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阿彌陀經》的要義是什麼?
佛在捨衛國給孤獨園,說淨土依報正報的妙果使眾生有信心,勸聽到的人應當求往生作為發願,使修行人執持名號作為行。信,願,行三法,作為淨土法門的綱宗。具有這三法,或畢生執持,達到一心不亂,或臨終才聽到,只有十念,都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淨土。就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言語簡約義理豐富,攝取對機眾生尤其普遍。所以禅、教、律等宗派,都奉為日常功課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86頁 靈巖山笃修淨土道場啟建大殿記)
求那文字簡約義理豐富,上中下三根普遍被涵蓋,九法界共同遵守,下手容易而成功率高,用力少而得效快,專修一行,圓滿成就萬德,頓時使因地心,當即契合果地覺的,不就是《佛說阿彌陀經》嗎?實在是因為一聽到依報正報莊嚴,上等善人俱會一處,那真信生起而切願發動,有如決開江河而不能抵擋的勢頭了。從此時刻在心,執持萬德洪名,念念不忘,直到一心不亂。能夠如此,就是現生已經進入聖流,臨終隨佛往生,開佛知見,同佛的受用一樣。於是可知持名一法,囊括萬種行持。全部事相就是理,全部虛妄就是真。因包含果海,果貫徹因源。真可以說是歸元的捷徑,入道的要門。古大德認為其余的學道,如螞蟻上高山;念佛往生,好似順水揚帆,實在是有道理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72頁 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
寶塔巍巍聳太空,無邊法藏悉包融。極樂莊嚴全顯現,彌陀光壽總形容。六方諸佛常贊歎,九界眾生盡朝宗。歸根結頂高深處,只在洪名一句中。(《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851頁 阿彌陀經塔贊)
37、《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要義是什麼?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聽,就是耳根。心念、口念、耳聽,這三根一制住,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所以名叫“都攝六根”。都攝六根的念佛,自然沒有污雜妄念,所以名叫“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所以名叫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就達到念佛三昧,這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達到三昧的第一妙法。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就是三昧, 的別名。這樣的念佛,決定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的一天。(《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22頁 復修淨師書)
38、《普賢行願品》的要義是什麼?
直到末會入法界品,善財憑十信後心的境界,受文殊菩薩教誨,遍處參訪善知識。最初在德雲比丘處,聽到念佛法門,就證初住位,成為法身大士。從此參訪所有善知識,各處有所證悟。最後到普賢菩薩處,蒙普賢開示,以及威神加被的力量,證到的與普賢等齊,與諸佛等齊,成為等覺菩薩。普賢菩薩就為善財說偈,稱贊如來的勝妙功德,勸進善財,與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的功德,一致進行,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期望圓滿佛果。並不止一次說彌陀誓願,淨土莊嚴,往生因果。因此法身大士們都熟知,不必多說。又華嚴一經,初譯是在晉朝,只有六十卷。次譯在唐朝武則天時,有八十卷。二次翻譯都是文字沒有完,在普賢說偈贊佛後沒有完就終止了(從前無紙,西域的經,都寫在貝多樹葉上。因為寫的不容易,或有節略。另外葉子用繩子穿連,或有散失。文字沒有完,由於這個緣故。如今經書釘成一本,就沒有這弊端了)。到了德宗貞元十一年,南天竺烏荼國王,進獻《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的全文。前三十九卷,就是八十卷《華嚴經》的入法界品,而文義更加詳細。第四十卷的全文,是晉唐二次翻譯沒有的,就是普賢稱贊佛功德後,勸進往生西方淨土的文字。當時清涼國師也參與譯場,八十卷經,早已親制疏鈔流通了,特為這一卷經,制作別行疏。圭峰造文鈔,為他弘揚,又為這四十卷全經制作注疏。因為屢經滄桑,導致年久遺失。近來由東瀛又回到中國,所以知道這一卷經,是華嚴一經的歸宿。華藏世界海,淨土無量無邊,而必須以求生西方淨土,作為圓滿佛果的修行,可知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一法,原本從《華嚴經》起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49頁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流通序)
39、《往生論》和《往生論注》的意義是什麼?有何特點?
