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佛經6-1
(第14、15、16觀)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感恩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傳授這麼究竟的法門,他把我們娑婆世界每一個眾生轉移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個不留,這個恩是難以報盡的。我們內心中要深深頂戴釋迦牟尼佛,深深的感恩阿彌陀佛無量劫的修行、大悲心在每個眾生心想中完成。
第十四觀(上品觀):上輩生想
上品上生
前面講到第十四觀,十四觀講了兩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體。一個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即得往生,前面十三觀體現出來的都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另一個是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為什麼這樣講?一日至七日往生的體,就是叫我們回光返照、回迷向覺,我們眾生對任何東西都有兩面的執著,要不就是向佛靠攏,要不就是向自己靠攏。慈心不殺具諸眾戒,其實就是不信阿彌陀佛,在我們自性中也照樣具足了。信阿彌陀佛又不一樣,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我們自性中顯現出來的具諸眾戒和慈心不殺,只能是在十法界中。信阿彌陀佛是一個體;信我們十法界的心又是一種體。所以一日至七日是讓我們回迷向覺。為什麼講一日至七日呢?就是一日至七日,讓我們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從迷向覺。
後面常常講到這個問題。從十四觀到十六觀,這三觀,善導大師定為散善,有定善、雜善、散善。什麼叫散善呢?就是從眾生心中出來的。什麼叫定善呢?從觀察裡面出來的,是定裡面出來的。定中的善、散中的善、十三觀的雜善,這三種善,萬善同歸,都是從阿彌陀佛心中生出來的,因為阿彌陀佛攝取了十法界所有的眾生,是故不管是散善也好,雜善也好,定善也好,其實都是一個阿彌陀佛。但是即使是定善,如果不了解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就是不了解真實心,說實在話都不能往生,必須要信阿彌陀佛!因為你在觀察定裡面,如果你不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你觀察東方世界,那也是清淨莊嚴國土,但是你就是往生不了,你只能往生到東方。或者你觀察自性本來具有的佛性,那也不能往生,只能往生到你自性的十法界,或者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因為你跟阿彌陀佛不相應故,也不能往生。必須要認識到阿彌陀佛的功德,回向,阿彌陀佛的至誠,阿彌陀佛的深心,阿彌陀佛的回向心,就是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觀經》本身是在《無量壽經》後面講的,它依《無量壽經》而來,不可能獨立而成的。從頭講到尾,到現在大家心裡面應該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不管是在你觀察的定善裡面,還是在雜善裡面,還是後面的三觀,十四觀、十五觀、十六觀的散善裡面,你要知道,一切善法皆是如來之德本,是故在裡面,我們隨意的選擇任何一個善法,都具備了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後面講“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到最後面還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怕眾生名號跟善法沖突故,以為散善不要做了,排除別人的散善;雜善也不要做了,人家修十善法也不對了,誹謗別人;人家修定也錯了,就自己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是對的,這就徹底的違背了佛意。這展現了阿彌陀佛的大包容心,不管是修禅定,還是修種種觀察,還是你在家裡孝敬父母、尊重師長,一切善法都不能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所以《觀經》講完以後,大家都應該感受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一切處。有人不信阿彌陀佛,他也讀誦大乘經典、慈心不殺、具諸眾戒,也修行六念,他能不能往生呢?他不願意往生就不能往生,他不信阿彌陀佛也不能往生,必須要信阿彌陀佛。
一日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精進勇猛,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無數化佛、比丘,到你面前來,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你對阿彌陀佛生起大善信。因為你心中還不相信無分別心就是持戒,不相信至誠心就是法身,不知道深心就是報身,不知道回向心就是化身,不知道此世界就是阿彌陀佛,是故你有自己個人的修法,這裡面隱藏了有一個“我”在,所以到臨命終時有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前來接引。事實上不需要他們接引的。因為阿彌陀佛是法報化三身具足的,至誠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深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心就是報身,回向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就是化身,久遠劫來早已接引,阿彌陀佛是盡未來際在接引著眾生,沒有剎那一秒鐘離開眾生,就因為我們內心中有我執,不了知阿彌陀佛,生起了自己個人的做法,把阿彌陀佛排開,所以才產生了一個臨命終時的接引。這種臨命終時的接引是你心中的迷所致,如果你徹底的沒有迷了,其實阿彌陀佛大光明藏現在就已經產生,根本不需要另外一個什麼佛來接引。這個世界本來就在阿彌陀佛接引之中,每個眾生的自性、法身就是阿彌陀佛接引的無量壽,每個眾生平等性的功德就是阿彌陀佛接引的相,這個世界融到我們心裡面去,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心融到我們心裡面去。他的大悲心、他的功德、他的成佛,已經完全在盡虛空遍法界中,根本沒有一個真實的“我”來往生,因為我們就是獨立的一個妄心,你說這個妄心怎麼往生呢?實在沒有一個往生的妄心。妄心滅時佛即顯時,就是說,這個瓶子打破了,雲消霧散,極樂世界就顯露出來,全佛即心,全心即佛。所有你的心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你的心,全部顯現出來。所以呢,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根本是沒有人接引你的,完全是阿彌陀佛的顯現,西方極樂世界的顯現,大光明藏的顯現,整個世界轉為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在你個人的習氣還沒有消除之前,或現比丘、比丘尼,或做沙彌、沙彌尼,或做夫人,或做童男童女,或做一個工作人員,或做一個媳婦、兒子、女兒,你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種示現。信了阿彌陀佛以後,你活在阿彌陀佛心中,生活在你的生活中,出家就好好出家,在家就好好在家,把自己的事情全部做好。這一切事情都是“應化他方”,等待你這一期教化的結束,就回到你自己的本家了。你來到此世界就是一期的教化,把你的事情完成就回去,就是這個意思。你今天在這個地方干什麼?完成你自己最後的一件事情,把你的事情完成了,該“回家”的時候你就“回家”,因為那裡本來就是你的家,知道吧?《楞伽經》裡講:“十方三世佛,十方菩薩眾,一切國土中,一切眾生眾,皆從無量壽中出。”覺者即佛,迷者就是凡夫。