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空海(惟傳)法師:默念回復清淨本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STE-019-10月3日開示 默念回復清淨本心 各位同修:大家好! (眾):師父好!我們會更好!世界會更好! 好,好。請問一下在座之中的您有看過儒家《四書》裡面的《大學》這本是的請舉手。你以前看過或是有聽過空海講過《大學》的請舉手,好,OK。 大多數的人還是沒有看過哦,那你有學過讀過研習過中庸《四書》裡面的《中庸》這本書的請舉手?舉高一點,還不到十位,更少。上個禮拜在文廟那邊,就是紀念孔子誕辰的時候,那應主辦單位的邀請,去講解了兩個小時的有關“中庸之道”。《中庸》這本書,這是屬於儒家四本很重要書的其中一本,而且也是算是很高深的一本。《論語》比較好理解,《論語》比較普遍。《中庸》的主要精神內容也都是孔子所講。但是這是屬於他們裡面高層師生真正在……也就說不傳之密,沒有向外廣傳,那只有裡面在內部流傳的。孔子教學一樣有顯學嘛,對外一般大眾,然後有比較高深的,就好像說要培育你成為老師資格的,那就會講到這方面。如果只是一般的學生,那就講《論語》,《論語》就是一般的授課,一般的學生。那如果要培育具備老師資格可以指導別人的,就是要學《大學》跟《中庸》。那《大學》跟《中庸》這兩本,《大學》他是屬於強調一個人要“平天下,立天下”的話,你必須要…那是有次第有步驟。所以追跟究底來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是有次第步驟這樣,那提到的就是追根究源,我們要來到“格物致知”。 那《大學》一開始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些都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為人處事很重要的原則。問題是《大學》之道,它所講的只是講一些比較原則性的,比較原則性,包括說要“明明德。”那怎麼樣“明明德,”這個不容易。所以《大學》它是精簡然後講一些重要的,那《中庸》呢,它就更一步怎麼樣來“明明德”。所以如果《大學》跟《中庸》兩本來講的話,《大學》是教我們大人之學,怎麼樣去把生命意義發揮出來來利益眾生,《大學》講的是這方面。那《中庸》呢,是進一步告訴我們,你怎麼樣修身養性,怎麼樣真正讓自己的本心本性開發出來,流露出來,讓我們能夠擁有,來到高等的心靈品質,高等的智慧的呈現。 所以身為中國人,這四本書,大家應該要好好地珍惜,因為這裡面含有非常多的智慧珍寶,智慧珍寶。將來全世界各國都會向中國儒家跟老莊的“道”的智慧來挖寶。未來全世界的趨勢一定會朝向這方面,因為現在的世界是以經濟物質工業方面掛帥,但全世界卻呈現出人類心靈的空虛,動蕩不安,以及錯誤的對待生態環境,讓全世界出現蠻多的危機。所以以後全世界要解決全世界的這個大問題,世界各國會陸陸續續一定是向東方。尤其是向中國來挖寶,那這些寶呢,就是在儒家跟老子還有佛教,中國擁有這三大世界的文化,非常珍貴的資產。三大世界文化資產。這些都是擁有高等的智慧。那這些高等的智慧呢都在中國匯合結晶,所以老祖宗留下給我們非常多的珍貴的珍寶,我們要好好地去珍惜它,然後進一步把它弘揚光大,讓世界都能夠受益,這是未來世界的趨勢。 再來《中庸》這一本,我今天稍微簡短的跟大家講一下《中庸》裡面的精華,因為儒家是孔子他是向來不強調那些怪力亂神的,孔子向來是講求求真求證的。所以怪力亂神那些孔子是不喜歡的,所以不搞迷信的,所以儒家所講的都是,也是盡量以歷史還有事實為主來講。那《中庸》講的,我現在念幾句,然後等下再我們要切入重要的核心,《中庸》一開始就提到:“天命之謂性,天,老天爺的天。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這裡用的名詞跟老子所講的《道德經》有些不一樣,有些不一樣,但大致都相同,而且這個核心跟老子所講的道是相同的。 因為孔子曾經拜訪過老子,向老子請教過,所以孔子對這方面他也有相當的深入的了解,加上孔子後來他一樣學會去看這個無字天書。大地風雲經,《中庸》裡面都有提到,你真正要開啟高等的智慧。就是要見賢思齊。還有要向法界大自然來學習,以大自然為師,孔子很多智慧都是向大自然看齊學習的。