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崇·賢宗法師:雲破月來花弄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雲破月來花弄影

——賢宗法師於企業家班開示

杜柯整理

  修行就是修心

  今天非常榮幸能第三次來到金華。金華這地方山清水秀,感覺很漂亮,像上海那種霧霾天氣,這裡就很少見到。所以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是很有福報哦!有句話叫做,“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一個地方的好壞,其實不取決於外部環境,而是來源於我們的心,你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因此,福人才能居福地,而福地,往往住的是福人,就是這個道理。

  佛教裡面講,因為“心”的不同,產生了十個法界。十法界又分為“六凡四聖”,我們人是“六凡”裡亦即是六道輪回之一,層次比較低。但在六道之中,我們又屬於三善道之一,所以還不算最慘,比起地獄、餓鬼、畜生來要好點。為什麼我們會比他們好點呢?因為我們的“心”比他們好。如果我們的念頭好,就升到天上去,如果念頭壞,就墮入到地獄,規律便是如此。要麼為什麼說“天堂和地獄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呢?一切唯心造。

  以前,曾有一個日本武士,非常欽佩廟裡的禅師,有天去請教他,虔誠地問: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禅師回過頭來不屑地說,你有什麼資格問天堂和地獄?這麼笨的人,告訴你也不懂!那個武士氣得臉色鐵青,眼睛瞪得圓圓的,手握著劍要拔出來殺掉禅師。這時候,禅師輕輕說了一句:“此刻就是地獄。”該武士渾身一顫,馬上醒悟,於是拜伏下去請罪,這時候,那禅師又說了一句:“此刻即是天堂。”武士於是受了大洗禮,領悟到“天堂”和“地獄”的真谛。

  其實,在生活當中,每天不都在扮演天堂和地獄的輪回劇嗎?天堂和地獄,不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僅僅來源於我們心的轉換。

  佛法裡面講得最多的就是“心”,因此有人說佛法是唯心的。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唯心的,知道嗎?現代量子物理已經證明了釋迦牟尼佛幾千年前的說法,這個宇宙空無一物,沒有物質,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於心念的波動造成的。這個聽起來有些玄乎,你不相信佛法,但你相信科學吧?可以去了解量子力學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心經》讓我們“心無掛礙”,《金剛經》讓我們“無著無住”,就是要我們不執著。因為執著於空相是沒有意義的。很多人經常抱怨,晚上睡不著覺,吃飯不香,和別人交往總是想受氣……藉此,他們的心就經常處於不安定的狀態,無助的狀態,空寂的狀態,搖擺的狀態,這個時候,怎麼可能生起智慧呢?佛法告訴我們,唯定能生慧,而靜是定的前提,所以,我們的心最好隨時處於“靜”的狀態。

  思考一下,為什麼你身邊的人能傷害到你?為什麼他能打擊到你?為什麼他能讓你痛苦?……因為你和他處在同一個頻道,他的層次低,你也高不到哪裡去,你們在同一個層面上。如果他在一樓,你在二樓,他一拳打過來,你能挨的著嗎?他拿把刀也砍不到你。

  想一想,火碰到什麼東西容易燃燒呢?易燃物。干柴、枯草、塑料膜什麼的,一點即著。如果是水,是鐵,石頭,能燒的起來嗎?因此,我們的心要做水、鐵、石頭,千萬別做易燃物,一點小火星就熊熊燃燒,那還不整天鬧火災嗎?

  有人會說,我們人的心,怎麼做石頭呢?其實,真正修行的人就是把心修成石頭,如如不動,穩於泰山的。有人不了解佛法,認為佛法消極、頹廢,這是因為他只看到了表面,對於佛法的內核並不清楚。我們在《西游記》裡面看到那個唐僧,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玄奘,事實上,他到西天取經的過程沒有三大弟子護佑,也沒有孫悟空這個上天入地的人物為他排憂解難,他就是一個人騎了一匹瘦馬,穿過荒無人煙的沙漠,爬過皚皚雪山,涉過死海,如此惡劣的環境,好多次差點死掉。他遭遇過強盜,要將他活祭,得過重病,奄奄一息,逢上國王,用金錢和美女想把他留下來,但他求經、弘法的心一毫也不動搖。最後到了印度,學習那裡的經典,充實了自己的學問,印度國王把全國最著名的學者召集起來,和玄奘辯論,可惜沒有一個能辯過他,打遍天下無敵手。那時候在古印度辯論不是開玩笑,他們有個規矩,凡是先挑起辯論而失敗的就自己自殺,玄奘擊敗了所有的小乘以及當時眾多外道挑戰者,他們都無一例外失敗了,但玄奘以慈悲為懷,努力阻止他們自殺。玄奘最後成為全國人擁戴的對象,成為眾多國家國王爭奪的對象,但是他堅持回到中國,用佛法造福人民。

