是你硬要去說,這叫做失言。
我們可以看看這個“辯”字的構造——
辯字是左右兩個辛,中間一個言。
辛,是什麼意思呢?
辛是象形,在甲骨文裡,像古代刑刀,意思是大罪。
古人說:辛痛泣出,罪人之象。
“辯”就是兩個罪人說話
所以,老子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那麼,我們說話愛犯哪三種錯呢?
孔子給我們指出來——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翻譯過來就是:
第一種:搶話說。
還不到或者不該我說話的時候,我就開始說。這是急。
第二種: 有話不說
該我說話的時候,我不肯說出來,這是隱。
第三種: 自顧自說
我不注意聽眾的反應,就在那裡一個勁說,這是瞽。
恆順眾生,從孝順父母做起,然後一切眾生是父母,孝順一切父母,從每一絲言行不割傷眾生做起。
這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竟從哪裡找這顆恆順眾生的心呢?——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有一天,他請教孔子,有沒有一言可以做一輩子,作為一輩子的指教。
孔子只說了一個字:恕。
有人又問法師:師父,我怎樣才能寬恕他?
法師回答道:你不去給人定罪,你就不需要寬恕他。有的人想, 他這個人就是不好, 他小偷的行為就是不對, 他道德就是差勁, 我為什麼不給他定罪呢?
這是因為一切都有因果, 通俗的說, 所有的問題都是有原因的.
任何問題都不是一個人造成的, 肯定有其他人的因素, 環境的因素, 各種各樣的因素, 具體分析起來, 至少追溯一百年, 牽涉的人沒有一萬, 也有三千, 牽涉的其他因素, 沒有一千個, 也有五百個.
我只看到他是小偷, 我沒有看到他背後的成長, 有多少原因.
比如: 他有我的受教育機會沒有呢, 有我的讀書才能沒有呢, 有我這樣的父母沒有呢, 有我的就業機會沒有呢, 他有沒有更晦暗的成長經歷呢
再深入, 比如他父母性情暴戾, 什麼原因呢? 可能要翻祖賬了. 每一條深入下去, 都會發現這一切都有復雜的因果.
如果我是他那樣的成長背景, 我可能根本不如他, 那麼我有什麼資格去審判他呢?
所以聖經上告訴我們:你不去給人定罪,你將來就不會被人定罪。
我們對外道的觀念深刻於心, 只愛把佛陀說外道這句話掛在嘴邊輕蔑貶斥乃至仇恨一切,卻盲然無視佛陀說一切法是佛法這句話,這就像我們只喜歡佛陀說破斥邪道護持正法,不喜歡佛陀說即使出家人破戒犯罪也不可以說一句壞話,因為自己的惡心不由自主的喜歡可以拿來名正言順傷害眾生的“佛法”。
我們看到別人說不是佛經上的,立刻就生出嗔恨輕蔑,甩出兩個字——“外道”
——因為,我慢排擠他派易,打開心胸借鑒難。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觀察,借鑒其中可取之處,不管是什麼道。我們的祖師,如印光、蓮池、藕益、憨山、弘一、淨空、宣化上人等等,既指出儒家、道家的不足、不究竟之處,也學習、贊歎儒家、道家勸人向善的做人教誨書,還印發了幾百萬冊廣宣流布利益眾生。
為什麼數學系的學生不只是學高等數學一門課程呢?因為學習其他課程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數學。這就是為什麼宣化上人說諸位若把儒道的道理弄懂了,佛理就迎刃而解了,印光大師說欲做真佛先做真儒,入世為真儒出世方為真僧。
歷代聖賢,還要向鄉野粗民求教學習,難道說這些鄉民就句句是對,是正道嗎?