天親菩薩廣造各種論著,宏揚佛乘。又以《無量壽經》為宗旨,作願生偈論,開示五門修法,使眾生畢竟能往生,完全顯明禮拜、贊歎、作願、觀察、回向的方法。對於觀察門,詳示淨土莊嚴,如來法力,菩薩功德,凡是見聞到的,都願往生。昙鸾法師,注解詳釋,直接了當將彌陀誓願,天親的衷懷,徹底圓滿<, face="微軟雅黑">彰顯,和盤托出。如果不是深得佛心,具足無礙辯才,怎麼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113頁 往生論注跋)
往生論注,閱讀一遍。文義顯明直捷,真能上繼匡廬慧遠大師,下啟天台智者、西河昙鸾、長安善導等大師,應當細看。(《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209頁 與康澤師書)
40、什麼是通途法門?什麼是特別法門?
我以為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是靠自力修戒定慧,從而達到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的,名叫通途法門。具有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因此期望仰仗佛的慈力,往生西方淨土的,名叫特別法門。通途法門全靠自力,特別法門卻是自力佛力兩者都有。就是有深修定慧斷惑的功力,但沒有真信切願念佛求生淨土的,也屬於自力。現在用比喻說明,通途法門如畫山水,必須一筆一畫而漸漸完成。特別法門如照山水,雖然數十重的峰巒疊嶂,一照就都成了。又通途法門如步行上路,強健的一天不過走百十裡遠,特別法門如乘轉輪聖王的輪寶,一天就可以走遍四大部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1頁 近代往生傳序)
靠自力的,名通途法門。靠佛力的,名特別法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1016頁 楹聯·講堂)
41、淨土法門的功德力用有什麼特別?
了生脫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特別的一個法門。這個法上到等覺菩薩,下到逆惡罪人,都應當修習,都可以靠佛的慈力,現在這一生往生西方淨土。那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的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為什麼?一切大小乘法,都是靠自己的戒定慧力,了生脫死。不要說具縛凡夫不能了,就是已經證到初二三果的聖人也不能了,四果阿羅漢才能了,這是對小乘說的。若是對圓教來說,五品位悟到的,與佛同等,但見惑還沒有能斷。五品後心,斷見惑就是證初信。這個地位的菩薩,在斷惑上,與小乘初果相同,那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直到六信後心,斷盡思惑了,就證七信,這個地位的菩薩,才了生死。了生脫死,哪裡是容易說的呢?所以知道靠自力了脫生死的難度,難如登天了!六信位菩薩,尚且不能了,何況具足惑業的凡夫呢?只有淨土法門,仰仗阿彌陀佛的大慈悲願力,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在家、出家,若是肯生起真信、發起切願,至誠懇切念佛聖號,沒有不在現生臨終得到往生的。(《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93頁 復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
42、普通教理與特別教理有什麼區別?
所以淨土法門,有如是的高上,因為普通教理修心,全靠自力。唯有淨土,是同時靠佛力,是特別的教理,不是普通的教理。用普通的眼光,來看特別的教理,自然不能得當了。普通教理,是靠自力,如同考取功名上進,逐步高升。淨土依仗佛力的特別教理,譬如生在帝王家,出胎就是國家儲君。那難易曲直,不用智者指點就知道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13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因為淨土法門,靠佛的慈力,其余法門,都必須靠自已的力量。一是通途教理,如世間的讀書人,憑條件資格做官;一是特別教理,如世間的王子,一生下來就被一切臣子官員恭敬。二種法門,不可相提並論,而具足惑業的凡夫,能不慎重選擇嗎?(《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第321頁 復周智茂居士書)
念佛一法,重在佛的慈力加被。雖然屬於具足惑業的凡夫,也可以承佛的慈力,帶業往生。其余一切的法,就絕沒有這個義理。(《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八第1101頁 復溫光熹居士書六)
43、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是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子裡最下面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從下到上,一節一節的依次咬破,等到了最上面的一節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喻修別的法門,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能出三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那蟲子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證阿羅漢,了脫生死。二果,也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證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證四果,這才算是出三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及非非想處天,才能證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個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也是如此。雖然沒有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然斷了,為什麼?因為淨土是境勝緣強,不讓人生煩惱的境界。如此便能達到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惑、無明惑,成就無上菩提,這是多麼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其余法門學道,如螞蟻上於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在順水中。(《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52頁 由上海回至靈巖開示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