一念覺,就是應化他方;一念迷,就是執著於此。你迷了,才有後面種種修行;你覺了,就是在此世界“應化他方”。回也自然來也自然,你到這個地方來是自然的,回去也是自然的,這才叫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因為不了知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必然有我執,所以有慈心不殺的名詞,有具諸眾戒的名詞,有讀誦大乘經典的名詞。其實呢,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這三心就是三藏十二部,一切戒律都在裡面了。如果真的具有這三種心,你的心跟佛的心融合了,平等心大悲心自然具足。你的生命全是一個阿彌陀佛,還有“我”存在嗎?所以這個世界根本沒有我存在,第二個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平等的,第三個本身就是大悲心。這個世界沒有“我”,誰來犯罪?世界沒有“我”,誰來殺生?這個世界已經平等了,誰起分別?阿彌陀佛大悲心已經現前了,還哪裡有大悲心可發?所以要認識到:大藏經就在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這就是讀誦大乘經典,這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天、念戒,六念都已經具足了,這就是把小回小向大,叫回向心。就是說,你把你的心全部融到阿彌陀佛的功德中,沒有“我”了,一切善法都是阿彌陀佛,就是回向阿彌陀佛。為什麼後面又講要回向呢?“修行六念,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到西方極樂世界,“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這是以我執的心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以佛心,不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以我固執的心,要念佛多少啊,讀經多少卷啊,種種的功德要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完全可以往生,也可能會上品往生。但是有一念業會現前,這個人剎那時間可能會受一下苦,一轉身就出來了,有這麼個時間。中品往生在蓮花裡面,還有一段時間不能出來,為什麼?就是懷疑故,執著於“我”故。把《觀經》真正搞懂了,就是一個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上品上生。“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就是說,你沒有讀大乘方等經典,但是你了解第一義谛,比如我在講的過程中,你把第一義弄懂了,究竟的第一義觸動了你的心,一下子心開意解,非常歡喜的接受它,就是我們講阿彌陀佛,你一下就接受了。深信因果。什麼叫深信因果?有人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深信因果,種佛的因必有佛果。現在你是佛的因,你一期教化結束以後,你心裡的因就會顯現出果來,此因必有彼果,沒有佛因哪來佛果呢?你做的是執著的因、凡夫的因,怎麼會有成佛的果呢?所以因果是第一義,因果就是第一義。有人認為淨空法師講因果不空是錯誤的,認為究竟第一義裡面沒有因果,這種觀點完全是錯誤的。因果就是第一義,佛的因就是佛的果。因果是同時的,只是我們看不到果就不知道因。你現在有成佛的因,但是我們這個身體、習氣還在的時候,就是你這一期在示現凡夫的時候,第一義的因已經被你信受了,你信的這個因就是佛的因,而佛果就在佛因裡面。等你這一生結束,這個佛果就自然現前。所以你把第一義弄懂了,深信因果,剎那時間,佛果就現前。不謗大乘。你不懂那些經典但不要謗它,不要說《華嚴經》怎樣,不要說大乘經典怎樣。因為究竟第一義融會一切法,任何東西的本體都是第一義,誹謗任何一個法都是誹謗第一義法。所以在此世界任何善法,乃至於外道,都不可以心生誹謗,除非為方便利益眾生故,令他會到第一義,方便說這個究竟那個不究竟,但是你內心中究竟的時候,一切處究竟,不可能有一個地方不究竟。為什麼呢?你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在第一義裡面是包容的。如果你不包容它,證明你第一義根本就沒有得到。為什麼我在山門寫了個匾“淨土融宗”呢?淨土法門融一切法門,任何外道都可以融會到裡面去,變成第一義谛法,因為第一義谛裡面沒有對立的法,對立的法就是外道。對立是在不對立裡面顯現出來的,對立來自於無對立。比如我講話,我看到你,我是絕對的,你也是絕對的。我們兩個相對是迷,迷就是幻的體。你誹謗的時候就誹謗了真的,幻的東西你誹謗不到啊,就像水裡的月亮你誹謗它有什麼用啊?你誹謗不到的。你拿刀只能斬到佛,斬不到影子的。所以我們在誹謗別人的時候,就誹謗了絕對,就是誹謗第一義谛。因為相對的體你是誹謗不到的,因為那是幻體,業如虛幻,既然業是虛幻的,你手抓虛空是抓不到的,所以你誹謗人總是錯的,只要你講人家錯你就是錯。淨土法門在第一義裡面容納一切眾生,除非為了教化眾生的方便,你心裡面決定的這個信是永不再變,就像佛陀“妙湛總持不動尊”,去教化眾生,應眾生顯種種法,講究竟第一義谛,但是因為眾生是相對的,佛陀絕對的體對他來講也是相對,是由眾生的業力所感召的,所以眾生在相對的時候,妄心觸動了你自己的真心,你真心對妄心的時候,妄心就站不住了,他認為你在誹謗他,那是方便故,如果對方覺悟了,就知道你沒有誹謗他。所以我講真心的時候,可能一些人會反對,但是到最後面他到絕對體裡面無有一法的時候,就會知道:啊!原來師父講的全是對的!你心裡面不建立一法的時候,一切法都是對的。所以在《金剛經》裡講: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講阿彌陀佛講到這個地方,從開始一直觀察到現在,大家有沒有觀察到?菩薩因地都觀察到了,到現在,你就發現自己,定善也好雜善也好到現在的散善也好,一切善法都融在第一義裡面,心不驚動,證明這個人已經不可思議了。為什麼要深信因果呢?因為在你遇到第一義谛的時候,是佛因必有佛果,然後你見到任何東西,心中都是第一義,佛因不斷的在你心中,第一義谛的果也同時在那個地方。所以你在此世界不管怎麼教化眾生,都在第一義谛裡面,沒有取沒有捨,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獨立的法,也沒有一個獨立的我的大悲心。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是上品上生裡講的,上品中生裡面沒有講。中品和下品是對於什麼人來講的呢?就是對平時很少聞法,對阿彌陀佛還沒有深信的人講的。我會簡單的講一下。但是上品非常重要。第十四觀裡面還有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有這三心就有第一義在裡面,所以我必須要把第一義谛說出來。大家了解第一義就知道,我們在這一觀裡面要與第一義相應。
“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此人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很簡單吧,回向願求生極樂世界,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谛,是故我今來迎接汝。前面是佛來授記,這裡是佛來同你說:汝行大乘,不是看經,是行大乘,因為你解第一義谛,是故我來迎接你。
