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相識很重要,要在生活當中去觀察。有一個留學生到美國留學,他在美國交了一個女朋友,有一次要過馬路,他就停在那裡,結果這個女士說:“走啊!走啊!”他說:“紅燈,不能走。”然後他那個女朋友一直拉著他,他說:“不行,我以前學《生活與倫理》,說紅燈要停,不可以闖。”結果他這個女朋友就有點不高興,後來綠燈了,他們就走過去了。走到對面的時候,這個女士就對他說:“你連紅燈都不敢闖,你還能干什麼?我跟你分手。”晴天霹雳,他就這樣被打了個悶棒,無奈這個女朋友已經走了。後來他回國來了,又交了一個女朋友,有一次剛好又遇到紅燈,這時候他就拉著這個女朋友,“走啊!走啊!”他女朋友說:“紅燈。”他硬是把她給拉過去。過了馬路以後,這個女朋友說了:“我要跟你分手。你連紅燈都敢闖,你還有什麼事情干不出來?”天崩地裂。
諸位同學,他兩次交女朋友沒有成功,對他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大家冷靜來分析一下,你看第一個女朋友說,“你連紅燈都不敢闖,你還能干什麼?”顯然這個女朋友的價值觀怎麼樣?是偏頗的,所以他逃過一劫,這樣的女朋友繼續交,凶多吉少。
所以劉備教後代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生活上的小的錯事不改過來,小的就會慢慢變成大的。
第二次這個女朋友又提醒了他,因為他的價值觀已經錯了,提醒他趕快改過來。
所以諸位同學,我們要了解一個道理,該是你的,跑都跑不掉;不是你的,強求不來。
這是很重要的人生認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一個人有沒有好的婚姻,有沒有好的事業,都跟他積累的福分有很大的關系。
有福的人感來的就是好的對象,無福的人就麻煩了,無福的人做什麼事都不順。
-02-
大到整個環境不重道義,小到整個家庭,也要重道義啊。
請問大家,最重要的道義是什麼,家庭裡?孝順父母,照顧好親人,教育好下一代。這是不是道義?
現在呢?統統拼命出去賺錢,這些事都不管了。多少農村裡面男主人、女主人出去賺錢,老人不奉養,小孩沒人教。結果現在農村這些家庭結構都不是很健全,小孩沒有父母的愛,成長、人格的建立有困難。然後農村裡電視、電影殺盜YIN妄又很多,很多的老人、很多的成年人都受到這些染污,敵不起誘惑還會摧殘小孩,摧殘十幾歲的孩子。
這些都是我們忽略了對家庭的責任,現在在整個社會所產生的種種的悲劇。
所以女人不能離開家,老祖先創字,平安的「安」怎麼寫?屋子下面有個女人。為什麼這個平安的安不是屋子下面有個男人?為什麼孔老夫子要說,「妻也者,親之主也」?
你們這一個家庭、一個家族能不能興旺,最主要是誰?
你的妻子。所以叫家庭「主婦」,你們有聽過家庭主夫嗎?娶一個好太太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呢?一敗塗地,就起不來了。
實在講,真正能體會得到女人對於家庭的重要性,不多。
現在這個時代的人,對於倫理道德,對於如何齊家,如何治家這些理,了解都有限。
包含養生這些道理,我們幾千年來的中醫都是不治已病治未病;
同樣的,他修身齊家,不治已亂治未亂。
比方身體出現問題了,醫生告訴他「這一位先生,很抱歉,必須告訴你一個事實,你的命只剩半年,只剩三個月。」
他才開始:「啊,身體好重要!」都要到了很難挽回了,他才有點感覺。
人現在很麻木,為什麼?欲令智迷,利令智昏。
考慮什麼都是利欲,沒有考慮道義。
所以很多夫妻離婚,他不知道為什麼另一半要跟他離婚。
另外一半都已經氣到沒有辦法接受他了,他還不知道問題在哪。
因為他眼裡只有錢錢錢錢錢……以前有一首歌是不是叫「money money money……」是吧?這真是麻煩。
夫妻出問題了,才知道原來夫妻相處是需要用心的。等到他的孩子十三、四歲,完全不聽他的話,他才知道,哦,教育孩子很重要。
所以人沒有明理,後知後覺,甚至是麻木不仁,講再多都聽不懂,這個時候得要收集一些故事,力度比較夠,就要用血淋淋的例子,他才會有點感覺。所以你們以後有血淋淋的例子,麻煩一定要跟我分享。
在湖南株洲市有一對夫妻都是大學畢業,六十幾歲的人大學畢業不簡單,在大陸。結果夫妻都辭掉工作去辦廠,想賺更多錢,然後孩子從小就不照顧,都是寄錢給他,他喜歡什麼就給他買什麼,對於教育下一代的道義沒有盡到。其實人很可憐,為什麼?
