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雲:佛法要會用 當下就受益(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法要會用 當下就受益 (下)

  劉老師 講於2019年10月9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昨天我們講到向內觀向外觀的問題。

  為了便於同修們的理解,我想用我自己的經歷和體會,說一說什麼是外觀,什麼是內觀。

  二十多年以前,我病了,而且是病危。主治醫生告訴我,你隨時面臨死亡。怎麼病的?向外觀觀病的。2000年的前幾年,我生活在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有這麼幾個原因:一是新的工作內容工作量大,很壓人;二是家庭不和,很累心。腦袋裡的這根弦,整天都是繃得緊緊的,沒有舒緩的機會。現在回過頭來看,可能那時我已經是一種病態了,就是現在所說的抑郁症,但是我自己不知道。這個情況大概是持續了有四年左右的時間,我身體不適,幾乎是常年發低燒,心情煩躁。恰恰是那幾年正是工作量最大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我真不知道那幾年我是怎麼扛過來的。

  由於心情的煩躁,所以在家裡看誰都不順眼,看誰都生氣。總覺得大人、孩子都對不起我,我辛辛苦苦撐著這個家,你們還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那個時候我是一肚子的委屈,一肚子的怨氣。就這樣向外觀觀了幾年,把我自己觀趴下了。主治醫生告訴我隨時面臨死亡,我心裡暗暗高興,要死就早點死吧,越早越好,眼不見心不煩,別遭這個罪了。可是竟然沒死,我活過來了。

  怎麼活過來的呢?聽經、念佛活過來的。可能是命不該絕吧,我遇到了大善緣,什麼大善緣呢?得到了一本《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得到了一套老法師講《無量壽經》的光碟,是《無量壽經》救了我。我聽老法師講《無量壽經》,學會了向內觀,解決了向外觀的問題。放下了向外觀,學會了向內觀。我的心態變過來了,我開始反思自己,重新認識自己,我心中十萬個為什麼,在老法師講的《無量壽經》裡,都找到了答案。我不再煩躁了,我的心逐漸清涼了,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我的重病不治而愈了。這裡說的不治,是指沒有用藥物治療。

  說到這裡,我還想插幾句,就是有的同修有病,不去看醫生,不打針,不吃藥,家裡人很反感,問:“為什麼這樣,你們學佛都這樣嗎?”有人回答是說:“和劉老師學的,劉老師有病不打針,不吃藥,不看醫生。”我可沒這麼教,我的情況是屬於特殊情況,因為我所有的藥物幾乎全過敏。記得2000年,我住院的時候,一開始是用藥的,用了半個月以後突然過敏,那個過敏程度,把醫生都嚇住了。他們說:“沒看見這麼重的過敏情況,這要出人命的。”從那以後,我不再用藥了。所以我不用藥物治療,是基於這個原因,沒有其它的情況。你們的情況和我不一樣,不可以照搬。啊,因為劉老師不打針,不吃藥,不看醫生,你就照學去了,要因人而異。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注意,不要因為這個錯誤的偏見,引起家庭的矛盾。

  我們這裡說向內觀,有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注意,就是:

  不能要求別人向內觀,而自己向外觀。

  四、謙卑低下很重要。

  我特別喜歡那首偈頌,就是:

  窗外有垂柳

  隨風輕搖頭

  示現謙卑相

  時時低俯首

  我記得好像這個是六七年以前,在我們家院裡有柳樹,有一天早晨,突然就出了這麼幾句話,我就記下來了。

  我喜歡柳樹的風格,它的枝條永遠是柔軟向下的,從不趾高氣揚。做人就該是這樣。

  修行就是要在處事待人接物上,從真誠上下手。要謙虛、要恭敬,對任何人都要謙虛恭敬,不得傲慢無禮。如果你希望別人尊重自己,你首先要尊重別人。尊重是互相的,不是單方的。

  聯合國大使們盛贊老法師是“大聖大賢的和平使者”。老人家的人格魅力無人可比,為什麼?老人家謙卑,他給我們做出了好榜樣。老人家為正法、為世界和平、為宗教團結,在世界各地可以說是飛行奔走,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謙卑?我們有什麼理由,有什麼資格不謙卑呢?看看老人家給我們做的榜樣,我們該怎麼做?仔細想一想。

