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如何接引初機(釋覺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如何接引初機
《淨土》2012年第6期
作者:釋覺玄 

  在學佛的人群裡,有初機者也有飽參飽學者。飽參飽學者,已經對佛教的教理教義有深入的研究,故已屬定性之人,不需過多的提攜和關注。而初機者,一般皆是對佛法一知半解,屬不定性者,所以就有必要做更多的關注,引導其從善法入手,慢慢契入佛法奧義。對於如何接引初機的問題,末學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探討:

  追溯歷史看佛教弘揚的足跡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傳入中國,為何在短時間內,就能在中華大地上扎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說,時至今日,佛教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影響各行各業,各個階層,意義非常深遠!這主要是佛教初傳時,印度僧人與我國的古大德懂得觀機逗教,結合本土化、民眾化、時代性等特點,與中國儒家、道家等本土化文化,從碰撞到融合,使得從帝王將相到平民百姓,社會各個階層很快地接納佛教。

  如本土化方面:當時正是魏晉玄學盛行時,譯經師們,對於占社會主流的士大夫們的精神追求,就用道家的“無”來解釋佛經般若學的“空”,讓士大夫們覺得佛教的思想與道家的思想很相似,從而產生親切感和興趣,進而很快進行研究。這個時期的佛教就稱“格義佛教”。直到姚秦三藏羅什大師以後,我們佛教才擁有自己的一套成熟詞匯。另外,在本土化方面,中國僧人建的寺院是仿中國帝王的宮殿,著的僧衣、海青、大褂、小褂等皆是漢代的服裝,一一皆漢化了。民眾化方面:隋唐時期有很多僧人深入民間,舉辦各種俗講活動,使佛法很快地普及各個階層。時代性方面:佛教弘傳的歷程主要是早期翻譯經典,繼而學術研究,最後實踐佛法。修行法門則從唐代的八宗共弘到宋代以後的諸宗歸淨土。淨土宗因為簡便易行,契理契機,越來越顯出其極佳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說,未來能撐起佛教門庭的也唯有淨土法門了。

  社會大眾的分類、特點及引導方向

  通常,我們按年齡大致將人生分為九個時期:一、嬰兒期(0到3歲);二、幼兒期(3到6歲);三、兒童期(6到12歲);四、少年期(12到18歲);五、青年期(18到35歲);六、成年期(35到60歲);七、老年期(60到79歲);八、高齡期(79到90歲);九、長壽期(90歲以上)。末學將此九個時期按特點歸納為四個時期:一、嬰兒期和幼兒期合並,為啟蒙教育期。二、兒童期和少年期合並,為扎根引導期。三、青年期和成年期合並,為扶持立業期。四、老年期、高齡期和長壽期合並,為導歸淨土期。

  他們的特點和引導方向分別為:

  一、啟蒙教育期

  特點:對世界一無所知,沒受到任何污染,如一張白紙,非常純真、可愛。引導方向:做個聽話乖巧、身體健康、性格溫順、有愛心的好孩子。可以為其制作各種佛教故事連環畫、卡通片和兒歌等。重點是教育其父母,特別是其母親,可以舉辦婚前胎教、育兒教育班等。

  二、扎根引導期

  特點:逐漸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價值體系,有叛逆傾向。引導方向:普及傳統文化,教育其學會為人處事,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重點是孝道教育、深信因果教育、生活衛生教育等。可以開展一些弘揚傳統文化的夏令營。

  三、扶持立業期

  特點:漸漸成家立業,價值取向已基本成熟定型,有豐富的閱歷,飽受世態炎涼,對人生未來的方向開始有迷惑等。引導方向:教育其安心本位,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如何來實現人生價值,有一分光就發一分熱。學會節儉、布施財物,多做社會公益事業。為其介紹佛法的基本教理教義以及契機的修行法門,助其解決來自社會、家庭以及自身的各種煩惱與困惑。

  四、導歸淨土期

  特點:歷盡磨難,體驗到生命無常、病魔纏身之苦,患得患失,牽掛子孫等。引導方向:勸其放下世俗牽掛,安心養老,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也可以為其營造發揮余熱做義工的場地,同時也為他們提供安養、醫療等場所設施。

  針對現狀時機,采取靈活方法

  現在是傳統文化嚴重喪失的時代,四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缺乏。故為了接引初機,四種教育都應顧及到。當前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快節奏、高效率、崇尚利益的社會,故導致人心浮躁、人情淡薄、自我中心等等。而生存環境則是天災人禍頻繁、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失衡、飲食沒有保障、生存壓力大等。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時代,為了更好將佛法弘揚開,接引初機,就有必要針對各個年齡段人群的特點和需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化。末學認為大體弘揚方式有以下四點:

  (一)講經開示型。這也是佛教最基本的弘揚方式,通過舉行講經法會,講解經典、開示要義、答疑解惑,讓聽眾在短時期內就能把握佛法要義,進而能如理如法的修習佛法。

  (二)藝術熏陶型。這主要是針對文人墨客、藝術界人士及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群所設。舉辦畫展、電影節、音樂朗誦晚會、戲劇小品舞蹈演出會等,讓人在輕松、愉快、享受中熏陶到佛法。

  (三)關注民生型。對於有疾病的中老年人,可以定期舉辦義診,進一步可以推廣戒殺、素食、養生等教育,在義診的同時也可以隨緣贈送佛教的簡易讀本、講經的光盤等;對於成年人,特別是有心理障礙、抑郁症等,可以開設心靈疏導熱線、心靈疏導門診等;對於遭遇天災人禍的困難戶,可以成立慈善基金會,及時給予援助。

  (四)短期學習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可以開設各種學習班,如婚前胎教育兒班、少年兒童傳統文化冬夏令營、大學生冬夏令營、企事業人士佛學班等,在滿足其世間學的需求的同時,也增設一些因果報應的佛教常識。

  以上這些弘法模式再借助電視、廣播、報刊雜志、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傳播,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大,進而會讓更多的人從一個善人起步,不斷深入佛法大海,最終都能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六道輪回之苦!

  (完)

 

上一篇:大安法師:佛教的心理調適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