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什麼?是一切業的根本。心亂則業惡;心淨則業善。這條佛理,從具足戒者,到芸芸眾生,都在不斷地得到證悟。所以,人的修行說到底就是心的修行。
《心安是福》的撰寫構想,是基於我對當下社會眾生出現“心理危機”的深厄感觸,對娑婆世界充滿情緒爆發點的極度憂慮,倍覺以慈悲濟世著稱於世的佛教,絕無關門避世的理由。誠如六祖慧能大師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作為新時代佛教的傳承者,當以普度眾生為本懷,以佛教慈悲濟世的理念,幫助心理落於無明的眾生得到解脫,實乃責無旁貸。經過反復醞釀,於是有了這本自成一格的“勸心禅”集子。
《心安是福》力求達到三個目的:
其一,幫助無明者找回自心。許久以來,塵世間一直存在一種“攀高”效應,學什麼都要上升到某種高度去揣摩,其實如果你若有意用佛理修心,就不會這麼揣摩了。佛理沒有高下之分,但在認識程度上有深淺之說。佛理的深度在哪裡?就在你的心裡,只要你時時打開自己的心門,徹入心底,你便能心如明鏡。
其二,為塵世眾生诠釋福樂之源在於自心的淨、靜。心淨則國土淨;心靜則安然。所謂“心靜則無躁,心淨則無擾”,你就不會因為生活境遇不佳或遇到各種不公平導致心理失衡,繼而造惡業。淨、靜的前提是放下一切妄念,誠如佛祖所言,放下就是最後把“放下”都一起卸下來。放下則心安。心安既是理得,更是積德;厚德既能載物,也能載福。
其三,勉勵眾生參禅念佛修行,時時不忘觀照自心,謹防不淨或不潔的“一念生”趁虛而入。參禅念佛是具足戒者行“自度”的方便法門,只是知易行難,貴在用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也勸導公務員“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彌陀佛一樣,天天念我們是人民的勤務員”。塵世眾生亦如此:你觀照什麼,常念什麼,便擁有堅守什麼的動力。
為了盡量滿足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心安是福》特設禅話、開示、參悟“三段式”文體。其中,我的禅話只是入題的敲門磚,各位高僧的同題開示及同修的參悟一樣精彩,有見地。在此,我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意。同時,我還要感謝資深策劃人秦林先生為本書謀篇布局做出的貢獻,感謝華齡出版社常振國社長為編審事務做出的努力,感謝少林寺網站主編鄒相先生在編校工作上的悉心付出,等等。沒有他們的隨喜相助,就沒有這本書的如願問世!
最後重述一下我的期許:不論你是誰,也不論你有什麼信仰,假如你流轉於人生“八苦”而未能解脫,假如你因心理危機期求各種救助卻難以應對,請不妨嘗試著讀一讀《心安是福》。這裡不只有佛理,亦有眾生之理,世間之理。
南無阿彌陀佛!
(2013年6月吉日,於嵩山少林寺方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