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為什麼要供養一尊地藏王菩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供養地藏菩薩功德很大,永不墜惡道。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於惡道。假如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說供養地藏菩薩 即得十種利益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畫.乃至金銀銅鐵.作地藏形像.燒香供養.瞻禮贊歎。是人居處.即得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土地豐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現存益壽.五者、所求遂意.六者、無水火災.七者、虛耗辟除.八者、杜絕惡夢.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聖因。

  實拍地藏王菩薩聖像

  所以如果您家中有供奉地藏王菩薩的聖像或金身,並且常虔誠的禮拜供養,則無量的土地善神、龍天護法、天神、門神、灶神都會護持您的居家環境的,並且能獲以下之大功德利益:

  土地豐饒。家宅永安。已亡的祖先可超升天界。現今活著的人可延壽。所求如意。無水災火災的侵害。一切驚恐損耗的事都能滅除。不做惡夢。出入有護法神保佑。常遇到佛法、誦經、布施、造佛像等一切善事。

  每個月農歷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以及最後三天(即十齋日),天地間都有善神來到人間巡護,並且往返天界與人間,這時如能供佛、拜佛,或誦佛菩薩聖號,或作早晚課,或誦地藏經等,則福報甚大,並且居家方圓百裡內都沒有災難等事,自己及家人在現今及未來世百千輩子中,都能脫離惡道之苦。

  四面地藏王菩薩聖像

  如何瞻禮供養地藏菩薩,才能得到經中所講的利益

  文殊師利拜佛言【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這一段經文是世尊為文殊師利菩薩,說出地藏菩薩往昔度化眾生的因緣事跡。告文殊師利就是告訴我們,文殊師利在此地做為我們大家的代表人。這一段先比喻數量不可思議;這個比喻我們不必一句一句解釋,聖一法師在講記裡有說明。這個數字沒有法子計算,世間,人不能計算,現在科技發達最高級的電腦也算不出來。

  【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像前面比喻這個數字,這是講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從證初地到十地;換句話說,十地之前那都不算,要算的話就更多了,數不清。

  【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這是講以前的不算,從證得地上菩薩算起,到現在這個數量,恆河沙劫哪裡能說得上?這個比喻實在講,也只有佛能說得出來,我們要用言語文字來形容這個數字,形容不出來。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這是贊歎地藏菩薩,他的威德神通、他的弘誓都不可思議。可是大家必須要記住,地藏菩薩的本願就是我們自性的本願;換句話說,沒有地藏菩薩的本願,我們決定不能證得圓滿的佛果。你要問為什麽?性德裡頭有欠缺,你怎麽能圓滿!地藏法門是大乘佛法的第一課,要按照這個順序來講,這是入門的課程、基礎的課程、必修的課程。

  地藏王菩薩坐像認捐實拍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為什麽發這個願?地獄是我們自性變現的,不是外頭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心地變現出來的。你心裡面還現地獄的現象,還現六道輪回的現象,你怎麽能證得圓滿菩提!這個是一定的道理。佛法是跟你講理,真實之理,真實之事,不發這個願行嗎?地獄苦難的眾生都要無條件去度脫,我們現前一些苦難的人,能夠不幫忙、能夠不伸援手嗎?人跟事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不如意、會生氣,這要懂得,不是外面境界的過失,是我們自己的過失。他為什麽造惡事、造作一切不如法?我自己沒有修好,沒有給人做一個好樣子,是我的罪業,要從這裡修。你還要給別人拍桌子、瞪眼睛,你是罪上加罪,你不知道眾生從哪裡來?眾生造罪業從哪裡來?佛菩薩曉得,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一片慈悲。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要從這個地方覺悟,真正覺悟!惡人對於我們,我們要以善意幫助他,他不接受沒有關系。

  《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眾生根機有四種,不能接受,就愈顯得我們自己罪業深重,我們要從這裡修忏悔,自度而後才能度人,這是一定的道理。佛菩薩接引眾生也沒有定法,有時候也發脾氣、也瞪眼睛,但是你要曉得,他那一發脾氣眾生覺悟、改過、回頭向善;我們這一發脾氣眾生生怨恨心、生報復心,那你就錯了。我們愚癡,菩薩有智慧,我們要懂得怎樣處事待人接物。🙏 🙏 🙏

 

上一篇:學佛人的結婚與離​婚
下一篇:什麼是經,為何​要念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