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如果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七寶布施,所得福德那是非常之多,但是此菩薩心中有能布施的我、所布施的七寶、來布施給眾生,就是有相布施,那麼布施得福雖然多,還是有漏之福,依然屬於人天果報,不能到涅槃彼岸。如果有人,雖然不能以恆河沙世界七寶來布施,但是知一切法無我,就是知人無我則破我執,知法無我則破法執,我法二執具破得成無生法忍,成就無生法忍,親證實相般若,所得之福就是無漏之福德,當然比前菩薩以七寶布施之福要殊勝得多。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這是佛解釋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的原因。心中有境,也就是說心有其境,心裡住這個境了,名之曰受;不受,表明菩薩心空無境,不執著福德之有無,也就是說,菩薩廣行六度而心中若無其事,心中一絲不掛。正因為諸菩薩不受福德,所以所修福德都成無漏功德,當然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為了讓大眾徹底明白不受福德之義,都能做到不受福德,所以請問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
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菩薩作福德就是指修六度萬行,不受福德不是說不修六度萬行了,而是廣修六度萬行,對所修的福德心中沒有其境,也就是說沒有貪著之心。
作福德是不著空,這是大悲;不貪著,就是不著有,這是大智;菩薩悲智雙運,福慧雙修,又能空有不著,必定證入實相般若的理體。
我們平時在修行的時候,在修六度萬行的時候,如果說為了求福德而修,這就是貪著了,貪著福德了,那麼我們所修的就是利益自己,是為了利益自己有所求了,而不是利益眾生,這樣所修福德就成有漏因,不是菩提,不能成為了脫的因。所以我們應當每天修六度,在修六度的時候,布施也好、持戒也好、忍辱也好,不要對所修功德起貪著的心,雖精進修行,但是心裡還要若無其事,這個若無其事不是裝若無其事,不是裝的,而是心裡真的若無其事。這樣修行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分別的心,執著我相我見,就會化除殆盡,也就能夠悲智具足,定慧均等了。
摘自宏圓法師《金剛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