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人以事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以事顯

今天感冒了,本來不想來,怕傳染給你們。這麼多年來,每年都是十一月十五左右開始感冒,春天還有一次,跑都跑不掉。今年推遲了十天,可見業力有多大,想轉變業力哪有那麼容易啊。古人講,跳出三界外方不受五行之制約。每次感冒吃不吃藥都得十天,只不過吃點藥人會輕松一點。有人說感冒是好事情,可以排毒增加免疫力,接受這個理念,心裡會平衡一點。

教我修禅的若晖老禅師,一輩子都沒有感冒過,沒生過任何病。所以我們每次感冒了,他都罵我們是業障鬼,沒有修好。想想真是這樣。你們說為什麼會感冒?

答:季節變化。

師:季節轉化時,我們的身體未能和季節同步轉化,無論是提前或推後,只要沒跟季節同步就會感冒。為什麼秋夏季節患感冒的人少呢,因為在這個時期人的毛孔是張開的,容易和大自然交融。而到了冬天,包括春天,身體的毛孔都關閉了,就不容易和季節同時轉化運行。春天萬物生發,此時我們的身體若不能和春季萌發的力量同步,也會感冒。這也是治感冒需要發汗的一個原理,很多人認為這樣做是為了把毛孔打開讓涼氣出去,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更主要的是毛孔打開後,體內之氣和自然之氣銜接、交換,形成一個整體。所謂的免疫力強,身體底子好,就是因為身體之氣和自然同步。我們沒修好是真的。

男眾都打禅七去了,今年女眾沒去,心裡有什麼想法啊?有沒有女眾跑到其它寺廟參加禅七啊?(答沒有)

師:女眾會不會抱怨啊?

答:沒有。

師:你怎麼知道沒有。

答:我們就這麼十幾個人生活在一起,沒聽到誰抱怨。

師:抱怨也很正常,明年你們女眾就可以在羅漢堂頂層和我們同步打禅七了,接上可視投影儀,你們就能同步視聽我們在自在堂的開示。實際上我一直都很重視我們東華寺的女眾,早期東華寺都是靠幾個女眾在做事情,只不過現在男的多了,成了主力。雖然現在主要是他們在做事情,但就力度和韌性都趕不上女眾。

並非打個禅七就開悟了。目前我們東華寺打禅七還處在學規矩階段,打七真正能夠操盤的恐怕也只有WA了,我和MS、DH都是一知半解。偉岸學得很快,第一年打禅七時他也拿不下來,他跑到外面參加了幾個禅七,就把禅堂這一套規矩全部掌握了。

我時常講,一個出家人,包括一個在家人,你想讓人家尊重你,信任你,抬舉你,你必須有過人之處。哪怕有一技之長,你在社會上立足,人家都會敬重你。我們每一個凡夫俗子都渴望受到重視,得到信任和重用。可是你沒有特長,如何讓別人重用你啊。你沒有一點業績拿出來,我信任你那不是傻子嗎?我之所以信任你,是因為你多少年如一日地在做,而且做出業績擺在了那裡,大家有目共睹,自然都會信任你。

我們到了一個單位,領導給你安排工作是給你一個展示的機會,你把你的能力展現出來了,自然得到大家的認可和信任。如果給你機會,你沒有及時把握,沒有把自己的才華和專業技術表現出來,人家憑什麼信任你呢。信任是個實實在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如果做事的機會給你了,一次、兩次、三次,你都沒有把事情做成,所謂的做成是指又快又好,保質保量。有一種人做事很快,但質量很差,無法投入市場與人競爭;有一種人很精,本來是一個月的工程,結果他一年才做出來,這也是失敗。競爭靠的就是價格和速度,即又快又好。這兩條你把握不住,你是沒辦法與人競爭的,你也沒有東西拿出來讓大家信服你,認可你。你買的東西,如果質量很好,但價格昂貴,你心裡也會不舒服的。誰都喜歡買物美價廉的東西。

