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少林寺與中國律宗
◎釋永信
少林寺及其所在的嵩洛地區,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少林寺不僅是禅宗的發源地和武術的聖地,也是律學和律宗的濫殇。少林寺對於律宗的開創與繁榮貢獻很大,特別是曾任少林寺住持的慧光法師一系,對律學的弘揚和律宗的建立作用尤巨。慧光是當時的佛教界領袖,在律學、教理和禅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加強對少林寺前期律學系統的研究,充分展示跋陀、慧光一系對律宗的貢獻,對於豐富少林文化的內涵,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眾所周知,“戒律是佛家之法”。自《十誦》、《四分》、《僧祗》、《五分》諸律,東晉時譯出,高僧大德即已開始推行及研究。中國特盛之《四分律》,雖翻在姚秦,而實創於少林寺之慧光。慧光弟子有“十英”,尤以昙隱、道雲、道晖、洪理各師,造疏及鈔,力闡毗尼。唐代四分律學,演為南山(道宣)、相部(法砺)、東塔(懷素)、西塔(定賓)四大派系,然溯其初祖,皆源於慧光。唐代少林,實亦律學重鎮。義淨三藏歸國,翻譯“根本說一切有部”諸律,於長安四年(公元704年),在少林寺設立“戒壇”,推行“小戒”。普寂的再傳弟子真堅,以探討毗尼為己任,制造儀鈔,流行至新羅異域。新羅國的真鑒禅師惠昭,即不遠千裡,登少林寺琉璃戒壇受戒。蒙元時,雪庭福裕中興少林,至古巖普就,奉行《百丈清規》,使少林寺“玄綱大振,道化日新”,延至明清,少林僧眾猶以戒相莊嚴著稱。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後山石洞內面壁九年,創立了中國佛教禅宗。此宗以禅入道,從自心求佛,壁觀自悟,明心見性。此宗弟子修禅成佛,成無上智慧。佛教有戒定慧三學。由戒入定,以定生慧。這是禅悟之根本。所以說,戒律亦為禅宗之最根本、最基礎。無戒不為禅,無律不成宗;無戒無律,則禅宗不立。故少林僧眾及禅宗門人自古就以戒相莊嚴著稱於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少林寺與全國佛教界得以復興;近年來,佛教界更面臨與時俱進的改革之機。在愛國、愛教、面向生活三大原則下,研討佛教戒律,十分重要。但是,近年以來律學研究較為冷寂。我們主辦此次大會,目的之一就是推動律學的研究,並研討新形勢下對佛教戒律的改革意見,為振興佛教文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