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如何理​解了義與不了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何理解了義與不了義?

  了義就是徹底不徹底、究竟不究竟。若是專門只講空而忽略緣起,就是斷滅空,就不了義;專門只講因果而不講無我,那就是一般人天因果,不是菩薩的因果,也是不了義的。

  空宗學人說空宗經典是了義的、唯識經典是不了義的;唯識學人就說空宗經典是不了義的、唯識才是了義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太虛大師說過,大乘八個宗派教義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這中間,你就不要去議論,哪個了義哪個不了義,其實都是了義的。條條江河通大海嘛,佛法就是大海。

  《瑜伽師地論》講學佛要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智不依識。這是最標准的,學佛要四依。

  依法不依人:指以所說的教法是否合乎正法為准則,不執著說法者本人之好壞。他只要講正法,不管他相貌如何、年長與否、學歷高低,你都要恭敬他。

  依義不依語:指不要呆板地執著這個語言,要了解表達的意思。執著語言就錯誤、狹窄,因為佛法境界是超過語言尋思的,是不可思議的。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指依大乘經,不依小乘經。從大小乘來看,小乘是不了義的,大乘是了義的,因為小乘只能證人空,不能證法空,大乘是雙證人、法二空。

  依智不依識:指對於一切法的自相、共相,要善於通達、了解,叫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識是分別。眾生的第六意識往往是虛妄分別,為眼前境象所迷,心隨境轉,就生起很多顛倒,被六塵牽著鼻子跑。學佛就要轉識成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自己能做主,就不隨境轉,不被六塵所迷惑。

  明代蕅益大師有個晚上入定到了兜率天的內院,彌勒菩薩正在講經。彌勒菩薩看他到了後,就說了首偈子:有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識屬染,智屬淨;染有生死,智無諸佛。這首偈子說明識與智的分別。我們的第六意識由於妄想分別多,見不到真相。必須把妄想分別去掉,完全以定觀照一切,以智慧觀察一切,就能像大圓鏡一樣,把一切森羅萬象都照得清清楚楚的,從而認識到諸法真相。

 

上一篇:僧人的名​字叫捨
下一篇:什麼​是五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