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賢崇·賢宗法師:修行秘鑰,暗室明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秘鑰,暗室明燈

  賢宗法師

  2012/12/19講於香海禅寺戴潔老師親子課

  宇瑾整理

  一、學佛入寶山不修空手還

  現在的天氣越來越冷,天氣冷也是對我們抵抗能力的一個考驗。戴潔老師剛剛教過,無論是天氣炎熱還是寒冷,經常做一些深呼吸,對身體大有裨益。

  其實,平時之所以會感覺到自己身體顫抖,就是免疫系統在做自我修復的一個反應,深呼吸實際上就是幫助自我修復。經常有意識地做一些深呼吸,身體一般不會出現毛病,除非你的生活習慣反差巨大。所以,平時要多做一些深呼吸。

  我們昨天講到了生死問題、存在問題和轉換問題,今天給大家講講修行。

  修行之路上,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同修。有的是身心方面的同修,有的是一家人中的同修,有的是念佛同修……總之,我們都在“道”上行走,包括我也在內。好比我們一同趕往北京,有的人剛從桐鄉出發,有的人剛從義烏出發,有的人剛從杭州出發;有人走到了上海,有人走到了天津,有人走到了南京,時間不一樣,路程不一樣,精進度不一樣,但都已行走在了“道”上。只不過有時,我們思考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高度不一樣而已。就像剛走的一位老師,臨走時帶走了一本《金剛經》,其實能夠接受《金剛經》,說明他修行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境界和高度。如果我們還沒有這種境界和高度,也不要自責,因為我們都還在這個“道”上,並沒遠離。

  修行,不在乎能講多少,而在乎能做多少。六祖慧能大師和神秀大師的公案,就是一個很深刻的啟發。神秀大師可以宣講三十多部經典,一直帶領師兄弟們學習並為之傳講各種各樣的經典,可謂學識淵博。但最後,弘忍大師卻把衣缽傳給了一個一直在後院磨面舂米的農夫——慧能。

  因為,佛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不在乎理論知曉多少。

  所以台上講課的不一定是證道之人,往往是坐在下面聽課的人,突然一悟、心開意解,那個時候就是大徹大悟,世間萬事萬物在面前沒有一點阻擋,我們修行所要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就是要向這樣一種狀態去升華、去修證,只有這樣對我們的生命才會有意義。

  學習多少佛法真的不是很重要,一堂課能記住一句話,然後用這句話時刻覺照、觀察、審視和反省自己,就會發現每天都走在陽光和康莊大道上。向著自己理想和光明方向邁進的時候,人生真的是一個顛覆性的改變。這種改變、這種證悟、這種理想的結果從哪裡而來?就是我們自己。

  弘忍大師弟子甚多,最後證道的寥寥無幾;孔子弟子多達三千,最後能成為衣缽傳人的也鳳毛麟角;我們在現在提出的二八法則,實際上也是這個道理。因此,我一直認為,佛法要用來修行而非用以學習,當然學習是為了更好地修行,但實修最為重要。也許,我們看過很多書,了解很多思想,掌握很多世界知識,這些其實並不重要;別人在你面前誇誇其談,有學富五車之感,實際上也不重要。因為,知識對我們身心的改變並不能起直接作用,當然對有心人能起到精進的作用,但最終身心的改變還得靠我們通過在實際生活中去取捨而獲得。

  佛法講到,一個凡夫要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佛的境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其中,每一大阿僧祇劫都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打個比方,一塊八百立方米的大石頭,沒有經過風吹雨打的風化,假如每隔十年用手摸一下,直至石頭消失掉,這一段時間計為一大阿僧祇劫。這其中要經歷兩個過程,一個是凡夫的過程叫見道,見道後到菩薩七地,最後到菩薩正等正覺。從第一大阿僧祇劫到見道,修行永遠是起起伏伏;見道之後,修行會一直不斷地往上增長,因為真正地理解了因果規律,真正地見到了世界的本質。凡夫修行,一會想修,一會不想修;今天特別精進,明天立即懈怠……總是起起伏伏,這沒有對與不對之分,是必然的過程,包括我也是如此。所以,沒有見道之前,我們的修行不會一直向上增長。因此,我們必須時刻去體驗宇宙的規律,不是光嘴巴上說,否則,就會一直停留在這樣一個過程中。

