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三十七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三十七章只眼勝千日02
看那摩尼殿的飛檐一角
古教雲:摩尼殿有四角,一角常露。
摩尼是梵文,形容無價之寶。一顆無價寶珠擺在中間,人站在四面八方看,每個人看到的光色都不同,因為你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反映的光色就不同,顏色也不同。就像一般人看佛的捨利子。
不知道諸位有沒有看過真正釋迦牟尼佛的捨利子,不是後世所泛稱的。那說也奇怪!真的佛的捨利子,一千個人看,一千個人看到的顏色不同。拿佛法來解釋,每個人的業不同,捨利子反映的顏色也不同。拿科學來解釋,每個人的健康、視或腦力不同,反映的光也不同。等於我們看某一樣東西,色盲、近視眼、老花眼所看各有不同,豈只捨利子與摩尼珠!任何一樣東西都如此。他說,古代經教祖師說,摩尼珠建的殿有四個角,有一個常暴露在外讓人看到。
摩尼珠,是一個無價的寶珠,本來是圓的,十方八面都看得見。這顆珠四面八方放光,但是,只露出一個角,只有一面放光給你看。
祖師雲:眼門放光,照破山河大地。
這比方什麼?我們的眼睛。我們的本性在我們身體內部,等於無價之寶摩尼珠,然而被困住了,只開兩個洞。其實等我們功夫修到了,明心見性,不用肉眼的話,十方八面上下都看見了。我們本來就有這個功能。那麼,現在大家為什麼沒有現出這個功能呢?譬如大家打坐閉起眼睛,始終忘不了前面這雙眼睛對不對?在座做功夫的很多,坐在那裡始終看到這兩個洞,此即不懂道理,你被那兩上洞困住干什麼?後面可以看,前面、上面、下面都可以看,我們可憐習慣了,天眼通被障住了!如果真曉得自己能放光動地、無所不照,為什麼要被這兩只眼睛控制?這兩只眼睛花花了、死了變成灰,你把它當成寶貝干嘛?這就是眾生的可憐,認錯了自己的東西。
所以說,摩尼殿有四角,無所不照的,只有一個角露在外在給你看。‘眼門放光,照破山河大地’,雖然只有這一角也夠用了,整個宇宙看得清清楚楚,不過可憐一點,像照相機一樣,只對著一面。眼睛也可憐,只看到四分之一。有些人視力好一點,有些人聰明一點,看到的范圍比較大;視力差一點的所見范圍也就較小。
又歌雲:‘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凡夫只是未曾觀,何得自輕而退屈?’
這首禅宗祖師的歌,‘應眼時若千日’,當眼睛看東西時,放光的作用,眼睛的功能同一千個太陽的功能一樣。站在高樓上看台北市有多少燈?何止萬盞燈光一覽無遺,但你不能加上障礙;如果要數數看有多少燈,那就看不見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應眼時若千日,萬像不能逃影質’,此心不動,眼睛一望,森羅萬象,所有影像像照相機反影一樣,都過來了。
‘凡夫只是未曾觀’,一切凡夫沒有回轉來找自己能看的功能。能見的功能,他找不出來。
‘何得自輕而退屈’,因此所自己看輕,認為自己不是佛。佛經上說,佛眼看三千大千世界,如看掌中庵摩羅果,越想佛越偉大。我們站在中山北路圓山放置廳看本市,也有看掌中庵摩羅果的味道。雖然不是大佛,弄個小佛當一當也不錯!為什麼不成佛?算算前面有幾盞燈?糟了!站在這裡一眼看過去清清楚楚,如果算有幾個人?完了!只看到一個,跟只看到一盞燈同一道理。所以講見性的道理,非常奧妙,要去體會。
是知顏貌雖童耄,見性未曾虧。
以眼睛看見東西的功能來講,有青年、中年、老年的差別,但能見之性並沒有虧損。老了戴老花鏡眼鏡模模糊糊,不要認為模模糊糊,那也是看,功能並沒有退失。為什麼會模糊?因為用的工具損壞衰老,眼根、眼神經退化了,與那個能見之性並沒有關系。
明暗自去來,靈光終不昧。
佛教導波斯匿王開眼閉眼的道理,開眼見明、閉眼見暗,明暗的去來是現象。心經上說‘是諸法空相’,你把現象一丟開,一空了,‘靈光終不昧’,你本身的靈光自然在這裡,何必去找?你到哪裡去找一個性?明心見性,性有多大?白的?黑的?它白了就能夠白,黑了就能夠黑。
則是現今生滅中,指出不生滅性。
佛在《楞嚴經》中說,就在我們現有人生生滅滅變動的境界中,不生不滅的本性就在這個地方。就在現有的物質世界中,可以了解超物質世界作用的那個不生不滅的本身。
方知窮子衣中寶,乃輪王髻裡珠。
你才曉得悟了道是什麼?窮人衣服裡的寶貝。這句話出自《法華經》裡面的故事。有一個非常富有人家的兒子,自小調皮離家出走,不成器當了太保流氓,最後淪落乞討。世界首富派人到處尋找。他的父母怕兒子不成器,早就在他的衣服中縫了一顆無價的寶珠,兒子不知,穿著那件衣服,等於端著金飯碗去討飯。這個兒子忘了自己是哪裡人?也忘了父親是誰?
上次跟你們講過一件千真萬確的事。有一位本省朋友很有錢,在台中,結果兒子到哪裡找不到!兒子也不知家在何處?被送到孤兒院。過了五、六個月,一位朋友在孤兒院碰到這個失蹤的兒子,把他領回去。這一對父母的糊塗,加上兒子的塗糊,此是現代的妙事。
總之,這個故事是說佛對於一切眾生像愛這個兒子一樣,我們這些人都是離家出走、浪走他方的流浪漢,自己衣服裡就有顆無價寶珠而不知,欲在外面干討飯。因此佛囑咐菩薩跟我們一起討飯,行教化。打坐、拜佛,干什麼?做清潔工作,掃廁所,把大便塵埃掃干淨。慢慢修得好,再加一點錢,不要做清潔工作,管帳,研究佛學嘛!十二因緣。管了半天慢慢熟了,最後叫你當老板。成佛,就是這個道理。
‘乃輪王髻中珠’,這又是佛經上的另一個典故。轉輪聖王,一個治世的帝王,天生有一顆寶珠在頭頂上,這也是代表最高的智慧。其實我們心裡頭就有寶,所以我常提唐宋時代雲門祖師的一句話:‘我有一寶,密在形山’,我們本來有一塊寶貝,不生不死,就在這個形體中,你怎麼去找出來?
貧女室中金,是如來藏中物。
也是佛經上一個典故。《法華經》說貧子指男性,另一本經典講貧女指女性。實際上貧女家中很富有,祖傳遺產,室內遍是黃金,她自己不知道。這裡是講如來藏,藏在裡頭是陰性的,陰性拿女性來代表,男性代表陽,就是我們自己本身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