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五十四章)0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五十四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五十四章無花休怨春01

  上次提到止觀是定慧之因;定慧乃止觀之果。修道學佛基本上要先能做到定,要得定則先要得止。而且世界上所有宗教凡求出世法的,都必須要修止、修定。像現在各位的打坐乃至淨土宗、密宗、禅宗的方法,拿止觀的道理來講就是要求止。‘止’也是最大的一個問題。譬如大家靜坐,不管功夫做得多麼好,內在的思想、意念能否永遠停在某一處呢?做不到!比方拿念佛來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已經是兩個念頭了,再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已經是四個了。這個念頭總歸不止。不止的道理何在呢?套個佛學名詞乃因為我們用的是生滅心。我們的思想、念頭一個一個來,就像波浪似地此起彼落,而且還是不連貫的,中間還有許多亂七八糟的念頭隨時會插進來,這是讓人很討厭的事。

  不管哪一宗,哪一派,用哪個方法,當你覺得自己坐得很好時。嚴格來講,這個自己覺得坐得好,都是屬於生理感受的狀態。因為人都是忙亂慣了的,一旦上坐,腦神經及身體的肌肉都休息下來,當然會有一種很輕松、舒服的感覺。很多人卻以此種感覺而覺得修道很有用處。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這是生理在一個休息狀態所得到的必然結果。換句話說,即使你不盤腿打坐而是躺在床上穩穩睡上一覺,精神也會很好、很舒服。至於內在的思想、念頭不管你功夫做得怎麼好、它幾乎沒有停止過。所以,世界上學佛修道的人那麼多,不管哪一宗、哪一派,意念從來得‘止’的究竟有幾個呢?

  止不了就空不了

  這個止在禅宗而言就是‘截斷眾流’,因為我們的思想就像一股流水一樣永遠地流下去,要如何才能把它給截斷呢?當過去的念頭已經過去,未來的念頭還未來的中間,這個念頭就是空,止於這個空上面,就把它給截斷了。不管修哪個法門,意念若無法做到止於專一,那麼所有的工夫都是白費的。想要了生死那是不可能的,想成仙、成佛也不可能,只能說是在玩弄自己。以這個道理來看就不難發現世界上所謂修、做功夫的人往往難免在自欺、欺人,不然就是被這個法門所欺。

  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不要把靜坐上一點寧靜的感覺當作是功夫、是佛道。懂了這個原理之後再來研究如何使意念專一得止。

  以我們現代醫學的道理來說,意念不能止就是腦波不停地在跳動。假如意念專一的話,腦波跳動的就呈現不一樣而變成平靜得多。然而對初學靜坐的人而言,生理上的障礙會把意念給牽走,如腿痛發脹等感覺,雖然一邊在念佛或持咒,但心裡頭卻在叫痛,這都是意念在波動,因此無法專一。

  若不能得止,學佛都是空談。四禅八定都達不到就想著要開悟,大有問題。然而我們大家在道理上卻都是悟了的,凡是中國人都知道四大皆空,人生如夢,大家在勸人家時都是如此慰藉對方的。但是當事情真正降臨自己頭上時,卻是半點也空不了。為何空不了呢?只因為意念不能止。因此真正的修行,釋迦佛告訴我們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上次我們也曾提到過。今天有位同學問:何謂無事不辦?只要心境專一能夠做到,要入定就入定、出定就出定。要智慧開發智慧、求神通會發神通。出世也好、入世也好,都可以做到,問題就在於我們無法做到制心一處。

  這個道理我們知道了!再來看永明壽禅師的原文。

  他老人家首先贊歎修定的重要。

  意若一者,何事不辦。苦集得一。則不輪回。無明得一。不至於行。乃至不至老死。摧折大樹畢。故不造新。六弊得一。則度彼岸。唯此為快。善巧方便。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贊於止。發悅其情。是名隨樂欲以止安心也。

  ‘意若一者,何事不辦’。這同我剛剛提到的‘制心一處,何事不辦’是同樣的意思。‘苦集得一,則不輪回’,這苦集二字乃四聖谛中苦集滅道的苦集。一切凡夫在未得道前都在痛苦中,如生老病死等苦。佛說一切眾生以集苦為樂,就好像我們把吃苦瓜當成是好味道。若不集苦為樂就是滅道,得了道滅一切苦。‘苦集得一’雖然是凡夫,苦能修到意念專一,‘則不輪回’,可以避開生死不入輪回。‘無明得一,不至於行乃至不至老死’,拿十二因緣來說,無明煩惱若能得到定境,專一了就不會有後面的十二因緣而了生死。

  ‘摧折大樹畢,故不造新’,得了止,意念專一以後不起無明了,因為無明在專一中,因此叫‘摧折大樹畢’,‘故不造新’,有許多禅宗祖師悟了以後,他們描述自己的生活是‘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把過去的業力,善、惡的債都還光了,現在連一毛錢的賬也不賒欠了。悟了道的人如何能做到只還舊債而不欠新賬呢?必須要做到專一。所以說‘摧折大樹畢,故不造新。’

  ‘六弊得一,則度彼岸’,六弊即六根。得止專一以後六根自然不違越,甚至空了,就得道了而登彼岸。

  ‘善巧方便,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贊於止,發悅其情,是名隨樂欲以止安心也。’一切經典上,佛用各種善巧方便的方法,用種種因緣、種種譬喻說了那麼多教理,無非是讓我們認識清楚了,很高興去修定、修止,這在佛學名詞上就叫做‘隨樂欲以止安心也’。

  符咒的奧密

  我們在這裡先插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有畫符念咒之事,比如喉嚨被魚骨頭刺到了,拿個符這麼一畫,這杯水喝下去就好了。這是小事情,還有許多大的也很管用。這種咒語畫符很容易學,但是多半都不靈,為什麼不靈呢?因為精神意念無法專一。尤其是我,學了這些一定不靈,因為我不信嘛!其實不是符與咒語靈到什麼程度,而是每個人的精神力量就有如此偉大。只要你專一,隨便怎麼畫都靈!學畫符念咒的有一句老話:‘不會畫符,為鬼所笑’。畫符降鬼,符不會畫,鬼都笑你。有些符字很多,而且還有上古時代的字,術者都要認得會寫,他一枝筆拿來哈一口氣,呼吸閉住,一口氣就把這符給畫完,而且中間還不能有第二個思想,必須全神貫注在這枝筆上來畫符,這張符才靈。我們誦經、持咒的道理也一樣,所以以止安心有如此的重要。

 

上一篇:星雲大師:佛陀的本來面目07
下一篇:南懷瑾《金剛經》揭秘了九大生命真相!0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