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出家日是哪天?聽法師們對文殊菩薩的開示
《2019.11.16~{農歷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文殊菩薩心咒
嗡ōng 阿a 若ra 巴ba 扎zha 吶na 德de
農歷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每年的農歷十月二十日,是大智文殊菩薩出家日。值此殊勝節日期間,祈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正法永住。
文殊菩薩,是梵文音譯,有的音譯為文殊師利,有的音譯為文殊室利,梵文是同一個名字,但因為翻譯的人不同,所以用的字不一樣,但音都差不多。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妙首、妙吉祥、妙德。什麼是妙呢?指的就是我們的自性,自性裡面什麼現象都沒有,但又能現一切現象,所以說它是非空非有,這就是妙。
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人稱“華嚴三聖”。同時與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並稱為“四大菩薩”,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佛經上常講,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是古佛再來,釋迦牟尼佛再往上,七尊佛都是文殊菩薩的學生。文殊菩薩其實早就成佛了,但現在他的學生成佛了,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他就示現菩薩的身份,反過來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幫助他教化眾生。
《放缽經》中講:“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釋迦牟尼佛雖然成佛了,但還是念念不忘老師的恩德,文殊菩薩作為老師,心甘情願做學生的助手,幫助他把教化眾生的事業做圓滿,這種師生之情,實在令人感動。
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哪一尊佛不求智慧呢?凡是求智慧的,都離不開文殊菩薩,所以他也是諸佛的老師。智慧從哪裡來的?智慧是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是自性本有的。學佛求智慧,是要在心性當中去求,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六祖惠能大師,沒讀過書,不認識字,但他明心見性後,世出世間法一切都通達了,無所不知,就是因為一切法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外面來的,這才是最高的學問。
文殊菩薩的形象一般是仗劍騎獅,也都是表法的。右手執金剛寶劍,象征斬斷一切眾生的貪嗔癡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保,象征無上的智慧;腳跨雄獅,代表以無畏的獅子吼警醒沉迷的眾生。
文殊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系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眾菩薩之首,乃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他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具足一切智慧,智能、辯才第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征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獅子表示智能威猛。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征,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文殊菩薩有十種無上大願,若能依願奉行,定能得到文殊菩薩慈悲護佑,恆求福慧圓滿具足,福德不可思量!今天是文殊菩薩出家日,是佛教殊勝吉日,讓我們共同誦經、持咒、供養、點燈、放生、布施、禮拜、吃素、傳遞等善法,功德億倍於平常,祈願眾生離苦滅障,勝願成就,福智具足,早證佛果!
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或謂其為實在人物,如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謂,此菩薩生於捨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化如蓮花,由其母之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此外,亦有說文殊菩薩為諸佛菩薩之父母者。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征其威猛。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祖怙恃之一。
咱們見佛很不容易。不說見佛了,咱們在五台山,在文殊菩薩道場,你見到文殊菩薩了嗎?文殊菩薩就在這山裡住,咱們就沒見到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也沒入涅槃呀!就在五台山住。沒有緣!業深,罪業很深,就是障緣。善緣很淺,什麼善緣呢?沒有能見文殊菩薩這個緣。
這些菩薩現在每天一萬菩薩繞清涼,就繞那黛螺頂,繞這清涼山,你見到了嗎?不但文殊菩薩沒見到,一萬菩薩繞清涼,這一萬菩薩你也沒見到。為什麼?這就叫業。業障,業障,你所做的業跟諸佛菩薩障,中間有個障礙見不著。等你把這障礙消失了,你就知道了。文殊只此是,何處覓彌陀。你不求見。等你不求見了,不求見了佛常現前。你愈不見,佛愈現前。愈見,愈見不到。