  有這樣一件事情令我非常感動。有一次去香港見師父,老法師說,如果在他吃飯的時候,有人打電話找他,如果身邊的人這樣回答說:“法師正在吃飯,不能接電話。”老法師說:“這不行,這顯得態度太傲慢了,架子太大了。”

  老法師說:“假如我們有事情去求人家,人家這樣答復我們,我們高不高興?”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老法師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周公的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周公,是孔老夫子最敬佩的一個人,他在吃一餐飯的時候,辦了三件事情。有人來找他,他馬上停止吃飯,並把口中的食物吐出來,去接待來訪者,事情辦完了,回來再接著吃飯;又有人來找他,他又停下了吃飯,吐出了口中的食物,再去接待來訪者,處理完了,再回來接著吃飯;第三個來訪者來了,他照樣是這樣做的。這就是周公,一頓飯之中三止三吐,大家想一想,他可是一位君王啊!周公有沒有架子?沒有啊!這樣的君王怎麼能不被人民擁護呢?周朝為什麼有八百年的歷史,聽到這個故事,不言而喻了。

  老法師告訴我們,慢是大煩惱,貪瞋癡底下接著就是慢,哪裡可以擺架子?我們有什麼資格擺架子?有什麼資本?沒有。我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還要擺架子,這也不可思議。

  因為我在政府工作了二十年,我深深地感受到老百姓對什麼最反感:一,腐敗;二,政府不作為。這是老百姓最反感的兩件事情,這個我是有親身體會的。我幾次跟大家說,每個政府大門外掛的牌子是這樣寫的,比如說,我們黑龍江省掛的牌子就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有兩個字很突出:“人民”。他為什麼不光寫“黑龍江省政府”呢?要加個“人民”呢?就是說,我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要有“人民”二字。為什麼管政府的官員們叫公務員呢?公務員什麼意思?為老百姓服務的人是公務員。現在看一看我們的政府,是不是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我們的公務員是不是全心全力地為人民服務?那個“三難”到底解決了沒有?解決了多少?就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因為離開政府這麼多年,我不知道現在的狀況有了多大的改進。

  世間一切眾生,沒有覺悟的人,無論是在家還是出家,沒有不造罪業的,最重的罪業是什麼?是障礙佛法。佛法是人天眼目,對一切眾生是有真實利益的,所以障礙佛法這個罪業是極重極重的。我用了兩個極重,是極重極重的。但是障礙佛法,有的人在做,他自己還不知道。

  老法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告訴我們:

  嫉妒就是障礙,對於修持好的人,能講經的人,想辦法障礙他,阻止他,讓他不能成就,這個罪業是必墮阿鼻地獄的罪業。這比殺一千個人、殺一萬個人的罪業還要重。因為你殺一千個人,你殺一萬個人,那是斷人生命,那個罪是比較輕的;如果你障礙一個人在佛法上的成就,那是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業最重。

  世尊在世的時候,六群比丘破和合僧,那就是嫉妒障礙。

  唐朝的時候,六祖惠能大師得法以後,被人追殺,要到獵人隊裡藏了十五年,這也是由於嫉妒障礙,讓六祖晚出來十五年。大家想一想,十五年,一個人的一生中有幾個十五年?十五年障礙六祖大師出來弘法,造的是什麼樣的罪業?可想而知。這十五年,六祖惠能大師他能度多少眾生啊!你想想,嫉妒障礙的罪業該有多麼重!

  佛教我們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是為了破嫉妒障礙。六祖遇到了印宗大師,印宗大師全心全力成就六祖,所以印宗大師的功德超過六祖。他一絲一毫的嫉妒都沒有。他不是凡人,他是再來人。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唯有諸佛,他才沒有妒忌心,他才不會妒忌障礙。

  妒忌障礙必墮地獄。所有一切嫉妒障礙都是我執我見,一定要自己去把它突破。

  千萬不要墮地獄,那可不是開玩笑的。墮地獄容易,出來太難太難了。

  如果我們念頭轉,看到別人有成就,全心全力地去擁護,那你就是菩薩再來世的,你不是凡夫。

  能夠成人之美,能夠幫助人成就,這就是弘法利生,這就是擁護佛法,續佛慧命。

  我這一輩子,我反思一下我自己,可能這是我的一個優點,我從來不嫉妒任何人,不障礙任何人,我希望大家都比我好。這可能是我學佛到現在,有一點進步,有一點收獲的一個因素吧。

  五、不攀緣很重要。

  學佛人有幾個不攀緣的?不攀緣的太少了。

  舉個最淺顯的例子,說明什麼是攀緣。

  比如說,喜歡熱鬧,喜歡每天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串百家門,熱衷於跑道場等等。請大家注意!我這裡說的是“跑”道場,不是“去”道場。“跑”和“去”意思是大不相同的。我上面舉的幾個例子,就是典型的攀緣。

  再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十幾年前,有一位同修經常去我家,而且去了就不願意走。如果早晨去了,就是一個上午,如果中午去了,就是一個下午。

  時間長了,我就問她:“你這樣整天不著家,把一個生病的丈夫丟在家裡,他沒意見嗎?”

