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略要文】《淨土宗略要文》是淨土宗的精華,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來修學(一)
今天是我們佛七的第一天。從這一期佛七開始,我們利用佛七的第一天,舉行八關齋戒。為什麼要在佛七期間舉行八關齋戒?因為許多念佛人總會以為,我念了一句佛號,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已經足足有余了,我不必再修其它的法門,我也不用守戒,因為守戒感覺會非常的拘束。所以因為這樣的知見,容易放逸身心,甚至破戒犯齋。
戒律是佛陀所制定的。《華嚴經》講:戒為無上菩提本,應該一心持淨戒。念佛人如果不守戒,雖然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仍然一樣救度,可是破戒念佛與守戒念佛,兩相比較,阿彌陀佛希望十方念佛人守戒,不希望十方念佛人破戒。因為六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圓滿成就。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六度其中一度就是持戒,所以持戒的人念佛,與阿彌陀佛的名號相應,破戒的人念佛,與阿彌陀佛的名號不相應。雖然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心是平等的,毫無差別,不管破戒念佛、持戒念佛,阿彌陀佛同樣平等悲救,可是阿彌陀佛對於破戒的人,內心傷心,對於持戒的人,內心歡喜,所以我們念佛人,應該從六字名號的因行,體會持戒的重要。
所以從這一期開始,我們本願山香港念佛會,在每期的佛七第一天,舉行八關齋戒,希望藉著這樣的活動,讓大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更進一步體解阿彌陀佛因行持戒的可貴,能夠經常約束自己身、口、意三業,好好的持守戒律。
如果一個杯子杯底破一個洞,縱然倒了許多水進入這一個杯子,可能也因為杯底的破洞,把水都流掉。每天很虔誠的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可是不能夠持守戒律,那這樣你所修的功德一一漏失,那就非常的可惜。所以我們持守八關齋戒的用意在這裡。一個守戒念佛的人,他的善根福德一定是每天增長,將來臨終也比較能夠善終。
這一期佛七,師父要跟大家報告的題目就是“淨土宗略要文”。這一篇文總共有十七段之文,是日本淨土教的開宗祖師法然上人,從淨土三部經與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摘錄了十七段經論法語,集成這一篇文。
“淨土宗略要文”可說是法然上人的《選擇本願念佛集》的濃縮版。《選擇本願念佛集》總共有十六章,是法然上人的心血著作。《選擇本願念佛集》可說是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精要,這一篇“淨土宗略要文”的十七段文,又是《選擇本願念佛集》的濃縮,可見這一篇文,每一段文都是非常的重要,是淨土宗的精華,猶如牛奶中的醍醐是最為精純。
我們念佛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業行人,當然要根據淨土的經論修學,可是淨土的經論浩如煙海,非常的多,現代人非常的忙碌,尤其大家香港人,每天為了家庭、工作,在工商社會非常的忙碌,要把淨土的許多經論一一研讀,確實非常有困難,所以法然上人所輯錄的這一篇“淨土宗略要文”,就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來修學。因為每一段文,都把淨土教的重點指引出來,如果你確實非常忙,沒有辦法看許多的淨土經論,更是要好好的把握這一篇文,把淨土教的核心重點抓住了,當然你在念佛邁向西方的菩提大道上,就不會偏失。所以這一篇文如同人的心髒,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心髒,那當然他就會死掉;這一篇文也如同水之源頭,也如同樹之樹根,非常值得諸位念佛人好好的探究。這一期佛七,我們就好好的來理解法然上人所選錄的這一篇文——淨土宗略要文。
首先我們把全篇文做一個大略的了解。請大家看講義。
淨土宗略要文表解(略)
這一篇文總共有十七段,每一段文,法然上人根據淨土三經,以及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摘錄出精華的法語。
第一段“聖淨二門之文”,是法然上人根據道綽禅師的《安樂集》,引用了道綽禅師的開示,先點出聖道門與淨土門這二門,讓我們行者有一個抉擇的方向。想要學佛成就,可以根據聖道門修學,也可以根據淨土門修學。現今末法的下劣凡夫,到底應該是根據聖道門修學還是根據淨土門修學?法然上人引用了《安樂集》,有道綽禅師對我們的開示。第一段聖淨二門之文,就是《選擇本願念佛集》的第一章二門章。
第二段“出世本意之文”,是法然上人引用善導大師的《法事贊》,說明如來出世的本懷。《法事贊》是善導大師的著作。
第一段文與第二段文,就是淨土門的教判。把淨土門的教判首先指出來,就讓大家一開始在念佛修學的道路上,知道自己所走的方向。
第三段“正雜二行之文”,是法然上人引用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開示,讓我們了解專修與雜修、正行與雜行這二種修行,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知道自己所選的是淨土門的修學,在淨土門當中,有正行與雜行的修行,那麼應該修正行或雜行,有進一步的探討。所以第三段文就是《選擇本願念佛集》的第二章二行章。
第四段“正雜得失之文”,第四段就是延續著第三段而來,知道正行與雜行,都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正行有什麼樣的利益,雜行有什麼樣的缺失。在第四段文,法然上人引用善導大師的《往生禮贊》進一步的說明,正行有四種得,雜行有十三種失,這也相當於《選擇本願念佛集》的第二章二行章。
第三段文與第四段文是行判。教判之後接著行判,就是要了解自己所修行的是正行或雜行。正行當然有正行的利益,雜行也有雜行的利益,可是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跟我們指出正行四得,雜行十三失,善導大師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比較?我們探討到內文的時候,再詳細的研究。
第五段“三經共明之文”,是法然上人引用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根據淨土三經修學,是我們念佛人所依據的。淨土三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以及《阿彌陀經》。《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指出,淨土三經一致顯明念佛的修行,所以在《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首先引用《無量壽經》,其次引用《阿彌陀經》,最後引用《觀經》來說明三經共同顯明,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宗旨。
第五段文是總說念佛,第六段文直到第十四段文,是別說念佛。其中第六段文、第七段文、第八段文是根據《無量壽經》,顯明念佛要義,第九段文、第十段文、第十一段文是根據《小經》,也就是《阿彌陀經》,顯明念佛要義,第十二段文、第十三段文、第十四段文、第十五段文,是根據《觀經》顯明念佛要義。所以第六段文直到第十四段文,是把第五段文總說,做一個一一別說。
第六段“往生本願之文”,是法然上人引用善導大師的《往生禮贊》,說明往生本願在稱念彌陀的名號,這就是《選擇本願念佛集》的第三章本願章。《選擇本願念佛集》十六章之中,最重要的一章就是第三章本願章。淨土宗略要文這十七段文當中,也就是第六段文最重要,是整個淨土宗的核心,我們要好好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