“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台,如大寶花,經宿即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花。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與千化佛,一時授手。就是得諸佛現前三昧。行者自見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贊歎諸佛,如一念頃,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大寶蓮花,經宿即開,行者身體馬上就像金色的一樣,足下有七寶蓮花,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為什麼還有一宿花開呢?解第一義谛、深信因果、不謗大乘,這是講的上品中生。上品上生要讀誦大乘經典。行者的第一義谛跟阿彌陀佛的第一義谛是相應的,行者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相應的一剎那,他還執著於自己的第一義谛,有“我”得第一義谛,認為自己聞到阿彌陀佛已經得到了第一義谛法,還有一個“我”在,就麻煩了,所以花還沒有開,但是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宿花開,就是很快就開了,證明聞到第一義谛法很重要。一般人聞般若智慧都通達第一義谛,但是還有認為“我”通達般若的念,不是把整個的“我”捨給阿彌陀佛,不知道這一生來就是一個阿彌陀佛的體,根本就沒有我,不是在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裡面,不是即得往生。認為我聞到阿彌陀佛得第一義谛法,還有一個我得到智慧、我得到大悲心、我無我了,還有一個無我的心,還有一個我平等的心,還有一個“我”在那個地方,還不是一個全部的阿彌陀佛。認為我常福在跟你講話,不知道常福在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認為無我了,還有一個無我的念頭在。無我還是妄心啊,不知道出家的全部就是阿彌陀佛。“無我”還是一個“我”,這個“無我”就障礙了你,還有剎那一宿夜花才開。但是因為你與第一義谛相應了,這個人已經不可思議。如果真正了解了,告訴你,你在此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在教化。你聞到阿彌陀佛,就得阿彌陀佛。“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沒有講臨命終時,“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十八願,乃至十念,十念如果不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不成佛。不是說,乃至十念,臨命終時不往生者,不取正覺,沒有這樣講啊。“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說十聲佛號你不往生,阿彌陀佛就不成佛。現在人動不動在後面加一句:“臨命終時”,非要在乃至十念後面加一個“臨命終時”。有一個“臨命終時”,就變成了你自己在蓮花裡面有一剎那時間花不開。但是呢,這種人也不錯了。上品跟中品往生都是一剎那就往生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微風一吹花就開了。一宿夜彈指之間就過去了,花就開了。
“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谛。即下金台,禮佛合掌,贊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因前宿習,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宿夜花開了以後,還有習氣啊,但是在佛面前贊美於佛,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廣做佛事。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發菩提心就是無上的道心,就是成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無上道心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對大乘不誹謗,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發無上道心就是成佛的心,我要成佛,此人也剎那時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你面前,贊言:汝今清淨故,發無上道心,我來接你。
“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花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游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見此事已,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台。坐已花合,隨世尊後,剎那時間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花就開了。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心中還不能明了。經三七日後,乃了了見。三個七天,就是二十一天,就已經明了了。聞眾音聲,演說妙法。游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上輩往生都是見佛,花開就到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有的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樣子的,有的到西方極樂世界是那個樣子的呢?跟因地有關,因跟果是相應的,什麼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什麼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大乘的因,你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大乘果;如果你在此世界是中乘的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中乘的果。你得第一谛法,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果的成就。你在此世界雖然發了無上菩提心,無上的道心,臨命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人在西方極樂世界三七二十一天,聞到佛的音聲,但是要經過三個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大家想一想,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有這種次第的法呢?有沒有次第呢?上品往生,真正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每個眾生雖然沒有獲得佛的果德,但是所享受的全是佛的果德。就像我不是國王,但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享受跟國王一樣的果報,沒有任何差別。講次第是對於眾生的心,為了開顯上品往生者。上輩往生,上三品,開顯的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主要是講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開顯讓我們現在往生。如果你現在往生,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跟佛是不二的。如果你非要到臨命終時、死後往生,這就增加了一個我執。有這個我執的念頭,令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次第的體顯現。就像極樂世界有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但極樂世界哪會有這些鳥雀呢?在此世界做少功德者,在西方極樂世界都看到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由旬高的道場樹,在此世界持一點戒律,在西方極樂世界戒律都會圓滿。有阿彌陀佛神力加持故,令我們的一切功德會圓滿的。
