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方法加實踐才出功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方法加實踐才出功夫

問:請問師父怎麼在良好的狀態中修行?

師:你覺得怎麼有利於你修行,你就怎麼做。你所做的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利於你的修行,同時還利他。

問:念三字明,憋氣的時候,是用力地憋氣還是輕輕地憋氣?

師:輕輕地,三至五秒即可。

問:有的人把世間法運用得非常圓融,但沒有任何境界,這算明心見性嗎?

師:他已經明心見性了,沒有明心見性,在世間法上是不可能那麼圓融無礙的。如果他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世間法是不可能運用自如的。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明心見性,第一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第二能把握自己的起心動念;第三能與外界進行准確的銜接;第四能通過外界的反應,比如他人的言行舉止,把握自己的起心動念。世間法能夠運用無礙的人,怎麼能說他沒有明心見性呢?如果他沒有明心見性,怎麼能在世間法上自如無礙呢?

問:但是他沒有任何反應,又沒有看到光?

師:見到光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很多練氣功的人都看到光,最後還不是凡夫一個?佛法最後講的就是用,比如戒定慧,獲得智慧就是為了起用。如果修到最後不能起用,別說見到光,就是見到佛,也是傻瓜一個。

問:那他還需要把世間法轉化成佛法嗎?

師:不需要轉化,只要拿來用就可以了。如果他沒有明心見性,怎麼能起用呢?要見心,就在用處見。你起用的就是你的心。你沒有起用,怎麼能證明你明心見性了呢?你明心見性了,就說明你會起用了。世間上不是有很多偉人生死來去自如,比很多出家人還要自如嗎?我經常說一句話:中共的十大元帥如果當初出家修行的話,就是十大祖師。他們在世間能干,出家也一樣能干;出家不能干,在世間也一定不能干。你能在出世間起用,也能在世間起用。要見你的心,就看你的起心動念和為人處事;要看你的品質,也看你的為人處事。這是騙不了人的。看一個人有沒有禅定功夫,就看他的起用。你的學歷再高,禅定功夫再深,不能起用,都是假的。佛教是以“用”來衡量一個人的修行。佛門裡說的“修死了,沒修活”,說的就是沒有起用,修錯了。有些人說:“有一種人很會為人處事,但道德品質很差。”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的會為人處事。真正的會為人處事,一定會體現出良好的道德品質。真正的起用是既會做人又會做事。只會做事不會做人,說明已經起用了,但不夠圓滿。古人所說的圓滿是立功立德立言。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立了功,但沒有立德,或者有的人開創了一番事業,也著書立說了,但德性不夠,也不是真正的圓滿。一個人不能成為道德的典范,就不能說他做人圓滿了。

大家說佛法最有力的武器是什麼?

FX:就是德。

FS:就是用。

師:你們的回答就代表了你們明心見性的程度,也代表了你們的智慧、能力、素質、水平,全部都涵蓋了。不要說佛法最厲害的武器,乃至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就是慈悲。真正的慈悲一定是有智慧的。慈悲如果沒有包含智慧,就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慈悲一定是與智慧互相涵容的。慈悲的表現方式不一定是善的、美好的、正面的,有時候包容對方是慈悲,不包容對方也是一種慈悲。慈悲並不是一味的包容與忍讓。比如別人修理你也是一種慈悲。他這樣做的時候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你,是整體,這就是真正的大慈悲。一個真正慈悲的人,做任何事都不會考慮自己的利益與得失,出發點都不是為了自己。

有一種人用世間的標准來衡量,非常好。為什麼你會說他好呢?因為他能滿足你的利益和需要,甚至他會損害集體的利益來滿足你的需要,所以你會說他好。但是,用佛法的標准來衡量一個人是好是壞,是否慈悲,首先要看他是否損害集體的利益。你是出家人,就要維護寺廟的利益、佛教的利益;你是中國公民,就要維護中國的形象。這才是大慈悲。