文殊菩薩天天在五台山到處轉,你看見了嗎?你能看見放羊的那個老頭,或放牛的老頭,你給他磕個頭,“文殊師利菩薩”!我可見到你了,那老頭是文殊師利菩薩。但是很多大德到五台山,看見放牛的或者放羊的一個老頭要來接他了,說你找文殊菩薩,就跟他說一段話,這個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信嗎?當你業銷的時候,一切諸佛境界都現。
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拿著劍,這個寶劍在我們世間上是殺人的,菩薩還殺人呀?不會的!那拿寶劍干什麼呢?這是形象的表示智慧,這個寶劍是代表智慧的,智慧能夠斷煩惱,所以形象化地把這個智慧用寶劍來表示。
那麼為什麼手要舉起來呢?就是要提高警惕,不斷地正知正念,顧自己的念頭,有一個妄念,煩惱一起來了,馬上寶劍就砍下去。就像邊防部隊的槍、炮一樣的,時時瞄准在那裡的,一發現有敵人的,有緊急就馬上要開的。我們修行要提高警惕,時時刻刻要精進、不懈怠、不放逸,就是指這個。煩惱起來的時候,馬上就斷下去。
我也是經常碰到一些居士來問:“我本來在做事情什麼的,心理很平靜,感覺不到有什麼煩惱,靜坐了之後,各種各樣的,奇奇怪怪的念頭都會出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無始以來,我們煩惱的種子很多,在平時,你心裡的妄念很多,把它蓋住了,顯不出它的形象來。當你心靜下來了,這些東西都鑽出來了,就像一個顯微鏡一樣的,你去近距離的觀察它,它就出現了。這些怪東西,你自己看到也可怕。他還說:“我從來沒有這個念頭的,一坐下去,這些怪念頭,微細的念頭都出來了。”
這些時候正是用功的時候,你觀察這個念頭的好處,這些念頭如果隨它去增長,或者是發展到最後,行動的話,那將來的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很可怕。正是用功的時候了,他不出來你還找它不到,他出來了正好把他抓住,消滅他。你就要有消滅他的辦法,通常,剛開始修行的人不是那麼容易的,要了解一個空談何容易。(節選智敏上師《心經講記-第三講》)
唐朝法雲法師,是雁門趙氏之子,他天性淳樸、老實善良,對於他人加給他的譏毀或者贊譽都看得很淡。
可是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卻呆頭呆腦的,好像很遲鈍的樣子,記性也不太好,在他十二歲那年,他的父母索性就把他送到五台山華嚴寺禮拜淨覺禅師為師。
出家之後每天擔柴挑水的過日子,一點也不怕辛勞,到了他三十六歲那一年,他還是不能誦經作日課,大家看他這麼愚蠢,都譏笑他笨得像頭「牛」。有一天他忽然想通:「我的資質是那麼的愚蠢,像這樣子下去,長年累月的活在世間又有什麼意思!」
那時天氣冷得澈骨,天空飄著大雪,他就赤著腳走在雪地上一面向著五台山月向頂禮朝拜,一心持念文殊師利大士的聖號,發願祈求菩薩能開他的心眼,像這樣子,日復一日地邊拜邊行,天氣嚴寒也不知道要添衣御寒,肚子餓了也忘了要吃東西,內心不知有自己的身體,外在不知有他物的境界,全心全意地只求能夠見到大士。
一路上只要遇到人,就問:
「請問文殊大士住在那兒?」
當然他詢問所得的答案,都是令他失望的,因為誰也不能確知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的去向。走遍了五台五峰,還是見不到大聖,後來他來到了一間寺院,請求布施一點食物充饑,吃飽了求見菩薩的意志更加堅強,簡直到了如癡如迷的地步。
他再度來到了東台,見到有位老人家正以火取暖,就恭敬地向前問道:
「請問這位大德!文殊菩薩究竟駐錫在什麼地方?您可清楚?」
老人回答說:「你問他的去向作什麼?」
法雲說:「我生性愚鈍,想求他開啟我的光明智慧。」
老人就說:
「哈哈,文殊嗎?那個瘦小頹唐、笨拙得要命的家伙啊--你還是不見他的好!」
法雲見他這麼說,想來這個老人乃是一個瘋顛狂妄之徒,才會胡言亂語的,就失望地向北台山走了。
到達北台以後,看到先前所見的瘋老人竟然擁雪寂坐在那裡,心中就生出希有之想,認為那老人可能就是真正的文殊大士了吧!就趨向前頂禮,因為一路太疲倦,加上饑寒交迫體力不支,就倒在地上,口中吐出一口口的鮮血,迷迷糊糊的好像是在夢中,但見那老人對他說:
「你在過去生時曾經是個法師,只因貪圖他人的名聞利養,又吝於法施的緣故,所以墜入牛身,受愚昧無知之報,來償還過去積欠下來的的宿世債務,但是因為過去曾經是法師在佛力加持之下,報盡之後今生又得恢復人身,且出家為僧,而由於悭法的余習,這就是使你無法誦經作課的原因啊!」
說完老人就用一柄鐵如意鉤,鉤出他的心髒,他一點也不知疼痛。
「你自己看看,這像什麼?」
真是可怕!就像牛的心髒一樣,老人將取出的的牛心在天井裡面洗滌干淨了,然後再把他安好,並大喝一聲:「好了,起來吧!」
他迷蒙之間,突然驚醒,身上一點都不覺得痛,也沒有什麼不適,只不過是遍體出汗罷了。再去找老人,卻怎麼找也找不到了。
這時天空忽然飄來朵朵祥雲,軟風吹著衣襟,抬頭往天邊望去,看到有一道圓光像鏡子那般清明,就在那清明的圓光裡面,見到先前那位老人端坐在蓮花之上,一轉眼間,就隱沒不見了。
自從這次經歷以後,法雲法師以前持誦過的一切經論,都記憶得清清楚楚,好像以前就背得滾瓜爛熟似的。從此以後終身行道布施,說法度人,好像救火救急般的熱切。
有一次,禮繞阿育王塔,到了三更時分,見到白光如水,從北台山一直連接到鹫峰,中間現出天閣,有燦爛的寶光輝映著,這天閣的匾額上提著「善住」兩個字,他知道這就是他歸宿的地方。
當時是開元二十三年的春天,他告別了大眾,就這樣安然示寂了。
選自《海濤法師講故事》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願力所化現的淨土。古往今來,朝五台想親見文殊大士者無數,得見菩薩者少。
五台山塔院寺大藏經閣正中門頂上至今掛一木匾,上書清乾隆帝御筆絕句一首:“兩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壞有名言。如尋捨利及絲發,未識文殊與世尊。”
