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丟這個東西的話,
你早成佛啰!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於時復有恆沙菩薩”:“於時”,就是在這個時候。在什麼時候呢?就是在阿難尊者啟請釋迦牟尼佛,詢問“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得成正覺,這個妙奢摩他、妙三摩、妙禅那最初方便”這個時候。這個時候,又有恆河沙數這麼多的菩薩。
這“恆河”,我重講一遍。印度有一條恆河,這條河有四十裡寬。恆河裡邊的沙非常柔細,好像面粉那麼細,甚至於就和微塵一樣。不過微塵是有動向的,它在空中飛來飛去,忽上忽下、忽高忽低;這個沙是在恆河裡邊不起來。如果刮大風也會吹起來的,吹得飛沙走石。在沙漠的地帶,你若遇著狂風,也很危險的。那麼恆河沙這樣細,四十裡這麼寬的河,你說有多少粒沙?你能算得過來嗎?即使你用現在最高的算學家,來算一算恆河裡有多少沙,也算不過來!這就表示有無量無數那麼多。
“菩薩”具足叫“菩提薩埵、Bodhisattva”,中國人簡稱“菩薩”。這Bodhi是“覺”,就是覺悟;Sattva就是“有情”。一切眾生都叫“有情”,菩薩就是一個覺悟的有情;也可以說他已經覺悟了,再去令其他的眾生也覺悟。又有一個名稱叫“大道心眾生”,他的道心最大,誰對他怎麼樣子不好,他也不怨恨;所以他絕對不生煩惱,絕對沒有脾氣,他道心最堅固、最大!這種的眾生就叫 Bodhisattva。又叫“開士”,他開開什麼了呢?開開他這個菩提心了,菩提心打開了,這叫菩薩。
“及諸十方大阿羅漢”:和所有十方的大阿羅漢——這不是小阿羅漢!“諸”,是語助詞,就是所有。“十方”,是東、西、南、北這四維,加上、下,這叫六方;再加上東南、西南、西北、東北這四個角落,就是十方。
《阿彌陀經》上有“六方諸佛”,沒有講“十方”;若讓我講,我說一方都沒有,是圓的!地球是圓的,哪有個方呢?但是佛經上說是“方”,我們就講“方”了,我講這個“圓”的,還不成立的,你不要依照我這個講!我認為這個世界都是一圓化,都在這個大光明藏裡邊,在這個如來藏裡邊,哪有一個南北東西、四維上下?沒有的。這是我的見解,或者不對的。
這十方什麼?大阿羅漢。什麼大?他的道大,並不是說他長得大、身量高。這是他法性大、法力大、道德也大,所以叫大阿羅漢。
再說說“阿羅漢”,這是梵語,有三種意思:
(一)應供。應什麼供呢?應天上、人間的供。在比丘,“乞士”為因;在阿羅漢,“應供”就是個果。所以,在因地的時候,叫“乞士”;果地的時候,就叫“應供”。
(二)殺賊。說:“喔,那殺賊不犯戒嗎?佛教講‘不殺生’,那麼他若把這個賊殺了,這不是犯戒嗎?”不是的,這個賊不是外邊的賊,是你裡邊的賊。裡邊什麼賊?你裡邊那個無明賊、煩惱賊。
煩惱就是賊,甚至於你眼、耳、鼻、舌、身、意,這都叫“六賊”——它盜你的東西,你還不知道呢!你的眼睛一看東西,你這精神散出去了一點;本來你精神很充足的,你看東西看多了,被這個眼睛的賊,把你的寶貝給偷去了。你聽東西聽得多了,把你這個聞性也都散了;這也盜去你的精神,消耗你的精神。
你不要以為眼睛是我的好朋友,耳朵也是幫忙我的,這鼻子嗅香,舌頭嘗味,都是幫助我的。不是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賊”,偷你的無上珍寶——你家裡的法財。這個賊和你做鄰居,你不知道;怪不得東西被人偷去,怪不得啊!
這個地方,要緊要緊的!你不要忽略,以為我講笑話。如果你不丟這個東西的話,你早成佛啰!所以這個很要緊的!你們要往裡頭參一參,想一想究竟偷你什麼東西了。你覺得沒丟東西,但是我知道你把那個錢買不來的寶貝都丟了,你還好得意呢!
以為:“喔,這你看我多好,我眼睛看得多遠,比旁人的眼睛都看得清楚!”你以為是好啊?但是你越看得清楚,你散的精神越多。
說:“你這個法師講這個經,我一聽就夠了,簡直說得一點理由都沒有!”等你明白了,就知道我講的真真有理由;現在你沒明白,當然你說我沒有理由。所以大阿羅漢就是殺煩惱賊的,殺六根門頭——眼、耳、鼻、舌、身、意這種的賊。
(三)無生。無生,就是沒有滅了,不生不滅的。他也不生,也不死了;這叫證到無生法忍上,再不受生死了。所謂“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他所應該辦的事情,已經都辦好了,就不再受生死了;這就是不墮落到三界來了。
在《四十二章經》裡頭,佛告訴我們說:“慎勿信汝意”,你不要信你自己這個意思;“汝意不可信”,你的那個意思不可信。為什麼不可信?那就是個妄想。因為是妄想,你若信妄想,那你就有了妄行為;有了妄行為,就要受這妄生死了。因為你不信那個妄想,不信你那個意,就不會受妄生死了。
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信你自己的意思呢?說“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你證到四果阿羅漢以後,那時你才可以信你自己的意思。沒有證到四果阿羅漢,你不要盡聽自己,而不聽善知識的話。要聽善知識的教導,這才可以。
“辟支佛等”:“辟支佛”就是辟支迦羅,是緣覺,又名獨覺。“等”,就是很多,不是一個、兩個。“俱願樂聞”:“樂”這個字,有的讀“勒”,在此地讀“耀”;樂,就是歡喜、好樂。俱願樂聞,就是都想要聽一聽,很歡喜聽的。
“退坐默然”:“退”,就是退坐到一邊了;“默然”,就是不講話了。這兒“退坐默然”,不是聽著我講,是聽釋迦牟尼佛講。承受聖旨:就都想承接佛所說的這種法音。這是聖人的妙旨,聖人所說的道理,所以大菩薩和阿羅漢都想要聽法了。
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