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跡點滴(紹雲法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跡點滴
紹雲法師 宣講

(1999年7月1〜2日於香港大嶼山寶林禅寺 及 1999年7月10日於香港九龍鑽石山志蓮淨苑)
------------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們:
  是次,我是應荃灣芙蓉山虛雲和尚紀念堂住持濟平法師之請,來香港參觀的。適逢釋迦牟尼佛誕及香港慶祝第一個佛誕假期的紀念日,同時,亦是佛牙捨利來港展覽的大喜日子,本人由衷地隨喜贊歎。
  香港是福地,居於香港的人也是有福報的人。前些日子,因去寶林寺探望聖一老法師,正值他們結夏安居,每天除了二時課誦過堂外,上午還誦兩部《金剛經》,下午老法師講《金剛經》,晚上坐禅,道風非常殊勝。因老法師有好幾位弟子,曾經到雲居山參訪,與我相熟,見到我後,邀請我在禅堂為他們講講話,結結緣,只好勉強答應。老法師其中一位弟子,香港佛教聯合會的弘法主任衍空法師,聽完講話後,請我把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跡及生活特點,向香港廣大佛教界人士及社會大眾傳達;因此,我又被安排在九龍志蓮淨苑講了兩晚。
  事實上,本人也很想借著這次因緣,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簡略地介紹一下上虛下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跡及其生活特點,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種種嘉言懿行,作為我們後人學佛的榜樣。同時,也想藉此為紀念老和尚圓寂四十周年,獻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報他老人家對我的法乳之恩。由於本人修行很淺,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錯誤或不到之處,還請諸方大德慈悲指正。
  我是於1956年8月,從安徽省含山縣到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投靠虛雲老和尚求出家的。當年我十九歲,高中畢業後就離開家裡到雲居山去。其實,早在十六歲開始,我已瞞著家人給老和尚偷偷寫信,他老人家雖然是海內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親自給我回信。見到老和尚後,他問我為何出家?我說是為了成佛。他老人家聽後很歡喜,隨即收我為徒,並親自為我剃度,取名宣德,號紹雲。當年冬月,即去南華寺受具足戒,然後返回雲居山常住〔注1〕,隨眾出坡〔注2〕。幾個月後,開始侍奉老和尚,白天則在常住上聽住持和尚海燈法師講經。
  老和尚當年117歲,身高兩米多,雙手下垂過膝,雙目炯炯有神,晚上在煤油燈下看報紙的小字從不戴眼鏡;牙齒三十六只,整整齊齊,沒有缺損,聽他說,是九十歲後才再生出來的。他的聲音非常洪亮,有時在禅堂講開示,聲音一大,把禅堂裡的報鐘震動得嗡嗡作響。
  老和尚於1953年7月到雲居山時,山上滿目瓦礫,荒草遍地,只有三間破舊大寮和四個僧人。這是自1939年3月19日真如寺慘受日軍炮火,殿堂樓閣毀壞殆盡後,所剩下的一片荒涼景況。老和尚到雲居山後不數月,已來了五十多人,他們見了老和尚後都不肯離去。老和尚於是向政府申請重建雲居山,獲批准後隨即動工。為了生活上能自給自足,便開始開墾荒地,栽種莊稼。
  我1956年去的時候,已經開發了近一百畝水田地,六十多畝旱地;每年可收水稻六、七萬斤,紅薯和馬鈴薯七、八萬斤。後來,人愈來愈多,當時常住就規定,不允許沒有勞動力,不能生產的人掛單。到了56年底,已住有一百二十多人,開墾荒地二百多畝,旱地一百多畝;每年可收水稻近十萬斤,各種雜糧十多萬斤,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了。
