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
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瞋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續念報彼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
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如果雜修雜行,不專念彌陀名號,一百個人難得有一、兩人個往生,一千個人難得有三、五個人往生。何以故?
善導大師就提出十三個損失。第十二和第十三個損失,善導大師怎麼講呢?他說:“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這是第十二個損失。
第十三個損失是:“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宗風一第六點,“親近同門”底下這五句話,就是依據大師這兩段話來的。
“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是說,對於自己不了解或者是有疑問的,你不親近同行善知識來請益、來受開導,知見難免會不正確,於是就自己覆蓋自己,自己障礙自己了!接下來,善導大師又說“樂近雜緣”,所謂“雜緣”,就是非同行善知識,喜歡親近非同行善知識,結果不但障礙自己,也障礙了別人的往生。
所以,善導大師這兩段話的意思,就是要我們親近同門,來切磋法義,不是同門,就不要接近,以免障礙自己,也障礙別人,那就退失了。
原先將“不親不近”改為“敬而不親”,但總覺得違背自己的良心。因為一般企業有其專業知識與職業道德,我是學佛的人,又是學淨土法門,對這個法門有專業知識,就必須有職業的道德。該怎麼表達才更明確而不模糊,更能夠維護這個法門而不偏失,字句上就必須審慎。
“敬而不親”,好像是對外妥協,但對自己的人就不夠慈悲和智慧,所以,最後我依然改為“不親不近”。
因為學這個法門的人很多,有智能知識高的,有沒知識的;有對教理比較深入的,有對教理比較膚淺的。但既然同是這個法門,我們就有必要來規范它、維護它,使凡學本宗本派的人,都能純淨不雜、筆直不曲的走在平坦的大道上,而保障其決定往生、往生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