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這些地方是完全講到三寶門中的事情。剛才說過了,對三寶的結罪往往比一般結罪要重很多,因為三寶是人天眼目,是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贊歎、護持,功德不可思議。連這些天魔都擁護,鬼神都尊敬,那還有什麼話說?因此,毀謗三寶,佛菩薩大慈大悲絕對不會怪你,誰來找你麻煩?護法神要找你麻煩,因為他是凡夫。四大天王、忉利天,甚至於到色界、無色界天,他都是凡夫,六道凡夫,他看不順眼,他要來找你麻煩。佛菩薩大慈大悲,你得罪他、毀謗他,他不會怪你。所以找你麻煩的是護法神,他不會饒你的。這是『毀謗三寶』,『盲聾瘖啞』。像這些地方,真正遇到實際的狀況說法,你自己,剛才講了,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說他的過失,還要顧他的面子,還要顧他的自尊心,這很麻煩。你要是不顧人情,你說了,不但不能產生效果,得的是個反效果,他更怨恨,更不能接受,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有善巧、要有方便。這經上講的完全是事實,事實你了解,他不了解,他如果了解他就不會做了,他迷惑顛倒。所以要有智慧、善巧。
『輕法慢教』,「教」是教化,側重在教學;「法」在此地特別是指的經典,這是個狹義的,經典。教的意思比較廣泛,我們講經是教,剛才講了,你遇到一個人,譬如毀謗三寶的,你用善巧方法勸他能回過頭來,他覺悟了,那也是教。所以教的范圍廣大,都不可以輕慢。因為教化用意純善,誘導眾生改邪歸正,這是大善,決定不可以輕慢。『破用常住』,「破」是破壞,「用」也是恣情的濫用,「常住」就是三寶物,寺院裡面東西。我們住在那裡當然可以用,但是不能破壞,用的時候也要有分寸,要愛惜、要尊重。這些地方多半是指惡意的。
『若遇污梵誣僧者』,這個「污」就是毀謗,沒有的事情要給它加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來毀謗他。譬如說這個出家人犯戒,你看到他犯戒了嗎?你沒有看到。沒有看到,那為什麼說他?「大概是犯戒」,這個不可以,這是誣蔑別人,這個過失很重,諸如此類的。「梵」是修清淨行的,「僧」是出家人。對於出家人縱然是破戒,是犯戒了,不是一個好的出家人,你要去毀謗他,說他這個不是、那個不是,那再問問你,你為什麼不出家?你看他什麼都不是,那你出家,這多好!你又不肯。你既然不肯,你就不要說他。為什麼?他再不好,他還有一個好處,什麼好處?出家人僧寶的樣子還在。如果不出家,佛法僧這僧的樣子都沒有了。再不好,他還有個樣子在,他那個樣子就能夠叫很多眾生種善根。你們要不相信,你們跟我在一塊,你特別注意一下,我們上街走一走,看到我的人都種了善根。有的人跟我作禮,還有的人跟我合個掌,那些外國人,他就種了善根。看到我的時候,特別的善意,跟我打個招呼。我今天中午在一品軒吃飯,旁邊就是一個外國人在那邊,我們離開起來的時候,他特別跟我打個招呼,他為什麼不跟你們打個招呼?所以這個樣子就叫人種善根。說話是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個是一看到你,一落在眼根裡,也是永為道種,它這個三寶的種子落在阿賴耶識裡去了。
地藏經 (第十七集) 1985/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4-009-0017
佛在經上講,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這個意思就說明,你要知道什麼時候你成佛了,不要問別人,什麼時候你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你就成佛了。你要問為什麼?境隨心轉,你自己是個圓滿的佛心,佛見的這個境界是佛境界,佛心見佛境界,《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這麼個道理。同樣這個原則,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換句話說,善心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惡心看一切眾生沒有一個是好人。我們可以從境界裡面反過頭來看自己的心,因為一個人看自己很不容易,看別人的毛病容易,看自己看不到。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像照鏡子一樣,我看不到面孔,我照照鏡子就看到了;我看不到自己心行的善惡,我看外面的境界,我看每一個人都是善人,每一個人都是好人,再回過頭來,自己的善心才逐漸培養成就了。植眾德本,你這個培植有了成果,你看一切眾生都是善人,看一切眾生都是善知識。這樣的平等心、清淨心,對待這些出家人,你能得大利益。三寶是真實的福田,無上福田,恭敬得福,得無量福報,我們為什麼不修福而去造罪業?出家人他有善惡,他的事情,與我們不相干。我們看到他這個形相,我們就種福了,恭敬就種福。他是個很不好的出家人、破戒的出家人,我們對他恭敬也得福,而且得的福更大,為什麼會更大?因為你的心清淨,你的心平等,你沒有分別,你沒有執著,你看這個福多大。佛在經上講的話很有道理。