  當時,已是117歲高齡的老和尚,每天都到建築場所和開荒的地方巡看,並親自指導,還要接待來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點到禅堂裡講開示,八點以後,開始翻閱來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時一天多達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過目。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親筆回復;若是一般書信,他說明意思,就由我們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點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兩點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約三點半,才起床洗臉。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溫水潄一口水,然後吐在毛巾上,先洗雙眼,再洗整個面部。他說這樣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強視力;洗過臉後,就到佛前禮拜,之後又回到床上打坐;而我們這時也開始上早殿了。早殿後稍為休息一會,聞打梆聲,大眾就往齋堂過早堂〔注3〕了。
  當時,山上的生活很艱苦,開發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為紅薯粗生,收成較多,每年7月份開始,直到第二年的3月,都是吃紅薯的季節。而紅薯的葉子和枝干,就是我們的小菜了,有時連蕃薯根和葉也沒有,就只有炒鹹鹽,加進稀飯裡吃。每天過早堂吃的稀飯,只是一點點的米,混了多多的紅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飯呢?雖然當時師傅們吃飯吃得很多,也只是隨便弄一點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沒有飯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馬鈴薯,放在齋堂裡面,要吃藥石〔注4〕的就自己去弄一點,但是吃的人很少。老和尚吃的稀飯和菜,都是由我們從大寮裡打的,跟大眾師傅們吃的一樣。如果沒有客人的話,他從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種節儉簡樸的生活,我們現在想起,還記憶猶新。雲居山地勢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氣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裡的紅薯,經不起寒冷的空氣,皮都發黑了,煮熟後吃起來很苦的。有一次,我和齊賢師一起在老和尚那裡吃稀飯,吃到了那種又苦又澀的紅薯皮,便揀出來放在桌邊上。老和尚看到時默不作聲,待吃過稀飯後,他老人家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當時我們倆目睹那情景,心裡感到很慚愧、很難過。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不吃紅薯皮了。事後,我們問他說:『您老人家都這麼大年紀了,而那些紅薯皮好苦啊!您怎麼還吃得下去呢?』老和尚歎了一口氣,對我們說:『這是糧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蹧蹋呀。』
  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務處處長張建明先生,到山上來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幾道菜,請他吃午飯。張處長始終是個在家人,不懂得惜福。當他在吃飯時,掉了好幾粒米飯在地上,老和尚看見了也不說話。等吃完飯後,他才自己彎下腰來,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飯從地上撿起來,放進口裡吃下去。使得那位張處長面紅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勸老和尚說:『老和尚,那些米飯已掉在地上弄髒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說:『不要緊啊!這些都是糧食,一粒也不能蹧蹋的。』處長又說:『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這樣,我已經很好了。』
  老和尚的身體很好,早上除了吃兩碗稀飯外,有時還會吃一點馬鈴薯。中午吃兩大碗米飯,晚上有時吃一小碗面條,或者吃一點稀飯。聽他說:他晚上食藥石,是從雲門事件之後才開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過午不食的。他的牙齒特別好,記得有一次,有個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蠶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們在吃,他也要吃,我們說:『這東西很硬的,您老人家牙齒行嗎?』他一言不發,拿起蠶豆就吃起來,吃得比我們還要快,我們甚感意外。