《中庸》裡面都有記載。再來我們等一下會講,什麼叫“天命之謂性,率性之為道,”等下會講,再來要跟大家分享,現在講的都是《中庸》裡面很重要的辭句,《中庸》的第七章裡面提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一般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人皆曰“予知”很有智慧,我很有智慧啦,也就是說一般人都認為自己很有智慧,但是呢,卻是“驅而納諸罟”,這個罟就是捕抓捕抓動物的那個網,獵人設下網。捕抓動物的那個網。“擭”就是捕抓野獸的器具。還有陷阱,也是捕抓野獸用的。所以這裡意思是說,一般人認為自己很聰明,但常常是“驅”。就是沖,沖,沖一直地沖、沖、沖。結果沖向哪裡呢,沖入了獵人的網裡面,沖入了獵人的陷阱裡面,沖入了那些獵人所設下的那些捕獸器裡面,也就是所謂的沖入了苦海。 你看呢,儒家一樣,《中庸》裡面,這個都是中庸裡面的詞句,“而莫之知辟也”。一般人卻不知到要去避開這方面的陷阱。這方面的束縛,牢籠,一般人不容易避開,那因為它不知道,也就是說沒有智慧的話,沒有擇法能力,通常就是這樣,肓目地沖沖沖,結果沖向了苦海。所以很多人很努力打拼、奮斗。結果到後來,他發現怎麼事與願違,怎麼現實呈現出來的是這麼多的憂悲惱苦,痛苦。所以你看哦《中庸》裡面一樣都有清楚地提出這方面。 再來十三章:“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孔子一樣講出來,就是說“道不遠人”而且第一章就講,“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者非道也。”這就是孔子一樣他體會到:道就是我們生命的總源頭,你把它用什麼名稱都無所謂,儒家比較慣用的就是無極。《易經》裡面講的“無極”,就是我們所有眾生,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總源頭。中國的《易經》把它稱為“無極”,儒家比較慣用“無極”在講,那《中庸》裡面孔子一樣用“道”這個名稱在講。有時候講“天”,都是指的都是我們生命的這個總源頭。 所以孔子一樣了解“道”,我們這個生命總源頭,就是“不可須臾離”呀,我們要了悟生死大事啊。這個很重要,為什麼孔子他體會到,“朝聞道,夕死可也”朝聞道,早上能夠聽到真正的“道”,了解生死大事。噢,孔子他就覺得:我生生世世在找尋的那個生命的歸依處,那個真理實相,終於我聽到了,我了解了,那這時候呢內心深層,最深層裡面那些慌恐不安呢,通通消失。所以安心自在。所以那這時候呢生命已經超越了所謂的生死大事。所以很安心自在,就算晚上死也一樣無所謂,但那個絕對不是悲觀消極,絕對不是這樣,而是一種安心自在。不再慌恐。 所以“朝聞道,夕死可也”。所以要了解,你要聽到什麼叫做真正的道不容易,千萬不要以為這個很簡單啊。“道可道,非常道,”這個我們會背呀,千萬不要以為說,這個我已經知道了。沒那麼容易,真地要好好去了解道是什麼。因為攸關我們,不管每個人,你否定那是你個人的事,你現在否定,將來你年紀大了。尤其是面對生死的時候你一樣啦。會要去了解生命的生死大事啦。一定要會了解生命生從哪裡來,如果你生死大事,你沒有真正了解的話,你的內心一定不會真正的安心哪,不會的。你再怎麼否定,到最後你還是要低頭了,因為這是每個人,他的生命都要找尋的,生命的生從哪裡來,死往何處去,你才會真正地安心自在。所以孔子就講那句話“朝聞道,夕死可也”。那孔子他也很清楚,“道”它是“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這個都是很重要,如果我們的觀念知見錯誤。好,我現在繼續在講詳細一點。孔子也提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一樣,你可以繼續把它延伸。包括說我們生命所要追求的,你認為說那個終極目標是什麼,不管你用什麼名稱,一樣你都可以把它套進去。比如說你認為說把它稱為天堂,假設你把它稱為”“天堂”,天堂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天堂。類似這樣的,你可以把它套進去,你生命所在追求的那個終極目標。 