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二)~K 1158經:本經是妻子引導丈夫信佛從而生起淨信的記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158經:本經是妻子引導丈夫信佛從而生起淨信的記載。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古代印度,從總體上講,一般而言總是女子信佛居多,而且也比較虔誠。本經中的有一位婆羅門女名叫婆肆吒,不僅崇信三寶,而且在個人修持方面也很有建樹,經中說她“於佛、法、僧已離狐疑,於苦集盡道(四谛)亦離疑惑;見谛得果,得無間慧”。無間慧即“無間等之慧”,也就是具備了初果以上的智慧。一個女子能在四谛上獲得“離疑惑”,那是很不容易的。可是女居士的丈夫對佛教並無信仰,然而卻也並無惡感——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然而其夫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比如每當婆羅門女遇到不順心或者不如意的事情時,總會“即稱南無佛,向如來所住方面,隨方合掌”,並且口中念念有詞:“南無多陀阿伽度(歸命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身純金色,圓光一尋,方身圓滿,如尼拘律樹;善說妙法,牟尼之尊,仙人上首,是我大師!”這是對佛陀的稱念,或者是求得佛陀的感應與幫助。從這些經句的表述中,我們分明見到了後來念佛法門以及菩薩尋聲救苦法門的影子。

  對於婆羅門女口中的念言,夫婆羅門心裡很不高興,他甚至懷疑妻子中了什麼魔法,或者是某種鬼神依附在妻子身上。每當妻子念這段話時,他都會大聲對妻子說:“為鬼著耶?無有此義,捨諸三明大德婆羅門,而稱歎彼沙門。黑暗之分,世所不稱。”從婆羅門夫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信仰本宗婆羅門的教義,對於佛法並不予以認同,甚至認為佛陀的說教是不為世間接受的一種“歪理邪說”。為了“挽救”妻子,婆羅門夫決定當面質問佛陀,用辯論的方式使佛陀屈服,“我今當往共往共汝大師論議,足知勝如。”

  當面見佛陀後,婆羅門夫說了一偈:“為殺於何等,而得安隱眠?為殺於何等,令心得無憂?”要除滅什麼東西,才能使我們每天能睡個安穩覺,而且能使我們內心從此以後無憂無慮?佛陀回答:“殺於嗔恨者,而得安隱眠。殺於嗔恚者,而心得無憂。嗔恚為毒本,能害甘種子;能害於彼者,賢聖所稱歎;若能害彼者,其心得無憂。”在這裡,佛陀重點以“嗔恚”為重點,宣講了嗔恚的極端危害性。佛陀為什麼要以“嗔恚”為突破口呢?原因是該婆羅門夫犯了這樣的毛病,每當妻子開始感念佛陀以及三寶的恩德與加被時,婆羅門夫都很不高興,還認為妻子是被“鬼神附體”。所以佛陀說法很講究對機,在時機和場合以及因緣方面都很處理得都很到位。佛陀在這裡說,若我們在身口意三者上面均能做到無嗔無恨,那麼不僅夜夜安穩入眠,而且從此以後可謂心安無憂,連神仙都會欽羨三分。

  在佛陀座前,一切聞法者的思想覺悟普遍較之以前大有提高。當婆羅門夫聽完佛陀的一偈後,便立馬有所醒悟,他“聞佛所說,示教照喜”後,很是開心。於是佛陀為他“次第說法,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說欲味著為災患煩惱,清淨出要,遠離隨順,福利清淨,分別廣說”後,婆羅門夫便“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律得無所畏”,從此以後皈依三寶,“盡其壽命,為優婆塞”。後來,在其妻的幫助下,婆羅門夫剃發染衣,成為一名比丘,並最終“得阿羅漢,心善解脫”。(11.28.)

 

上一篇:界定法師:漫說《雜阿含》(卷四十二)~I 1156經:有一天清晨,佛陀著衣持缽,親自到捨衛城中去乞食。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