  他老人家是很節儉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們幫他用布補好,不久後,在同一個地方又破了,實在補無可補,我們就對他說,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換一張新的。那時一張草席只不過是兩塊錢人民幣左右,不料他老人家聽後,便大聲地罵:『好大的福氣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張新席子。』我們都不敢作聲了。無論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著一件爛衲襖,即是一件補了又補的長衫,禅和子們(編者按:禅和子,又作禅和,指一般禅僧.)都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外面加一件棉衣,夏天裡面只穿一件單褂子而已。
  老和尚時常開示我們「修慧必須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
  修慧參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頭;如果想參禅用工,但是路頭摸不清楚,對參禅的道理未能領會,那麼工夫便很難用得上了,所以古人說「修行無別路,貴在識路頭;路頭識得了,生死一齊休。」
  至於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裡有錢來培福呢?! 其實「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緣。他經常訓誡我們年青的一代說:『你們要惜福啊!你們現在能遇到佛法,到這裡來修行,可能是過去世栽培了一點福報,但是你們若不惜福,把福報享盡了,就會變成一個沒有福報的人,猶如你過去做生意賺了錢,存放在銀行裡,如果現在不再勤奮工作賺錢,只顧享受,把銀行的儲蓄全部花光了,那麼再下去便要負債了。』所以老和尚對我們的要求是很嚴格的。
  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出家人福報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過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們在這個福報當中,要更加注意惜福。有福德的人,修行起來會比較順利;如果沒有福德,無論修那一種法門,都會有種種障礙。
  修行的人,環境愈是艱苦,道心愈是堅固。老和尚常說「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當時,雲居山的生活非常清苦,工作勞動量很大,很緊張,除了耕種、蓋廟、建房子,以及日常的坐香、上殿外,師傅們每天還要劃定很大面積的荒地來開墾,若果白天不能完成,天黑了還得繼續干,直至把目標完成為止。有時有東西要運上山,在有月光的晚上,坐完養息香及四枝香〔注5〕後,還要到山下三十裡路去擔,回來休息不到兩個小時,又要上早殿了。早殿、早堂過後,早板香只坐半小時,又要打板出坡了。所以,那時的生活是很緊張、很忙碌的,但是師傅們的道心都非常堅定。
  此外,晚上還要每兩人一班,每班兩個小時來輪流看守著稻田,防止野豬來犯。因為那時山上的野豬、老虎很多,當谷子開花後,快成熟時,野豬就聯群結隊的來了,只要有一只野豬叫,其它幾十只野豬就聞聲而至,大肆吞噬稻田裡的谷子枝桿,如是,一大片稻田一下子就沒有了。老和尚年紀雖然那麼大了,還是堅持要參加我們晚上看守稻田的輪班工作。當時海燈法師在山上當住持,他看到老和尚都這樣辛苦,於是也來參與大眾輪班看野豬的工作了。老和尚在雲居山,不但時常上堂為大眾師傅講開示,更在種種生活細節中以實際行動來以身作則,教育大眾。現在我們回想起來,真是感到慚愧萬分。所以說: 善知識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我們後人的榜樣。
  老和尚曾經對我們說: 他在每年的臘月三十日才剃一次頭,三十晚上才洗一次腳。所以在相片上,看到他的頭發和胡須都是很長的,就是這個原因。但自從1952年以後,他每兩個月、或許有時一個月便剃一次頭,洗一次腳。他的眉毛很奇特,在眉尾長了幾根長毛,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已長了六、七寸長,垂至下颚。有時他洗臉吃飯時感到礙事,便一手把它拔掉,但不久後,它又長出來了。當時,我們把他的頭發和眉毛都收藏起來,直到文化大革命才被抄走。
