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陀在佛教中給我們的,最直接​的致富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話說有兩個人在投胎時,老天爺給了他們這樣兩個選擇,可以選擇一生都在“索取”,或是一生都在“付出”。其中一個快速的搶占了選擇的先機,選下了“索取”,並非常高興地認為自己占了大便宜;而另一個人則選擇了“付出”。就這樣,兩個做完選擇的人,回到了人間。選擇一生都索取的人成為了乞丐,靠要飯艱難度日;而選擇付出的人,則成為了大富豪,並且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財富做慈善布施。

  這個寓言告訴了我們一個很有意義的道理,那就是:心態的富足是外在富足的一個種子,當我們的內心是慷慨並樂於分享時,就會感召到富足的果實。而從因果中來講,一個人是否擁有財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是否在心田種下了慷慨布施的種子,又是否在行為上用身體力行的行善增長了福報。

  布施可得福。而布施得到福報多寡的最大因素,就是布施者自身的心量和境界。我們在布施時,懷著的是感恩之心、恭敬的狀態,還是敷衍草草了事的狀態,從根本上影響了果報福德的大小。

  以前有一位商人,拿了一枚元寶布施給了寺院,並非常虔誠的許了一個願,希望自己可以快快發財。這是寺院的住持就走過來問他:“現在國家正遭受饑荒與災難,你為什麼不祈求國庫富足,百姓安樂呢?”

  商人說:“我又不是皇帝,為什麼要考慮國庫富不富足的事情,這種問題應該是皇帝考慮的問題。”

  住持笑了笑說道:“是啊,正在因為他心裡希望天下蒼生都可以平安無事,安居樂業,所以他才成了皇帝啊。”

  我們布施時的心態就好像住持說給商人的言語一樣,如果我們的布施只是為了自己,那我們所得到的布施功德就像在風中搖曳的一支蠟燭;如果我們可以擴大心量為家庭布施,那我們的功德就好比照亮房間的電燈;如果我們的心量再擴大到,為了一切眾生而布施,那我們的功德就如同天上的慧日,充滿了無窮無盡的能量。

  這就好比佛陀,我們都聽過“皈依佛,兩足尊”,這兩足尊,就是來說佛陀擁有兩種具足,是哪兩種呢?一個是福、一個是慧。要想到達佛陀的境界,就必須要福慧具足圓滿。而佛陀在無始劫也是因為不斷地為眾生發願為一切眾生而布施,才有了他福德具足,才成就了今天的佛果。

  但如果我們,只求“福”不求“慧”,這種福德也是不圓滿的,因為所有的福德是一定會得而復失、無法長久保持的。為此,佛陀也特意為我們介紹了他過去的經驗,開示了關於智慧上的“七聖財”——信、戒、聞、慧、捨、慚、愧。

  七聖才與外在物質上的福德和財富,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的。內心的七聖財越多,外出的布施功德就越大。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擁有的七聖財,就可以用“空”的觀念,來放下自我的執著,做到最圓滿的“慷慨”和最純粹的布施,體悟佛陀身處的境界,獲得無可比擬的佛果。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當我們可以不斷的擴大心量,不再只是為求自己的財富充滿、事業成功而布施,而是把心量擴大到為一切眾生財富充滿、事業有成、早成道果的心態而布施時,所作出的布施,以及所獲得的果報才會最大化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上一篇:這十件事,最損陰德,一定不要​去做!
下一篇:學佛人,要不要盡力去求​“福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