  還有那個鑒真和尚,他也是東渡日本七次,最後眼睛都瞎了,就是為了把中國的佛教文化傳到日本。他們都有一種信念,為了這個目標矢志不移九死無悔。如果我們在座的,也是愛追求真理的人,也有玄奘和鑒真和尚那樣一種磐石不轉的信念,何愁不能達到目標呢?

  追求真理的一生事實上就是修行的一生,修行的一生不僅是要接受各種磨難,還要對抗內心的各種欲望。這個煙瘾上來了,我要戒,遇到各種誘惑,不動心。你看《三國演義》中的趙子龍,一人闖到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他單騎救主,那麼多人捉他,捉不住,為什麼,因為他有個信念,他的內心無比強大。如果你的內心也如此強大,什麼困難都阻止不了你。

  企業也可以成為一個道場

  我們辦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依靠企業文化的支撐。而文化的背後是什麼?是企業創立者的信念,他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會帶領大家往哪條道上走。而信念的內涵又是什麼?即是他創立企業的使命、價值。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企業沒有好的文化?因為企業創立者沒有使命感、沒有價值觀。他的使命和價值就是獨善其身,自己過上好日子,買好車,住好房,然後天天歌舞升平,甚至到澳門去賭博,花天酒地。當他有這樣一個思想的時候會產生怎樣的行為呢?想盡辦法搾干員工,工資少發一個是一個,讓他們像機器人一樣拼命創造剩余價值。他家裡有困難,你根本不會想著去幫助,他生病了,你都不願意給他准假。你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時時刻刻放不下自己那個小家。這樣的老板怎麼會有員工出自真心擁護你?他給你打工只是為生活所迫,混一口飯而已,當你家遭到強盜被搶的時候,他心裡可能正暗暗稱快。人心渙散,大家沒有一個共同的願景和信念,企業不穩,災難隨時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當他們生存都無法保障,吃上一頓沒有下一頓,孩子病死沒有錢去醫院時,就會有人铤而走險,這時,你擁有再多的錢,再多的房子,再好的汽車,還敢一個人出門嗎?你的生活還能安定幸福嗎?

  所以,人活著就要講求平衡。平衡,是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存在的基礎,我們國家的提法,叫“和諧”,思想學術界,叫“中庸”,都是一個東西。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財富,取之社會,回饋社會,能更多地為客戶著想,安分守己地交納稅收,能多參與一些慈善事業,為窮苦的人貢獻一份愛心,這時候,不說眾人擁護你,就是善神也會暗中護佑,你的事業自然順利,不會遭受無妄之災。“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不僅你此生祥和,還會福延子孫。

  法國有位名人說過一句話: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我曾經把這句話貼到枕頭邊,貼到車的方向盤上,天天看它,以激勵自己。這就是修行,你也可以這麼做。所以修行,不是念經和打坐才算的。

  我們寺院每年要印很多書,還會購買許多書,總投資在三百多萬,然後寄給需要的人。我們是想通過這個平台,不斷激勵更多的人,去改變更多的人。這些錢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信念,有活水源頭,所以才能不斷流動,不斷循環,不致枯竭。所以企業也可以變成一個道場,不要認為你的企業不是道場,不是寺廟,我不用燒香,不用做善事。真正一個好的企業,它就是一個道場。每一個來你這裡的人都是修行,在這種磁場、氛圍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挑戰自我,創造價值,傳遞善念,這時候,你的企業就是一個很大的道場。