  她是這樣回答我的:“有意見也沒有辦法,我在家裡坐不住,就喜歡人多熱鬧。”這位同修的特點是,聽說哪裡來了法師,哪裡來了有點名氣的在家居士,哪裡來了會灌頂的活佛、喇嘛,她腦袋削個尖兒也得去見一見。這就純屬於攀緣。

  記得有一次,哈爾濱的居士說,老法師要來哈爾濱講經了。刁居士問我:“老法師來哈爾濱講經,咱們去不去聽?”

  我回答她:“老法師不會來的,來了也不去聽。老法師講了五十多年都沒有聽懂,五天就開悟了?”雖然我說這話有點黑,但是我說的是真話。

  還有一次,哈爾濱的居士又傳,老法師要去某某寺院給佛開光,好多居士買車票要去某某寺院見老法師。刁居士不識時務,跟人家說:“老法師肯定不能去。”有人說她:“人家那麼多人買票要去,你干嘛給人家潑冷水?”結果有居士去了,沒見到老法師,回來以後一肚子怨氣,說:“又叫人給忽悠了。”那我要說:“人家忽悠你,你被忽悠動了,那你怨誰呀?”

  大家想一想,這些是不是攀緣?攀緣的結果是什麼?就那倆字兒——煩惱,它讓你的心不清淨。

  怎麼辦?我們要向佛陀學習,學習佛陀的不起心、不動念,一切隨緣不攀緣。有緣碰到了,盡心盡力去做,沒緣不去找事做。祖師大德教導我們老實念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事不如無事。心地清淨平等覺,那是最好的事情。為什麼沒事找事自尋煩惱呢?

  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最好,不要去計較,不要去爭執。我們一心一意念佛,只有自己將來走得很潇灑、很自在,走得很歡喜,就像我老伴子往生這樣,那才是真的。

  關於隨緣和攀緣,我們看看祖師大德是怎麼樣教誨我們的。

  先說印光大師,這是我們最近一代的祖師。

  老人家當年在世,對他的那些學生們監督很嚴格。印光大師的那些徒弟,凡是聽話的都成就了,凡是不聽話的都沒有成就。聽話的少,不聽話的多。聽話的怎麼樣?印光大師教誡他們,留在家裡老實念佛,不要去跑廟、不要去參加法會,什麼都不要。

  前段時間,我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把《印光法師文鈔》,我手裡的一共七本,從頭至尾讀了一遍,發現這個老和尚和別的法師不一樣。

  哪一點不一樣呢?別的法師希望徒弟常來看他,如果幾天不見,師父就會說:“你怎麼這麼久沒來呀?”

  印光大師跟人家恰恰相反,你要是多跑幾趟,他會說:“你怎麼老跑這兒來?”

  如果你回答:“我來看師父。”

  他會說:“師父有什麼好看的?你都看了兩、三次了。”他會把你罵出去。

  印光大師不主張信徒跑廟。

  他說,跑廟不但浪費時間、浪費金錢,你的精神渙散,不能集中。你接近的法師多了,這個法師給你說這個,那個法師給你說那個,你一腦袋亂七八糟的東西,你念佛不會成就。

  你學的東西不專,夾雜著許多是非,夾雜著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所以印光大師不主張信徒跑廟,老人家是真正的善知識。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我近二十年學佛,不跑道場。

  雖然我因為說這個話被批評,但我還得實話實說。我覺得不跑道場挺好的。主要的好處是身定、心定,我的注意力集中在經教上。所以二十年聽經聞法,我聽明白了,我受益了。

  我多年來不跑道場,不是刻意地要顯示我的清高,而是基於以下幾點原因。你說我有什麼值得清高的?不是我清高,有下面幾個原因,大家聽一聽,你們是不是多一點對我不跑道場的理解。