一樣,所以儒家是不要那些肓信迷信,但是一樣會要來到會來探討生命的實相,了解生命的實相。再來《中庸》裡面又有提到“為天下至誠”至就是最高,誠實的誠。“為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占天地之化育,可以占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你看哦,這一段話講的就是,一個人要來到真誠真心。你如果是真誠真心的話,那這樣,你就能夠把老天爺給我們本心本性,清淨的本心就可以流露出來,這個叫做“為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真誠真心可以說是我們的本心本性的流露,它的用,用出來,它一定是真誠真心。有體、相、用嘛。體,本心本性,它有體的呈現,然後它也可以觀察到那種相的存在,那它作用出來呢就是真誠真心善待每一個人,沒有虛偽,而且呢它是慈悲大愛的流露。 所以有學員問到,什麼是我們的本心的情況,我們的本心也可以把它解析為,體、相、用,體、相、用。本身的“體”,就是它呈現出來的就是空、明、覺。空,你真正本心的呈現,不會心量狹窄,不會自私自利。空,心量無限的寬大,而且它是明的。 光明的,內心是明。再來,覺,它一定很有覺性,清醒明覺。所以空明覺這個本心,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那個,空,然後又是負面的消極的,悲觀的,空無一物,頑空,不是那一種,那個都是錯解,所以我們的清淨的本心,也就是我們的佛心,你稱它佛心也好啦,儒家把它稱為“性”天命之謂“性”那個性就是我們的本心啦。老天爺給我們最初的這個生命的原狀,那個心就是稱為本心,儒家把它稱為“性”,“所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率性”不是一般人那一種任性的那個“率性”,就是我們遵循著、依循著我們原有的本心本性。然後去應用,去做,實現出來,這個叫作我們在行道,合乎道,與道合一。也就是讓我們的清淨本心,不受污染,沒有污染的情況之下,然後讓它完整的呈現。 像這樣的人,他是屬於合乎道,與道合一的人。所以這就是“率性之謂道”。也就是我們這兩天來,都有陸續跟大家講的,我們要回復到我們清淨的心靈就是這個意思,回復到清淨心靈之後。讓我們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用心靈來來觸,用心靈來聽,用心靈來看,用清淨的心靈來善待一切人事物,這就是所謂的“率性之謂道”。做什麼事情,從我們的清淨的良心,本心出發來做,這就是合乎道的精神。那你只要是從清淨良心,清淨的本心出發來做,你絕不會去傷害任何人;你絕不會勾心斗角,去設計去陷害別人。絕對不會;也不會在那裡把自己膨脹為自己是聖人,看不起別人,或認為別人是邪魔外道,不會這樣。所以體就是空明覺,我們清淨本心,它的體就是空明覺,然後它的相,呈現出來的相就是自在安祥。它呈現出來就是一種自在安詳,它流露出來的用就是慈悲大愛,智慧,還有真誠真心。 剛才講的這個都是很重要的原則,讓我們了解,我們離這個清淨本心是很近的,還是很遠,還是已經能夠來到完全合一,這些都可以讓大家參考。那我講的這些,不是我個人所創造發明。孔子也可以證明;老子也是可以這樣證明;耶稣也是一樣可以這樣來證明。因為真正的那一種清淨本心的流露,它就是慈悲、大愛。再來孔子一樣有講到,在《中庸》的三十章,孔子就講到——因為這是他的——《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孔子的第三代孫子,再把它記錄下來,然後傳給孟子的啦。所以後面子思,他就做一些記錄,一些敘述。他說:孔子“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帱,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所以要知道,儒家的《四書》《五經》裡面,《中庸》算是非常高深的。那這裡面都會講到,像剛才三十章所講的就是孔子的門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因為孔子以前自己也講過,孔子的學問跟智慧,是來自於兩大方面,第一就是見賢思齊,向古聖先賢來學習,第二就是法天擇地。