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摘自《安士全書白話解》
勸求功名者(以下說求福不宜殺生)
世上讀書作文的人,早起晚睡,廢寢忘食,一心只為求取功名。父親告誡兒子,老師勉勵學生,抓緊一分一秒,一心只為求取功名。可是,那些年紀輕輕的少年,常常金榜題名,而博古通今的老儒,往往懷才不遇。如此看來,榮枯得失難道不是由上天主宰嗎?既然由天主宰,那麼合乎天心天必定護佑,違背天心天必定鄙棄。戒殺這件事,文人常常認為可以慢慢來,不要急,認為這件事只不過是佛氏之教罷了。可悲可歎啊!難道只有佛氏好生,我們讀書人單單好殺嗎?在歷史上,程明道①做上元縣簿時,看見鄉人多用膠竿取鳥,命令把所有的膠竿全部折斷,然後下令禁止打鳥的事(出宋史)。呂原明得到程氏正傳,但他家多世奉佛戒殺放生。做郡守時,官署中貯存很多筍干、鳆魚干,以代替水陸生命(見聖學宗傳)。他們確實認識到了好生惡死是天心所在,不可違背。人能以天地之心為心,那麼福祿就會跟隨他了。
案例一:
愛吃蛤蜊,應考失敗(見《龍舒淨土文》)
宋初,鎮江邵彪,夢至冥府,冥主問他說:“你知道自己考試失敗的原故嗎?”他回答說:“不知。”鬼卒就帶邵彪到一個地方,看見一只鐵鍋裡面煮的蛤蜊①,都喊邵彪的名字。邵彪恐懼,合掌念阿彌陀佛,蛤蜊都變成黃雀飛去。從此以後,邵彪就不再殺生,官至安撫使。科名的事,雖然是上天所賜,可如果有冤敵相阻,鬼神也無可奈何。想要走青雲路,怎能不考慮這個問題呢?
注:
①蛤蜊(ɡélí隔離),軟體動物,長約三厘米,殼卵圓形,淡褐色,邊緣紫色。常生活在淺海底。
(補充)既然邵彪在恐懼之際,還能合掌念阿彌陀佛,則知道邵彪善根深厚,知錯就改,他後來官至安撫使,就理所當然了。平常人則不能作此僥幸之想。
案例二:
帝君示夢(見《護生篇》)
明朝末年,四川讀書人劉道貞家裡來客,想殺一只雞,忽然不見了,客人坐了很長時間,想去殺一只鴨,忽然又不見了。一搜索,看見雞鴨一起躲藏在暗處,鴨用頭推雞出,雞用頭推鴨出,相持不下,默不作聲。劉很受觸動,就寫了一篇戒殺文勸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夢見到文昌殿,帝君揭開一張紙給他看說:“這是劉生的戒殺文,他已考中了。”醒來後告訴劉,劉不相信。榜發以後,果然應驗了朋友所說的話。
禽獸和人類,體形雖然不同,但知覺實際是一樣的。看那些禽獸被捕捉的時候,驚走哀鳴,跳牆爬崖,和我們人類被捕殺的時候,父母彷徨苦悶,不知所措,妻子走投無路,尋死無門,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獸被殺害的時候,割殺一支雞,其他的雞就哀啼;屠宰一頭豬,其他的豬就不食,和我們人類被搶劫掠奪,戰亂燒殺的時候,眼見父母傷殘,妻子解體,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獸被宰割的時候,有的五髒已經剖開,但口裡還在吐氣,有的咽喉已經砍斷,但眼睛還沒有閉上,和我們人類臨死斷氣的時候,痛苦萬狀,點頭久視,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了雞鴨相互推诿的故事,我們就應當刻骨銘心了。
案例三:
救物同登(見《廣慈編》)
會稽陶石梁和張芝亭路過大善寺,放了幾萬尾鳝魚。這年秋天,陶夢見一位神對他說:“你本來不能考中,因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發後果然得中,陶說:“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麼能把功勞歸結於我一個人呢!”幾天後,南京錄取的通知來了,張也考中了。近來出現一種陋習,凡有人去應考,親友必合資祈禱,所殺無數,名為保福,實為造罪,高明的人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