  他又說自己終生不洗澡。那如果是在大熱天,出了汗,怎麼辦呢?在大熱天,有時他也會淌汗,但是每次都要我們一再催促,好幾天才勉強更換一次衣服。奇怪的是:他換下來的衣服,一點汗臭也沒有,尤其是他穿的布襪子,經常半個月或一個月才換一次,也沒有一點臭味。他老人家的行持是與眾不同的。
  雖然,老和尚已是110多歲的高齡,但是他的氣力卻是無法測量的。曾跟隨老和尚在雲門寺同住的師傅說,有一次他們在雲門開荒,有一塊大石頭,好幾個人都搬不動;後來老和尚來到,叫他們都走開,獨自一人就把那塊大石頭搬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1957年下半年有一天,我剛好從外面回來,見到老和尚雙手提著兩大捆木柴向大寮方向走,便問:『老和尚呀!您老人家怎麼到這裡來搬木柴呢?』經我一問,他就把木柴放下,回寮房去了。我便到大寮找那位負責砍木柴的自性師,把剛才的情景告訴他,他很驚訝地說:『我砍了三大捆木柴,自己扛了一捆回大寮,還留下兩大捆在茅蓬西面的路邊;因為太重了,我連一捆也扛不起來,老和尚怎麼有那麼大的力氣,兩大捆一起提起呢!』後來我幫他把那一捆扛起一秤,一捆就有二百多斤重。所以老和尚的氣力是沒法測量的。
  他老人家在雲門事件中,骨頭被打斷了好幾處。在56至58年間,經常生病發燒,身上的舊患、骨折的地方疼痛不已時,他便躺在床上呻吟。可是一聽說有人要來見他,馬上又坐起來,盤起腿子,精神好得很,可以一談三、四個小時,一點也看不出他有病。我們有時催促客人走,想讓他休息一下,他反而不高興,罵我們說:『人家有事才來找我,等人家把事情說完了才能走嘛!』可是客人一走,他又躺下來呻吟了。我們問他:『剛才人來了,您精神那麼好;人才走,為何又這麼痛苦呀?』他說:『這是業障呀!閻王老子也管不了我,我要起來就起來,要不起來就不起來。』實際上我們也
  感到很驚奇。
  1957年正月,他老人家病得很厲害,永修縣與及省政府的干部都來探望他,並派了車子想接他到南昌省立醫院去看病,本來他不願去,但是省政府的領導一再勸說和催促,才勉強答應。到了醫院,接受檢查,化驗血型時,那些醫務人員都感到十分驚奇,他們說:『聽說這位老人家已一百多歲了,但是他的血型,就像一個十三歲以下孩童的血型一樣,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像這麼大年紀的人有這樣的血型。』經過詳細化驗後,他們說老和尚的血型是純陽性的。而老和尚在醫院只住了四天就回山了。他老人家的血型,直到現在仍是個謎。
  他老人家中午休息時,有時也打昏沉,頭向前俯,甚至打鼻鼾。有一次,我們聽到他在打鼻鼾,便偷偷地離開,拿著房裡面的果品到外面邊吃邊玩。當他醒後,就逐件事來罵我們。我們問:『剛才您老人家不是睡著了打鼻鼾嗎?您怎麼會知道呢?』他說:『你心裡面打幾個妄想我都知道,你拿東西到外面吃,我會不知道嗎?』在這以後,我們才相信: 悟道了生死的人,已經破了五蘊,見他是睡著了,其實心思卻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
  我們也借著機緣問了他老人家在終南山住茅蓬的事跡。
  當年,他老人家67歲,在終南山住茅蓬。戒塵法師,是一位講大部經的法師,聽人說老和尚在高旻寺開了悟,便到終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辯論禅宗的機鋒語。老和尚聽他把話說得很大,便對他說:『你的機鋒辯論雖然很好,但這個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閻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不要再多辯了,咱倆且坐坐看吧!』於是他們兩人就在茅蓬裡打坐。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動;戒塵法師只坐了半天,雙腿已痛得不得了,心裡的妄想更是煩躁不安。