我們做人也是這樣,既要講信用,又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有一種人,他很講信用,也很努力,結果事做不成;還有一種人,他很會做事,能力很強,但他不講信用。這兩種人都不敢重用。古人說,有能力沒有德行不能重用,沒有能力有德行還可以用。因為能力可以培養,你業務不會沒關系,可以培養你,但是你的德行差,那就很難培養了。如果人生的第一堂課你錯過了:你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那麼在你以後的人生當中,要建立信用、仁義是很難的。信譽和仁義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堂課,也是最重要的一課,這一課是在家教中建立起來的。第二堂是在學校裡,師長教我們知識,教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我們如何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為什麼有一種人看到別人升官發財,總會嫉妒、羨慕,心裡不平衡呢?尤其是看到笨點的人當官或發財了,這種人就會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這是因為在我們人生第二堂課中沒有受到師長的教育。

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能夠開公司,能坐到老總的位置上,或者能當上縣長、縣委書記,必然有他過人之處。也許你只看到他笨的一面,而他的優點你並沒有看到,否則他不可能坐在這個位置上。只不過他隱藏了他的過人之處,他所流露出來的都是他的缺點。因為他知道,他流露出來的缺點對他的人生、對他的事業不會構成威脅,不會葬送他的前途。

有一種搞政治的人,他表現出來的是遲鈍、緩慢、憨厚。我們常說,這種人傻頭傻腦的怎麼還能當官呢?實際上他是有意把自己包裝成這樣,而且這種人時時刻刻會注重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他對外在的言行舉止往往不太在意。古人講,注重外表的人往往是外秀內拙。就像一個特別注重面子,好虛榮的年輕人,他的內心總是務虛不務實,做事抓不住要害。而另外一種人,他往往會忽略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談吐氣質,完全沉浸在內在的起心動念裡,所以他的思維就很敏捷,而行為舉止相對地會遲鈍些。只有境界很高的人才能夠達到內外兼顧,完全同步。一般的人只有處在深沉思考中時,他容易忽略外在的行為舉止,顯得很遲鈍。外在的形象本來就是內在的顯現,外表無論是顯得精干還是遲鈍,都是內在力量的彰顯和投射。一個修行人必須身口意同時兼顧,所以要特別注重起心動念,有時身教更重於言教,因為凡夫俗子判斷我們往往是通過外表。但也不要捨重就輕,因過分注重外表而忽略了自己內在的培養。

為什麼有一種人一生碌碌無為,只會吃喝玩樂,一牽扯到具體事情他就一塌糊塗?因為他的心從未沉下來過,他只是注重外表,注重別人的眼神,很少把心靜下來反觀自己。我們的內在素質必須下一番死工夫才能改變,外在氣質同樣如此。

佛陀時代,很多人正是看到釋迦牟尼佛的非凡氣度才跟隨他學佛,但他們並不懂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僅僅看到他的外表就追隨他學佛呢,那是因為他的行為舉止已經入道、達到了內外同一體。他已經完全超越了文字和語言,他度眾生不僅使用文字,更多的是使用他的氣質和他的肢體語言。語言本來是多余的,因為你不相信對方,對方才采用語言和你溝通,如果對方令你信任,他還需要語言和你溝通嗎?直接做就是了。凡夫俗子恰恰是說得多做得少,他把整個心用在語言溝通上,他不拿實際行動說話。整個心一旦用在語言上,行動力自然減弱。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很少看到又能說又能寫又能做的人,要麼是能說能寫不能做,要麼能做具體事,但卻不善說或者不善寫,很少有三者聚於一人之身的。

一個人要想造福社會,要想讓所在的團體受益,他的確需要時間和機會。但是當這個機遇來到我們面前,如果我們未能及時把握而錯過,那麼幾次下來,機會就不會再光顧我們。因為環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不會刻意眷顧某一個人,它只為有准備的人而存在。就像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家出台了很多開放政策,有的人抓住機會就發財了,有的人卻依舊貧窮。