  第一個原因,可能和我的性格有關系。

  我的性格內向,不善於和人交往,尤其是不善於和大人交往,大人們說的話,有時候我聽不懂。

  我之所以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思想和學生們比較接近。後來,我們師生聚會時,我的學生說我:“老師呀,你怎麼還這麼單純呢?這麼多年過去了,你怎麼沒啥變化呢?”我也這樣認為,幾十年過去了,到現在我沒啥變化,甚至我比以前更單純了。

  第二個原因,可能和我的愛好有關。我從小喜歡讀書,讀書是我的最愛。

  那個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買不起書,我經常去新華書店去看玻璃櫃裡擺著的書。當然,只能是隔著玻璃櫃看看那本書的封面,看看那本書的書名,也就算是畫餅充饑吧。媽媽有時候偶爾給點零花錢,那時候就是那鋼镚镚兒錢,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最大的面值是五分的,我就攢著,攢啊攢,攢夠買一本書了,我趕快拿去書店,把那本書買回來。我記得我買的第一本書,名字叫《志願軍英雄傳》。那本書很厚,是一塊四毛五分錢。就現在來說,一塊四毛五分錢那太便宜了,在那個時候,那就算最貴的書了。我把這樣的書買回來,我恨不得一氣兒把它看完。拿到書以後,我會找一個地方貓起來,我媽吃飯的時候想找我,她都找不著我。我就是這麼喜歡看書。

  可能這是我不願意到處東跑西顛的一個原因吧。

  我喜歡清靜,我不喜歡熱鬧,我更不喜歡扎堆兒說東道西。

  第三個原因,可能和我不懂道場規矩有關。

  我給大家說說,我三次去道場,被嚇到了三次。怎麼回事呢?我第一次去道場,是一個同修帶我去某居士林念佛,那時候我不知道還有居士林,居士林是干什麼的,我也不知道。是一個同修帶我去的,她說:“劉姨,你老在家貓著,我帶你出去蹓跶蹓跶,見見世面。”她就帶我去了這個居士林。這個居士林呢,我去的那一天,它安排的內容,是交流學佛的心得體會,有出家人談,有在家人談。我聽得津津有味。我覺得人家說得太好了,這是我過去沒有聽說過的。地上呢,擺著很多那個拜墊,很整齊,可能是一個人一個吧。

  那天不知道為什麼,我站到哪個拜墊那兒,那個老居士都把我拽出去,說:“你站得不對。”

  我問她:“我應該站哪兒?”

  她說:“不知道,自己找去!”特別橫。

  我第一次去道場,我根本摸不著頭腦,我不知道怎麼回事兒。換一個地方把我拽出去,換一個地方把我拽出去,後來我就到最後沒有拜墊的地方。那個時候,這個法會也要開始了,她不再去拽我了。所以那一天,我就是在最後。聽內容的時候,我很歡喜。但是聽完了以後啊,我就想,以後這個地方還是少來。不懂規矩,不知道人家有什麼具體要求。就是到現在,你讓我說,那個老居士為什麼這也不讓你站,那也不讓你站,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仔細想想,就根據我現在的這個能力水平,是不是我們兩個前生有什麼淵源,是不是我障礙過人家,這我不知道。這是第一次,被嚇到了。

  第二次,是我的好朋友說某寺院新來了一位法師,她說:“素雲,咱倆去見見。”

  我當時拒絕了:“我說,見什麼,人家法師來了,就是法師來了嘛,你去見人家干什麼!我不去!”所以第一次呢,我真的沒跟她去見,她自己去見了。

  過了一些日子,她又第二次來找我:“素雲,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我說:“為什麼?”

  她說:“我把你推薦給這位法師了,這位法師想要見你,你今天必須跟我去。”

  這種情況,我就沒辦法拒絕了。

  我說:“去了干什麼?應該怎麼辦?我啥也不知道啊!”

  她說:“你看我的,我干啥你干啥,我磕頭,你就跟著磕頭就完了呗。”

  這樣,我就跟她去了。進了法師那個屋,我記著還有兩個人,另外兩個人也在那個屋。我這好朋友進屋,跪地下就磕了三個頭。因為說好了,她干啥,我干啥呀,我看她磕了三個頭,我也跪地下磕了三個頭。

  這個時候,屋裡坐的另外兩個人就把我倆呵斥了,說:“真不懂規矩!哪有這麼磕頭的!”