不是的。祖師是要得到啟發,對這種理論和看法,從中思考、觀察,、實踐可取的地方。他們的眼裡,沒有派系,只有知識和真理,這是對真理的熱愛和追求。
知識和真理是客觀的,不能被“創造”,只能被“發現”。
不論是佛教發現的,道家發現的,儒家發現的,基督教發現的,科學發現的,乃至一切學派發現的,每一個光芒的知識,都不是哪一家創造的,更不是哪一家的私有財產,而是全人類的、全體眾生的。
《論語》說:泰山不辭土壤,河海不擇細流,所以成其大。
潘*文先生解釋這段話說:為人要善於接受所有的人,對於不同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要兼收並蓄,這才是成就自己。
我們討論的時候,重點不是判斷對方說得對與錯,而是集思廣益,開張聖聽,打開心胸借鑒別人的話,給自己啟發,增長自己—— 大多數本身也就沒有對錯,而是多個角度。人不懂得觀察、借鑒、學習他人的長處,自己就越來越落後。
先賢說: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這個意思是說:
把自己求知的杯子放在低位,各種智慧的水,才流得進來。
保持對知識的謙虛和觀察借鑒態度總是好的——所以,佛家說貢高我慢是障道的因。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如果我只學佛法,不學其他學派,我還是要對其他學派保持尊敬——
我沒有達到可以輕慢其他學派的時候,我不該輕慢;
我達到可以輕慢其他學派的時候,我反而不敢輕慢。
修心的最終,是為了明白道理,然後落實到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細微之處。常見我們把注重修心,修心是關鍵這類話掛在嘴上,但就是不實際做——一句話裡的嗔恨輕蔑諷刺尚且管不住,這心修到哪裡去了呢。基本的禮貌沒有,只管暢快發表自己夾雜人身攻擊的“破斥邪見,破斥外道”高論,這心修到哪裡去了呢?——
破邪立正與其說是一項莊嚴的使命,不如說是一項高超的藝術。何以故?居高臨下易,平等待人難;心有怨怒易,慈心相視難;簡單打壓易,曉理動情難;反唇相譏易,據理力爭難;自以為是易,設身處地難;思量彼過易,常見己短難。
其次,破邪者當知,邪見不等於邪人;若以邪見論人,則天下無真佛子。是故,破邪者或以智取,或以情化,或以問诘,或以理服;然無論如何,不可冷嘲熱諷,更不可穢語粗言。須知,千言萬語未必能贏得一個朋友,一句粗言卻可以造就一個敵人。
是故,先自立而後立人;先自破而後破他。如此,則破得所向披靡,立的左右逢源。是為破邪立正。
修得最差的人,就是把自己當成佛教的法官,當成一貫正確的知見,脾氣特別大,嘴巴特別尖刻的人。
為什麼呢?因為佛家講修定,總看別人有過,永遠不會得定,沒有定就沒有修為。因為心不停地隨著別人的境界轉,不停的著相。“見世間過”是什麼?他六根著外面的境界相,著相!著色聲香味觸法,裡面生貪嗔癡欲諸想,他才見到世間過。如果不著相,他見不到世間過。自己改自己的過失都來不及,哪裡還能有時間去管別人?一管別人,自己就先起嗔恨傲慢心。
我們佛家還有句話說:有福報的人,從來看不到是非;沒有福報的人,常常看到是非。
法師說:把自己當成一貫正確的佛教裡的法官、護法和衛士,好像天下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學佛者。聽到佛門內一些不如法的事,耿耿於懷,評三說四。雖然你有一定的正知正覺,但滿眼皆是是非,遍地都是“外道”。要知道,世上一切皆有因果,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你若有對與錯的知見,自己的心就先著了魔,進入了魔境。要知道,就是真有外邊的魔,也沒什麼可怕,應把魔當成幫助你成佛的善知識。
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忏悔,這就是修行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說別人不愛聽的話, 說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的地方, 這都是惡語, 這個罪過非常嚴重. 你讓他傷心, 讓他生氣, 他就會毀壞所做的這些善根, 這就等於你毀壞了他的善根.
有的人說"我是為了他好".你若是為他好的話,你得看看啊,你有這個能力嗎? 你有沒有調整他的這個能力? 你們之間有沒有這個緣分? 你得看好啊!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 你們之間沒有這個緣分, 你說他的缺點,不但不能讓他改正, 反而還會讓他生氣, 讓他生煩惱, 你明明知道要這樣做, 那就有一定的罪過, 而且你發心也不正確啊! 你將來要感受果報, 在因果面前誰也躲不了啊! 所以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傷害對方。要用智慧的語言來解決問題。
聖經上耶稣說:你不要去論斷人,以免自己將來被論斷。你不要去給人定罪,以免自己將來被定罪。
以上這些很啰嗦,因為恆順眾生,大處是順,小處是要落實到這些細微的言行上。。
佛說法就是為了讓我們明理即事,明白了道理,然後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踏實做得到。。
要想生活中得到任何福報,如感情順利,對象不輕賤自己,工作順利,上司不敢嗔自己(好好教導),財運好能聚財積蓄下來,關鍵考試順利發揮等等一切好事,都要從孝順父母開始,不然是真的沒有辦法得到的,這就是古語“百善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