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6經:本經敘述迦毗羅衛的諸多釋氏共集於“供養堂”,向摩诃男請教一個問題:“摩诃男!雲何最後記說彼百手釋氏命終,世說記彼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彼彼百生釋氏犯戒飲酒,而復世尊記彼得須陀洹,乃至究竟苦邊。汝摩诃男!當往問佛,如佛所說,我等奉持!”這裡所講的,實際上就是佛陀記說與現實中所作所為之間的關系:百手這個人被佛陀記說是命終後可得須陀洹果,可是現實之中他卻喜歡飲酒——這是犯戒的行為。就是說,犯戒之人命終後也能證得須陀洹果位嗎?
佛陀在回答中,提到了聲聞的境地有種種階段,並非完全固定不變。
1、俱解脫:於佛、法、僧一向淨信,於法利智、出智、決定智,八解脫具足身作證,以智慧見,有漏斷知。如是聖弟子不趣地獄、畜生、餓鬼,不墮惡趣,說阿羅漢俱解脫。——俱解脫為禅定力與解脫慧二者兼具,指同時具備心解脫與慧解脫。
2、慧解脫: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不得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然彼知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慧解脫——慧解脫是指不具四禅(含四禅)以上的定力解脫者。
3、身證: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身證指證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並且具有“八解脫”等無色定定力的六類聖者。
4、見到: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不得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然於正法、律如實知見,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見到——見到是指證得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但未能具有“八解脫”等無色定定力的六類聖者。
5、信解脫: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於正法、律如實知見,不得見到,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信解脫——信解脫是指證初果、向第二果、第二果、向第三果、第三果、向第四果等,但未能具有“八解脫”等無色定定力,未能以增上慧深解與深察教說的六類聖者。
6、隨法行——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於五法增上智慧,審谛堪忍,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隨法行——隨法行乃果位之一,相當於“向須陀洹果”。
7、隨信行——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乃至五法少慧,審谛堪忍,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隨信行——乃修行果位之一,相當於“向須陀洹果”。隨法行與隨信行均證得“向須陀洹果”,但是二者修行入處稍有差別。二者的相同點都是聞佛教法而證果;不同之處是,隨法行乃是聞佛之法能智慧抉擇而分別,即“於五法增上智慧”;而隨信行則是於“五法少慧”,就是思惟抉擇不足,但是其通過精進而修,最後仍能證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隨法行略勝於隨信行。
最後佛陀說:“此堅固樹,於我所說能知義者,無有是處!若能知者,我則記說,況復百手釋氏而不記說得須陀洹?摩诃男!百手釋氏臨命終時,受持淨戒,捨離飲酒,然後命終,我記說彼得須陀洹果,乃至究竟苦邊。”佛陀指著身邊的一棵大樹說,對於佛陀的教法,大樹是聽不明白的——倘若樹能夠明白的話,他也同樣會給大樹記說。而釋氏百手乃一大腦健全、四肢發達的大活人,為什麼就不能給他記說?只要對佛法僧三寶產生淨信,佛陀都可以為他們記說後世。在這裡,佛陀提到了百手釋氏臨命終時會戒酒,一是說明目前飲酒並不代表一輩子就飲酒;二是飲酒的確有礙於修行證道——在這個問題是,佛陀的態度很鮮明,即對於學者而言,必須戒酒,否則,須陀洹果是料難記說的。(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