講這三品的目的,是開顯我們眾生的因地,要我們明了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開顯我們眾生的真實心。後面講下品往生,做惡業的人,只要你念一聲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但是要經多少多少劫才能花開,其實就告訴我們,那一念善是最重要的,並不是做惡重要,那一念善就是你往生之本。如果了知你這一念善是一切善,你往生品位就高了。所以我們要知道,不管你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果了知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把你現前的菩提道心、功德能夠建立起阿彌陀佛的真實心、阿彌陀佛的平等心、阿彌陀佛的果德回向心,此行者即得往生。所以呢,上輩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這三心就是眾生的因。把眾生的因跟佛陀的果,以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直接來信阿彌陀佛,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善導大師講:九品導致於信阿彌陀佛故。講九品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導致你信阿彌陀佛,最終還是要信阿彌陀佛,九品是一個方便,阿彌陀佛才是你的真心。也就是《觀經》講到最後的目的,是要你觀無量壽佛。在一切處觀無量壽佛,才叫觀無量壽佛。為什麼呢?佛口中生是故為佛。眾生因就不是佛因,佛陀把眾生的因說出來,從佛口中出,就變成佛因了。佛陀講的是無量壽佛,沒有講別的東西,是為了讓我們觀察無量壽佛。前面講慈心不殺、具諸眾戒和讀大乘經典,你心中很清楚,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心。是故慈心不殺,眾生生命皆是阿彌陀佛故;具諸眾戒,了知一切法界平等故;讀誦大乘經典,了知阿彌陀佛的自利利他的大悲心故。利益無量眾生,沒有一個我在利益眾生;沒有一個我在讀誦大乘經典;持戒而無戒可持,沒有一個我在持戒;慈心不殺,沒有一個我在慈心不殺。因為慈心不殺是本體故。有心惡,有犯眾戒,才有眾戒之說。因為你迷惑故,才會有讀誦大乘經典。如果你心中不迷,這些都是本來面目。因為我本來的面目就是阿彌陀佛,我本來的面目就是無有分別,我本來的面目就是慈心不殺,一切生命皆是阿彌陀佛故。因為不了知,所以迷。迷了,所以做一切事都加一個我在裡面。這個“我”就障礙了你。在這個體上面,照樣是慈心不殺,因為信阿彌陀佛故;照樣具諸眾戒,因為心無別分故;照樣的讀誦大乘一切經典,但是了知是阿彌陀佛大悲心故。就是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此人跟前面的三心就相應了。因為跟上上品的三心相應,叫做“即得往生”、“即便往生”。上中品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在上中品裡面,雖然不能讀誦大乘經典,但是深解第一義,了知無量壽佛是什麼。善解第一義,知道般若智慧,了知你現在的般若智慧是我執故,認為我得了“無我”了,“我”知道我自己已經平等了。包括讀任何般若經都會體現出來這個世界是沒有我的,這個世界是無常、無我。我們的意識叫無常,法界叫無我,我們的身體叫無常,我們的念頭叫無住。因為無住你就生無住想,無住就是我無住體,《金剛經》裡還有無住體,無住是在十法界裡面了。雖然成佛,講佛的體,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畢竟在三界中應化眾生。你有無住心,雖然了解第一義谛,知道無住就是我心,有住即無住,你了解第一義谛法,還有“我心中生起第一義谛”的概念,有“我跟你是不二”的概念,還有“得無生忍”這些念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危險,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要七天才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如果你現前把這些小我執去掉,就是上品上生。淨土法門為什麼說自己是凡夫呢?就是你通達般若,通達一切經典,還說你是凡夫,為什麼呢?就是要把你這個般若之心扔掉,把你得第一義谛的心扔掉,徹底的信順於阿彌陀佛,就叫一片淨土啊。如果你會於此意,就不會落到上中品往生裡了。這就是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應當信順阿彌陀佛。信淨土法門,印光大師講得非常好:老實念佛!就是這樣講了,我們就徹底的變老實了。你本來了解通達第一義谛,這時知道第一義谛不可執,因為執著會障礙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悟第一義谛法,讀誦大乘經典、修行六念、慈心不殺、具諸眾戒也不可以驕傲。為什麼呢?因為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是沒有“我”的。你不信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照樣在西方極樂世界有小小的障礙,證明這個“我”的心有障礙。所以印光大師講得非常好。他過去修過禅宗的,當時誹謗過阿彌陀佛,後來徹底的明了了,專弘阿彌陀佛。
《觀經》讀了以後,沒有一個不老實的。怪不得善導大師那麼老實,他夜不倒單、具足眾戒,每次念佛汗流浃背。像這樣的一位大德,在阿彌陀佛面前竟然那麼老實,認為自己是一個“禿頭”,是一個惡輩,唯有信阿彌陀佛,其實他對於第一義谛法已經通達無礙了。那麼多大德,像天台宗的一些大德,禅宗的一些大德,到最後都信順於阿彌陀佛。把他了知的第一義谛法,把他修行的成就全部捨掉,來信阿彌陀佛,真是很了不起。所以大家想一想,很多人在你面前講什麼《金剛經》,講第一義谛,把你哄得團團轉,在淨土法門裡面就徹底的破掉,讓你信順阿彌陀佛,真正的徹底的無我。淨土法門的第一義谛法,才是真正的徹底的無我。
上下品裡面講: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發了無上的道心,我要成佛,我要念阿彌陀佛,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勇猛精進,放下一切。不謗大乘,就是對所有的善法,從不誹謗。為什麼呢?因為你誹謗就把第一義谛誹謗了,第一義谛就在一切善法裡面。一切善法,包括我們的善心,人家做惡業,當發善心,你誹謗別人就誹謗了你自己的善心。比例來講,人家做惡,你誹謗他,在你誹謗他的時候,你本來要幫助他的善心就被你的誹謗破壞了,你就障礙你自己了。所以呢,一切處不誹謗,不謗大乘。不謗小乘,不謗中乘,還有悟者不悟者。大乘裡面沒有什麼悟和不悟的概念,大乘是融一切法的。什麼叫大乘,真正大乘的人,對一切善法都生起無上的信心,就像人家在孝順父母,大乘的人是不敢誹謗的,因為了知一切善法盡虛空遍法界故。對一切善法不敢誹謗,就是大乘人。大乘的體是不敢誹謗的。但發無上道心,雖然自己不能做大乘之善事,但是發無上的道心。發道心就是求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此人臨命終時有佛菩薩現前。為什麼呢?你不謗大乘就是大功德。如果你對一切善法、一切惡法都不生誹謗心,這就是大乘的心,雖然不知道什麼叫大乘,但是你跟大乘相應了。就是說,此心不明,但是行為相應,因為行為跟大乘相應故,此人成佛的因就建立了。佛因必有佛果啊。所以,但發無上道心,加上自己的行,感召於阿彌陀佛、菩薩、五百化佛前來接引。此人清淨故,他道心生起來了,不誹謗一切大乘,這個善心,大家記住。《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裡面都叫發無上道心,發菩提心就叫無上道心,而無上道心是上輩往生者。了知你現前的道心,這一念善根,不謗大乘就具足大功德,你福報廣大,你信清淨。所以佛講,汝以發無上道心,你已清淨。不謗一切大乘,這個清淨叫信清淨,道心都叫信清淨。不了解大乘,但是行為上跟大乘相應,這是行為清淨。發無上道心是信心清淨、願清淨,為什麼呢?你要成佛,不管你是煩惱還是不煩惱,你的願是清淨的。對這個世界生起阿彌陀佛的信心,叫信清淨。若人種善根,疑則花不開,信心清淨者,花開則見佛。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有煩惱,但是大家每個人都相信這個地球就是佛的功德,信到佛位的時候叫信清淨。你發無上道心,雖然心中有煩惱,但是我要成佛,這叫願清淨。我們的行為不謗大乘,一切善惡不去誹謗,叫行為清淨。你的行為清淨,自然跟佛的功德相應。