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人證悟之後的生活怎麼樣?05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星雲大師 : 人證悟之後的生活怎麼樣?05

  (二)處在矛盾中,卻能不矛盾

  悟道的禅師們有些言行舉止及觀念,讓人覺得很怪異,譬如禅師們說:“益州的馬吃草,牧州的牛發脹。”這話好比是說:高雄的馬在吃草,台北的牛肚子脹起來了。這句話乍看之下很不合常理。在我們的觀念裡益州和牧州是南轅北轍的兩個地方,牛馬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動物,彼此具有質礙性,如何能夠融合在一起呢?由於我們對於事相總是抱持對待化、個別化的心態加以觀察,無法融合化、整體化,全局觀照,因此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一個重重障礙、支離破碎的世界,但是悟者的境界,卻能把時空從矛盾障礙之中調和起來,泯絕彼此、物我的對待差別,因此所看到的世界是重重無盡、圓融統一的世界。

  傅大士有一首詩,最能表現這種矛盾而統一的境界:“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在禅悟者看來,空手不僅可以握住一柄鋤楸,空手更能擁有整個宇宙虛空;也唯有“空”心,才能真正擁有宇宙而不貪著。對悟者而言,須彌固然能夠包容芥子,芥子也能夠納攝須彌;雨打花萎、風吹絮揚是自然現象,而“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也是平常稀松的事。透過禅悟的功夫,宇宙的本體與現象、現象與現象之間,不再是彼此矛盾隔礙的狀態,而是互相融攝調和的關系。但是悟者這種境界並不是一般人所能胡亂猜度的,沒有禅悟的體證功夫,而隨意模仿禅者的言行,有時候反而會畫虎類犬,贻笑大方。

  有一個年輕人在打坐,看到老禅師走過來了卻不起身問訊,禅師就數落他:

  ‘你這個年輕人,看到老人家來了,怎麼不站起來迎接呢?真是不懂禮貌!’

  年輕人學禅的口氣說:‘我坐著迎接你,就是站著迎接你!’

  禅師一聽,上前打了年輕人一個耳光,年輕人憤憤地說:

  ‘你怎麼打我?’

  禅師笑道:‘我打你耳光,就是不打你耳光!’

  禅不是世智聰辯,禅更不是裝模作樣,禅悟之後的智慧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忖臆仿效所能得到的。

  (三)處在妄心中,卻能無妄心

  有一位信佛虔誠、嚴持戒律的王居士,平時謹言慎行,潔身自好,受到眾人的敬仰。但是後來有些同修們發現,一到薄暮黃昏,王居士就獨自一人向後街的煙花柳巷走去,難道一向自持嚴謹的王居士也禁不起女色的誘惑,自毀清譽嗎?大家在背後議論紛紛,有一個好事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有一天尾隨在王居士的背後,想去探個虛實。兩人穿街走巷,來到了一家“翠花閣”的地方,裡面妍美俏麗的姑娘們,一看到王居士來了,紛紛莺莺燕語地向王居士殷勤問好,然後簇擁著王居士上樓去了。這人愈發迷惑,也跟著偷偷上樓,霎時被一幅動人的景象懾住了:原來剛才那群喧鬧嘻笑的姑娘們,個個正襟危坐地坐在莊嚴的佛堂之前,安安靜靜、凝神貫注地在傾聽王居士說法。原來王居士是到生死海中來大轉*輪,處雜染而不污;在烈火堆中栽植淨蓮,化慾惱為清涼。王居士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精神,正是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胸懷,而王居士熱鬧場中當道場,虛妄境而不動搖的定力,實為禅者隨緣放曠、任運逍遙的妙行!

  (四)處在分別中,卻能無分別

  藥山禅師有一次在山頂上散步,看到山邊有兩棵樹,一棵長得很茂盛,另一棵早已枯萎了。這時候,他的徒弟道吾禅師和雲巖禅師走過來了,藥山就問他們:

  ‘你們說,哪裡一棵樹好看呢?’

  道吾說:‘當然是榮的這棵好看!’藥山點點頭。

  雲巖卻說:‘不,我倒覺得枯的那棵好看!’,藥山也點點頭。

  旁邊有個侍者就問藥山:‘師父,道吾說榮的好看,您點頭;雲巖說枯的好看,您也點頭,到底哪裡一棵好看啊?’

  藥山於是反問侍者說:‘那麼,你認為那一棵好看呢?’

  ‘枝葉茂盛的那棵固然生氣勃勃,枝葉稀疏的那棵也不失古意盎然呀!’侍者回答說。

  萬有諸法自性平等一如,沒有善惡、美丑、高下、貴賤的分別,因此在禅者的眼中,榮茂的樹木和枯萎的樹木都一樣美好了。

  在有名的《維摩诘經》裡,諸天菩薩和二乘羅漢海會雲集維摩丈室,聆聽維摩诘菩薩講說“不二法門”,美麗的天女們聽到會心處,從天上紛紛飄灑五彩缤紛的花朵,供養菩薩,表達心中的贊歎。這些絢麗的花朵飄在大菩薩的身上,輕輕地自然掉落;但是落在二乘羅漢身上,卻好像黏住一樣,無論如何用力也取不下來。《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二乘人的心中還有姹紫嫣紅的“花”相,起了差別虛妄的念頭,執著花而不放,花因此附著而不掉。大乘菩薩證悟諸法性空的道理,泯除一切假相,縱然是“百花叢裡過”也能“片葉不沾身”,何況是朵朵的天花,自然隨身飄落無礙了。

 

上一篇:南懷瑾:因果報應的秘密06
下一篇:應對各種惡疾怪病和傳染病的法寶:金剛铠甲心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