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曾文傑:心心之火2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心之火

  一點感悟是心的一朵火花,一點之正見,是真心透過無始劫顛倒妄想崩出的一點心光,雖不起眼,連成片卻也能成一片光明,照亮人生前行的一段路。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讓心光相續,慢慢總會化去包裹真心的迷障,由漸至頓,真心就會現前。(兩個心,一個代表真心,一個代表妄心,妄心可說靈感,未必究竟正確,真心凡夫難現,所以依法不依人,文中觀點大家自己用智慧判斷,不當之處大家可以留言,感恩!)

  這是一些平時佛學群自己發的一些言論,多數是分享一文後發表的一點體會感想,收集一下看看也許大家能有自己的心得,上面日期,分享文章名(要看可以網上查),下面言論,大家隨便看看就好。

  2019.10.12

  師父說“一生中遇見很多人,能互相信任的很少,被人信任是一種幸福,有人可以信任也是幸福。”這是從世間法的層面來看的,是福報,能力,責任,誠信等的一種體現。人之所以信任你,你有大財富,工程包給你,相信你能保質按時完工;你有高學歷,專業知識強,這個課題老板交給你,相信你能攻克;你善良誠信,對方信任你,放心將財物托你保管,不用擔心被你侵吞;你是他們的兄弟親戚,有事孩子托你照顧一段時間,相信你不會虧待孩子的;你是老者,孩子們相信你閱歷豐富,說的話一定有道理……被人信任說明你至少某一方面的能力,福報,誠信,閱歷,親情等能得到對方的肯定,承認,贊許。同樣,你信任別人亦復如是。這就是通常世間法層面的信任,這種信任憑的是自己的思維推論,主觀意識,所以未必是正確的。沒有智慧,往往知人知面不知心,常聽人說,我那麼信任那位朋友,沒想到現在才發現他一直在算計我,利用我,背後中傷我。從信任中受到傷害就容易生成疑心,我現在還能相信誰啊?有的人沒心沒肺,對誰都相信,碰到好人沒什麼,碰到壞人便總被傷害,被欺騙多了,可能就變成疑心重的人,對誰都不信任,只信自己。輕信別人被人利用欺騙,是沒有智慧的表現,多疑只信自己,同樣沒朋友,孤獨,失落,也是沒智慧的表現。沒有智慧,信自己也往往是錯的。例如你頭撞了一下,眼冒金星,看到虛空星光閃閃,親眼看見,卻不是真實的,空中並沒有這些虛空花。再如幻術,魔術等,親眼所見,卻非真實,而你不能見到的,也未必不存在,空氣見不到,電磁波見不到,卻又是存在的。眼如此,耳鼻舌身意也如此,譬如你小時候一件事認為自己是對的,父母是錯的,長大了,才發現自己想的並不是對的,耳朵也會幻聽,鼻子也會不靈,舌頭也會麻木,身觸也有麻痺,自己六識並非可真實還原外境,正確感知。你心本妄,信自己怎麼可能就是可靠的。所以在世間法這層面看,信任是妄心對妄心,是一種迷惑的相信,處在迷信的層面。那相信什麼才是正確可靠的呢?我們應當信聖者,智者,覺悟之人,經歷代無數眾生檢驗正確可靠的,這才是穩妥的。對別的凡夫眾生的信任與否及程度則通過向聖者善知識學習的智慧來推斷,雖然不能保證絕對可靠,但卻是最穩妥的做法。儒家孔子孟子等,道家老子莊子等都是歷代眾生檢驗認為正確可靠的,雖然不算佛法,卻是為大乘佛法打下良好的眾生基礎,可以認為是人天乘善法的基礎與補充,也可以說是正信。而佛法,佛是公認宇宙中最究竟圓滿的智者,諸菩薩聲聞都是出三界的真實聖人,有真實的智慧,真心的妙用,所以信任佛菩薩聲聞,相信佛法是最明智正確的,故叫正信的佛教。通過學習佛菩薩等的智慧知識,而開顯我們的心智,運用佛法才能更准確的認清世間的各種人事。這是我們尚在迷惑的妄心,向具有真實智慧的真心學習的信任,妄心向真心的信,這是正確的,這就是第二層正信的層面。當你明心見性,真心現前,你就如同一面鏡子,雖不光亮,也能映物了,這才算有真實的智慧了,世間的種種,在你面前無處遁形,你一觀照就明明了了,善惡是非等等不再迷惑,所以阿羅漢有個別稱叫無學,指的是對世間種種法已經沒有什麼東西需要再學習的了,當然對佛法是必須學的,要圓滿智慧,還得向諸佛菩薩學習。這時候對諸佛菩薩的信任就不同我們妄心的信任有不確定性,而是真心對真心的信任,智慧的信任,這就到第三層智信的層面。當然智信也有深淺,法華經宣講一乘大乘了義之法,許多聲聞眾就不信離席。聲聞的信雖是智信,但還有障礙,不圓滿。而如文殊菩薩等大菩薩的智慧才是無礙的,故地藏經中文殊菩薩說“我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說了這麼多,大家對信任的層次又有了新的認識吧。多數眾生尚在迷信的階段,我們學佛了,要懂得正信了,把握好今生,往生淨土,就能進入智信的層面了,與諸佛菩薩活在真實的世界,真正的覺醒。