你的願發無上的道心,“我要成佛”,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管是在信位上面,還是在願位上面,最起碼是華嚴境界的其中一品。而你信上的清淨,當下信佛的位,最起碼你具備八地菩薩的功德。就是說,只要你信上的清淨、願上的清淨、行為上的清淨,你功德不可思議的。不要顧慮你的煩惱的問題,有沒有煩惱一概不管,就看信清淨不清淨。也就是說,信到佛位,菩提心就是佛心,相信這個地球就是佛的功德叫佛的信心。佛的信心才是究竟的清淨,才是信清淨。你不相信是佛的清淨,你要修啊,認為自己沒有煩惱,大地都清淨了,認為自己心不打妄想,心淨則土淨,這種清淨就有次第了。為什麼呢?你在禅定中獲得的大地清淨,那是你心中的次第,你沒有獲得佛的信心,不相信這是佛,認為自己清淨了,自己做佛了,然後變成佛的境界,那就是次第修了。在大乘教法裡面,直接信到佛位,唯有發菩提心是上下溝通的。我們要達到願的清淨很簡單,“我要成佛!我一定要成佛!不求人天福報,乃至於菩薩、權乘、一切教法我不求,我唯獨就是要成佛!”這就是願清淨。你不要顧慮你自己有沒有煩惱的問題。自己的願要清淨,清淨就是無我的意思,“我要成佛”就是無我的體。所以大家知道什麼叫清淨了,什麼叫真發無上道心了。你不斷的發無上道心,不管在任何范圍都要發無上的道心,發菩提心。我們這些人修行呢,往往顧慮,不管自己的信的問題,得到了、有利益,我就信你;得不到利益,我就不信你,眾生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是在一切法裡面具備佛的信心,他不是。就像常福,今天常福好,大家都來了,如果常福不好,大家都走了,是看常福的面子。這些居士都是看常福的面子過來的。因為我們的寺廟也可以說是在深山老林,是在偏遠的山莊,不在城市裡面,也不在大山下,又不是祖師道場,好不容易找到這個地方來,有的從東林寺聽說了到這個地方來,外面好多人不知道無量壽寺在哪裡。所以你們很厲害,我躲在這個地方大家都能找得到。但是你看到我,找到我,不一定是清淨,如果你具備佛的信心,才是真清淨。不要管自己的煩惱,不要顧慮自己的得失,聞到法很重要,依法恭敬師父。你了解了這個法,就無處不見常福。要想見常福嗎?大地裡面有常福,虛空裡有常福,心清淨故,佛心融一切眾生,每個眾生都在一念信裡面。所以常福就在大地、虛空裡面。我要見眾生,沒有關系,在地裡面、虛空裡面都有,一念回向就可以了,實在是沒有任何距離和障礙。我們眾生的願,就像不斷的去挖地一樣,念阿彌陀佛念多少聲啊、拜多少拜啊、念多少經啊、拜多少忏啊,天天忏悔業障,他是那個願力不是無上的道心,不是自己要成佛而念佛,不是要成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另外的願力,乃至於想得多少錢、多少名、多少利益、收多少徒弟、做多少寺廟,他就這麼個小小的願望。阿彌陀佛當然慈悲了,會滿你的一切小願望。不是發佛之願,不是發無上的道心,不是為了成佛而修行。我們只知道做善,對善大力弘揚,但是對惡大力的去誹謗就不對了,你誹謗惡的東西同時也誹謗了你自己的善心,把自己的善心打進了無間地獄,因為那個人惡之時正是你發善之時,是你應該令他解脫之時。人家是惡,你是善,正好是你幫助他,要他成佛。你誹謗他,不是把你的善心給埋沒了嗎?所以你誹謗惡的時候,也叫誹謗善,一樣的道理。上下品就是《無量壽經》的下輩往生者,此人雖然不能做種種功德、種種善事,但是當念阿彌陀佛。你了知這一切善法的功德,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就是菩提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回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大悲心。至誠心就是無上道心,不謗大乘就是功德心、就是深心,回向往生極樂國就是回向發願心,是一體的。回向發願心,自我的回向發願和阿彌陀佛的回向發願,就是大悲心要融到你心裡面去,這是相應的。只要把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都落到你心裡面去了,自然就不誹謗大乘。誹謗大乘是對惡來講,但發無上道心是對不發菩提心的眾生來講的,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對不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講的,這是對於惡來講的。因為我們眾生有惡,所以用這種方法導致於善,但是最好還是要導致於最究竟。因為有惡故,所以落到七日見佛,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進一步就更好。好,前面十四觀,大家知道了,一定要跟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相應。後面六品。
第十五觀(中品觀):中輩生想
中品上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回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歎出家,得離眾苦。”什麼叫觀?是上輩生想,我們這樣的想,還是我們的想法。釋迦牟尼佛在前面就講道:廣說眾喻,就是比喻的說法,就是我們這樣想。中品往生,就沒有講發菩提心了,也沒有講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了。直接講“若有眾生”,就是我們這些眾生。戒律的五戒、八關齋戒,都不需要講太多了,大家都知道。什麼叫五戒,不殺盜YIN妄酒,這五條戒律是做人之本。不持五戒不能得人身,這個人身本身就是五戒。《無量壽經》裡面講,必須要具備善法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五戒是做人之本,人道以下往生是很困難的,除非有特定的因緣,一般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很難往生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神識昏迷,不能聞法。除非有大菩薩讓它轉世,再利益眾生。三惡道必需要轉為善道才能往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無三惡道,以三惡道往生絕對是錯誤的。持八關齋戒,出家戒。八關齋戒就是在五戒的基礎上加上過午不食、不睡高廣大床、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加上這三條。八關齋戒,關是關斷生死之意,八條儀軌。五戒還沒有關生死,五戒只能做人,不能關斷生死。五戒裡面有一條不邪YIN戒,八關齋戒是不YIN,不YIN就是斷生死之意。我們的心落到此娑婆世界,就因為YIN欲心太重,就是情。過午不食起什麼作用呢?就是眾生貪著身,身體是我們無始以來的執著,飲食是為了維護自己身體的增長。七天不吃飯,我們就餓死了。所以飲食是為了自己能生存,沒有別的作用。如果你貪著了,貪著飲食就是貪著於身體故。我告訴你,吃飯吃得太飽必定短壽。吃飯千萬不要吃撐,只有愚癡的人才吃得很撐,吃得肚子鼓得很大,這樣的人一定智慧非常差,並且很笨,將來壽命很短。只有豬是這樣吃的,人不會這樣吃,人吃飯都是吃得半飽,七分飽,差不多就可以了,叫自制。每天吃飯吃得撐的人,學佛學不進去。我在無量壽寺看到兩個人,現在都已經走了,他每次吃飯都吃得撐,走出來那個肚子圓圓的,但是他學佛學不進去,講法他聽不進去。因為喜歡把肚子吃得很撐的人,基本上是畜生道來的,下輩子可能還會到畜生道去。即使出家,也是一點善法維護他,不知道能維護多久,非常恐怖的。所以一天到晚貪著吃飯肯定不好,最好到晚上就不要吃了。人到五十歲以後,最好不要吃晚飯,四十歲之前還可以稍微吃一點點。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日食一餐,因為羅睺羅太小了,只好開源了早上一餐,變成一天吃兩餐。所以大家要能夠自制。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五逆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佛身血、破合和僧。無眾過患,在大眾面前沒有害人的過患。持五戒你做人之本已經有了,常常受持八關齋戒,生活之中常常不要起分別,在大眾中沒有多大的過失,以此善根,在此世界常做功德,把這一切功德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沒有化佛,他有自利的體,所以就稱為比丘了,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歎出家,得離眾苦。
