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修行是修好自我,不成菩薩,便為好人。
這是把自我修成一個有福慧的人,能夠了脫生死免去煩惱。
口說好話,行好心,做好事,做一個好人,是為人的基本准則。
切莫出言不遜、口無遮攔,當作是心直口直。
切莫把語言強硬、不懂與人友和,當作天生純真。
也切莫把好出風頭、驕橫跋扈,當作當仁不讓。
因為當仁不讓,是做事積極主動去擔當,為別人分憂,而不是惹了很多煩惱給別人。
修行人千萬別說他人的壞話,這樣修行是修不成的。
沒有一位菩薩在看別人的缺點,說人的壞話,這會失去慈悲心。
因此,當以好心慈悲心去體恤眾人之疾苦。
我們一定要去想眾生的苦,不要去想眾生的缺點,不要去想眾生是多麼的貪瞋癡以及無知。
那樣去想毫無意義,只有使自己也成為貪瞋癡的一員而己。
去幫眾生解脫諸苦,以學到的如來正法去覺悟眾生。
而自身要虛心學習他人的精進優格,自然會在不斷增益己身的福報。
日日積善,日日修行不退。
把修行當作快樂清涼的事,把修行當作三餐必食的好事。
做個好人,幾年後你就知道結果了。
那一定是添福添慧添歡喜。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跟波斯匿王講,身是無常的,剎那剎那都在變化。
在楞嚴會上,大王已六十二歲了,他感到年歲一年比一年老,感到無常之苦,便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我們這個身體,哪一部分不生不滅?
佛給他開示,就問他:你第一次見到恆河是什麼時候?
他說:三歲。
你十三歲的時候是不是比三歲老?
是的。
十三歲的時候,你那個見,跟你三歲的見,有沒有變化?
沒有變化。
然後十年十年問他,二十三歲比十三歲,三十三歲比二十三歲,最後問到他六十二歲,你那個見性,有沒有老?
沒老。
這一問一答,波斯匿王聽懂了,他非常歡喜,他曉得不生不滅的是自性,生滅的是這個肉身。
也許有人說:我現在這個見,眼力不如從前。
不如從前是你眼睛這個工具出了毛病,不是你的見性退化,只要配副眼鏡,就看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這見性沒有生滅,而是你這個工具老化。
再舉個例子,人年歲大,聽力不行了,要戴助聽器,戴了助聽器他還能聽,說明他聞性沒有變化。
所以要知道,我們根身衰老有退化,六根的能力不退化,自性不退化,自性不生不滅。
原來我們身上有一樣東西不生不滅,佛要不說明,我們都疏忽了。
「性起正法不可思議」。
我們這個世間叫緣起,不是性起,性起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生活在緣起的世間,就是因緣生法。
性起不是因緣,沒有因,也不需要緣。
什麼地方是性起的?
諸佛如來所住的剎土是性起的,叫做實報莊嚴土,叫做一真法界,那個法界是性起,不是緣起。
性起跟緣起有什麼不同?
緣起的現象有生有滅,性起的現象不生不滅;
緣起的現象有動搖,性起的現象不動搖,永遠像在定中一樣,不動搖;
緣起有染污、有煩惱,會生煩惱,性起沒有污染,不生煩惱。
極樂世界是性起,不是緣起。
本經第九品中,法藏比丘「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實是真實,也就是實相、真如與法身,如實安住就是如實安住這個真實之際。
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也就是《般若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
諸法實相是極樂世界的性體,也就是說,極樂世界一切的美好莊嚴都是稱性的。
哪些莊嚴?
「榮色光曜,不可勝視」,視是你看,那個地方風景之美,你看不盡。
「無量光炎,照耀無極」。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燈光,為什麼?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放光,光明世界。
而且這個光都柔和,都不刺眼睛,清涼。
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形容月亮,月光人人都愛,它不熱,太陽光太熱了,那是火球。
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是多彩的、是清涼的。
「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摩尼是寶珠的總稱,這個地方講寶珠裡面白色的,交絡是網絡,裝飾,普遍的裝飾,明妙無比。
「華果恆芳,光明照耀」,花不謝的,果不會變的。
它是植物,植物在我們這個世界有生住異滅,極樂世界沒有,為什麼?
生住異滅是變化。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會變化?
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有妄念、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是佛家講的四相,四種現相,極樂世界沒有。
極樂世界,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縱然是帶業往生的,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威神的加持,在極樂世界找不到妄想分別執著的緣,你阿賴耶裡雖然有因,就是你有這個習氣,沒有緣,習氣發不出來,不起作用。
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生老病死,所以花草樹木永遠長青,果實永遠是熟的,你可以採下來吃,果實永遠不會變壞,這都是不可思議的莊嚴。
「隨風散馥,沿水流芬」,這是講空中的花。
「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這個世界美不勝收。
「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奇妙珍異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極樂世界你到處都能看到。
這些都是自性法爾如是,是性德圓滿的顯現,絕對不是人為的。
我們這個世間,六道是凡夫是染,四聖法界是淨,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穢土。
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住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報土就是華藏世界,華藏世界也是性起。
修學其他的法門,他們將來到哪裡去?真正修成功,開悟了,都生到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
但華藏世界靠自力,淨土法門靠阿彌陀佛的佛力,不一樣。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的原因,就在於仗佛力。其他一切法門,都是仗自力。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不能有懷疑。
你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
絕對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淨土第一個條件是信,第二是願,第三是持名念佛。
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
印光大師講信,講兩個方面:信娑婆世界苦,信極樂世界樂。
願,也講兩個方面:願離娑婆,願生極樂。
具足這樣的信願,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
功夫在什麼地方看?
就是你放下多少。功夫看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放下得愈少功夫就淺。
要把最難放的擺在首先,在一般人講,情執最難放下。
財物、地位、榮耀,哪一種你最喜歡的,你就在它那裡下手,最難捨的都捨掉了,其他的就容易了。
不放下,虧吃大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我們要回歸到性起,不要留戀緣起,緣起全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