  二、大道在身邊何須遠覓禅

  修行,一夜之間能否覺悟?一堂課下來能否證悟圓滿究竟的境界?或者在某個地方禅修期間就能悟道?其實,修行千萬不要存有僥幸和取巧心理,任何事物都要經過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都要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積累。就如高山傾瀉而下的洪水,如果想要突破閘門,首先也要積累到一定的量之後才能成功。修行如此,覺悟如此,大徹大悟亦如此。

  人生的歷練,修行的積累需要一定的過程,如果說以前從來沒有對生活中的各種境界進行體驗和認識,突然得到徹悟,可能性一般不大,古代禅宗祖師有很多如是案例。除非,你是佛菩薩再來,類似於六祖慧能那樣的大師。其實,明一居士在《讀佛即是拜佛》中也提到,六祖慧能在悟到《金剛經》之前,已經對人生宇宙進行過不斷地思考。比如,砍柴之中感悟人生,鳥鳴聲中體察萬物等等。正因為有前面那些不斷地思考,後面一剎那的頓悟也理所當然。

  所以,修行應該在生活當中。我們不要認為修行者一定要穿上一個袈裟,一定要住在廟裡,或者一定要躲在深山老林裡面,這是一個錯誤的思想。修行,不要脫離自己的生活,不要脫離自己的企業,不要脫離自己的家庭,不要脫離自己生活的氛圍,這樣才能真正地了解世界,正如六祖慧能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本在世間,不能離開世間的覺悟去尋找另外一個菩提,離開世間去尋找菩提的康莊大道,毫無覓處。

  三世諸佛,都在哪裡成佛?——就在這個世間。

  佛經裡講到,這個世間有四大部洲——北俱蘆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東勝神洲。我們生活的地球屬於什麼洲?——南瞻部洲。南瞻部洲有苦有熱。在這種苦熱的煎熬過程之中,自己就能找到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人生,絕對苦不能成佛,絕對熱也不想成佛,只有在苦熱極度對立的過程中,才能體悟熱的感受是什麼,苦的感受又為如何。只有在這種狀態裡,才能真正地做到覺醒,真正地能了解世界,真正地感悟到苦難的一期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會覺醒到許多平時想不到的東西。所以,真正的強者一定要以苦難作為鋪墊,不能一看到苦難,心中就膽怯,遠遁而避之。實際上,這是一個難得的修行歷程。

  三、踐道須精進切莫隨遇安

  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不要追求快速,也不要自我放棄,應該迎著自己所能達到的方向不斷地向前推進。

  修行有時候跟做企業一樣,要學會做戰略規劃。比如,估計自己可以活七十歲,現在距離七十歲還有多長時間,也許三十年或者四十年不等。這一段時間就要做一個計劃,把計劃安排到每一天、每一個禮拜、每一個月。比如,念誦佛號,每年要完成多少,每月完成多少,每周完成多少,每天完成多少。修行也是這樣,不要認為修行與做企業沒有任何關系,做企業的人把企業做好,也就等於把修行修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計劃,沒計劃就會隨波逐流,永遠沒有結果。如果說,今天太冷了我要去睡覺,明天太熱了我也不要修了,等到哪一天呢,永遠沒有個結果。

  修行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如同讀書,如果書本是書本,我是我,主人公是主人公,看書就看書的世界,不會把書籍的內容用來觀照自己,不能找到存在的價值,那麼不管生命延續多長,對世間萬物的理解能力依然停留在原有的狀態,那讀書意義不大,而這卻是大多數人讀書的習慣。如果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每天都要不斷地進行自我總結,包括自我性格的改變,自己身邊各種各樣問題的反思等等。人生也一樣,如果活了三、四十年以後,還沒有總結,沒有反省,那麼,內心得不到淨化,性格得不到改變,所經歷的一切對自己也毫無任何幫助,這一生下來就得不到成長。因為,不能反思,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生命軌跡裡。日本稻盛和夫先生有句令人非常欣賞的話:當我們每個人離開這個世間之後,我們的靈魂通過這一期生命,有所成長,有所進步,那這一生就沒有白來。在這個世間,當乞丐也好,當總統也罷,富甲一方也好,學識淵博也罷,都是生命在這個過程的體現而已。名望、財富、莊嚴的相貌等等,有一天都會遠離我們而去,最終,跟隨我們的只是那顆有所淨化的靈魂!