剛才這一段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法天擇地。看到——“上律天時,下襲水土,”這個就是法天擇地,然後從天地呈現出來的那一種,無我無私大愛裡面,去啟發出我們的清淨本心。 所以孔子就能夠流露出,有教無類。孔子流露出的那種智慧,很多都是來自於受天地的啟示。所以《中庸》事實上它的核心就是要來到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清淨本心。這就是屬於明心啊,明心見性那個明心啊,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清淨本心,是來自於天地的化育。天地的恩賜。所以第一章就講“天命之謂性”,“天命之謂性”講的就是我們的生命,是來自於天地的恩賜,天地的化育。一般人都只認為說我是父母生的,父母只是一個因緣的聚合,因緣的聚合,包括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祖先,全部都是天地的化育,就算父母把我們生出來之後,從小到大,一樣我們整個生命能夠存在的主要的背後因緣,都是天地在化育。 所以我們要知道,“天命之謂性”,老天爺給我們的——我們這個身體呢,我們的生命是含有物質和精神。“天命之謂性”,講的就是我們的那個清淨的本心本性。這些都是老天爺給我們的,老天爺給我們。那老天爺給我們的,最初都是沒有污染的,清清淨淨的。就像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水,最初的水——流水,都是清淨沒有污染的。像長江,你追溯到上游源頭都是非常的清淨的,污染是人類把它加進去的,如果以大自然來講,給我們的水都是清淨的水,大自然給我們的空氣是最新鮮清淨的空氣,大自然的空氣沒有那些污煙瘴氣污染。大自然給我們的山水都是清淨的山水,大自然給我們的天空是藍天白雲。所以要知道,我們要了解,大自然給我們的——最初的都是清淨的。那大家可以以此類推,我們的生命——身跟心都是來自於大自然給我們恩賜,所以我們的身跟心最初都是清清淨淨的,這就是佛教所講的,人人皆具有佛心,都具有佛性。因為我們全部都是來自於大自然的恩賜。 所以我們說要修行,事實上你觀念知見正確之後就很簡單。我們就只是恢復我們的清淨本心,就這樣而已。修行要邁向解脫很簡單,你有了正知正見,有了正確的觀念知見之後,真的很簡單的,我們就只是恢復我們本來的清淨本心。就好像說,如果你……這是比喻,如果你本來就沒有錢,很窮,那你要一塊錢一塊錢這樣去累積去賺錢,那為了達到富有,所以我們要很努力打拼,然後向外不斷地抓取,賺取進來,但是,這是比喻哦,你不但要用很多的時間生命去抓取去賺取。再來,這些通通很快會生不帶來,死不帶走,這是外面的。但是我們的生命,是這樣噢,如果你本來——現在是比喻,如果你本來你家庭裡面就擁有非常多的資產,非常多的金銀財寶,本來就有,那今天你只是去把它找出來而已。所以這個找出來就很簡單,很容易。 好,我們現在要回到,我們真正修行,不管任何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派,宗教,你用的名詞再怎麼不一樣,全部通通都是要讓協助人類,了悟生死大事,找尋到生命的究竟歸依處,協助人類來到解脫自在。那要知道:真正的最終極的目的,那都是來到恢復我們的清淨的本心,讓我們的清淨本心,跟宇宙的心合一,這就是與道合一啊。所以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清淨本心的話,那就要向外去求了,或是向外用各種方法來努力修。但是如果你觀念知見不正確,你要修個三大阿僧祈劫,至少一百憶年,如果你了解了關鍵核心之後,哦,原來清淨本心我們就有,我們本來就有這些潛能,只是沒有開發出來而已。所以現在很簡單,你不用向外去求,不用向外去追去抓,不用像個乞丐,然後一直在乞求別人的同情、憐憫。別人給我們什麼,別人恩賜給我們什麼,你不用這樣,你只要回來,淨化,淨化、淨化我們自己,我們的清淨本心,就是被我們自己的貪嗔癡、我慢,自卑,被這些無明污垢,把它遮障住而已。