  2019.10.11 大安法師:散亂心念佛可以往生嗎?

  “清水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兩句話都是學佛人比較熟悉的。若依文解義,兩句看起來有矛盾,一句是佛號能止亂心,一句是心散亂念佛沒效果。語言文字是心分別的產物,要看說話的因緣,對境,條件等,而不能僅依文字,不管其它來解讀,否則解讀出來的含義與說話者心裡想表達的含義天差地別,故佛法如果依文解義,三世佛怨。只有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才能准確傳達心法。如世尊靈山拈花微笑,大迦葉與佛心心相印,接佛禅法成為禅宗初祖。禅宗歷代祖師傳承皆以心傳心,不是語言文字作為傳法衣缽的憑證。心若不明,如人之目盲,以盲導盲,佛法就變味了,慢慢天差地別就會成為神話傳說的。所以說佛法在世間,若離明白人,雖智不能解。不是說你讀了書多,見多識廣就能看懂佛經,文學才華橫溢也往往只是世智聰辨。正確解讀佛法,一需善知識,明白人指導,所以需要僧寶住持,二則需要個人悟性,利根,如六祖慧能,大字不識,心能大悟,佛經不識,讀之能解。別說佛法不能離心,就是日常妄心語言分別,亦不能離開情境,孤立理解語言含義。例如“兔子不吃窩邊草。”“近水樓台先得月。”單看語言文字不是相互矛盾嗎,誰是對的?又如“宰相肚裡能撐船”與“有仇不報非君子”,再如“男子漢大丈夫,寧死不屈。”與“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等等,每句話都有自己的道理,適合特定的環境,不能離開要表達含義的條件因緣等,單獨作為一種道理亂用。依文解義你就會鑽到牛角尖,這叫不能圓融,佛法講通達,也是如此。

  回到開頭兩句,第一句是站在念佛的作用角度來說的。可以明確的說,“南無阿彌佗佛”六字洪名,的的確確是我們妄亂心的清水珠,這是一句萬德洪名,心念之就能得佛光注照,慢慢就會清淨我們的心。有的人念佛不久就有感應,因為其人之心如同下雨水,雖濁卻是易沉降的粗沙灰,一顆清水珠很易就澄清下來。而有的人念十年八年方才感覺心地比較清明,智慧開顯,許多事情看得更明白了,因為其心業障較多,如同污水,比較穩定,不易沉降,同樣的清水珠就需更長時間才會使水慢慢變清。而有的人似乎念佛一輩子沒什麼感覺,因為其心分別執著特別嚴重,如同一杯穩定的牛奶,同樣一清水珠放入非常久仍是奶白不清,但實際其奶白物質已沉澱許多,比之開始,不是沒有效果。所以不是阿彌陀佛加持力不平等,因人而異,而是我們個人的障礙輕重有別,莫因為這杯水還是奶白色不清而斷言清水珠沒有效果。在這個忙碌的世道,對多數人來說,忙是人生的主旋律,有福做大老板也好,當大官也罷,福差一些做生意也好,公務員也好,務農也好,忙碌的打工人也罷等等,社會沒多少人可以無所事事的,就是無所事事的,也在忙著享樂,無聊等。佛法八萬四千法,大家適合什麼法,打坐,修禅沒時間,抄經念經還是沒時間,聽別人講法,讀書等等還是沒時間耐心,許多人就會覺得修什麼也難出效果,下輩子再修行吧,這輩子就這麼過吧!真到下輩子你同樣面臨這問題,來世又來世,來世何其多,歲月成蹉跎,煩惱難到頭。而此念佛一法,我看是最適合所有人修行的法門。行住坐臥,忙碌清閒,都不妨礙念佛。莫看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好像沒效果,開始可能還會覺得一句佛號重重復復念覺得煩,只要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其妙處,煩惱心清明了,智慧就會顯露,很多以前看不破,想不明的問題,也能逐步看明看清。古人曰,少打一個妄想,少說一句閒話,多念一聲佛號,念念不空過,每一念都會起作用。如同草色遙看近卻無,一念不覺起作用,累積一片就會有明顯的效果,捨此能行易行之法,又無精力修行其它法門,寧可虛度光陰,人生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一輩子忙於小事,豈不悲哉!第二句是站在念佛往生的角度來說的。念佛又想求發財,又想求子女雙全,又想求神奇感應,又想求健康長壽,又想求事業有成……口念佛號,心卻想著世間種種法,卻不想求佛接引往生,沒有真實的信願,最後仍入輪回,故曰喊破喉嚨也枉然。沒有往生就是失敗了,但念佛的善業福德等自然也有,不會消亡無效作廢的。口念佛心不能一心,是否就不能往生呢?這又要明確往生的三要素:信願行,念佛如需要一心,不起什麼雜念才能往生,那動物念佛如何往生,作為人又有多少能一心不打什麼妄想?古德已言:往生與否,只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才與念佛功夫有關聯。千萬不要因為自己認為自己心不清淨而認為沒有往生的資格。極樂淨土沒有門檻,三根普被,正常跨進就好了,不要自設高高門檻,自障聖道。臨命終時,四大分散,一般人都會極苦,不打妄想不太可能,求佛加被,佛光照耀,最重要為的是讓你心不顛倒,不是心淨,離相,不顛倒是有正念,有信心,願上佛的大願船,不致反悔。印光大師有說過,念佛不求感應,就是全世界人念佛都有感應,而你就是沒有感應,也要堅信自己只要信願行就必定往生,這才是真信佛,真信法。