  四、此心光明寶無上清涼珍

  有次我在昆明講課,凝神想象,想出了這樣一個課題——“此心光明”,此四字來自於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先生,他離開這個世間之後,留給世人的就四個字:此心光明。光明是什麼?太陽、敞亮、喜樂、智慧、慈悲……我們心目中所能想象的一切美好的境界都跟光明相應。我們內心光明嗎?我們人生光明嗎?我們理想光明嗎?此時光明嗎?如果能夠做到光明,前方的道路必然非常敞亮;如果做不到,必然一片漆黑。誰都希望敞亮的道路,誰都不希望摸著石頭過河,這就要求我們修學正道,只有心正、行正、語正、意正,一切才能從邪走向正,正所謂“如是思維,如是無邪”。

  以前我參加一個BSE的培訓課程。在那個課程中,每個人都必須在幾天內學會游泳。我是一個旱鴨子,但也還是被同組的伙伴扔進了游泳池。當我在掙扎的過程中,卻突然有所頓悟。我發現,當我的手不斷地想將水往自己的方向收攏時,水卻不斷地向外湧;而當我向外撥水時,水卻不斷地向裡面聚攏。人生也是如此:當把愛、財富、知識散出去的時候,身上會聚起很大的一個磁場。就像戴潔老師,她不斷地給別人愛,不斷地付出,走到哪裡,其能量都會吸引一大群人,這就是魅力。

  人的性格狀態,決定自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群,因此,通過觀察一個人身邊的朋友就能了解其為人。如果想要吸引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人群,從現在開始,改變心力。

  如果感覺每天生活的場所並不快樂,充滿痛苦,不要抱怨別人,不是別人強加於你,實際上是自己強加給別人。一切的展現,自己是源頭。快樂首先要從自身修煉開始,不修無法改變自我,無法改變生命。

  家庭建設也是如此。當感覺家庭很幸福溫馨,很喜樂的時候,那是每個人付出的結果。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那“一樣”指的是什麼?很簡單,付出就能得到快樂。

  這個世界永遠存有正、反兩面。當看到手心的時候,手心後面一定還有手背;當看到光鮮的前身的時候,一定有黯然的後背存在。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完美的,鑽戒昂貴、金價不菲,可哪裡能尋到百分之百的純金純銀!既然靠人工劑提煉都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純質,更何況天然而成的自然世界!我們應該從中覺醒過來,好好地反省。

  我們平時自我觀照內心時,非邪即正,非黑即明,非惡即善,而佛法更高境界是“無二”,禅宗叫“無上清涼”、“無上清靜”,禅宗的最高境界就是“無上清靜”。

  清涼是什麼狀態:炎熱的夏天,走在茂密的森林裡,清風習習地吹過,——清涼的感覺;經過一個喧囂的場所,內心實在無法承受之時,吵鬧之聲突然戛然而止,——清涼的感覺;一個人從山底下向上爬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突然到達山頂,臨風而立,孑然一人,——清涼的感覺。我們可以完全放開頭腦,去想象清涼的境界;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問題,去尋找清涼的境界。

  這只是清涼的狀態,而“無上清涼”,超越一切善惡。有善惡就有分別,有分別就有對待,有對待就有取捨,有取捨就有我執,一切妄想由此而生。超越一切善惡之上的境界,達到諸法無我、畢竟空寂的那種狀態,就是無上清涼。