身為出家人,雖然不需要你參與政治,但你必須了解政治,你只有懂得了政治,你才能夠把握大環境下的發展方向,比如改革開放初期講究搞活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發展到中期,主張和諧社會;時至今日,隨著十八大的召開,政府重新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了定位:那就是由幸福社會向法制社會進化。如果你不明白政治方向,繼續喊搞活經濟,你就不是與時俱進了。社會的發展規律就是——經濟搞活之後要求社會和諧;社會和諧需要法制做保障;依法治國依法治教的基礎奠定了,民眾就應該產生幸福知足感。幸福也是要喊的,不喊就把幸福二字忘掉了。我們現在衣食無憂,為什麼沒有幸福感呢,因為人的欲望會無止境地膨脹,因為喊幸福的人太少了,大家都忘了當初的吃不飽穿不暖。

出家人做為傳教士,內心一定要健康。如果你的思想很陰暗,那麼從你嘴巴裡講出來的法,不是充滿了火藥味,就是無病呻吟。困難無時無處不有,你做不做事都有困難,為什麼這樣說呢?天氣冷了你會凍得哆嗦;天氣熱了你會熱得冒汗。這不都是煩惱嗎?就我們的降生,佛教也把它列為八苦裡的生苦。我們只有在心態上超越了,才不會感覺苦,盡管困難依舊,但是就我們的內心而言,在等於不在。即便是苦,你的心不住其上,苦也不是苦了。

喜怒無常是佛教的專用名詞。聖人就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逢喜,他不會執著、住在喜上;遇怒遭苦,他也不會執著、住在怒上。任何事情對他來講都是無常,好吃的他不會住在上面,煩惱不好聽的他也不會住在上面,因為念念遷移,念念無常,你想住在某件事上都是不可能的。即使你有了妄想,你想停留在這個妄想上都不可能。你若真的能停留在這個妄想上不走開,不轉移,那麼妄想就變成定了。但這不是我們佛門裡講的正定,它屬於一種邪定,正知正見的定是自利利他的。

一個學佛的人,如果對某件事情特別地執著,有著特殊的嗜好,那就不符合修行人的要求了。只有將此心訓練成無常心,我們才能根據需要成長。多數人之所以沒辦法根據需要成長,就是因為他把自己鎖定在了某個階段的某一層次上。比如愛吃甜的人,碰到辣的他就受不了,就會發牢騷;有的人換個環境才能適應。這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建立無常的心態和境界,不能根據需要成長。比如說感冒,就是身體被鎖定在了一個溫度上,不能隨時根據外面的氣候變化而改變。所以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聖人無常態,以萬物為常態。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根據需要成長,我們對自己的工作就不會抱怨了,就不會說這個我不會那個我不會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之所以會做某件事,都是你學來的,並非你生來就會。我常說我和大家的區別就在於,任何一件事情我不會做,但我會去學,而多數人不會做就不做了,寧可不需要,也不去學。很多事情不是你需要才去學,更多的情況是你的確不需要,但是眾生需要,社會需要,我們這個團隊需要,那你就應該去學。只有在這種需求下你學了,你的存在才有價值,你才能讓大家高看你,重用你,抬舉你。

看看我們一無是處。盡管我們身上沒有缺點,但也沒有優點。實際上你沒有優點就是你的缺點。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你說我沒有不良嗜好,但是也沒特長,你沒有特長就是你的過錯,就是你的缺點,因為生為一個人,你要謀生,你要立足於社會,立足於一個單位,你怎麼能沒有特長呢!孔子講:“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意思是,做人要以德行為基礎;要生存,你就必須掌握一門技術,你才能闖社會,走到哪裡都是個有用的人才;你想讓別人敬重你,佩服你,信任你,你要做到仁義二字。你只有能力,但不講信譽,缺乏仁義,人家也不敢重用你。只會交易性地用你,和你一把一利落:你給我辦一件事,我給你多少錢。而不會推心置腹地重用你。

才華的培養確實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展現自己的才華,一句話一件事足以說明問題。無論你說話還是不說話,都代表你出手了,都代表你內在的答復和舉措。一般人以為,新到一個地方,我不說也不做,領導就看不透。實際上你不說不做,同樣代表你內心的反應。你做了,無論你采用哪一種形式和方法,無論做得對與錯,都是你內心的顯現。你千萬別認為我不說不做,人家就不了解我的內心。學佛的人常說要修功德,聚福報。你的功德福報從哪兒來呢,不就是通過你數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情,才把你的功德福報培養起來嗎?