一個人只要能起用,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明心見性,有禅定功夫了。但他的禅定方式並不是通過盤腿打坐。能夠幾個小時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昏沉不散亂,就是在禅定中。比如一個書法家專注於寫字,一個學佛的人專注於誦經,一個走鋼絲的人平衡地走到鋼絲的另一端,一個滑冰高手在冰上平衡地滑行……這些都是禅定,只是禅定的形式不同。如果你說這些只是技巧,是苦練得來的基本功,那麼參禅打坐的出家人,他們的禅定又何嘗不是苦練得來的基本功?一個人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你怎麼能說他不是在禅定中,怎麼能說這不是禅定功夫呢?但更多的人是你喊他好幾聲,他才聽到,才回應。這就是典型的處於散亂之中。這樣的人往往是魂魄不健全的人。一個魂魄健全的人,你叫他一聲,話音還沒落,他已經聽到,已經回應了。

修行人不要怕有妄念,就怕沒有正念;不要怕自己笨,就怕不努力。我們學佛的人經常說想開智慧,可是事情一多就生煩惱了,為什麼會這樣?

前幾天我在微博上寫了一段話:我不畏懼死亡,而畏懼虛度光陰;我不畏懼事務繁多,而畏懼空耗生命;我不畏懼名利,而畏懼人生沒有方向;我不畏懼他人誤解,而畏懼心胸狹隘;我不畏懼愛,而畏懼心中無愛;我不畏懼人情濃,而畏懼道情稀。

你們誰能說說你們畏懼什麼,不畏懼什麼?DH,你畏懼什麼?

DH:我不畏懼物質的匮乏,但畏懼內在的貧乏。

師:一個人如果沒有畏懼,只能說明他很無明。只要是個人,就有畏懼的東西,甚至處處處於畏懼之中。為什麼呢?因為畏懼的對立面不夠強。比如你畏懼煩惱,那是因為你沒有正念。如果你有正念,怎麼會畏懼煩惱呢?你說你畏懼無明,那是因為你沒有覺醒,沒有智慧,不知道無明的對立面是什麼。如果你尊重有智慧的人,時時覺照當下,怎麼會破不了無明呢?GR為什麼膽小?就是因為虛榮心太重,怕丟面子。你們看NM的膽量有多大!他什麼都不怕,因為他把面子放下了很多,所以膽量就大。除了NM,東華寺找不到第二個膽量大的。他沒有把自己當個東西看,他知道面子不屬於他,是大家給的,不是自己給的。你把事情做成了,你就有價值有面子有尊嚴。事情沒做成,何來的價值、面子和尊嚴?你是不是一個大師,也不是你自己說了算,是信眾是大家說了算。所以你千萬不要把自己當大師看,大師是別人對你的尊稱。因為別人從你這裡受益了,才稱你為大師。你從來沒讓人受過益,別人怎麼會尊稱你為大師呢?你身上沒有一點發光的地方,眾生怎麼會尊稱你為大師呢?佛法把這個娑婆世界叫做器世間。器世間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個很現實的物質世界:你讓我受益,我就認可你——是有條件的交換。所以為什麼佛菩薩有求必應?如果有求不應,眾生就不會把他當佛菩薩看。你只有滿了眾生的需要,他才會成就你。所以菩薩也好,大師也好,是眾生成就了他,不是自己想成就,就可以成就的。

一個人不做事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有能力,有點底氣;一做事,有沒有能力就暴露無遺了。但是要成長就要做事,而且要不停地做,最後你才會成為一個高手。所以什麼是成功的人?就是經歷無數次失敗,還繼續努力不放棄的人。一失敗就放棄的人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失敗了就重來,把面子放下,面子是不值錢的。

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拿業績來說話,沒有業績,怎麼證明你的成績?怎麼證明你的能力?怎麼證明你的功德?怎麼證明你的福報?做任何一件事,你成功了就是實的。你是個作家,出了很多書,就是實的;你是個舞蹈家,你的舞蹈讓人獲得美的享受,得到大家的認可,就是實的;你是個拳擊手,拿到了冠軍,就是實的;你是個和尚,會講經說法,就是實的;你是個農民,你的莊稼豐收了,就是實的;你是個演講家,你的演講征服了很多人,就是實的;你是個服裝設計師,你設計的服裝深受消費者青睐,就是實的;你是個清潔工,你把衛生搞得很干淨,就是實的;你是一名廚師,你煮出的飯菜色香味俱全,營養均衡,讓人吃了健康,這就是實;你是一名照客,你把客人招待得很滿意,這就是實;你是個和尚,說想建廟,但十年二十年都沒把廟建起來,這就是玩虛的;或者你打坐二十年,沒有片刻入定,這也是虛的。