  我就愣住了,我也不知道怎麼錯了。我那好朋友也愣了,她也不知道怎麼錯了。這是我去道場第二次被嚇到了。就連怎麼磕頭,我都不知道,我還認為我們跪地就磕頭,挺有禮貌呢,結果被呵斥了。

  接著這件事情以後,就正好趕上二零零三年的二月十九,大家都知道,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聖誕日。領我去居士林這個小佛友,她又來約我。

  她說:“劉姨呀,明天我領你去一個地方,去參加一個法會。”

  我說:“哪啊?”

  她說:“願海寺。”

  我說:“我不去。”

  我心裡想,我不懂規矩,我可不去,別再出什麼洋相。這個小同修是再三約請我,那一次,我是說啥也沒去。這是我第二次被嚇到。所以這一次,我就沒敢去。

  再說說第三次被嚇到。二零零三年的九月中旬,我們是一行五個人去五台山,就是給那個張榮珍送捨利。我們去了一個我覺得應該是密宗的寺院吧。應該這樣說,五台山是分黃廟和藍廟。黃廟呢,就是咱們這面的,要是藍廟呢,就是密宗的,好像是這個意思。我這個說法是不是准確,我不知道。那個寺院裡有一大排轉經輪。和我們同去的,有一個年輕的小佛友,女的,可能她好奇心強,她就去轉這個轉經輪,結果她把方向轉反了,她是逆時針轉的。這時候出來一個老和尚,把她大罵一頓,那可真是大罵一頓。當時,這是第三次把我嚇到了。

  可能是因為這三次吧,我心裡就有一種膽怯,確實我不知道道場的規矩,我真的怕弄笑話,出洋相。所以這幾個理由,可能是我不跑道場的一個因素吧。

  第四個原因,可能和祖師大德的教誨有關。

  有這樣一句話我牢牢記在心裡了:

  “真正的修行人,要耐得住清貧和寂寞。”

  這兩句話,我記住了,我踐行了。

  清貧和寂寞我都耐住了。是清貧和寂寞成就了我的道業。

  從2000年到2010年,這十年,我幾乎是閉門不出,就是在家聽經念佛,幾乎斷絕了所有的外緣。

  2003年,一張《信念》的光碟,讓我不得不走出家門。那是把我逼出去的,熱鬧了一年多,終於又沉寂下來了。

  從2010年到現在,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盡量少參加各種各樣的佛事活動,少出頭露面。所以各種各樣的邀請我基本上都婉言謝絕了,其中包括國外的淨宗學會的邀請。有時候我也想,是不是有點不近人情?人家這麼盛情邀請,你就給謝絕了,是不是有點不識抬舉?可是我真的不想開這個口。我真的想繼續潛心聽經聞法,老實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我開了這個口,張三請我我去了,李四請我我去不去?王五請我我去不去?如果是誰請我我都去,我不就成了滿天飛了嗎?那我可真是飄起來了。這不是我所想要的。

  對照祖師大德的教誨,我守住清貧和寂寞,不跑道場,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做對了,我受益了。

  學佛不搞熱熱鬧鬧,更不搞談玄說妙。

  不是有這樣的話嗎?

  “談玄說妙不相干,三字真傳老實念”“若口談玄而心實未明,語高妙而行為卑劣,縱然得個佛學大師的稱號,於人於己又有何益?”

  善導大師說:

  “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蕅益大師說:

  “一句佛號是世尊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唯有老實念佛,才是無上深妙禅;唯有老實念佛,才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的真傳。

  注意,這幾句話有兩個唯有,兩個才是,一個真傳。這幾個詞,是重點詞匯。唯有,就是唯一的,沒有第二個。真傳,大家想,什麼叫真?和真的對面就是假呗。唯有,釋迦牟尼佛他的真傳是什麼?老實念佛。

  我再把這幾句話讀一遍:

  唯有老實念佛,才是無上深妙禅;唯有老實念佛,才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的真傳。

  六、正知正見很重要。

  天台家說,“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這是國家的老師;“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這是國家的瑰寶。這就是佛在經裡說的,“破戒這個人還能救,破見這個人就無法救了”。

  能說不能行是破戒,對戒律和佛的教誨只會講,做不到,但是他說的是正法,沒有說錯,知見是正的,所以這個人還有救;假如持戒很嚴,做得很好,破見了,知見錯誤了,那就沒有救了。所以說正知正見很重要。