  戒塵法師每天都繞著老和尚走幾個圈,好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終於出定了。他問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覺知,還是沒有覺知呢?若是有覺知的話,就不名為入定;如果沒有覺知的話,那豈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謂死水不藏龍嗎?』老和尚說:『要知道禅宗這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心見性。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然清淨。由於疑情不斷,所以不是無知;也因沒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雖然沒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繞著我走幾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別而已。雖然不起分別,因為有疑情在,功用不斷,所以不是枯定;雖然不是枯定,這亦只不過是工用路途中事,並非就是究竟的。所以過去這七天,我只是覺得好像一彈指間就過去了,如果一生起分別心,便會出定了。參禅辦道的人,必須將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旦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摩著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無生啊!』自此之後,戒塵法師就一直跟著老和尚,對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後來,有一次,老和尚入定十八天,山上其它人知道了,都來參拜他,他感到厭煩,於是他們倆便背著背架子朝峨嵋山去了。一天晚上,他們倆在一個沒有人住的破廟過夜。老和尚說,睡到半夜時,有跳蚤在戒塵法師身上咬,他就把跳蚤放到地上去,跳蚤摔倒在地,把腿摔掉了,老和尚在定中聽到那跳蚤叫得很慘。翌日,老和尚將此事查問戒塵法師,法師聽後感到很驚訝,心想:『竟然連我放一只跳蚤在地上他都知道,而且還聽到跳蚤的喊叫聲,定中的功夫真是了不起啊!』可知身心清淨的境界真是不可思議。後來,他們倆一起到雲南去開辦道場。
  1957年當時在雲居山上一些八十多歲的老師傅,都是知道這些事情的,他們說:那位戒塵老法師也很了不起,後來是預知時至,先行向大眾告過假後,坐著往生的。
  在雲南時期,老和尚經常一坐七、八天,有時候人家有事找他商量,就得用引磬為他開靜,他才出定。因此,老和尚在雲居山時,我們就問他:『是否有這些事情呢?』他說:『是呀。』我們又問:『老和尚您現在為什麼不入定呢?』他說:『現在重建寺院,每天都有政府人員和其它人來找我,我不出去不行,所以不能入定呀。』他還笑著說:『如果我在這裡一坐七、八天不起,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當我死了,就把我這色殼子搬去燒掉,那麼這個寺院就蓋不成了,所以現在我不敢入定。』雖然,老和尚在雲居山時,沒有坐禅入定七、八天之久,但他經常一坐就一整天不動,有時從夜晚十二點左右開始坐,直到第二天傍晚才起坐。所以他老人家的境界,不是一般凡夫所能知道的。
  我們曾經請問老和尚:『聽說證了道的人,就是聖人,是嗎?』他說:『是呀!』我說:『那就是證到初果羅漢的人,是不是?』『初果,是呀!』他又說:『實際上初果很不簡單,證到初果須陀洹的人,不但定中沒有妄想,就是平常的行住坐臥,也沒有妄想。他的六根不染六塵,就是六塵不能打擾他,他就入了聖流。』
  據說證了初果羅漢的人走路時,雖然你看見他雙腳是踩在地上,但實際是離地有兩分高的。那時也有人問我們:『聽說了脫生死的人,走路時腳不觸地,不沾泥巴。那麼老和尚都算是大菩薩了,你們經常隨他走路,究竟他的腳踩不踩地?鞋子沾不沾泥土呢?』於是我們就很留心這個事情,並且經過多次的試驗。
  雲居山的地都是泥巴土,經常下雨,一般人走了一趟回來,鞋子自然沾了許多泥巴;可是老和尚的鞋子從來不見有泥巴。奇怪的是,當我們走在他後面,留心注意他走路時,明明見到他的鞋子踩在泥巴土上,但是回來後,我們再看他的鞋子,就是沒有沾上半點泥巴。這其中的奧妙,我們至今還搞不清楚。
  1957年真如寺關外的山上失火,大眾師傅都去救火,老和尚也叫我們跟著他去打火。他穿一件短中褂,初時步履輕快地在我們前面走;當走到趙州關外,將要上山時,前面的老和尚突然不見了,卻見他在離我們好幾丈遠的一塊大石頭上站著,我們不禁大喊:『老和尚,您剛才還在這裡,怎麼一下子跑得那麼遠呀!』他站在高處說:『你們快點打火啊!』我們真不曉得他是怎麼走過去的。
  當時,老和尚每天晚上,有時隔一天或隔兩天,在禅堂裡講開示。時間一到,叫香板一打響〔注6〕,不但我們種田的與及在外面出坡的師傅們往回跑,就連天空上的烏鴉,也一群群地飛回來聽開示。那時雲居山的烏鴉特別多,屋頂上、附近的樹上,以及從茅蓬到禅堂的路上,都被站得密密麻麻,令我們寸步難行,有時要用杖枝動牠一下,牠跳開一點,我們才有路可走,否則,就要踩到牠們身上。開示完畢,老和尚回茅蓬,而烏鴉也回巢去了。所以說,雀鳥也是很有靈性的啊!