他不明理,他覺得夫妻一起賺賺得比較多。
他假如真明理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他真明理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我只要好好做好事,積德累功,必然有我的財富。而不是看到別人賺很多錢,眼紅了,就趕緊拼了命去賺錢,家都不顧了。
所以這個故事第一個重點:理得心安。
人不明白財富是自己修福感召來的,他看到別人有錢,他的心就七上八下了,自己也心動了。
接著第二個重點,就是他沒有抓到「至要莫若教子」,最重要是教孩子。他忽略了,結果這個孩子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內心非常空虛,空虛的人就想去麻痺自己。
大家以為小朋友很喜歡到電動玩具店泡好幾天?他是家裡沒溫暖才往那裡鑽。
結果這一對夫妻這麼高的學歷辭了工作,做生意辦廠,孩子沒教好,最後迷上賭馬、賭球,把他們的地契、房契都拿去抵押。突然有一天來通知:你們所有的工廠跟住家全部要抵債。他的兒子跑到廣州去避債,兩個夫妻在二零一一年中秋節前夕在祖墳前夫妻喝農藥自殺。我說這個祖宗看了多痛心!
所以這對夫妻還有一個最遺憾的,是他沒有學過中華傳統文化,不然他絕對不會這樣結束他的生命。
所以這對夫妻他假如明理,今天落到這個下場,他可以自強不息,他可以痛定思痛,不要走絕路。
大家有沒有看,人會促成悲劇,是他在很多人生道理當中都不懂,才會走到這個結果。
這對夫妻的例子確實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賺錢一定還要顧及到對家庭的道義,這樣財富才能長長久久。
所以老祖先很慈悲,《易經》干卦一開始就提到,「利者,義之和也」。
-03-
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追求,就是我們必須要從苦難中解脫出來,從煩惱中解脫出來。那如何才能解決苦惱呢?
比如,有一個人以背煤炭為生,生活非常艱苦。他每背一擔賺2元錢,一般每天能背5擔,只賺10元錢,而且回到家後會很勞累。但是如果我們付給他100元錢,雖然他回到家後也會很累,但是臉上的笑容會很燦爛,還會很高興的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意外收獲。
那這個世界到底是苦還是樂?
痛苦或者不痛苦,都取決於所做的事情有沒有價值。所有人感覺到苦,是因為生命中沒有價值。
只要把生命定位成追求價值,再苦、再累都會很開心。
如果那個人背一次煤炭只賺1元錢,那他可能背4次就會走不動了;但如果他背一次煤炭能賺200元,他可能背7、8次都還會有力氣。
因為他在用錢來衡量自己的價值。
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一般孩子小的時候,經常會尿床,把媽媽半夜折騰的睡不著。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媽媽就不會覺得辛苦;但如果是別人的孩子,她就不會心甘情願。
為什麼感覺不同呢?
答案還是那兩個字,價值!
再比如,一位母親帶孩子很辛苦,如果孩子長大後成才了,即使她和別人說她撫養孩子長大有多麼不容易,她的心裡會感覺美滋滋的,因為她會覺得過去的付出有價值;如果孩子不成才,她就會很痛苦,因為她會覺得過去的付出沒有價值。
所以苦樂是假象,價值才是真相。
人的一生如果認不清什麼是真相,什麼是假象,就會很悲慘,因為他會繼續沉浸在苦難中無法解脫。
所以我們要忏悔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忏悔所犯的一切重罪;平時要多念經、抄經、念咒、念佛、供僧、拜忏、印經、放生、施食、建寺修廟、侍奉父母、禅修、道場做義工,多誦佛菩薩佛號和大悲咒和楞嚴咒,多誦大乘經典《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地藏經》《普門品》《藥師經》《法華經》《無量壽經》《楞嚴經》《僧伽吒經》《華嚴經》等,這些實修都能快速消業滅罪、避災免禍,提升福報、改變命運。
光明和黑暗
如果我們把燈關掉,一點光都看不見,是什麼感覺?
