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F 第550經(離經):經中敘述若聖弟子念於六種功德(六念)的話,就能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之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550經(離經):經中敘述若聖弟子念於六種功德(六念)的話,就能離苦惱、滅憂悲,得如實之法。

  本經是迦旃延尊者轉述佛陀之六法:“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說六法出苦處升於勝處,說一乘道淨諸眾生,離諸惱苦,憂悲悉滅,得真如法。”哪“六法”呢?從經中我們可以得知,所謂六法即“六念”,即六種功德。分別是:

  1、念佛,也就是念“如來、應、等正覺(佛之十號)”。如果聖弟子聖誠念佛,便會“出染著心”,即遠離五欲功德。所謂“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安住正念正智,乘於直道,修習念傾吐,正向涅槃”。此處的“念佛”,與後來的持名念佛號並不等同,其義為“憶念佛陀的殊聖功德”。這裡的“一乘道”,是指直指佛果的康莊大道,即“佛乘”。

  2、念法,即憶念正法的功德。“念於世尊現法、律,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緣自覺悟。”說明念法同樣是“一乘道”,有著殊勝功德。

  3、念僧。僧是住持佛法之人,離開僧人弘法傳教,佛法亦將難存於世,故而譽僧為寶。僧寶可以引導我們趨向漸次解脫,“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隨順行”,可得“四雙八士”。故而名其為世尊弟子,其具備“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供養、恭敬、禮拜處,世間無上福田”。因此,“念僧”功德很大,我們切忌不要去毀僧、謗僧,否則會背上很沉重的後世因果。

  4、念戒。“戒為無上菩提本”,無戒則無從談解脫。“念不缺戒、不斷戒、純厚戒、不離戒、非盜取戒、善究竟戒、可贊歎戒、梵行不憎惡戒。”如果我們奉行守戒,使會有戒體隨身,邪魔外道不侵難破。從傳統佛教來講,無論大乘小乘,對戒的奉行是忠貞不二的;而且,南北兩系對於戒條的分歧也十分鮮罕。從這個意義上講,“戒”是修學佛法的最根本的東西,無論如何亦是動搖不得。

  5、念施。施就是布施,作為佛弟子,要比一般世俗百姓更願意施捨、喜於捨、善於捨。經中說我們布施時要心懷歡喜心,“心自欣慶”。作為居家眾而言,對於出家眾的供養施捨更是份內之事,“我今離悭貪垢、雖在居家,解脫心施、常施、捨施、樂施、具足施、平等施”。我們需要避免在施捨時心中存有貢高我慢之心,或者表面上和藹慈善,心裡面卻好似救世主一般。布施不僅要財施、法施、無畏施,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時刻懷有一顆布施的心,即“心施”。

  6、念天。我們為什麼要感念上天的恩德?原因很簡單,從實際利益而言,生在天上,是因為他們前世做了很多好事善事(“信、戒、施、聞、慧,於此命終,生彼諸天”),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僅如此,上天的確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利益和幫助。這裡的“天”,我們還可以廣義地理解為“一切大自然”,甚至可以理解為“人民群眾”——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滋養了我們,是所有天下蒼生直接或間接地成就了我們,使我們能夠活命修慧,從而生存繁衍,並最終修證解脫大道。因此,我們可以將“念天”歸結為世間的“四重恩”,乃至普天之下的有情凡聖。

  最後以偈總結本經要義:

  佛法僧三寶,戒施天三德,

  常存於六念,一乘清淨道。(11月15日)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二十)~E 第549經(迦梨經):本經是居家優婆夷與摩诃迦旃延尊者之間的問答偈語錄。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