  1957年6月上旬,天氣酷熱。一天,老和尚他忽然要到五老峰頂看地形,當時有晴空、淨行、傳印師和我等一共六個人,我們於是將一張靠背籐椅,用兩根竹子捆綁起來,做了一個小轎子,讓老和尚坐,而我們就分了三班更替。
  出門時已將近九點,天氣很熱,太陽很猛,我們心中暗想:『老和尚體質這麼弱,天氣又那麼熱,偏偏選上今天上五老峰頂,一定被太陽曬得很難受了。』奇怪的是,
  當我們抬起轎子的時候,天空中飛來了很多烏鴉,會聚在轎子上方盤旋,把太陽遮得密密的,我們一點陽光也曬不到。牠們隨著我們前往,轎子抬到那裡,烏鴉就像烏雲般到那裡盤旋,使到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熱。一直到了五老峰頂,老和尚下了轎,那些烏鴉隨即飛下來,圍繞著轎子的四周,翹首望著老和尚叫個不停。老和尚在五老峰頂逗留了一會兒,四周觀看完地形後,就折回了。我們剛把轎子抬起時,烏鴉又一窩蜂地飛上天空,像來時一樣,在上空跟著盤旋,會成一把大傘子,擋著猛烈的陽光,直到茅蓬門口後,才逐漸散去。進了茅蓬後,老和尚說:『你們都害怕今天會熱得不得了,結果熱不熱?』我們六個人都憋著嘴笑了,我們說:『今天全賴您老人家的福德呀,感動了那些烏鴉來護法,遮了太陽,不然,這麼猛烈的陽光,我們一去一回,可不好受啊!』所以道人動一念,有情鳥群也來護持了。
  1955年7月,老和尚的茅蓬被火燒了,相連的小廚房的外牆也倒坍了。那是土牆,要先用兩塊板夾起來,然後用泥土來打。當時打牆的師傅有淨行師和晴空師等四人,他們剛把泥土倒上不久,那時正值下午,西邊天空上烏雲滾滾,大有暴雨欲來之勢;四位打牆的師傅都很著急,因為新打的土牆未實,被雨水一淋,便會倒塌;其中淨行師說:『老和尚正在門口坐著,我們過去請老和尚動個念頭,叫這場雨不要來這裡吧。』其它三人都贊成,於是淨行師就過去頂禮老和尚說:『老和尚慈悲,我們那個土牆剛打好,下雨便會倒掉,不能下雨呀!』老和尚望瞭望天,一話不說,就起身回寮房去了。過了一會兒,刮起大風,大雨隨即而至,風雨交加,下到茅蓬西邊房子,離那土牆不到五尺遠的地方,雨就沒有了。持續下了一個多小時,雨水從屋頂上嘩啦嘩啦地淌個不停,可是新打土牆的茅蓬四圍,一滴雨水也沒有。風雨過後,他們四人就歡天喜地的跑去頂禮老和尚,感謝他老人家的幫忙,老和尚不哼氣,也不說話。古德說「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是真實不虛的,他老人家一動念頭,好像海龍王也得聽從,不讓雨淋的地方,雨就下不到那裡。
  1957年的5月中旬,水稻田裡的秧苗剛插下不久,山中連續下了幾天大雨,山洪暴發,安樂橋都被沖斷了,挾帶著小石泥砂的洪水翻越山溪堤埂,快要沖往稻田了。時間大約是中午十二點多,宏清師剛從小廚房出來時,很意外地發現老和尚獨自一人在風雨中,沒有雨傘,身穿衲襖,腳穿羅漢草鞋,由安樂橋溪堤緩緩向東行,朝稻田方向走去,他馬上趕緊拿了一把雨傘,自己也打一把,跑向老和尚處去了。奇怪的是,他發現老和尚走過之處,洪水就不往稻田裡面沖,反而都沿山那邊向東流,比稻田邊及溪堤高出數尺,即是: 洪水不往低流,反而向高處沖!就是這樣,剛插秧的稻田便免遭洪水泥砂淹沒之患了。之後,老和尚走至佛印橋,站在那裡。宏清師便回來喊印開當家師,當家師知道後,便一面安排打出坡板,一面自己走向老和尚處,請問他:『這樣大雨,您老人家怎麼一個人跑出來呀?』老和尚說:『我不出來,上面的幾十畝稻田就沒有了,都要被山洪泥砂覆蓋了,到時還哪有谷子收呢?』當時,我們見到老和尚的衲襖上雨點並不多,只有腳穿的羅漢草鞋被雨水打濕了。真是道人走過的地方,連水也要讓路。
  他老人家行住坐臥的威儀很端正,真正做到「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他站著時都是雙手下垂,走起路來身體筆直,頸靠衣領。經常對我們說「身直影無斜」,即身體筆挺,影子一定是直的,隱喻著用工辦道的人,若有直心,決定能夠成功的。他老人家平生的一言一語,都是我們的指引;一舉一動,都是後人的榜樣。
  老和尚的一生,建小寺院八十多座,重興大叢林六個,包括雲南雞足山祝聖寺、昆明雲棲寺、廣東曲江南華寺、乳源雲門寺、福建鼓山湧泉寺、及江西雲居山真如寺。老和尚為使禅宗五派傳承延續不斷,以一身參演五宗:分別為臨濟宗第四十三世祖、曹洞宗第四十七世祖、沩仰宗第八世祖、法眼宗第八世祖及雲門宗第十二世祖。他老人家親自剃度的出家徒弟有一千多人,國內外皈依弟子一百多萬。所以說,老和尚是當代禅宗的泰山北斗。
  1958年社會主義教育時期,當時有一些極左路線的人,利用那些不好的出家人,對老和尚進行毀謗。因為老和尚是全國政協委員,不能把他打成右派,只能在名譽上給他造成打擊,所以便寫了老和尚很多不符事實的大字報,老和尚看了,一言不發,並在會上表示感謝,可是他老人家內心的難受,難以言喻。