只要我們把這些塵埃,把這些污垢撥開,你就可以看到,它就會流露出來,那要把這些貪嗔癡這些無明污垢撥開,就是我們現在大家所在做的心靈的淨化,讓我們逐漸的靜下來,定下來,讓我們那些貪嗔癡我慢漸漸的靜下來,靜下來,也就是把我們那些污垢遮障呢,慢慢把它撥開,撥開後那個暑光就會流露出來。加上知道我們內心裡面是有佛心佛性,有清淨沒污染的本心本性,好,我們把它流露出來,所以很快你就可以體會到,噢,什麼叫作“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哦,什麼是我們的清淨的本心本性。當我們回復到那樣的情況的時候,浸泡在那樣的世界的時候,我們是多麼的安祥,多麼的自在,所有的憂悲惱苦不安,通通會消失止息。 所以希望大家掌握住這樣的核心,不管儒家或是老莊老子所講的都是人類朝向相同的目標。這就是儒釋道都是同根同源,問題是我們要了解真正的意思,以及生命的真正究竟歸依處在哪裡。以及怎樣把我們的生命真的把它發揮出來,如果我們了解殊途都會同歸,儒釋道本來就是同源。如果我們不了解的話,就會在那裡見诤沒完沒了。 好,前面簡單的跟大家再做一些分析介紹,這樣讓大家更清楚知道我們修行要扣住的是什麼。你能夠這樣的話,你這一生這一世,一兩年,兩三年你就會有明顯的成長蛻變。再來我們昨天有講到六字真言,有的人沒有聽清楚,我現在再講一遍,這個不是那個咒語啊,不是那個咒語的六字真言,不是那個。那些一般人了解的那個六字真言,那是可以幫助你把心靜下來,定下來,但是未必能夠讓你能夠了解實相,我們所講的這六個字,可能因為我發音沒有很清楚,所以有人沒有正確了解啊。因為記得啊,我們本來就有,只是我們把它忘了,遺忘掉了。現在我們是把它回到,回來,回到我們的清淨本心。或是把它恢復過來,那我是比較喜歡用回來,因為眾生心都習慣向外,向外追呀,向外求啊,甚至向他方世界在向外追在求啊,所以《中庸》裡面一樣有提到,你越向外去求道離你就越遠,這是真的。 所以老子一樣有講到,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核心的話,你越追求,道離你是會越遠的,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淨土是什麼,你向他方世界去追求的話,淨土離你越遠。同樣的,不管任何宗教,你要求的那個什麼理想世界啊,包括說你要追求升天堂,如果你的觀念知見是錯誤的話,你越想升天堂,天堂離你越遠,真的是這樣啊,我講的是實相。 老子,孔子都有清楚地叮咛交待,所以為什麼解脫道會強調要有正知正見做基礎。你沒有正知正見做基礎,觀念知見錯誤的話,你真的,用錯誤的觀念知見在修不知道,然後你越修你想要的那個目標卻——越修離你就越遠。所以本來原始佛法,佛陀講解脫是這生這世的事情。你了解之後就好辦了,這一生這一世,那為什麼演變到後來,竟然要三大阿僧祈動,這就是是因為目標你模糊掉了,你不知道了。所以把正知正見建立起來非常重要,你就能扣住這個核心。這六個字就是“回來的回,回來修復或是把我們的清淨本心找回來嘛”把我們的本心找回來。“回復清淨本心”或是你要用恢也可以,恢復,不是維護啦,也就是說把我們遺忘掉的,把它恢復過來。我為什麼講回,因為一般眾生心就是向外跑啊,向外追啊,向外求啊,現在要把那個向外求的心把它找回來,拉回來。回來。然後恢復——回來我們自己的身上,然後恢復我們的清淨的本心本性。把我們本來具足的佛心佛性顯露出來,你最初是要透過一些有為法。因為我們累積不良的習性已經很久。那現在要把這個不良習性呢,要慢慢把它等於說淨化掉,然後養成良好習性,你慢慢的浸泡,把這個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之後,慢慢的你就很快就能浸泡在裡面。慢慢的然後與之合一,這就是從有為法來到無為,這樣大家了解了哦。還有修行很重要的,前面的正知正見要有,再來要進入實修,這是聞思修,有正知正見然後實修。這樣你才能夠來到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法。我們再來讓大家……等一下我們練習打坐,也來練習讓我們清淨的本心流露出來。 好,請大家調整一下,放松端坐。請大家放松,放松。不要刻意折磨我們的身體,放松端坐。你端坐是最容易放松的姿式。我們每個人跟諸佛菩薩都一樣,跟古聖先賢都一樣,我們都擁有清淨沒有污染的本心本性。