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悌。
兄去愛弟,叫做友,弟去敬兄,叫做悌。兄弟是骨肉,他骨是我骨,他肉是我肉。兄弟又是手足,手病連足也痛,足病連手也痛。今人兄弟不睦,若內有一個賢明,甘自吃虧,就可和好。前賢說舜能化象,其機括只在不見象的不是。
又說骨肉間,只該講情,不該講理,執了理,便傷情,傷情便不是理。又說兄不愛弟,做弟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敬兄道理;弟不敬兄,做兄的不要學他,只該盡愛弟道理。
善人讓些財帛,耐些沖撞,旁言弗聽,宿怨弗留,化導利濟,先從此做,不論賢愚繼庶,兄弟間一團和氣。至誠相愛,他或不順,只認我的差,不認他的差。
功過格說,財物不論爾我,終身如是,准三百功;凡不肯救助兄弟及侄的困厄,准三百過。就是同高曾的近族,從祖宗看來,也是一脈,都不可不恤的。
五倫單說三樣,為人能盡了孝悌,則和好夫婦,信交朋友,自能明白了,這是善人的盡倫。
【故事】
五代時候的張士選,從小父母就過世,長大後只剩下叔父一個長輩。
叔父有七個兒子,有一天叔父對士選說:“我應與你分家產了,就分為兩份吧!”士選說:“叔父,我不忍心他們七個人才共分一份,您可把家產分成八份。”叔父堅持不接受,而士選也堅持禮讓,最後就分成八份。
當時士選才十七歲,就被推薦進京參加考試,在同一會館參加考試的有廿幾位。那時有位相士看他們的面相後就說:“今年科舉會試,只有這位少年可中式。”同來會試的人都譏笑斥責相士的說法。相士說:“文章非我所能知,但這位少年滿臉都是陰德之氣,一定是他積善的結果。”
到開榜時,果然只有士選高中。(《感應篇直講》及《感應篇匯編白話精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