  注意往下聽,什麼是正知正見。

  什麼樣的知見最重要?一點兒都不能偏離,偏離一點兒都是邪知邪見。

  比如諸佛如來、歷代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求生淨土,這個見解是正知正見。

  不但念佛人要求生淨土,修學任何一個法門的,到最後都是要回向往生淨土。

  我們看到,在《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最後一段經文上,說得清清楚楚,一切受持讀誦大乘經典的,修學一切大乘佛法的,臨終求願往生,統統會得到佛來接引。

  這個知見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修行怎麼好,如果捨棄了淨土,都不能成就,至少是不能當生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這一理念我們一定要知道,知見錯了,必定離開正路走邪路。

  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能一心求生淨土,而且向別人介紹正法,這就是國之寶。

  弘法利生,要想收到自度度他的效果,必須要把經裡的教訓在生活中真正做到。

  如果做不到,雖然講的是正法,決定不會講得透徹。為什麼講不透徹呢?因為不是你自己體驗到的,你是聽別人說的,不是你自己親自證到的。怎樣才是你自己親自證到的呢?那一定是要身體力行,把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一項一項從行持當中做出來,不是說出來,是要做出來,光說不做沒有用處,要認真去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就這麼說吧,你真正做到了,你說,有底氣;你做不到,你說,你心虛,沒底氣。

  真正的修行人,天天要找自己的毛病,找自己的過失。

  每天都能發現自己的過失,那是覺悟,我們佛門叫做開悟。

  每天都有悟處,有大悟,有小悟,知道自己的過失,知道自己的毛病,能真正把毛病改過來,這就是修行,這是功夫。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不能改正過來,這一天就空過了,那就叫造業。

  所以開悟、覺悟,就是知道自己的毛病過失,修行功夫就是改過自新,佛在經典裡的教訓那就是標准。

  諸佛菩薩沒有怨人、恨人的心。縱然是惡人惡事障道,佛菩薩也是視之自然,不會起厭離心。

  為什麼?佛菩薩希望惡人早一天覺悟。惡人也有佛性,佛菩薩對他也尊敬。

  如果你有意無意地得罪人,會招來不如意的果報。修行人在菩提道上,那魔障就多了。

  魔障在哪裡?就是你得罪的那些人和事,他們反彈過來,阻力就是魔障。你不得罪人,那你的魔障就少。所以,《太上感應篇》講得很好,“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按照我們一般人的習慣,看到了惡人惡事一定要去批評,錯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的慧眼還沒有開,所看到的是惡的,說不定那是善的。我們自己心目中善惡標准決定靠不住。

  佛在經上講,等到哪一天你證得阿羅漢果了,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你沒證得羅漢果的時候,你是感情用事,對於邪正、是非、善惡,你沒有能力辨別。當沒有能力辨別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樣做?就是一切都不分別,這個有多好啊!為什麼好呢?可以恢復到自性的清淨心。只要恢復到自性的清淨心,智慧就現前了。

  下面,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看看大家從中能體悟到什麼。

  日本有個一休小和尚,大家都非常熟悉。他九歲那年哪,有一天師父出門,囑咐他看大殿。告訴他,你好好參禅、用功,不要淘氣。師父走了,他畢竟是個九歲的孩子呀,哪能那麼老老實實地呆著呢,他就東轉轉,西轉轉,就轉到哪兒去了呢?轉到方丈室去了。一看,比他大兩歲的師兄在方丈室裡哭呢。

  一休說:“學禅的人哪有哭的?”

  師兄說:“不行啊!我今天不得了了。”

  一休問:“什麼事情啊?”

  師兄說:“師父有一個心愛的東西放在櫃子裡,常常打開自己看,不許我碰,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玩藝兒。師父有時候拿出來玩半天,然後又擱回去,這是他最心愛的東西。今天師父出去了,我就把櫃子打開了,原來是一個瓷器,一下子我就把這個瓷器給摔了,這回師父是饒不了我了。”

  一休對他說:“你別哭了,你用我的手絹把它包起來,就算我摔的。”

  這個師兄高興地說:“你太好了,師父說我看方丈室,回來給我饅頭吃,我這個饅頭給你吃好了。”

  一休說:“好,好,說定了,你的饅頭給我吃,你這瓶子算我摔的。”

  一休把這摔碎的瓶子兜回來,坐在大殿裡等著師父。

  師父回來了,問一休:“你在做什麼呢?”