說到困難,誰做事,做任何事都會遇到。你如果懂得圓融,懂得改變你自己,方法總比困難多。尤其是你想在同行中脫穎而出,甚至在諸多領域中脫穎出來,你必須有過人之處。無論是做事的能力,還是做人的品質,只要有一點過人之處,都會被大家發現。年輕人時常感歎自己懷才不遇,你若真有才華,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今社會,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你怎麼可能沒有機會顯示你的才華和能力呢?各行各業都非常缺人才,當然這裡講的人才不僅是指業務能力強,還要道德品質好,這才是真正的人才。你僅有業務能力,人家不用你,當然你會感歎懷才不遇。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要反省你自己了。

一個人到了一個地方,如果領導撒手讓你負責一件事情,讓你自己做主,那說明領導認可你的能力和你的人品。盡管你認為你的業務還拿不下來,還有問題,但這時你不需要去問領導了,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解決。正因為有困難,有問題,你把它解決了才能顯示出你的能力。如果把這一攤子工作交給你,沒有困難,沒有問題,那是對你最大的羞辱。越是有困難有問題,越是不好干,領導把這個球給你,你不要抱怨,你應該感恩:終於給我了一個施展的機會,一個歷練的機會。也許這個領導也拿不下來,出於他的心態的確是給你了,無論他會做還是不會做,他只要是交給你了,你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歡喜奉行,給他交一個滿意的答卷,他就會對你刮目相看。如果你抱怨,或者說你把它打回去了,這就是你的失敗,是你不懂得做人做事:你不會做,借此機會學習;你會做,借此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讓領導和大眾認可你。我一直持個觀點,一個人之所以有價值,之所以讓大家敬重你,佩服你,認為你很重要,那是因為你曾經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你為這個團體、為這個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別人做不到的,你做到了;別人能做的,你比別人做得更好,所以才獲得了大家的敬重和佩服,說話才有分量。

談到這裡,又要老僧常談了,不過這的確是我內心的感受。你到了一個單位,正趕上這個單位始建初期,白手起家,一無所有,沒水沒電甚至沒有辦公桌,條件很差。這種情形在人的一生當中不會碰到三次。人生創業,一生當中最多兩次,無論你是一事無成,還是功成名就,都不可能碰到第三次。這是現在“社會成功學”的專家經過科學論證,探索出來的理論依據。一般來說,人生當中一次性成功的比較多,以後無論到任何地方去創業,都不會再有上述情況了,因為有本錢了。但是也有第一次創業賠得血本無歸的情況,那麼第二次創業,可能還會面臨第一次創業的艱辛,吃住辦公什麼都沒有。

環境好不是一件好事,環境差也不是一件壞事。什麼都給你准備好叫你去做,你的能力是開發不出來的,早被埋掉一半了。只有在艱苦的環境裡才能培養並顯示出你的韌性。當然,好的環境我們沒必要拋棄,不好的環境我們也無需抱怨,出家人講究隨緣,什麼樣的環境都要去適應。真正做事的人,有環境要做事,沒有環境創造環境也要做事。今天一個出去建寺廟的徒弟給我打電話,抱怨沒人幫他忙。我說你手裡有錢還怕沒人幫你忙嗎?我說你是老摳門,總想讓別人幫忙,自己還不願意花錢。如果你有德行,你找人就可以不用開工資;你沒有德行沒有招感力,你就花錢雇人嘛,環境是人創造出來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一做事就提要求,首先要給我配車配電腦,包括辦公桌,不是名牌不用。你也許會說,我是給你打工,你不給我配這些,我怎麼給你干活呢。作為打工的,你可以提出這種要求。但是還有一種有智慧的打工者,在座的一半都是居士,將來你們也會出去打工,有智慧怎麼打工?——拿著你的電腦,不要公司配,辦公桌不滿意,你可以自己買個好的,把這個不好的辦公桌拿出去。這個理念是我今年才學到的,當我聽到後,我非常佩服這個有智慧的打工者。他是在我的一個徒弟的公司裡打工,我的徒弟由於比較忙,同意他來上班後,沒顧上給他配車、配電腦,只是臨時給他湊了一下。他什麼都不提,拿著自己的電腦,開著私家車,自己買了老板台,最後也沒到老板那裡去報銷。就這一個動作,當然也樹立了很多敵人:我們一起來打工,就你特別,你這樣搞把我們幾個都比沒了;老板當然會覺得這個打工者好——沒有抱怨,沒有要求,怎麼就那幾個老跟我提要求。他的確在其他打工者中失去了民心,但卻一下子抓住了老板的心。不到三個月,老板不僅給他配了專用車,名牌電腦,還給他配了更好的實木桌子。