  一個企業家,真正要把企業做到無量巨大的時候,就要修無上清涼的境界,尋找一個究竟圓滿的高度。因為,眾生平等。這種平等不是職務的平等,不是收入高低的平等,而是價值上的平等。在一個平等的企業文化面前,努力就能獲得收獲,有能力就會有職務的高低。不管你的職務是掃地還是看門,企業裡都能給你一份人格應有的尊重,那就是平等。因此,佛法裡的平等,不是每個人工資一樣,待遇相同,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一種人性的平等,是人格的一種尊重。貧富差距極度化之後,世界就會變體,因此做企業的老板,一定要學會平衡。世間的財富像流水,今天流到你的口袋,不代表永遠會擁有,如果對生死、對財富、對人生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有可能會害人又害己。不必要想盡辦法去拿起,全部放掉的時候,反而得到的更多。

  五、修法千萬種八道最巧妙

  修行有很多方法。包括,六度、八正道、四谛、四念處,還有三十一道品等等。最適用的方法是八正道。所謂八正道,是指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我們這幾天在念《道德經》,在學“道”理,“道”是什麼?——把自己的生活切換到符合天地大“道”那個“道”。佛法中的八正道,乃佛陀把人間紛纭繁雜事情濃縮成的八個主要方面,一旦切入了這個“道”,人生的未來會永遠充滿光明。

  八種正道,就是要求自己的人生往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什麼是正念?就是每一個念頭都要符合天地大道,符合宇宙規律,符合事物最本質的屬性,這也是佛法裡面講的“般若實相”。如果證悟到般若實相,在這樣一個境界上不斷地升華,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肯定符合大道。

  什麼是正語?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正語的行為實際上來自正心,心正,則不會搬弄是非,不會破口大罵,善言善語利於別人,這就是正語。

  什麼是正業?好的事業,有利於別人的事業,能幫助社會積極向上的事業。如果一個企業的老板找不到項目做,找不到賺錢的渠道,是因為其思想沒有切換到正確的軌道。真正有成就、有影響的企業家,其所做的事業一定能幫助這個社會正向發展,能幫助這個國家不斷富強,能幫助這個社會解決問題。當出發點是為了利益更多人的時候,當無量無邊的人因為你所做的事業而得到提升,得到正向發展的時候,這個企業能不大嗎?一定有很好的未來。如果只想到投入後會馬上賺到多少錢,企業一定不會走得太遠。

  現在很多企業到處擴張,名義上是整合經營,其實管理辦法依舊陳年老套,只不過牌子一換,就算是整合,根本負不到應有的責任。尤其,有的企業本來信譽不錯,結果整合進來後把別人的臭名都整合到自己的名下了。有的這裡容不下,便跑到義烏、寧波、杭州等地開分店,相當於本來是一碗濃濃的咖啡,給他分成二十杯,不斷地攙和進開水,這還是咖啡嗎?其實,很多東西本屬自然,就像這幾年我在香海禅寺,如果想要去接管寺院的話,至少三、四十個都已歸我管轄了,也許,外人看來我賢宗很厲害,四十多個寺院的祖師,很了不起啊。實際上,我一個都沒接管。因為我沒有那個能力,沒辦法把這杯咖啡沖淡成四十杯、五十杯,那就不是咖啡了。

  如果把事業跟民族、國家、世界,以及芸芸眾生掛上關系,成果會巨大,即使很平常之事,但很快就會發現,人緣越來越廣。量變達到一定程度之後,質變非常迅速。當市場、戰略思維、核心競爭力,積累到一定規模的量之後,成功會即可而來。就像流水,開始一點點的時候沒什麼感覺,逐漸匯聚成河後,沖下去的那種力量非常巨大。所以不要認為現在做的事情很小,只要目標明確,成功的大小無法估量,這就看發心和願力有多大。

  什麼是正命?看過《大秦帝國》的人應該記得,魏國宰相白圭在人生彌留之際,留給女兒一句經典台詞:上天不給我兒子,只給我一個女兒,說明我的富有超過我命運的承受能力,你既然是女兒之身,我就不會把我的家業傳給你,我會散掉,但是留一點點給你,做你的人身安置之用。所以,他真的把其在魏國的所有房產能捐就捐,能賣就賣,能捨就捨,最後只剩一處留給女兒。白圭的一句話,讓我突然明白,中國人一天到晚所講的天命思想,實際上就是安於命運的當前狀態。我們現在人不安於命,不接受自己。總是在想: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別人能成的我也能成。於是,前兩年股票玩家中有多少人跳樓自殺,去年溫州一帶有多少人傾家蕩產!