“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台,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當花敷時,聞眾音聲,贊歎四谛。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此人聽到以後,一剎那心大歡喜。人在快死的時候,有比丘去了,這個很重要的。很多居士在快死的時候,請一個出家人去一下,肯定有好處的,那個人往生的時候得大安慰,死的時候特別安心,心大歡喜,就見到自己坐蓮花台走了。出家人就有這麼好,你知道嗎?以後你們死的時候,一定要請一個出家人去,或者帶一個佛像,帶一個阿彌陀佛像,要緊緊記住。因為阿彌陀佛有大神力變化故,心想佛時即見佛時,你這樣想的時候,佛就神力變化來了,此像即是真佛。這個人看到佛像,就會歡喜,見到出家人心大歡喜,一歡喜就看到自己了。人不歡喜的時候就看到別人,歡喜的時候才看到自己。人在清淨的時候才看到自己,人在煩惱的時候是看不到自己的,到處亂想。但是呢,把心撫慰降伏了,他就慢慢的看到自己了。一剎那時間,命一斷,蓮花台就顯現出來,只要看到自己就好辦。長跪在阿彌陀佛面前,頭還沒抬起來,就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尋開。花開了以後,你自己到裡面去了以後,當花敷時,聞眾音聲,贊歎四谛,佛陀的大悲音聲在贊美佛陀的法,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就得到八種解脫。是為中品上生者,還可以見到阿彌陀佛。
中品中生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求生極樂國。”這個就講持戒功德,都是講戒律。前面講的戒律,不犯眾戒,功德比較大一點,這裡是講一日一夜的戒律,一日一夜的沙彌戒,一日一夜的具足戒,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像這樣的人,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之後,見到阿彌陀佛。就是說,我們持戒,八關齋戒,一日一夜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中上品和中中品,都是講持戒功德。佛陀講以戒為師,戒很重要,一日一夜的戒的功德都有那麼大,何況你一生受持呢。所以大家對戒律要充滿信心,最起碼是中品往生。不講前面的那麼多,就是你受了戒就必定往生。這裡講八關齋戒、沙彌戒和具足戒,前面講五戒和八關齋戒,以此善根回向,是以善根回向,這裡是以此功德回向。以此功德回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
“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花既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中品中生,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這個眾生其實沒有看到阿彌陀佛,就看到阿彌陀佛放光,與諸眷屬,持七寶蓮花,在行者前,行者自己聞到空中有音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就是三世諸佛都叫眾生持戒,我來迎汝。行者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座上面,蓮花即合,彈指之間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花既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得心歡喜,沒有法上的歡喜,也不是阿那含。經半劫的時間,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講世俗的人,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七日已,遇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聞法歡喜,得須陀洹,就是得心歡喜。過一小劫,成阿羅漢。中品中生是經半劫成阿羅漢,這裡是一個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中輩往生是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這是中輩不是上輩呢?因為沒有至誠心,沒有第一義谛法,都是講我們在此世界做的一些善法。但是為什麼這些善法能往生?因為所有的這些善法都是阿彌陀佛過去因地所做,往生者就是以這種善根往生的。眾生一切善根是阿彌陀佛發起。你能夠在中上品裡面,持八關齋戒、不造眾惡,在中中品裡面持一切戒律,或者中下品裡面孝養父母、尊重師長,這一切善業都是阿彌陀佛因地所做。阿彌陀佛在因地或做國王、或做大臣、或做比丘、或做比丘尼、或做優婆塞、或做優婆夷、或做鬼王……都做過,在一切處,阿彌陀佛都做過,把一切功德安住在一切善法裡面,把善法安住在眾生心中。眾生做善之時,就是跟阿彌陀佛相應之時。但是眾生不知,因為不了第一義谛法,不能了知現前善法具足佛的功德。是故以此善根回向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摻雜著你自己的個人小善。《無量壽經》裡面講:“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不相信佛陀的智慧,不相信佛陀的神力,不相信佛陀跟你合一,跟你合一的神力、智慧和功德,把阿彌陀佛跟你分隔開來了,以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中品往生。中品往生的人到處都是,淨空法師一直在講中品往生的概念。有人說淨空法師講的是世俗之法,其實中品往生就是這種概念,我們沒有必要去懷疑。但是中輩,中上品、中中品跟中下品,都屬於胎生,都是阿羅漢,都沒有見佛。但是同時告訴我們一個問題,這是叫第十五觀,此種觀這樣想就是中輩往生,但是如果把此種觀作上輩想呢?你想這個善法是阿彌陀佛隨著眾生心顯現出來的呢?一切善法,這裡講散善同歸極樂,如是想者佛即如是應,佛陀神力無比能應一切眾生心,想此善時佛即應時。你以為佛陀就應像不應形啊,就是說,我們做善事佛陀就不應,如果我們想這個像是佛像,佛陀就變化這個像;如果我想我行的善法是阿彌陀佛的善法,阿彌陀佛就不應嗎?阿彌陀佛把一切善法放在哪個地方呢?放在我們一切善處,放在我們一切眾生心想處,你心想的地方都是阿彌陀佛功德安住的地方。這就叫我們回光返照,照什麼?你現在所做的善法,只是中輩往生而已,但是你應該回心向上,再向上一步。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觀是中輩往生,啊,中輩往生我不喜歡,我要上輩往生!那上輩往生我又不能出家啊,怎麼辦呢?沒有關系,你這個心不需要放棄,直接生起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就可以了,在家裡還照樣孝敬父母、尊重師長。為什麼呢?中輩往生也是叫往生啊,也是阿彌陀佛的接引啊,憑什麼接引?就因為你做了善事。憑什麼你做善事就能接引?因為這個善事就是阿彌陀佛。你做善事就是阿彌陀佛。因為你不知道,障礙了你,所以落到中輩裡面。你現在知道了,那你的第一義谛就顯現出來了,那就要上輩往生了。所以,告訴你下輩、中輩的意義就是要告訴你上輩,佛陀就是這個目的!目的就是一輩,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一輩,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有什麼上輩、中輩跟下輩的區別。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哪裡有上品、中品、下品的概念呢?難道阿彌陀佛有分別心嗎?把你的分別心去掉,全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沒有這種次第心,阿彌陀佛的功德全是圓滿的,都是佛的國土,佛的莊嚴,哪有上中下的體呢?上中下的體是眾生的心。