  一休說:“我完全在用功,完全在參究。”

  師父問:“你參究什麼呀?”

  一休說:“我參究到底能不能有一個人是不死的。”

  師父說:“哎呀,這個糊塗的徒弟呀,哪裡有人能不死的?沒有。既然是人嘛,沒有不死的。啊!人都要死的,人都是要死的。”

  一休說:“那東西呢?東西能不能長存呢?”

  師父說:“沒有的,沒有一個東西能長存的,都是成、住、壞、空。哪有一個東西能夠長存的?沒有。”

  一休說:“沒有?那麼,我們有一件心愛的東西壞了,我們也用不著難過了?”

  師父說:“對呀!這不就是緣嗎,緣聚就有,緣散就散了,那壞了就是緣散了,不應當難過。”

  一休把一包東西打開了,說:“師父,這兒有一個緣散的東西”。師父看了,沒有發脾氣。

  這個故事是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講的。聽了這個故事,我們是不是得為師徒兩個人點個贊?為一休點贊他的智慧,為師父點贊他的正知正見,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這麼心愛的東西打碎了,能不發脾氣嗎?當正確的知見當頭的時候,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就不會為了打碎一件心愛的東西而發脾氣了。

  佛法是一個大安樂法門,能夠真正使人安樂。

  當年,夏蓮居老居士聽到這個法門,他笑了幾天。他說:“我這回可有辦法出這個輪回了。”

  這個大安樂法門,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學佛這麼多年,你有正知正見嗎?你得到安樂了嗎?

  七、看破放下很重要。

  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盡管是常常談,可還是常常看不破、常常放不下呀!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現實。

  什麼是看破?徹底明白就是看破。明白什麼?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百法》裡講的有為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法,共有九十四類,這些是有為法。可見,“一切有為法”涵蓋六道十法界。“如夢幻泡影”,就是這些現象都是剎那剎那九百次連續的生滅相,實在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要是認為一切現象真的有,還在裡面打妄想,想占有,想得到,則是自討苦惱。

  什麼是放下?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煩惱就是放下。

  了解了事實的真相,哪有放不下的。一放下就身心自在,真是快樂無比!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是游戲神通,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真正自在。徹底明白是看破,不再打妄想,不再生煩惱就是放下。看破放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不遇到具體的事,看不出你是不是真的看破放下了。具體的事,是檢驗你是否真正看破放下的試金石。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還覺得看破放下我解決得不錯了。前些日子,遇到一件具體的事兒,這個試金石就把我這個是真是假給試出來了。怎麼一回事兒呢?前一段時間哪,大概是七月十五前後吧,我遇到了一件事情,因為定力不夠,生了煩惱,想不通了,又給自己提問了,為什麼?為什麼這麼順理成章的一件好事兒,非要人為地弄成這個樣子呢?想不明白,我哭了,而且哭得很傷心。這在我是極少見的事情。這件事是我的家事,和道場沒有關系。可能同修們會問,會感到很驚訝,怎麼劉老師也有煩惱?怎麼劉老師也會哭?同修們,我多次跟你們說,你們不要把我想得那麼神,我也是一個普通人哪,我也有喜怒哀樂,我也有遇到事情過不去坎兒的時候,只不過相對來說少一點,解決得快一點而已。

  在我難過的時候,我的兒子說了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

  “生活就是一場戲,要演得輕松一些嘛!”

  聽了兒子這句極具哲理的話,我很欣慰,兒子長大了,成熟了。兒子的一句話把我點醒了。我問自己:你怎麼又把假的當成真的呢?不是演戲嗎?

  我學佛近二十年,深切感受到佛法的奧妙無窮。生活中的每一法,無一不是佛法,世法、佛法是一不是二。

  這幾天,我們聊了“佛法要會用,當下就受益”。說了這麼多,也只不過是說說眼前的一些瑣事而已,因為這些瑣事和我們息息相關。我想盡量講得接地氣一點,讓大家做起來有個抓手,有個入手處。有些理論上的東西,不能講得太多太深,講多了,講深了,怕同修們消化不了,知難而退;又不能講得太淺,或者是不講。理論指導實踐嘛。對我來說,也是個初學者,所以深與淺的尺度很難把握,我盡力而為吧。

  今天就和同修們聊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上一篇: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佛教的信徒共有多少等級?
下一篇:劉素雲:八風吹不動智慧在心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