  原因非常顯然:不安於自己的命運,不了解人生的因果,不了解事物存在的規律。

  所以,每天都徹夜難眠,所以每天都身心煎熬。為了什麼呢?無非是走出去,圖一個億萬身價的虛名,得一個別人仰視的傲慢。這種人值得羨慕嗎?

  人活著,要真正地了解自己,做好自己,才最為重要。

  因此,做家庭主婦的,就好好把孩子帶好,好好把老人伺候好,好好把家庭衛生做好。做好自己的角色,實際上就是安於天命,不安於天命就會被上天所懲罰。中國人講的“天命”,西方人稱之為“上帝”,佛教說為“因果法則”,思想一樣,名稱不同而已。中國古人講,皇帝乃天子,何為天子?即遵循天道者也。不遵循天道,就會遭到懲罰;若能遵循天道,國家方長治久安、昌盛太平。以這種思想反觀自己,看自己所做的事情符不符合天道。

  修行就是把不符合天道的思想和行為轉到天道的層次上。轉換過去,你就發現道路越走越敞亮,你的見、命、思維、語、業、精進、念、定都要符合這樣一個天命之道。

  我很喜歡“正大光明”四個字。每個老板命運當中都應該要有這四個字,“正則通,通則達,”一旦四通八達,前途一片光明,這是一個基本道理。

  修行是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點一定要把握好:

  第一,把修行變成生活的習慣。無論你是禅修、上課、禮佛、念佛或者做瑜伽,一定把這種修行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刷牙、洗臉、吃飯一樣必不可少。不要認為這跟發財沒關系,跟人生成長沒關系。反而,這些可能會成為你發財、幸福、成長、喜樂最重要的因素。盡管目前還沒有切入到那個頻道,沒有從中找到快樂,還無法堅持,但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堅持下去,一定能做得到,慢慢就會找到快樂,並成為一種習慣。

  第二,我們把自己的人生好好地安住下來。很多胡思亂想對我們毫無利益,安住自己的角色,接受自己的命運,喜樂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即使自己的先生壞的像流氓一樣,也不要去糾結,那是自己的命吸引著這樣的一個人來到身邊,沒什麼好抱怨的,這是你這一生必須要修煉的課題。林肯之所以能成為總統,因為有一個讓他生不如死的老婆,所以他寧願選擇每天在辦公室裡加班勞作,也不願意回家面對老婆。不斷地努力,反而成就了林肯後來的偉大。因此,如果你也有一個讓你生不如死的先生或妻子,要麼你在這個過程中毀滅,要麼你也去成為一位聖人,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觀念一轉,境界不同。

  第三,人生一定要有信仰,不管信基督、信天主、還是信默罕默德。有了信仰,對年輕人而言,接下來的人生會很幸福;對年老者而言,會平安地離開這個世界。有信仰,就沒有恐懼,人生就會感到幸福。子女對父母最大的孝順,莫過於讓其能有所信仰,這樣才不被繁瑣之事困擾。

  第四,人生要光明。光明是什麼?是晨曦初露的陽光,是漆黑夜晚的明燈,是熱血沸騰的擁抱,是花團錦簇的微笑……頭腦中能想到的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光明的化身。每個人都應該想:我要光明。只有光明,才能讓你年輕;只有光明,才能讓細胞充滿活力;只有光明,陰暗的人生才會感到溫暖降臨。……

  這些道理,雖然至簡,但千萬不要只停留於眼睛和頭腦之中,一定要用自己的行為去實踐。如果做不到,就把自己所要達到的理想寫下來,或者用手機拍下來,每天對著它:我今天光明了嗎,我今天喜樂了嗎,我今天安住了嗎?……不斷地這樣觀照自己,你會發現人生從此就會徹底改變。

  變與不變完全在於自心,有空務須靜坐,靜坐方能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才能找到看清自己的那面鏡子。

 

上一篇:賢崇·賢宗法師:如火同在,似風轉換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