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不耍小聰明,肯下笨功夫
有的人很聰明,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智慧,不是小聰明。一個人擁有智慧,工作、生活、學習會越來越好。一個人有很多小聰明,往往走彎路,人際關系搞不好,事業發展難順利。 三國時的楊修自認為很有才,多次猜測曹操的心思。一次曹操在門上寫一個活字,楊修說這個門太闊了。因為,門上寫活是闊。後來還有幾件事情,楊修自以為是,揣測曹操,耍起小聰明,最終楊修被曹操所殺。楊修天資不凡,最後落得如此下場,讓人唏噓。 工作中,一定要摒棄小聰明,千萬不要耍小聰明。耍小聰明的人多數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做事情的出發點從是否有利於自己考慮。對自己有好處,耍一些手段獲得利益。對自己沒有好處,不管是不是對其他人有好處,只要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他們是不會去做的。 我們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需要和其他人接觸,通過團隊協作完成復雜工作。在與他人交往中,一個人有很多小聰明,始終為自己謀利益,很少為他人考慮。時間長了,大家都清楚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別人自然會遠離你,唯恐躲之不及。 在學習工作中,下笨功夫,不投機取巧。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有很多條路,實事求是地說,肯下笨功夫,不耍小聰明,是其中最短的那條路。清朝名臣曾國藩是肯下笨功夫不耍小聰明的代表。曾國藩是清朝中興四大名臣之首,文人創辦軍隊,消滅太平天國,成為晚清朝廷的中流砥柱。曾國藩讀書不二,這本書沒有讀懂、讀透,不摸下一本書。這句話沒有讀懂、讀透,不讀下一句話。這就是在學習上肯下笨功夫。 相反,一個人買下很多書,一本書看3-5頁,沒有耐心再看下去。然後看其它書,再看3-5頁,還是沒有耐心看下去。時間長了,恐怕一本書都無法真正看完。最終,必然只知皮毛,一無所獲。曾國藩說,與其同時挖很多口井,不如守著一口井使勁挖,直到這口井打出水為止。想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通過重要考試,改變命運。就要在學習上,下笨功夫,下苦功夫,而且要多年如一日地下笨功夫。一個人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受人尊敬。在事業上必須下笨功夫,下苦功夫。反之,投機取巧,耍小聰明。他的事業有可能短期內看上去紅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