  2019.10.10 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願所有人都能看到這段開示!

  釋迦牟尼佛在此娑婆世界示現成佛,因此處眾生根性,故不能只開一乘究竟了義佛法,只得為眾生開演三乘。何為三乘,人天乘善法,自求解脫聲聞小乘,六度萬行,自利利他,菩薩大乘。無始劫來,修行人都在踐行戒定慧三無漏學,從發心到成佛,漫漫修行路。諸佛示現,佛是過來人,故弟子等來佛前皆求開示,為修行指點解迷,諸大弟子代表修行的善知識和眾生的引路人,見多識廣,故代表眾生向佛請法,這就是請轉法輪。因為佛沒有分別執著心,沒有攀緣心,成佛後若無人請法,佛就會自行入滅。佛是人天大導師,全知大善知識,若無人請法,眾生不能獲益,故普賢十大願王,就很看重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金剛經是須菩提解空第一,代表眾生請佛開示空性智慧;法華經是成佛的法華,不能止於化城小乘,故需智慧第一的捨利弗代表眾生請法;楞嚴經是阿難示墮,請佛開示修行路上如何不被魔擾,故楞嚴經又被譽為修行指南,楞嚴在正法在!其它種種經,皆由有代表性的弟子,菩薩等請佛說法而演。阿彌陀經為何卻讓佛無問自說?一則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才十劫,無量菩薩想聞此經而不能得,這是絕大多數修行人從來未聞聽到的,故很難有因緣讓弟子請此法門,而此法門又是成佛捷徑中的捷徑,阿彌陀的大悲方便之法,廣利所有眾生,若不說此法門,實不知有多少眾生難出苦海,佛已知之,大悲之心,豈能不說。二則阿彌陀佛本願力故,佛有大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這不是佛想求名聲,要人稱歎宣揚,乃為令無邊眾生悉知此法,速出苦海,速成菩提故。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必然宣講極樂淨土之法,雖無眾生請法,看是佛無問自說,實乃阿彌陀本願請法,可見此法門的特殊性。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阿彌陀佛出世,佛中之王,無邊諸佛擁護,極樂之妙,唯佛乃知,利鈍遍及,一句阿彌陀,妙中之妙,無出此妙。

  2019.10.9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智慧中第一層境界:不為物所累。乃知足常樂,不貪求過分的東西,貪心不能控制,煩惱必然現前。這層境界,用佛法眼光看乃修正自己的行為,不隨煩惱習氣而走,消伏煩惱,修戒階段。莊子智慧第二層境界: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一個人不能作自己的主人,處處隨眾,跟著別人的活法走,注定迷失自我。用佛法眼光看乃不隨境轉,修定階段。莊子智慧第三層境界:找到自我。認識自我,人生不再迷茫。用佛法眼光看,看破放下,心開生智慧,人生得自在,開智慧階段。當然從佛法講,這還不究竟,明心見性,超凡入聖,自得解脫,生死自在,更回小向大,廣利人天,境隨心轉,自利利他,這才是人生更真實的意義。