一個人有理想,就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要想盡一切辦法把你的工作、你的理想向前推進,否則你就是在虛度光陰。做什麼事沒有困難呢?就是要飯也有困難啊,而且比任何困難都大。討飯的人是沒有尊嚴的,所以討飯人的境界和承受力比一般人都高。因為他已經放下了自我,就面子和尊嚴而言,他已經解脫了。

上個禮拜我聽了MS和TZ的講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們講得非常好,條理很清晰。做一件事,首先要清楚該怎麼做,從哪裡下手,從哪裡出來,當你講給別人聽時,對方才聽得懂。一個真正對一件事物通達的人,一定能用最快最簡單的方法讓對方明了;對方提出任何問題,你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如果你還要經過頭腦思考,或者還有片刻的沉思,已經偏離了道,說明你在這件事上還不能自如地進出。而且你講出來的東西還必須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戰性,人家拿到你的方案馬上就可用,而且效率高。

為什麼佛教裡說八萬四千法門,最簡單的就是念佛?因為它不需要動腦筋,不需要見地,很方便。很多人一聽說這麼方便就可以成就,正中下懷。能不勞而獲,豈能不受歡迎?不像坐禅,坐得腰酸背痛,不能昏沉又不能散亂,要經過三冬四夏才能把腿子練好。很多人一聽說要付出這麼多才能有所成就,就望而生畏了。

問:有沒有不通過打坐就成就的?

師:你不打坐,但要靜心;只要靜坐,專注就能成就。

問:修行時覺得很累,有時候全身發酸,怎麼辦?

師:很正常,用功猛了肯定會累。有時候妄想打多了也會累。這跟天氣、飲食、心態也有關系。有時候又會覺得渾身都是力氣。在修行途中會出現很多情況,這些都是沿途風光,不必在意。你需要明確的是你的目標,還要懂得方法。

問:六根內搖怎麼對治,尤其在睡覺的時候?

師:找一件事做,它就不會搖了。你沒事做,它就會搖。到了睡覺的時間就去睡覺。如果不想睡就找一件事做。你不找事做,又不讓它睡,豈不是痛苦?你不給它找一件事做,它自己就會主動找十件百件事。你主動給它找一件事,它就沒有機會找其它事。你不主動占領它,它就要主動占領你。一個人散亂打妄想,是因為他不干正事。如果像萬行一樣每天兩點就起床打坐,一天要讀那麼多書,接待那麼多客人,哪裡還有那麼多的妄想?晚上睡覺的時候,白天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空的,什麼都不會溜進去。

因為頭腦的煩惱多,無明多,妄念多,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先占領它,否則它就會被無明、煩惱和妄念所占領。如果沒有無明、妄念,我每天就不需要這麼忙。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內在有什麼,缺什麼。但更多的人寧可讓頭腦打妄想,也不找一件事做;寧可一直說自己無明愚昧,什麼都不懂,也不去學習。無論知識還是智慧,都是靠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需要很多時間的投入。

除非你是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否則為什麼一直都在虛度光陰呢?如果你真的渴望真理,畏懼死亡,為什麼不在行動上有所展現呢?實際上我們的行為展現出來的並不是畏懼死亡,畏懼煩惱,因為我們每天都在放縱!如果你真的渴望進步,為什麼一碰到事情就煩惱,就當逃兵呢?一個逃兵怎麼能練就一身真功夫呢?況且煩惱只是感覺上的一念之差。實際上你感覺這件事讓你快樂,你就是快樂的;你感覺它讓你煩惱,你就是煩惱的。這都只是心態和感覺的不同而已。為什麼我們感受到的是煩惱,而不是喜悅呢?因為你轉不了它,所以它就轉你,推著你走,於是所謂的煩惱就產生了。但是心力強的人就能主宰自己的身口意,不會被境轉,隨境悲喜,不能自主。我經常聽到一些報道,說某某某得了不治之症,只能活三個月或者只能活一年,結果卻活了十年二十年。那是因為這個人的心力很強,把病忘了,與病共存,讓病聽他的,而不是聽病的,所以他活下來了。否則,當下就是死亡。