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心態和眼光來評論這個人,說他沽名釣譽,耍手段也好,還是說他有智慧也罷,你們怎麼說都有道理。為什麼你不能用這樣的手段,單單這個人可以這樣去做呢?這就反應出一個人的心態、境界和氣量,所以他到公司不到一年就成為董事長助理。方法也好,手段也好,為什麼你不會用,單單他一個人用了而且非常奏效呢。好多人都是用常規的思維方式,我來你公司打工,什麼都得給我配齊,不是高待遇我不來。沒來干活,先講好條件待遇,能滿足我內心標准的就來,否則就不來。但是,只有這個人是個有智慧的人,他用了超常規的方式,當然他也碰上了非常有智慧的老板。他來公司問老板一個月有多少工資,老板說八千到一萬,問有什麼福利待遇,老板說沒什麼福利待遇,表現好,公司效益好,有點兒年終獎,說的都是活話。你的工資待遇與公司效益掛鉤,表現好可能多給一點獎金,多發一個月工資。那麼你會嘀咕什麼樣才算表現好,什麼樣的效益才是可以發獎金的標准呢?但是這個有智慧的人也不問,又碰到了有智慧的老板,沒想到一年下來,每個月的工資的確是8千到一萬,但是沒想到這個公司給他的年終獎是五十萬。老板當然知道獎勵多少是根據我公司今年的效益,公司的效益是誰創造的呢,是你們各個部門的經理,如果你太在自己的福利和工資待遇上斤斤計較,你就錯過了這五十萬的年終獎。那麼你會問,這樣的事情有多少次讓你碰到,哪有幾個老板會這樣?我可以告訴你,你只要是人才,到任何一個公司,老板用你、留你都是靠這一個方法,沒有第二個方法。你憑什麼讓老板依賴你,信賴你,離不開你呢?

現代人,好吃好穿好住好用,樣樣不缺,因此也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懶惰。一旦碰到條件差的不好的,我們就會抱怨,不干活。就像一個用97號油的機器,突然沒油了,你給它加93號油,它就不干活了:跑不動冒黑煙了。車是這樣,我們人,如果失去警覺也會這樣,會生悶氣不干活。但是,如果你有警覺,任何時候你都會做環境的主人,你會創造環境,你會先拿業績來說話。

古時候的修行條件和現在的相比,我不用說,大家都能心領神會。按理說現在修行成就的人應該更多才對,這麼好的條件怎麼出來的人才反而更少呢,那就是說,優越的物質條件不僅不能使一般的凡夫俗子進步,反而容易使其腐敗墮落。但對於有警覺的修行人,他會把任何一樣東西都視為工具,再好的東西,包括金錢,它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他絕不會留戀執著。東華寺早期八萬塊錢的車和現在幾百萬的車,就我內心來講,沒有一點區別,甚至更珍貴。我看得更重,更有感情的還是當初的那台八萬元的車。

社會創造出大量物質來刺激我們的消費,促使我們的欲望不斷膨脹。就拿蘋果手機來說,從第一代投放市場到第五代,短短不到一年時間。每代產品的功能和我們的身份無關,我們的環境已經決定了我們能夠多大程度地使用到產品的各項功能。但是,你在你自己的專業技術上首先要過關,要超越,否則你學再多的手機功能又有什麼用呢?一點用都沒有。