  1958年以後,他對我們說:『我要走了。』我們很難過地問他:『您老人家怎麼現在就要走了?』他說:『你們不知道,以後還有十年的罪,好難受啊!』當時我們不明白,後來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
  從1958年開始,他老人家就經常生小病,並開始把事情逐一交代後人,並且把他所有的東西分給大眾。1959年9月10日下午,老和尚向大眾作最後開示及遺囑,老和尚說:『我的最後遺言只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過一會兒又說:『要以正念正心,培養出大無畏精神,度人度世。』老人訓誡我們要好好持戒修行。
  1959年9月12日中午十二時,老和尚對侍者說:『我剛才在睡夢中,見到一頭牛踏斷了佛印橋的石板,又見到碧溪的水流間斷了。』隨即閉目不語。直至十二點半,老和尚喚侍者們一起進去,對他們說:『你們侍奉我多年,都辛勞了。以前的事不多說,我近十年來,含辛茹苦,天天在危疑震撼之中,受盡毀謗及谄曲,我都甘心承擔,只想為國內保存佛祖道場,為寺院守祖德清規,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領大衣。此一領大衣,我是拼命爭取回來的,你們都是我的入室弟子,是知道經過的,你們此後如有把茅蓋頭,或是應化四方,亦須堅持保守此一領大衣,但如何能夠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個字:戒。』老和尚說畢,合掌向大家道珍重,眾人含淚而退,在室外屋檐下守候。到了下午一時四十五分,他老人家就在雲居山茅蓬裡,右脅作吉祥臥,安祥示寂。
  老和尚圓寂前的一個多月裡,師傅們很多都曾經看見有大片亮光自茅蓬裡出來,朝大殿方向去,只見一明亮光環,不見任何影像;進了大殿,光環才漸漸隱沒〔注7〕。一個多月後,老和尚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善,並親筆寫了一份遺囑,然後叫兩個侍者離開,他自己留在茅蓬裡靜靜地走了!
  老和尚於9月12日圓寂,9月19日封龛,次日荼毗,預期三天後開窯揀捨利骨灰。不料,第二天趙州關外山上失火,山上住了近百人,大眾師都去打火,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的人在寺內。其中寬懷師和寬克師等跑到化身窯洞外向內窺看,看到老和尚火化後的骨灰屼坐不倒,宛如生人一樣,趺坐在那裡,他們覺得奇怪,便隨手拾起一塊小瓦片,朝那骨灰一丟,骨灰就整個倒下來了,寬懷師即伸手向裡面抓起一把骨灰,一看竟有好幾顆晶瑩光亮的捨利,即聲張起來。
  過一會兒,救火的人陸續回來,聽說老和尚的骨灰裡有捨利,紛紛跑來,爭著向內抓把骨灰,然後往山中僻靜處跑,因為當時政府的形勢,並不允許說有捨利。幾十人都是如此,有的一把骨灰裡面有好幾顆捨利,少的也有一兩粒,大小不等,顏色不一,以白色晶瑩者為多。所以老和尚的骨灰裡究竟有多少捨利,根本無法統計。
  數十人打火回來後都是如此輪搶,方丈性福和尚不得已,就叫慧通師和自修師幾個人,把那些骨灰過篩,又篩出了很多捨利。其中慧通師揀到一粒捨利,比大姆指還大,像水晶般晶瑩剔透,其後送給了聞訊自遠地趕來的海燈法師。聽說海燈法師後來把捨利送到浙江天台山去了。
  當時,有一位達定師,因在菜園裡種菜,後來才得知消息,當他去到時,只拾到一塊骨頭。他便把骨頭帶回菜園裡敲碎,發現裡面有一顆紅豆般大的血紅色的捨利,還有一顆小的,黏在骨頭上面。
  還有一位一如師,因打火最後才回來,一聽說有捨利,便以箭步跑到化身窯去,可是,那時已剩下一片空地,連灰也掃得干干淨淨了;他不禁放聲大哭,邊哭邊用竹簽子挖地,挖了兩寸多深,忽然發現一粒晶亮白色捨利,清澈透亮,大如黃豆;一如師喜出望外,便像寶貝般把它收藏起來。
  當時很多人看到老和尚盤腿坐在捨利子裡面,其中一顆甚至連他那長長的眉毛也看得清清楚楚,這顆捨利現在還在捨利塔裡。那時,有些想毀謗老和尚的人說: 老和尚的捨利是放了琥珀進去燒出來的;於是有人試著把琥珀放進火裡燒,結果都成了灰。
  老和尚走的時候,形勢很緊張,山上還在搞教育整頓,不能宣張。所以,他老人家留下的捨利究竟有多少,眾說紛纭,無法作出正確的統計,有說只有一百多粒,實際數字遠遠超過此數,而小者無數,更難以統計;又有人說,有上千粒,只是已無從稽考了。老和尚生平的事跡很多很多,《年譜》裡有記載。當時年紀較大的人,都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真實不虛的。
  由於本人的水平關系,以及親近老和尚的時間不長,對於他的事情,只能略說點滴,希望諸方大德們,慈悲多加指正。
  今天就講到這裡吧!謝謝大家!

