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把這幾句經文研究明白了,保證能了生脫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幾句經文研究明白,

  保證能了生脫死,同羅漢的境界一樣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在《法華經》〈序品第一〉上說:“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這就是羅漢證道的境界。

  “諸漏已盡”:

  諸漏包括多說話、多聽聲、多看色、多妄想在內。

  何謂不漏?

  簡要言之,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這個“禮”字就是規則,規則也就是戒律。你能非禮勿視,你的眼根就清淨;你能非禮勿聽,你的耳根就清淨;你能非禮勿言,你的舌根就清淨;你能非禮勿動,你的身根就清淨。六根清淨,就沒有漏。

  “漏”,好像盛水的器皿,有一個孔,把所盛的水漏掉了,永遠盛不滿水。修道的漏,就是煩惱脾氣,你修點功德,就被無明火燒毀,永遠不能成道業。所以關於這一點,大家要謹慎行事。

  在外邊如如不動,在內邊沒有一切欲念,這是沒有漏;在外邊雖然不動,在內邊仍然在動,還是有漏。換句話說,有欲念的思想,有欲念的行為,就是漏;沒有欲念的思想,沒有欲念的行為,就是無漏。

  修道就是修無漏,修返本還原的功夫,回到童真之體。這些大阿羅漢,諸漏已盡,把渣滓都化盡了,只剩下精華,所以說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不會再有煩惱。

  怎樣能沒有煩惱?

  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能這樣子,那就諸漏已盡,煩惱也降伏了。

  “逮得己利”:

  他們得到禅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利益,都得到無诤三昧,把勝負心停止了。所謂:

  “爭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

  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

  “盡諸有結”:

  “有”是三界二十五有,“結”是為煩惱而結集生死。有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就障礙我們出離三界。如果把習氣毛病鏟除,把結集在一起的煩惱沒有了,把三有種種的問題也沒有了,這就盡諸有結,了了分段生死。

  “心得自在”:

  為什麼能這樣?

  因為心中得到快樂自在的緣故。

  為什麼心得自在?

  因為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的關系,諸大羅漢已到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境界。

  我們的心,都是“他在”而不是“自在”。“他在”就是人雖在,可是心不在,不是想南朝,就是想北國,不是念東西,就是念南北,始終沒有停止的時候。我們妄想紛飛,把主人翁攆跑了,外邊的客塵來當家,所以心不自在。“自在”就是心無離念,自性放大光明,照天照地,身心清淨,逍遙自在。

  這幾句經文非常要緊,我們要記住,不可忘失,把它研究明白了,保證能了生脫死,同羅漢的境界一樣。不證羅漢果,心不會自在;證了羅漢果,把客塵趕走,把煩惱降伏了,這時心才得到自在。

  恭錄自【 宣化上人開示錄(五)】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天機不可洩露
下一篇:宣化上人:不可以同時用身、口、意三輪相一起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