把眾生的心去掉就是佛的心了!下品有一個“我”在孝敬父母、尊重師長,你不知道佛陀過去也孝敬父母、尊重師長,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做出來的!就是孝順父母形成的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孝順父母之時,就是你往生的時候。你願意往生就往生,你不原意往生那就沒有辦法了。因為它本身就是往生的體啊,想往生就能往生啊,如果你不願意往生怎麼往生呢?你有自己個人的願望啊。所以呢,孝順父母也是往生體,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彌陀佛的往生體,持具足戒一日一夜也是阿彌陀佛的往生體,沙彌戒也是往生體,這叫菩提心。最重要的是無上的道心。前面講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了知此功德不可思議故,自然會執持不捨。持一日八關齋戒,生生世世都願意持八關齋戒,就是對持八關齋戒生起無上的信心。不管你在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這裡面講得比較普遍,一日一夜八關齋戒,前面講做善法,你可以在家裡孝順父母、尊重師長。如果你不能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你可以在家裡孝順父母、尊重師長。遇善知識,你不斷的聞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可思議!。
第十六觀(下品觀):下輩生想
下品上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做惡業的眾生。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就是對自己念念無愧,慚是慚自己的惡業,愧對於別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名字,就是念這個名字。因為名字攝一切經啊,日本人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南無《無量壽經》、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他就念經名,念經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就是聽到經名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可以除去五逆、誹謗正法、所有的重罪,千劫極重之罪。
“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念念之間,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可以滅掉。就是這個人快死的時候遇到善知識,盡管惡業很重,跟他念念經,比如《地藏經》。可以滅他的罪。然後教他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可以除去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不是阿彌陀佛來,是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大家常常助念就可以看得到,亡者觸光柔軟,會紅光滿面,還有香氣,都是叫光明。
“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花,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這些光明觸了他的身體,那個亡靈一聽到佛名,會心生歡喜。命終之後,乘寶蓮花隨化佛後,就到西方極樂世界。經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中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犯了五戒,殺盜YIN妄酒,及具足戒,就是我們比丘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還偷廟裡的東西,盜現前僧物,盜出家人的東西。不淨說法,比如說殺盜YIN妄酒可以成佛啊,出家人可以破戒,執著金錢名利不障礙你成佛啊,這些不清淨的話。如是罪人,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菩薩戒》裡講,末法時代的眾生以惡自莊嚴。日本淨土真宗就是這樣想的,認為我是惡人,出家在家都是自己的妄想,都是惡人。
“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此人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但是這個時候遇到善知識。我告訴你啊,不管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到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的機會很小。因為你這一輩子造惡業,不像我們常常到廟裡做點善事,可以感召一些出家人或者居士去給你講講。社會上很多的惡人,根本沒有機會聞到佛法,他死了就像一條狗一樣,就死在醫院裡面啊,死在家裡面啊,死的時候有花圈啊,抬著在大街上敲鑼打鼓的,但是沒有人給他念佛。我常常在街上看到人抬著亡靈在街上走,我問他家裡有人念佛嗎,有善知識去勸嗎?極少的機會!死了以後再念佛念經,那往生的機會很小了,應該在死之前、快死的時候請師父去一下,死亡之後半個小時就結束,就不管他了。一般都是死了放到棺材裡面才請我們去,和尚變成是給人家超度的了。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助念團,專門給往生的人助念,去看一下也不錯啊。所以到臨命終時要請出家人去一下。你們沒有關系了。下品中生,地獄猛火現前,但是此人在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就是聞到了,還沒有解啊,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經於六劫,蓮花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花。花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經於六劫,蓮花乃敷。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梵音聲,安慰彼人,比如念“嗡嘛呢叭咪吽”,就是梵音,對方聽不懂,但是有加持力。因為他太愚癡了,沒辦法,只好靠梵音了。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下品下生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但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念不出來了,沒辦法念。心中不能觀佛故,不能觀察善法,不能觀察菩提心,怎麼辦呢?教彼念佛,就是念一切善法的意思。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就告訴他,如果你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至心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十念。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色蓮花,猶如日輪,就像我們初觀的日輪一樣,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就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這個往生怎麼去的?是稱念阿彌陀佛的十念,就是這十個善念,證明善念很重要。蓮花方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就像我們前面的觀察一樣。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往生想,名第十六觀。