如果我們再把燈打開,又是什麼感覺?
為什麼關燈和開燈給我們的感覺差別很大?
關燈的時候,房子的東西少了嗎?
連一粒灰塵都沒少;
開燈的時候,房間的東西多了嗎?
連一粒灰塵都沒有多。
人生就是這樣,即使一切其它因素都一樣,活在黑暗的地方還是活在光明的地方,區別非常大。
過去我們認為要把財產都捐完才是好人,或者財產很多就是好人,其實這和財產的多少沒有關系。
就像我們在房間裡的感覺,和房間裡有多少東西沒有關系,只和房間的黑暗和光明有關系。
因此,讓我們的生命亮起來十分重要。
在黑暗中,怎麼做都充滿問題、痛苦和災難。尤其房間裡的東西越多,在黑暗中我們遇到的障礙就越多,遇到的問題就越多。
同樣的道理,我們在黑暗中,擁有的金錢、地位、物質、學問等越多,就越危險、越可怕。
我們人生的重點在哪裡?
重點不是讓房間裡多很多鑽石,很多繪畫,很多家具,而是要先讓房間裡亮起來。
當房間明亮之後,增加什麼都對,都有用。
所以,人生不進入光明,苦難就會永久跟隨。
我們明白這個念頭後,整個生命就活在光明中了。
如果我們活在光明中,做什麼都是對的;
如果我們活在黑暗中,做什麼都是錯的。
所以關於如何判斷人生的對錯,我總結了一句話:在黑暗中,一切全錯;在光明中,一切全對。
-04-
范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歷代名臣良將,子孫能夠綿延三代,已是大為不易。如同范文正公那樣,子孫遍及華夏大地,家族綿延八百年而不倒,只有孔老夫子能夠相提並論。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寄住在醴泉寺裡讀書,“斷齑畫粥”的故事就是那時候來的。偶然的機會,范仲淹在寺院的老鼠洞中發現了一堆金子,當時無旁人在場,家中又窮困至極,范仲淹一分一厘也沒有動,把石板蓋好,重新埋上,直到他日後功成名就,這個秘密依然藏在他的心裡。
幾十年後,當年范仲淹讀書的醴泉寺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寺院長老派人前來求助,范仲淹才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荊東一窯金,荊西一窯銀,一半修寺院,一半贈僧人。如此,寺院恢復舊觀,在范仲淹心裡擱了幾十年的這件事情也一同消去。
范家在蘇州有一塊著名的風水寶地,當時的風水先生對范仲淹說“後代必出公卿!”
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地風水能使後代顯貴,那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的百姓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顯貴豈不更為有益?
於是立刻興建學堂,千年以來,這裡出現了將近四百個進士、八十幾個狀元,現在是一所高中的校址,真正做到了讓百姓的子弟後代都能賢達顯貴。
范仲淹傳記上還說,范仲淹的一生,用自己的俸祿供養了三百多口人家。哪怕范仲淹是宰相,一人俸祿供養三百家人,也只能堪堪糊口,范仲淹一生出將入相數十載,到年老時,連喪葬費用都不夠,是因為他的錢財都布施給了他人。
范家一直到民國初年,歷久不衰,而歷代子孫,都能夠遵循范仲淹留下的祖訓,仁厚知善,常修布施,八百年家風不墮。
不僅僅是因為范仲淹在世時的積德修善,種下善業種子,更在於他無我利生的菩薩襟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何等的廣大願力,真正的想為自己乃至子孫積陰德,就要學習范仲淹,首先要發願,發願越大,力量才會越大,然後在這種廣大願力下,努力幫助一切眾生,不求回報,不計較對方是否知道,沒有任何目的與功利心。
如此下來,這個陰德就會積累得綿厚深長,不但可以讓自身遠離災禍,壽命延長,增加財富,而且會惠及子孫,福澤無盡。
正是范仲淹廣大願力和心量下積累下的厚重陰德,才能八百年來福德護佑,讓范家綿延不絕。
司馬光講過一句話:“積金於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於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當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培育百世之德,即有百世子孫保之。
范文正公與佛門極為有緣,與諸多高僧大德也常有來往,對佛法理念也深有研究,所以能常修布施利益眾生以積福報。
事實證明,與范仲淹同朝為官之人,無一有如同范文正公家族那樣綿延八百年而不絕。
均是因為范文正公積德修善,利益眾生才能福澤後人,綿延八百年而不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