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第四集) 1998/7 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檔名:02-036-0004
世間之寶不是真的寶,只能解決你眼前物質生活困難,不能幫助你解決生死大事,不能夠給你解決生生世世的磨難。所以佛給我們講的寶,比世間的七寶殊勝太多了。這個寶是什麼?佛常講的三寶,三寶是覺正淨,在形相裡面用佛法僧來代表。我們見到佛像就要想到自性覺,見到經書就要想到自性正,見到出家人就要想到自性淨,不必理會形相三寶的好丑。
有些佛像鑄造得非常精美,世間人把它看作高度的藝術品。有些佛像造得很粗劣,甚至於小朋友,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他畫個佛像,畫得很簡單、很陋,當然不甚莊嚴。只要看到畫的是佛的形像,我們就要把它當真佛來供養,真佛來看待,這才叫寶。聞名見像,我們尊重的是自性覺,它提醒我們覺而不迷,這個功德就無量無邊,所以不論它形像的美丑,不論這些。法寶亦復如是,我們看到的經書,也不論它印刷、紙張、裝潢,我們不去考究這些,不要去分別這些。只要它是佛經,真正的經書,字刻得再不好看,印刷紙張很粗劣,裝訂很簡陋,我們同樣把它當作珍寶來供養、來讀誦,這就對了。不可以說經書裝潢印刷非常精美,我就特別喜愛它,粗劣的就隨便丟棄、隨便放置,恭敬心就喪失了。祖師給我們制訂的課誦忏儀裡面,常常有「一心恭敬,一切恭敬」,如果你有分別、有執著就不恭敬了。對於出家人,無論他持戒、破戒,縱然是破戒,他的功德都決定不是世間人所能夠相比的。你要問為什麼?他這個形相能叫一切眾生生起自性淨,他提醒你這個。真正修道人心地是清淨平等的,他是看這個形相,這個形相提醒他自性清淨,提醒他六和合。沒有這個形相,往往把這些事情忘掉、疏忽掉了。
為什麼要供養三寶?供養三寶的目的,無非就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目的在此地,我們一定要明了。即使是一個破戒的出家人,你要是去毀謗他,罪業都在阿鼻地獄。這個道理很深很廣,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持戒、破戒是他的事情,我以佛心看世間,世間沒有一個眾生不是諸佛如來,這是一個懂得修行道理的人。就像《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所說的,五十三參太明顯了,《華嚴經》前面,我們現在讀的亦復如是。這些哪裡是神眾?諸佛如來示現的。一百七十多個團體,說明諸佛如來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什麼樣的身分他都示現。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三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17-0035
善知識的教確實是平等的,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的。上上根人,這是佛家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上上根人是緣成熟了,幫助他證果;上根人他證不了果,幫助他開悟;中下根性的人,幫助他修行;沒有善根的人,幫他種善根,這就是普度眾生!這就叫利他究竟。所以你不要看不起出家人,甚至於破戒的出家人你都要尊重他。他將來破戒造惡,他墮三途是他的事情,可是他有一個功德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是什麼功德?他穿著出家衣服,在外面走這麼一圈,多少人看到了,「這是佛教,這是和尚」,這個念頭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頭,就是將來修行學佛作菩薩、作佛的種子,他給一切眾生做種子,下種!這是別人做不到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一四九0卷) 2005/12/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12-017-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