  企業有好的文化就能吸引到優秀的人,為什麼有的人事業做得成功,有的很失敗呢?最終取決於做事業的人以什麼樣的心來做它。以我們寺院為例,如果有人一來,我們就說沒錢塑像,沒錢蓋殿堂,給我們捐款吧!那誰還敢來?實質上,我們是讓每個到這裡來的人,心安下來,幫助他解決許多問題,讓他覺得我們這樣一種思想、一種生活方式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他認同之後,會帶著更多人來到這個平台,這個平台就會越建越大,眾人拾柴火焰高,不用說,財富就匯聚過來了。

  現在有個提法叫心靈財富,其實,我們要想得到物質財富,首先必須做到心靈富有。

  開悟的人就知道“借假修真”

  有句話叫“知足者富”,這個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心是不知足的,縱有億萬財富,可能還悶悶不樂;相反,一個流浪漢,給他一個凳子,躺上去他也睡得鼾聲四起,為什麼?因為他的心是安定的,知足常樂,他不需要太多的財富也能快樂。

  我在普陀山教書的時候,一個月幾百塊錢工資,夠自己生活,感覺很快樂。到現在為止,短短九年時間,我們寺院已經完成了7000萬的工程。即使我自己講課,最多一年掙一百多萬,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這個數目。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經濟效益呢?關鍵一點就是,你為這個世界做了什麼?!

  我也經常這樣想,在台上,我是一個老師,在台下,就是一個學生。你們學過教練技術,我也學過,EMAB,企業家的課,我也上過,美國的什麼課程,我也讀過。所以我上過很多課,經常做學生。我們還成立了一個讀書會,大家一起學習,就是為了不斷充實自己。你給別人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否則你怎麼幫助別人、教導別人呢?上次金華的一個朋友到我們寺院來,看到一本書,《合理出軌》,奇怪為什麼寺院裡還有這種書?我告訴他,當你不了解婚姻,就不能很好地經營婚姻,當你不了解死亡,就不能更好地活著。道理就這麼簡單。

  如果你每天都能很快樂地活著,不管錢多也好,錢少也好,住得好也好,住得壞也好,今天有車開也好,明天沒車開也好,今天睡地板也好,明天睡五星級酒店也好,你都能坦然受之,喜樂地面對生活的每一個過程,活到這種境界的時候,按我們佛教講,就是開悟的人。事實上,生活中有多少開悟的人?大家總是有那麼多擔心,那麼多放不下,那麼多糾結,為什麼?

  當你面對妻子的時候,就是先生,面對父母的時候,就是子女,面對子女的時候,又是父母,面對員工的時候,你是老板,面對老板的時候,又是員工。所以你的角色一直在變化,你是否忠實於這個角色做到了你的本分?如果做到了本分,就會很心安。因此,你應該像優秀的演員一樣,全情入戲,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人生不就是一個大舞台嗎?不是戲如人生嗎?雖然一切明明是假的,任何角色只是暫時定位、因緣和合而已,最後都要散場的,但你能盡情演繹這個角色,勝利擔綱這個角色,這便是“借假修真”,便是修行。

  如果看一本書,不能從裡面得到收獲而改變,這本書就白看了。仔細想想,我們每天誦經干什麼?坐禅干什麼?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來聽課?就是我們希望改變自己的生命品質,讓它有所升華。當你把你的公司當做道場的時候,裡面的每一個人,都是同修,每一天,都是修行,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契機。

  《西游記》裡的孫悟空為什麼火眼金睛?那是太上老君用八卦爐煉出來的。所以有的父母想讓自己孩子將來出人頭地,現在就應該多給他一些遭遇挫折的機會,這樣才能磨煉他的意志。我4歲的時候就住在寺廟裡,6歲被拉去一起做農活,在水稻裡面拔草,早上去的時候,記得手臂又白又嫩,晚上回來,又黑又髒又刺痛,全身起滿疙瘩。我就是在那種苦難中成長起來的,有了這種韌性,以後做事才能舉重若輕。

  給大家推薦幾本書,《苦才是人生》,這是索達吉堪布的,他教你如何認識苦難,超越苦難。還有《企業家的思維盛宴》、《思維平衡》,有空了再看看《三國志》、《資治通鑒》、《史記》等歷史類著作,看這些智者,如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

  有句話說:心小了,事情就大了,心大了,事情就小了。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們心就像一只盛水的碗,碗大了,扔一顆石子,就覺得石頭小,碗小了,扔同樣一粒石子,便覺得石頭大。為什麼英雄豪傑之士鼓勵我們要站在高山上看大海?在天下第一關去俯視沙漠?當你用望遠鏡遙視夜空的時候,發現地球在銀河系不過是漂浮在星空中的一粒塵埃,而佛教講,我們有三千大千世界, 有無量億個銀河系。人到底有多渺小,你想象得到嗎?