問:您的《降伏其心》上有一段話說,越有神通的人他放下的越多,不管是善的還是惡的。這句話怎麼理解?請師父開示。

師:你有神通如果也有智慧就不會造業。你有神通如果沒有智慧,就容易造業。世間的事就用世間法來辦,用出世間的神通來處理世間的事,就擾亂了世間的潛規則,那就是造業。為什麼很多宗教都反對用神通來處理世間的事?就是怕你違背世間法。違背世間法從某個層面來講,就是破壞世間法。所以佛開悟了,有能力把你帶到西方極樂世界,還要讓你信他,他才帶你去,你不信他,他有能力也不帶你去,這就是世間的潛規則,也是基本法則。比如萬行有解脫的方法,你不信任他,他不教你;或者你信他,他把方法教給了你,但你投入的時間不夠,也很難成就。就如同一顆小樹苗,你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心照顧和培育它,它也很難正常地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不管在哪個行業要想取得成就,一定要方法加時間。僅有方法,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是很難見成效的。

也許你會問:“我有方法,也投入了時間,為什麼還沒有見效,沒有開悟,沒有成就呢?”恐怕很多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所謂的學佛十年,打坐十年,你看看你的質量、你的心態是否完全符合學佛的標准?過去的祖師得到一個方法,三年時間絕對開悟。可是現在我們得到一個方法,哪有一個是三年開悟的?又有誰能做到三年就是一個理想,三年就抓住一個念頭不放,專攻一件事呢?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只要真的能做到三年只做一件事,哪有不成就的呢?我們每天都處在胡思亂想當中,聽說這裡有個明師,那裡有個明師,就跑去拜訪,總想找一條快速成就的捷徑,卻從不去了解那些明師曾經努力了多少年,是怎麼努力的。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是啥還是啥。意思是你是什麼東西還是什麼東西,你是什麼材料就是什麼材料,這是改不了的。你要是真想改變,想把這個“啥”改掉,就必須能主宰自己的身口意,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你主宰不了身口意,就是“是啥還是啥”。

我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東西,在進步,因為我們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我們說出來的別人聽了覺得很新鮮,沒聽說過,我們能解決別人的一些疑惑,所以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偉大。但是,當你碰到高層次的問題時,就回答不了了。一個人要想在自己的領域裡有所進步,必須與高人共事,跟高人過招,這是唯一的一條路。但是與高人共事、過招是很痛苦,沒有尊嚴的。但是很多人恰恰相反,為了找到自我陶醉的感覺,滿足自我,都和不如自己的人共事。

問:一個人發心出家後,用了很長時間破除自己的無明煩惱,可是到了第二年就再也無法面對自己了,就像您剛才說的主宰不了自己的身口意,那該怎麼辦呢?

師:如果你真的明確自己的方向和目標,對真理真的很渴望,這些都不是問題,一切都會放下。如果你不能為你的理想而死,為你的理想而活,你的理想是不會忠於你,不會滿足你的。你必須為你的理想而死而活,你的理想才會忠於你。你為你的理想付出多少,你的理想就回饋你多少。扪心自問,我們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為我們的理想犧牲了多少?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你要實現你的理想,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你的理想才會實現一分。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你的惡習已經成片成勢了,很難扭轉過來,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你的理想才回報你一分。如果你的惡習扭轉過來了,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所謂的入道即見道,你入道多少就見道多少。難就難在剛開始入道的時候,你不敢面對它,對它不誠實,你的缺點和惡習是沒辦法改變的。一個人不敢真實地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理想,面對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樣它也不會回報你。正所謂直心是道場,直心入道。學佛的人對自己忠誠多少,惡習就能改變多少;渴望多少,就能得到多少。高手一招就擊中,我們不是高手怎麼辦呢?必須用十招甚至更多招才能擊中。我們藝不如人,所以要比別人多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但是一旦你掌握了這門技術,你付出一分就得到一分,付出十分就得到十分。

釋萬行2012.04.27

 

上一篇:萬行法師:如何忠於自己的理想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