你沒有欠缺什麼,只有我們有沒有把我們的潛能開發出來,發揮出來而已,現在就讓我們的清淨本心流露出來,不要瞻前顧後,活在當下。放松,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任何包袱,活在當下。您可提醒自己回復我們的清淨本心。把我們的清淨本心流露出來。或是你只要提醒自己“清淨本心”四個字,喚醒它。讓我們當下清淨本心就流露出來,我們的清淨本心就是佛心,沒有污染的清淨本心,那是充滿著祥和、慈悲、大愛與光明。 “天命之謂性”性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清淨本心啊。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來面目,喚醒它。讓自己就浸泡在清淨本心裡。所有的貪嗔癡我慢,自卑都會消失。如果有種種妄念升起,那也是你空明覺的本心裡面的那些雲朵,不迎不拒,讓它飄浮而過,你只要讓自己處在清淨本心的世界就好。如果你真地浸泡在清淨本心的世界裡,內心自然很祥和,很安祥。空明覺,這是清淨本心的體,呈現出來的就是祥和、自在、安心,這是呈現出來的相。你可以從空、明、覺的心起作用。也就是從我們的清淨的良心,本心起作用。自然的就是慈悲、大愛、智慧,現在讓自己就浸泡在慈悲大愛的世界裡。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著慈悲大愛。先好好地愛護自己,愛護我們生命的全部。愛護我們的身體,也愛護我們的心靈。 我們的身體是由非常多的眾生的集合體,每個器管都是由許多眾生所聚集而成。每個細胞每個原子都是個有覺受,有識別能力的眾生,我們的器官就是眾生的集合體。從小到大,我們的身體一直當牛當馬,為我們服務了幾十年,我們有好好愛護它嗎?我們有好好地感恩它嗎?如果我們沒有好好愛護我們自己,你就很難真誠真心去愛護別人,慈悲大愛要從善待自己開始。你內心充滿著慈悲大愛,你才能夠真地向外流露,將慈悲大愛的磁場向四方流露出去。好好地用慈悲大愛來化解一切的沖突與痛苦;好好地用慈悲大愛來撫平一切的傷痛,自己身心的傷痛一樣用慈悲大愛來化解。 我們和眾生所形成的對立、沖突、傷痛,也是一樣用慈悲大愛來化解,宇宙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愛。記得宇宙最偉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愛。用慈悲大愛來化解一切的沖突與對立;用慈悲大愛來撫平一切的傷痛;用慈悲大愛來化解一切的恩恩怨怨。你如果真能流露出慈悲大愛,自然的你的內心一定會充滿著祥和,我們的內心能夠真的祥和。我們就能把這種氣氛磁場向外來流露,散發出去。慈悲大愛的心靈品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都可以開發,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你能真地面對一切人事物,都用慈悲大愛來對待。你所到之處都會漸漸地呈現祥和,當我們用慈悲大愛在善待一切人事物的時候,當下是清淨的心靈在流露,你也會逐漸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淨土?什麼是真正的心淨佛土淨?這是人人本自具足,我們只要好好地把它開發出來,流露出來。你能夠這樣做的話,你就一定會越來越安祥、快樂、自在。而且你也很樂於把我們的生命意義來和全世界的人分享。不管你到哪裡,你都會分享生命的成果、喜悅,慈悲、安祥之道。你也會慢慢去體悟到什麼叫做佛光普照,你把你的慈悲大愛,祥和的氣氛磁場流露出來,就是你生命在佛光普照。我們所講的慈悲大愛那是含有智慧的,你的清淨本心是含有高等的智慧的,不是錯愛不是溺愛,不是世俗有抓取的愛,不是那些。你的本心本性是高等的智慧,高等的心靈品質。讓我們把它流露出來,發揮出來,來利已利人。好,我們准備下座。好,可以把燈打開,把燈打開。先點亮我們的心燈,然後才幫助苦海中的眾生也點亮他們心中的心燈。 ——本章節由靜緣一萍聽打 ——本章節由一葉知秋校對藍蓮花二校
|
|
|
|
|
|
上一篇:空海(惟傳)法師:人生使命價值
下一篇: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