  我們投次人胎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可是卻活在各種煩惱之中不能自拔,活在向外攀緣和追逐之中永無停息,然後又各自隨業力流轉,進入下一個輪回。猶如蟲子,朝生而暮死,可還唧唧不已,人,真是可憐的一種生物。

  輪回,造就了修行

  時至今日,多數人仍然不相信輪回,認為是迷信。這真是很大的問題,我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案例,聊以參考。

  我們寺院裡有一個煮飯的阿姨,她有個女兒叫小萍,在上海阿波羅酒店做營業員。2012年春節的時候她跑過來跟我們說,2011年心髒不好動了一個手術,做手術的過程中開始她沒有感覺,但手術要完時,她發現自己飄在天花板上,看到床上自己的身體,還在沉睡。她很想有人叫醒她,但是沒人叫她。她看到當時醫生是什麼狀態,怎樣忙碌。後來,她覺得自己從天花板又落回到自己體內,於是醒了過來。然後,她把自己看到的告訴醫生,竟然和現實中一模一樣,連醫生也沒法解釋這件事。

  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去打聽一下,各大醫院,很多動手術的主刀醫生都遇過類似事件,而有這種經歷的病人也很多。當然,有的是遭遇車禍等意外災難,醒過來的,在這期間他們經歷了瀕死體驗。瀕死體驗已經成為科學界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所以,佛教裡面講“空”, 是讓我們真正理解事物的恆常變化、生滅不駐這樣一種特性,你會發現,生的結局就是死,成的結局就是壞,有的結局就是無。明白這個道理後,對家人、伴侶,便會時刻告訴自己,不久的將來我們終將分離,所以現在的每一天都要好好珍惜,珍惜當下,廣結善緣。

  我們相信有輪回,才會培植福報,因為誰也不想下一世墮到地獄裡去。有人一聽“福報”這個老掉牙的東西,很不以為然,但是他就是說不清為什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缺胳膊少腿、貧窮低賤,而有的人一生下來就相貌堂堂並且出身豪門?想一想,這不是福報是什麼?

  福報都是自己修的,不是別人給的,它與德行相關。所以做惡就是在消自己福報,行善即是在積自己福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喜歡喝酒,身邊就吸引一些酒鬼,你喜歡打麻將,身邊就吸引一群賭徒,喜歡看書,身邊就來一些看書的。你喜歡幫助人,樂於做慈善,身邊就圍繞著這樣的人,因此,一個有智慧的人,會不斷親近善知識。

  修行的過程就是恆守正念的過程,時時覺察自己,是否偏離大道。如何培養我們覺察的習慣,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禅定。如果我們每天能獨處半小時,對一個牆壁坐下,把手機、電話關掉,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慢慢地你發現,自己很多雜念、想法都浮現出來,隨著功力的加深,這些雜念越來越少,身心處於澄淨清明的狀態。

  其實,禅修不在於教你什麼東西,而是讓你自己跟自己對話,讓你的心靜下來看清自己。就是不斷地洗滌、觀照、覺察,放松自己,放下一切,心打開,身體打開,天長日久,把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契入到你的生命裡,這就是修行。

  有個負責培訓的楊姓朋友,從我們這裡禅修後,回去一直堅持打坐,後來整個人發生了很大變化,身體健康,精神、睡眠、飲食,都非常好,所以他把這種方法傳授給北京的一些老領導,其中一個心髒動了三次手術,沒治好,後來他打坐三個月,心髒居然不治而愈。這些都是真實的事例。

  可知,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貴在堅持。不要做葉公好龍式的修行者,只在表面上誇誇其談,擺出個修行的樣子,其實內裡不願意用功,他的心性,沒有半分改變。

