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佛舉五語,正明真實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這是斷第九種疑,上面講菩薩應當無住行於布施,又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一切眾生即非眾生,佛擔心大眾難以相信,懷疑這些話都是虛妄,所以佛舉出五語來斷這種懷疑,用五種語來斷這種懷疑。 第一個是真語,真語是指佛所有言說真而不偽。比如世間的人,為了名利,未證言證,這就是偽語。像我們經常見到的,到寺院裡面來神神乎乎的,我是彌勒菩薩派來的,我是釋迦佛派來的,還有的說誰誰是觀音菩薩,這些都是大妄語的,都是偽語的,如來不會這樣,因為他已親證無上菩提。 實語,實就是實而不虛。比如世間人,有的曾經已獲神通,但是心不清淨,他的這種神通又退失了,那有人來問,還會說自己早已得神通了,這就是虛語。如來不會這樣,因為他已於無上菩提無退失。 如語,這個如語,我們查古大德的資料,大德們的解釋是如者當理,就是如其親證所說。比如世間人修得四禅,得了禅定了,他的心是暫不生,他只是把心伏住了,而沒有完全的斷,他只是暫不生,暫不生就是相同寂滅,決定不是涅槃,他只是暫不生,把他伏住了,沒有斷的,相同於寂滅,他就向人說我證涅槃,這就叫名不當理。我們剛才說了,如語應該是如者當理,像這種情況,他心暫不生,不是涅槃,他就說他已證涅槃,這就叫名不當理。如來不會這樣的,他已真實證於大涅槃,這是如語。 不诳語,不诳就是指不虛幻、幻妄,比如愚癡之人,對於自己所出現的幻覺、把根本不存在的事情當成實有,這種言說都是诳語。就像我們佛舉的例子,人有了眼疫了,紅眼病,看到天空有花,他就認為天上真的就有花。我們現在一說,我在這個地方見到釋迦牟尼佛了,見到佛了,還正給我笑,那你看,所有人都往這個地方去拜去,這個就是把幻覺當成實有。你想想,天天神神乎乎,天天神神經經的,心也不清淨,他怎麼能和佛感應上?大家都誤解這個感應了,不是用你執著和分別的心去和佛感應,天天一談感應,都把感應談得都是什麼?都是幻覺談為感應。幻覺不是感應,應該是用我們的清淨心,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你天天這麼執著,天天這麼分別,我們能感應什麼?你用執著心和分別心和佛不是一個這種清淨的,感應不上的。我們都是用的什麼?用的幻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