兩塔,指的是塔院寺釋迦佛捨利塔(大白塔)和文殊發塔。但是乾隆皇帝到塔院寺時,大白塔巍然屹立,發塔已經看不到了。所以他說:“兩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壞有名言。”此處的名言是指《華嚴經》中“寶塔畢竟化為塵”,再美的塔,終有一天也會破敗,變成塵埃。這世間的一切皆是“既成必壞”,從山河大地、富貴錢財,到個人的身心健康、名譽地位,皆是成而必壞,剎那間轉頭空。
“若尋捨利及絲發,未識文殊與世尊。”如果來到五台山,還以相來見的話,想看到釋迦佛的捨利、文殊菩薩頭發的話,那麼此人既看不到文殊菩薩,也看不到世尊。
譬如日輪,普照世間,淨水器中,影無不現。太陽映現水中,只要容器中有水,太陽就會映現其中;容器打破了,太陽的影子就不見了,實際上太陽沒有來去,只是容器破了。這是比喻我們眾生,不具法器,執象而求,咫尺千裡,不具法器就看不到文殊菩薩。
雖然來到五台山,要把山石樹木都當成文殊菩薩一樣恭敬。但我們內心清楚這些都是假有、是幻有、是名字有、是名言的有,諸法無自性,無自性空。慢慢地若能超越有形的山石樹木,不以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如果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當下就見到文殊菩薩了。
文殊菩薩的智慧,有普世的價值。不管做哪行哪業,人們都需要智慧。只不過文殊菩薩的智慧前面加了一個妙字,就是要區別於普通的世間智慧。想要讓人生變的有意義、有價值,就要了解文殊菩薩告訴我們的“妙智慧”。
我昨天去參加一個會議,很多人來問我,我做企業,或者做醫生,或者種地,難道也需要文殊菩薩的妙智慧嗎?我肯定地告訴大家,需要!
我常常告訴大家,在早晨要發願,發願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真正的妙上智慧,就是讓我們能正確地看待宇宙、看待人生,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的智慧。
什麼樣的人生才有意義?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價值?人生說起來長,實際也很短暫,七八十年、一百年,我們怎麼樣來對待?如果再深入一點說,有生就有死。什麼時候死,我們沒辦法知道和把握,但我們擁有的現在,是可以把握的。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讓自己當下的每一念、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成為妙智慧的顯現。
同學們有這樣的善根、福德因緣來參加夏令營,我很為大家高興。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不單單要探討今生,也要探討,媽媽未生我之前,到底有沒有一個我?今生結束以後,還會不會有一個延續的我?
如果只是這一輩子,我相信怎麼樣都可以過得去。如果我告訴你,未來還有一個你的話,你准備怎麼樣來度過今生?佛法裡裡面,就有這些答案。
我的學佛經歷就是從特別想知道有沒有未來開始的。如果有未來,我一定會珍惜現在,積極為未來作准備。如果沒有未來,我何必活得那麼累?我何必要找那麼多麻煩事情去做?
因為我知道有未來,知道生命不能逃避,所以我必須找到生命的方向,必須知道現在怎樣做,將來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快樂和自在。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讓我們更快樂地生活在這個世間的。這樣的智慧,難道大家不想得到嗎?一個人要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自在,就要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大家來這裡參加妙吉祥文化夏令營。什麼叫文化?用文殊菩薩的智慧來教化就是文化,因為這個世界需要和諧,人類需要信心和力量。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給予我們智慧和力量的。
夏令營,也給大家搭建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讓我們認識這麼多同學和朋友,共同探討未來,我真為你們高興!
來到這裡,一個房間可能要住10多位同學。這樣的環境需要我們去適應。當我們有很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高尚的節操時,當我們想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時,就必須培養我們適應環境的能力。其實,很多人住在一個房間,每個人的思想都會對我們有啟示。我們要像蜜蜂一樣,學會采眾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學會放下自我,學會謙下,學會尊重別人,我相信通過這次夏令營,同學們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克服自己也是一種智慧,幫助自己去除躁動、熱惱也需要智慧。什麼是智慧?梁漱溟先生說,平靜的心就是智慧。在佛法裡,用戒律來約束我們的行為和語言,就是智慧。
剛才有同學說,想做真實的自我。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了解,怎麼做真實的自我?文殊菩薩妙上的智慧,可以滿足我們每一位同學的願。只要你有問題,只要你有想法,文殊菩薩的智慧,一定可以給你啟迪,給你答案。最後送給大家四句話:
十方結緣清涼境
同心同願一路行
弘揚文殊妙智慧
播撒慈愛利群生
佛學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fodaolu
隨緣轉發,功德無量!
南無五台山~{清涼山}
金色界大智文殊師裡菩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
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