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不安的心,才需要填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跟眾生的差別在哪裡呢?佛永遠都是為眾生而服務,到最後成就了自己;眾生則是往往只為自己而服務,到最後卻使自己墮落、痛苦終生。

  不用擔心付出後得不到回報,就像諸佛菩薩一樣,付出了那麼多的慈悲,到最後他們成為佛或菩薩;而眾生沒有跟隨著佛陀的慈悲、智能來修行,所以至今還在輪回當中,繼續被煩惱、業障捆綁。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佛法。

  想就是願力,要多發這樣的願力;但光有願力仍然不行,還要付諸行動,叫行菩薩道。在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要常常反觀自己的身語意(即言行舉止和心念想法),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去做了,是否真的捨棄了利益自己的心態,所作所為都是為他人著想。

  想想看,你今天有一百元,如果能夠將五十元無私地奉獻出去,與別人一起分享,卻不希求回饋,那種無負擔的快樂是無法言語的。但是,如果你認為自己只有這麼一點錢,給了別人十元就是一種付出,因而產生希望別人有所回饋的心態,這樣就會倍感壓力,只會有辛苦的感覺,而不容易有快樂。

  如果能將這一切的努力與付出當成一種快樂的奉獻,認為這是眾生的福報所應得到的,而自己能夠做到這些事情,非常快樂呀!很多人問我會不會煩惱,會不會有壓力。我覺得沒有壓力,能做多久就做多久。有一天我不能做了,雙腳一伸,後面還是有人會接續起這個責任。就像我,永遠沒窮過,原因是我本來就沒有任何財物,一生所得的財富,都是從左手進來,很快又從右手出去,卻覺得一直都富有、滿足,因為我有種“隨時可以擁有很多物資,也可能隨時變成一無所有”的心理准備。這並非告訴大家我有多偉大,而是期許大家以一種無所求的方式去實踐自己的善念,那麼大家的福報會愈來愈增長。

  如果你有這種不執著的心理准備,那就沒有任何值得煩惱的事,因為你不預設未來將會擁有多少財產。當然,你們的財產是自己辛苦得來,跟我這種來自大眾的供養不一樣。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了“利益眾生,到最後被利益的是自己”,我們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