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點滴
(本文出自《世界佛教》電子期刊第三十期)
一個禅者在「悟境」上有所得,猶如甘露點滴灑向人間,浸入心田,清涼自在。歷代禅師「語錄」,猶如火炬高照,給茫茫長夜探索前行的人,指明方向。
筆者曾聽當今一位禅者「說法」,也是點點滴滴,如珠散地,顆顆粒粒,閃耀奪目,語多啟迪。茲摘錄下來,諸君認真揣摩,自有良益。
◆改變一下你的常態,你將會有不平常的收穫。
◆以「禅者」自居者,是名者而非「禅者」。
◆喪失自我是可悲的,執著自我是可怕的。
◆一個開悟的人倘若當眾自言已開悟,那他將得到「白眼」和「冷語」的回報。這也正說明他還沒有開「世態人情」這個悟。
◆一發現別人的缺點、錯誤,便無所顧忌地進行炮擊、轟炸,這不一定是「直心是道場」的最好表現,相反可能是自心嗔恨的發洩與暴露,與人為善的態度,那是最可貴的。
◆當你發覺自己早期言論的錯誤,謊謬的同時,你是否曾想到過現今的言論是完全正確的嗎?若能考慮到這一點,那你可能就不至於再「信口開河」了。
◆佛法的大海不是讓你成為「魚」,而是叫你成為「龍」,甚至「戲龍者」。
◆情感的狂熱投入有可能成為「迷信」。
不失正念
參禅時,思維運用是高度集中,念頭一鬆懈下來,不是心猿意馬,就是昏昏欲睡;一旦「禅定」功力深厚了,禅境猶如旋轉式的上昇,若是「定力」把握不住,就會墮入「魔境」。所謂「正道」與「邪魔」往往一線之隔,古德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扶持「正念」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禅門中有一故事:有位老禅師,晚上正在打坐,忽見來了一隊人馬吹吹打打抬著八抬大轎來接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老禅師心想:我沒有修淨土法門啊!怎會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再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來接引,也不是抬八台轎子來接引呀!這時老禅師感覺有無比壓力壓在身上,逼他上轎,不得已,就把座旁的引罄從窗口放進轎內。一放進轎子,那一隊人馬就吹吹打打抬走了。
老禅師心裡感覺納悶,仍繼續打坐。當天一亮,一個俗家弟子來了,手裡還拿個引罄,一看正是他的引罄。
這弟子說道:「好怪,好怪!昨晚我家的母驢生了一個大肉團,把牠剖開來看,發現裡面有一枝引罄,仔細一看,塬來是您平時用的,您說怪不怪呢?」
老禅師默然,心想:「當時若失正念,不是投生驢胎了嗎?」
基本功力
參禅打坐確實要講究一下「基本功」,禅師都很重視這一點的,因為處理不當,直接影響到內在思維活動。
首先要盤腿坐,手結印。左腿在上,左手便在上:右腿在上,就右手在上。通常禅師是用左手,左腿在上面,為甚麼呢?有降伏性,能至制你心不散亂。結單跏、雙跏都可以,假如你不能夠結,兩腿交又也可以。萬一還不行,就端坐在椅子上。腿不一定結,但手要結定印,兩個大拇指微微相拄:這有甚麼好處呢?可以使身心不易散亂。
其次,嵴椎骨一定要伸直,絕對要直。舌頭微往上颚,雙臂微向前張,下颚微向後縮。
再,眼睛要保持適宜的視量,看前面三尺遠的地方,寬度以不超過二尺寬為限。為甚麼要把眼睛固定呢?因為眼最敏感,東張西望,所以先要眼固定。切不可閉眼,閉眼容易昏沉,產生種種幻想,一定要把眼睛睜著看前面三尺遠的地方。
在打坐時,還要注意唿吸均勻,要調和順暢,自然、緩慢,不可急促。早晚定時,約半個鐘點至一個鐘點。
可以不斷延長時間,主要是能夠高度集中心力,所謂專注一念:參究「萬象歸一,一歸何處」?參透了,一定達到悟境。
墓地打坐
「打禅七」,在寺廟裡經常舉行,一連七日,由早上到晚上「坐禅」,上午三柱香,下午三柱香,晚上兩柱香;每柱香約點個多鐘頭;規矩很嚴格,坐了一柱香後,在禅堂內沿佛龛子跑十分鐘,由慢步到急速步,像旋風似的兜圈子,方丈和尚向地敲香板一下,突然煞步,直立著。
這時,方丈和尚乾咳一聲,講「開示」了(啟迪僧人)。常州天寧寺敏智和尚說:「佛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在打「禅七」時,有些人似乎看到形形色色的怪現象,獅子、老虎、天神、美女……這些都是妄念幻想,穿鑿附會,胡思亂想。如能保持「正念」,一切幻想自然消失,否則易墮「魔境」而不可自拔!
過去,有一位禅師行路,夜晚無投宿之處,就在墳墓空地上打坐。他覺得口渴得厲害,發現旁邊有一潭水,月夜光下,潭水映月,顯得幽美,他就雙手舀來喝,喝了覺得味道甘香,越渴,越想喝,喝足了,很舒服!然後他又繼續打坐。
坐到翌日天蒙蒙亮,他回頭一看,不禁嚇得目瞪口呆,看到水潭裡浸泡著一個骷髅散骨頭,水都臭了。他這一發現,「哇」!就吐了,這一吐他開悟了。他說:「一切唯心造,一念不生,萬法無咎。」沒有禅觀,焉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