  一個真正的修行者,在生活中,一定是個極有主見、精神獨立的人。他不被外界干擾,不會有人贊揚而得意,也不會有人诋毀而憎恨,一直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具有強大的平衡能力。他不會覺得自己穿了破洞衣服丟人,也不會戴個40萬的手表覺得了不起。不會對權貴人物阿谀谄媚俯首折眉,也不會對貧賤乞丐白眼相加冷眼視之。他無分別心,勢利心,只有平等心,慈悲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安貧樂道,少欲知足,心境一如,常樂我淨。

  潤物無聲,攜手春光

  問:非常感謝師父的指導,我這裡有幾個問題:禅修和信仰之間本身是個什麼關系?信或者不信,對人的一生影響在哪裡?選擇信仰佛教或者基督教,這些大教派之間主要不同和區別在哪裡?

  答:我簡單地回答,禅修跟信仰沒有沖突。我上EMBA班的時候其中有個游戲,我建議打坐,我們小組有個基督徒,他說我是基督徒怎麼可以跟你一起打坐呢?我說沒關系,你在打坐的時候就跟上帝禱告,與神合一的那種狀態實際上是禱告的最好方式。後來他就跟我講,自己回去要跟他的牧師講,以後也要禅修,這樣對禱告很有幫助。

  第二,信仰是我們內心當中的一個向往,就好比我們企業要有企業文化、企業使命一樣,這些員工跟著你有一種面向未來積極創造的沖動,這就是企業的信仰。不要認為信哪個宗教才是信仰,實際上人生有很多信仰,不過宗教的這種信仰體系比較完整,然後讓你成熟的歸屬性問題都能在這種完整性裡面得到解決。所以很多人到我們寺院來禅修,我從來沒有要求他們一定要信佛,來我們寺院禅修的什麼人都有,有政府官員,企業家,知識分子,有基督徒,天主教徒……

  反過來講所謂的信仰,都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框到某一個構架裡面去,我覺得真正理性的信仰應該是打開、包容和接納這樣一種狀態。所以說我們寺院裡面,讀書會有六百多人,我們會推薦《德蘭修女傳》這些書給別人看,為什麼?就是因為我覺得世界上好的東西應該了解,應該共享,對大家的人生是個提高。所以,只要是有用的東西都拿來為我所用。

  問:師父,我之前沒有打坐過,今天試了一下,好像很容易胡思亂想,怎樣才能克制自己呢?在打坐的時候需不需要有一種背景音樂?

  答:剛開始的時候,雜念多是正常的,沒有雜念才是少見的,對治的方法可以觀呼吸,或者數數,或者心裡念佛都是可以的,但要相對靜下來,是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你覺得放一點背景音樂更容易入靜,那就放一點也可以,這只是初級階段,到後面你會感到什麼音樂不放最舒服了。你會越來越喜歡安靜的環境。

  問:因為我前段時間也練過一陣太極,站樁嘛,但是好像心靜不下來,我們禅修與太極,怎樣能做到相輔相成?第二個是,現在有一塊,佛道瑜伽,裡面涉及到生,心,性,就是說您對這塊有什麼建議?

  答:我們香海禅寺隨時歡迎你來禅修。生、心、性它是不沖突的,沖突是我們自己。佛道我覺得也是相輔相成的,這種隔閡也是我們自己。就好像我們寺院中午和晚上吃飯都要念《道德經》,為什麼我們念這個?因為道家的思想對於佛家剛好起到鋪墊作用,如果把道家理解好,會更好地理解佛教思想。所以明代的時候,有個大德就專門做《道德經》的注解,他能把道家的思想應用到佛學當中。實際上中國佛教禅宗、天台等,之所以能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它的功勞應該取決於道家。如果沒有道家,佛教思想很難在這個土地上扎根下來。所以這裡面沒有沖突,沖突是我們人為的。剛剛我說,把思想打開的時候,西方基督、天主教的思想我們都能接受。

  不過我是這麼認為,你在第一層是什麼境界,在第五層是什麼境界,在第十層是什麼境界,在最高層是什麼境界,不同的層面看到的世間和了解的深度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要有太多的門戶之見把某樣東西隔閡起來,在你開闊的思想境界裡面,多能理解別人的存在價值。

 

上一篇:賢崇·賢宗法師:菩提樹下問來人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