這九品裡面,下六品都是講善法往生,沒有講惡法往生。雖然有惡法,但是是除罪往生。所以從頭到尾沒有講一個惡法往生。《無量壽經》裡面也沒有講惡法往生:聞阿彌陀佛者,信阿彌陀佛者,此人為善道中來;信阿彌陀佛者,此人因地有大智慧故;信阿彌陀佛者,此人因地為天道中來。從來沒講過什麼信阿彌陀佛的人是惡人,沒有講過這樣的話!所以外面很多人認為淨土法門是惡人信的,我們這些人是惡人,不是這樣的,是以善法而往生。為什麼以善法而往生呢?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每個眾生都有善根,也就是每個眾生都有往生的機會。但是呢,我們聞到阿彌陀佛非常慶幸了,到臨命終時聞到阿彌陀佛也是值得慶幸的。總的來說是以善往生,一定要以善來往生的。從前面來講都是以善法而往生,後面才講聞阿彌陀佛或者念阿彌陀佛,下品往生才講念南無阿彌陀佛。上品跟中品都沒有講念南無阿彌陀佛,是發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要到西方極樂世界,把阿彌陀佛的光明力顯現在我們生活之中。所以上品、中品跟下品,都是善念往生,念阿彌陀佛也是一個善念。這個善念為什麼能往生?因為這個善念的根,是阿彌陀佛所攝的。你具足此善故,就能往生。但是彼人不知道,所以落到下品。如果到臨命終時一剎那時間,明了此善根即佛故,剎那時間可能上品往生了。所以下品也可以到上品往生,中品也能到上品往生,上品也是在上品往生,也就是說,究竟一品往生。就是《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具足了。如果你這一念善根你不具足,那就麻煩了。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廣長,廣是遍十方的意思,長代表真實的意思,廣長舌相就代表說法真實,並且呢,得見佛身,及二菩薩,看到阿彌陀佛在你頭頂上面,觀音勢至在兩邊,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悟了什麼?下品、上品皆是一佛心故!下品惡業凡夫這一念善根,上至於初觀之時,這全部的體就是廣長舌相,就是阿彌陀佛的真實身、真實心。逮無生忍,心忍十八願;生忍十九願;無生法忍二十願。心忍,無我故;生忍,法界平等故,功德具足故;無生法忍就是大悲心故,無我的大悲心具足了。所以得三忍就是三願現前。為什麼聞說阿彌陀佛即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到阿彌陀佛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功德,得到阿彌陀佛的心,得到阿彌陀佛的大悲心,是故無生法忍具足,就沒有我了。所以五百宮女都開悟了,開悟之後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就沒有另外的願望了,只有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了。而一發心已,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為什麼呢?從上,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上是會於體,下是會於相,此相此體都在至誠心、深心和回向發願心裡面,都在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裡面,也就是她們悟無生法忍之時。所以信了,發願了,釋迦牟尼佛就悉記,皆當往生。給她們的授記,就是給我們今天的授記。生彼國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皆發無上道心。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雲何受持?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無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爾時阿難,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雲何受持?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清淨的除去一切業障,以阿彌陀佛的大光明相,以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的大光明相,以阿彌陀佛的身相光明,以阿彌陀佛的一切色相光明,以阿彌陀佛的善根光明,滅除眾生一切罪,是名淨除業障。三種方法都可以滅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無令忘失。行此三昧者,就是你從頭到尾的觀,這樣觀察,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就是說,你這樣的觀察這兩個大菩薩,能除去無量劫生死之罪。你憶念佛的時候就是人中分陀利花,就像火中生蓮花一樣,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站在你兩邊,十方諸佛在你頭頂上面,你常常會得到大吉祥,大安心,大自在。當坐道場,生諸佛家。你坐,是坐在道場上面,利益眾生,生諸佛家,廣做佛事。你們今天在做一些佛事而已,在家裡帶兒子帶孫子都是在做佛事,當生諸佛前。佛又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就是持《觀無量壽經》,持《觀無量壽經》就是持無量壽佛名。這句話太重要了!怎麼持這部《觀無量壽經》呢?但念“南無阿彌陀佛”!我把這部經典講完以後,你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已經觀察到了,非常快。為什麼呢?從觀日,一直到我們現在這個體,現在的一切善法,都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上面。所以呢,從此以後,大千世界、聖人凡人、善者惡者、一切善根、乃至於眾生的本性、乃至於坐火車走路,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到最終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的圓滿了!到最後面太簡單了,一句阿彌陀佛已經圓滿一切法!我們今天得到這部經典,簡單的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裡面的甚深秘意、廣意、善意,全部顯現出來。
“佛說此語時,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爾時世尊,足步虛空,還耆阇崛山。爾時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無量諸天、龍、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佛說此語時,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這裡沒講什麼依教奉行,而是講皆大歡喜。為什麼皆大歡喜?得諸佛現前三昧故,得三法忍故,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故!現量上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量上得三法忍故,現量上得諸佛現前三昧故!所以皆大歡喜。“爾時世尊,足步虛空”,佛所作皆辦,騰空而去。別的經典都沒有講從空而去,只有在這裡,佛陀宣說了這個偉大的誓言,告訴我們“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威力、神力、悲力、善力,都在我們心中顯現出來。釋迦牟尼佛足步虛空,還耆阇崛山。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無量諸天、龍、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也是皆大歡喜,沒有什麼依教奉行,皆大歡喜。因為此事已了,禮佛而退。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