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戒色亦是在守護你的家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戒色亦是在守護你的家庭

  對於未婚的人,婚姻對他們而言,是抱有非常大的期望的。但是在婚後,不如意的,卻非常多。所以,離婚率也年年在增長。這個對整個家庭的穩定,與社會的安定,及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都是有不良影響的。

  所以,能守護你的家庭,也是在替孩子守護一個好的成長環境。

  能夠戒色,斷了邪淫,不與其他女人亂來,這其實也是在幫你守護你的家庭。

  如果是個性不合,那個就不好辦。需要彼此寬容,在生活中不斷地磨合。是需要共同努力的。

  但如果是因為你好色,邪淫,而導致婚姻破裂,感情不合,彼此之間變成怨家。那個就是自找苦吃,自作自受了。

  所以,當你能堅守,不犯邪淫,好好愛自己的伴侶,你就避免了因為邪淫外遇而導致婚姻破裂的機緣。

  有不少男性,在婚後,又找了小三小四,甚至直接住在小三家裡,還生了孩子。這對原配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因為當初承諾了要照顧家,照顧孩子,而今,卻背棄了自己的責任,又拖另一個女人下水。同時傷害了兩個女人。而這原本不相識的兩個女人,卻因為你的貪欲,而反目成仇,甚至撕打起來,看看,這給多少人造成了傷害。

  不說大人,孩子的心靈,又會有多大的創傷。

  自己的父親,拋棄了自己的母親與自己,跟別人在一起生活。他的內心能不感覺不平嗎?能不埋怨自己的父親嗎?看到母親天天以淚洗臉,天天抱怨,甚至把脾氣發洩在他的身上,他能不恨嗎?為何要因為自己的欲望,而傷害這麼多人,而且還是身邊最親近的人?

  對於小三的孩子難道就公平嗎?他本該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成長。有父親有母親,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疼愛。為何就因為你的貪欲,而使他變成一個令人嘲笑的小三的孩子?他做錯了什麼?為何要替你的背叛家庭,而背負這令人輕賤的結果?

  自己一個人的貪欲,卻造成了那麼多人的痛苦,不知道怎麼還能安心享受這樣的結果?

  一個戒色的人,必然是重視責任,更勝於這貪欲的愉悅。

  如果,你真的愛小三的話,你反而更不應該去傷害她。為何,要讓她變成一個令人唾棄,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這個名份,對她而言,真的好嗎?

  倘若,你們都是只顧自己快樂,而不顧他人感受,那麼,又憑什麼那麼輕易就去傷害一個無辜的女人?如果你本身就不是重視家庭的人,為何要跟一個重視家庭的女人結婚,而後又再拋棄她?這樣對她公平嗎?

  所以,太多太多的怨恨,都是由於貪欲而產生。一個只顧著自己的欲樂,而不顧他人感受的人,根本就不在乎另一半的心,是不是真的受了傷。

  不得不說,一個人冷漠到不顧及他人的死活,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惜傷害身邊的人的時候,真的令人無法忍受。

  做為一個男人,應該要有承擔的心,應該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而不是可以冷血到這個地步。

  因此,當你能夠真正去戒除自己的欲望,而保護家人的時候,你的婚姻與家庭,也會避免因為婚外情而產生的傷害。

  感情,只是一時的,也許在那個時間段,你非常愛,非常想要,但一過了那個激情期,你就平淡了。什麼樣的人,相處久了,都會有一定的矛盾產生。特別是生活在一起的人。小三或是小四,偶爾見面,不會有太多的磨擦,不像身邊的人,枕邊人,隨時在一起,天天在一起,吃穿住都在一起,特別容易看到對方的問題,細節處。因此,產生磨擦的條件也多了。

  此時,正是培養彼此寬容與體諒的時候。情欲,只是滿足自己的欲求,而不能真正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人,除了情欲之外,還是有愛的。

  愛與情欲,是不同的。情欲是自私的,只為了自己想要。而愛,是能體恤到對方,是可以犧牲自己,而成全對方的一份善心。

  我們應該更多一些愛,少一些欲,當你真正懂得去愛對方的時候,對方也會愛你。彼此相惜,感情怎麼會不穩定?常常是一方想要珍惜,另一方卻在破壞,直到傷透了對方,不得不分開,最終,彼此都痛苦。

  要學著用愛,而不是用情欲。因此,一個戒色的人,放下自己的欲,而發起自己的愛,用真心真情意,去愛自己的另一半,愛自己的家,家庭當然更加和睦了。

  夫妻的恩愛,是需要彼此共同努力的。好好珍惜家庭,你才會在家庭中感受到幸福。

  守護自己的家,莫因一時的貪欲,而毀了你的家,你的幸福!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達真堪布:說這些是非,容易造業
下一篇:世間萬物歡喜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