備考 本文校摘自庚辰(2000)年正月「眾佛弟子」印送之《紹雲法師開示錄》第三章,文內批注是編者所加。

  〔注1〕常住 是佛教叢林中,對支配和運作日常事務之住眾及相關物事的一個總稱。虛雲老和尚於乙未(1955)年四月十五日在雲居山方便開示中說:『…古來叢林有鐘板的,才叫常住;否則不叫常住。』(參考數據:《佛光大辭典》「常住」)
  〔注2〕出坡 佛制比丘以乞食維生。教法東傳後,為切合中土民情故,祖師創立農禅制,以農養禅,亦寓禅於農,〈百丈清規〉所謂「行普請法,上下均力」是也。「普請」,禅宗叢林又稱為「出坡」,即全山大眾,除日常功課而外,須共赴勞務農作等生產之事。僧門賴此得以自給自足。
  〔注3〕過堂 又作赴堂、上堂,指佛門僧眾赴齋堂用膳。《禅林備用清規》卷六〈送缽位〉:「維那從前門而出,首座、都寺掛缽過堂。」又:「僧眾入齋堂進食,不著不貪,是為過堂。」過早堂,即早上赴齋堂食早粥。(見《佛光大辭典》「過堂」)
  〔注4〕藥石 又作藥食。佛制比丘,過午不食,中土僧人每日只早午兩度進食,午時過後若要進食,則稱為吃藥石,其意是: 為療治饑渴之病故服之,應作用藥想,不可貪著。又: 據傳說,古時僧人早午二食之余,於冬日晚間,常將一烘暖之石塊置於腹部,收御寒與除饑之效,後世僧門遂將每日之第三餐稱為藥石。(見《佛光大辭典》「藥石」)
  〔注5〕坐香 中土禅林古制,坐香門庭,長年以坐香為常課。平日早午晚坐香各一枝: 分別是「早板香」、「午板香」及「養息香」;秋後加香,養息香後之坐香稱為「晚四枝香」;冬制禅七,七期裡每日坐香增至十數枝,其它殿堂功課一律免卻, 到歲末或越年方休。坐香時,一眾禅子聚於禅堂之內,各各盤腿坐好,當職者(稱為維那)打法器止靜後,大眾肅然,禅堂內外,鴉雀無聲;香盡時至,維那便以法器開靜,大眾方可下座。
  〔注6〕叫香板 禅門大叢林面積廣,住眾多,千數百人,散處於大小堂寮之中及曠地之上,若須召集時,便以擊打木板發聲為號,稱為「打叫香」;大眾聽聞板響,即知叫喚。
  〔注7〕佛教典籍中記載,古來不少尊宿入滅,都有類似異象。例如: 佛在世時,尊者捨利弗入滅之前,四王天、三十三天及大梵天都先後「光」臨,與尊者道別。今雲公將欲逝去,眾人但見光環來去〔按: 能目睹亮光,宿根亦匪淺也。〕實情為何,非凡愚所能臆測,謹此注錄,以資參考耳。(參考數據: 向智尊者著《捨利弗的一生》香光書鄉編譯組譯 台灣《香光莊嚴》雜志第50〜52期)

 

上一篇:傳喜法師:同根所生——馬來西亞施食法會(關於冤親債主以及墮胎嬰靈的超度)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