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疾病原來只有三分,加上心理作用就成了七分
“無怛化”,生病也好,死也好,一切都是天地物理自然的變化;生病的時候就生病,當然不是叫你不吃藥,藥還是要吃,何必心裡恐怖! 我們先討論這一點,關於子來生病,莊子只講了三個字,“無怛化”。“怛”就是害怕,害怕變化,這就是生病的哲學了。上面講一個生理變化的道理,我們生病,不管是中醫、西醫,在醫理上有個最大的原則,學醫的同學們更要注意,任何病只有三分,但是我們心理的痛苦加上去,變成了七分,好痛哦!好痛哦!尤其生病的人喜歡人家照應,等於小孩子一樣,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三場,沒有事情都要哭一下的。人生病的時候最喜歡別人來看他,照應他,痛不痛啊?痛得很哦!有許多人就是小孩子脾氣,其實並沒有那麼痛,喊痛都是自己心理作用。 譬如一個人感冒很痛苦,但是自己心理把它加重了,因為恐怖生病,下意識的心理作用;這個加上以後,使病的消除增加很多的困難。所以在醫學上,可以看到很多的事實,往往有些人吃錯了藥,但把病吃好了,因為信賴醫生,認為藥吃下去,自己就會得救了;所以有許多醫案,給病人吃的根本不是藥。現在美國很多家庭,都是擺的藥瓶子,非常相信藥,當然醫生生意也好,尤其是各種維生素,多得要命。 但是據我所知的資料,而且都有醫學上最高明的資料,很多醫不好的病,醫生給他吃的是白糖,包起來像一顆藥一樣,他說,多半是安撫病人的心理;結果病人也活得好好的,因為心理病很嚴重。科學文明愈發達,一般人的心理病愈嚴重,要解除自己心理這個問題,就是莊子這三個字,“無怛化”,沒有那麼恐怖,對於生命看得空一點,生病就不那麼恐怖,也不那麼怕死了。…… 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中國哲學裡常用到,造物、造化、陰陽、大塊等。前面提過大塊就是我們這個天地,天地“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這是生老病死。這裡有個比較,過去佛家的哲學,對於人生生老病死的四個階段,非常看重,整個的印度哲學也都看重。印度哲學提出來的四個階段很明顯,中國本來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