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從心理學角度看“背後不要說人壞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教導背後不要說人的壞話。但究其原因,很難說清楚為什麼。當然,不是說每個人對此都毫無見解,許多人都能簡單的說出一兩條理由來。但大部分人,只是盲目的如此去做,而且由於沒有實質的理由作為理論支撐,做的並不是很好,經常會破例跟自己的好友去發發牢騷,抱怨一下,認為跟自己的好友說幾句沒有什麼(好友又不會出賣自己,說說有何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下面的文章中,就“為什麼不要在背後說人壞話”這條的原則提出了三條看似簡單,實則很有效的理由。如果能理解這三條原則的巨大作用,或許你會徹底改變自己先前對這句話的看法,再也不背後說人壞話了。

  一、六度空間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最遠不超過六個人,即使一個在你看來絕無可能與你建立起關系的陌生人,你們之間的距離,也絕不超過六個人(想象一下,通過六個人,你能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建立起關系來)。所以你說過的任何話,都有可能傳到當事人的耳朵裡。套用俗語就是沒有不透風的牆,你背後說人壞話,難免會傳到對方耳朵裡,所以為保險起見,最好不要說。

  很多人就是因為只懂得上面的這條原因,而認為跟自己最親密的朋友說說他人的壞話沒有關系,但事實絕非如此。下面的兩條原則同樣十分重要。

  二、放大效應

  假設這樣的一種情況:A不認識B,既沒見過,也沒有聽說過,而是從你的口中第一次聽到關於B的描述。這時你的觀點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你說的任何關於B的話,在A那裡都會被放大。假如你說B是一個聰明、勤奮、友善的人,那麼這些品質在A的感覺裡會放大很多倍(聯想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是否真的如此?如果你的朋友不停的向你說起一個你不認識的人的良好品質,你是否會對那個人產生非常好的印象,產生強烈的結識TA的願望?)。而且第一印象往往很難消除,這些描述會長久在存在於A的感覺裡。自然的,如果A從你口中聽到的是一些不好品質的描述,這種負面印象也會被放大很多倍,在A那裡造成對B的持久偏見。如果事後A發現你對B的負面描述不那麼准確(這是必然的),會認為你故意诋毀B,不誠實(而你的正面描述會加強A對你的好印象)。

  三、潛意識影響

  當你向A訴說B的不良品質的時候,A耳中聽到的是一些不好的描述,但眼中看到的卻是你的臉。雖然從理性上來說A知道你在描述B,但潛意識卻不受理性的控制。所以當事後回憶起此事的時候,A回憶起一些諸如吝啬、固執、保守等負面詞匯(當然你的描述可能更糟),而腦海裡浮現的卻是你的臉。在潛意識中,A把那些負面詞匯與你建立起了聯系,所以當下次A看到你的臉時,想到的就是那些負面詞匯。這種潛意識裡造成的影響,人們難以察覺,但絕不能因此忽視它的實際作用。因為現實就是:A不自覺的把那些負面詞匯和你聯系在了一起,久而久之,那些負面品質就變成了對你本人的描述。

  當你向A所說B的不良品質時,在A的潛意識裡,認為你描述的不是B,而是你自己。所以,盡可能的贊美他人吧,因為你不是在贊美別人,你是在贊美你自己。

 

上一篇:宏圓法師:仰仗地藏菩薩的威神願力,速能成就大菩提心願
下一篇:道證法師: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至心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一下子完全清洗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