  2019.10.7 父親曾是中國首富,兒子一晚輸掉上海100棟樓:該不該留錢給子孫?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相似慈悲,無條件,無怨無悔,不求回報的 。但父母畢竟是凡人,對子女的愛未必智慧如法。許多父母對子女都是如心肝寶貝,處處寵著。用的,住的,上學條件,補習等都盡可能最大能力滿足,並盡量好的。以為子女不輸在起跑線,課外各種音樂,舞蹈,競賽等學得越多,能力越強,課內課外都比別人強,以後就會是個人才,是父母的驕傲。而對於子女的勞動,子女願做父母都盡量代做,怕累著孩子,只要父母認為苦的,都不願孩子吃,是享福的自己捨不得也要滿足孩子。可是父母的這種付出,卻不能培養出孩子的感恩,堅強,品德,善良等,往往培養出的是逆子,敗家子,社會的毒瘤。父母福報大的,一輩子努力的把福報兌現成財富,以為自己的努力能換來孩子的幸福,可是沒有培養孩子的德行,無德不能載物,一個沒有德行的人面對巨大的財富,不是敗光才能保命,就是財富變成別人的爭奪之物而遭不測。所以林則徐說的“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子孫若自己有福報德行,留財亦不能增益什麼,而且子女也會希望父母來世有福享,沒必要再享父母的福份。子孫若無德行,留錢只會添禍,不如留下家風家訓傳統,讓子女有個好風氣。新中國的毛澤東主席,朱德大元帥,周恩來總理三位開國領導人就給大家作了最好的典范,大家看看他們過逝時都才留下多少存款!就是這一點存款都讓家人交了黨費了。

  2019.10.4 揭秘"為什麼有時會感到身體很沉重好像很多東西壓住自己?"

  七情五欲都是煩惱,七情指: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指:財色名食睡,這七情主要是指醫家的,按儒家七情說法是: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家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其實都差不多,而中醫理論中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沒有欲,因為欲是污染身的,中醫理論側重從這幾情污染心而導致身的疾病機理。我們常聽的是七情六欲成語,六欲也有多種說法,我覺得還是五欲指財色名食睡最為典型。喜怒哀樂愛惡是意根產生的念頭,覺受,順喜逆惡等,可見這種念頭是心的分別執著而起,故是妄念,污染心識而生業力。財色名食睡是為滿足色身而起的欲望,同樣污染色身而成身業。這七情五欲使我們心身不清淨,孔子曰“吾之不自在唯吾有身。”孔子是聖人,前六情比我們清淨多了,心清淨了為何還覺不自在,因為有這色身,正常的財色名食睡就難免得了,心淨身不淨也自然不夠自在。眾生心身都不清淨就形成穢土,聖人於此示現也同樣無法如意,就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於此,因化身有色身,亦不免生老病死示現如眾,不會自在長久住世示異。修行就要把七情五欲逐步降低乃至消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少欲知足,無住生心,真心逐漸現前,就會輕安法喜。

  改命就要在真心上下功夫,真心圓滿具足,真心現前,常人的命運就改變了,發菩提心又見自性,佛都可以給你授記了,未來命運就算把握在自己手上了。若不在真心上下功夫,而在七情五欲等妄心裡轉,命運就是常數,可由業力運行規律總結的術數推算出,命運由業力主宰輪轉六道,前途迷茫,命運不能作主,佛亦不給你授記。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應該求智慧,少求財報享受等。求諸佛菩薩三寶,是不是佛菩薩能給你命運裡沒有的額外東西?不是的,三寶只是給你一個助緣,因還是你必須有的。例如求財,佛告訴你財布施,布施窮苦眾生,這是悲田,眾生看你對貧苦眾生心懷慈悲,是個好人,眾生亦會樂意幫助你,就有一個很好的緣,善果自然易熟。布施三寶,這是敬田,別人看你禮敬三寶,尊師敬聖,自然對你也會禮敬,善果同樣易熟,悲敬兩田果報皆優,不可思議。布施和你相似眾生,禮尚往來,當然同樣有回饋,你敬人一尺,人還你一丈。同理你求子女,求姻緣等等,三寶亦加持你使你善緣易熟,這都是感應。佛菩薩是明師,就是平時我們請教善知識,指點我們生活迷津,善知識亦教你如何趨吉避凶,讓你善緣易熟得善果,惡緣難熟避凶災,佛菩薩是大善知識,所謂的保佑,加持亦是同理。所以最好的吉祥乃是我們依教奉行,多種善因,少造惡業,沒有佛菩薩的保佑,你也會吉祥。

 

上一篇:海濤法師:《大悲咒》修持法與功德利益
下一篇:宣化上人:為什麼我們所思所想,佛一清二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