身為一個學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心靈導師,如果你把握不好自己的心態,無形當中你會誤導很多信徒。你即使再沒影響力,三至五個小圈子你都會有,多數人遠遠不止這個數目。如果你把自己管好了,修得很正確,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對方。人,雖然分三六九等,但每個凡夫俗子的內心都渴望美好,都渴望成為人上人。如果在我們身上體現不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睿智,體現不出心靈導師的慈悲與高超的技藝,你不可能成為人上人,成為一個有卓越貢獻的人。你只有成為人上人,成為一個有卓越貢獻的人,你的存在才能影響更多的人。

很多在家人問我,我們出家人每月的工資是多少,我說內地寺廟可能三到五百塊,特區的寺廟一兩千塊,他們問有多少獎金,我說只有一點生活費,他說那你們當和尚干什麼呢,我說要是為了錢當和尚就亵渎了我的信仰,寺廟給不給錢我都會當和尚,寺廟給不給錢我都會來當義工。寺廟裡為什麼還要給出家人和長期住在寺廟裡的義工一點零用錢呢,因為我們都是凡夫俗子,出去也要講點體面,你寒酸就是我的寒酸。你是我的徒弟,是我寺廟裡的小和尚、義工,你沒有正常的收入,你的衣食住行怎麼辦呢?

一個凡夫要想在社會上有影響力需要仰仗三種力量:第一靠你的金錢和權利,你可以影響並改變一個人;第二靠你的智慧;就像很多信徒跑到廟裡來拜活佛或者大師,就是因為他說出來的話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能使我們脫胎換骨,使我們的靈魂得到升華。我們都是沖著他的思想和智慧而來。第三是你的能力。看看你們身上有哪一點可以貢獻出來發光發熱?是能力、才藝還是智慧?或者是金錢、權力乃至地位?社會上的游戲規則就是這樣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即使出家當和尚,在寺廟裡也逃脫不了娑婆世界的游戲規則。佛教稱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何謂娑婆?(答:堪忍,器世間)器世間就是以物質來平衡、交換、衡量;堪忍就是這個世界我們還可以忍受,我們是在忍耐和忍受中成長、超越的。這個娑婆世界不可能讓你隨心所欲,做任何事情都有掣肘,即便是我們當和尚也同樣。

你們知道當和尚怎麼掣肘嗎?同事在一起,大家都懶,就你這一個比較勤勞,同房間的幾個懶人就開始抱怨你,諷刺你。天不亮大家都在睡覺,你一個人跑出來掃雪,結果我們起來發現誰掃了?一次、兩次不知道,久而久之大家知道了,就會有兩種心態,兩種聲音。一個是贊譽你,一個是誹謗你。不管是哪一種聲音,你必須清楚你在做什麼,為什麼做這件事,你不能活在別人的嘴下,否則輕者你起煩惱,重者你就會死掉。我們到了一個環境裡,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就是隨大流,比如人家說萬行好,你們就說萬行好,人家說萬行壞,你們就說萬行壞。你們根本不了解萬行,也跟著別人下定義。

因此,我就對要在東華寺出家的男男女女有個小小的要求,第一你來東華寺出家,首先在家裡沒有違犯法律,不是為了避難來出家,身心要健康;第二個佛教裡的五堂功課你要學會;第三個你拜誰做師父,你對他要有所了解。比如說你要拜萬行做師父,你就要把他的書讀一讀,看看他的思想觀點你是否能接受,認可。你不要人雲亦雲,聽人家說他好,你就說他好,人家說他壞,你也跟著說壞。傳統出家,徒弟要在寺廟裡住三年,和師父一起生活,加深彼此的了解,三年後才剃頭。現在整個世界已經一體化,成了地球村,交通通訊都很發達。不說住三年,一年你是要住的,否則很難相互了解。作為師父不知道你是否了解廟裡的生活,作為弟子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適應廟裡的生活,對師父也不了解。一年時間彼此就能有個粗略的了解。剃完頭後,你至少要在師父身邊生活三年才能離開這個地方出去參學。你這個月剃頭,下個月就跑掉了,你沒有報師恩,沒有報三寶恩,你連你師父的思想和他的法都不了解,都沒有學會,你出去參學什麼呢。過去出去參學的人都是功夫成片了,在一個道場裡長期走不出一個境界,希望出去請其他寺廟的方丈幫他走出這個狀態,才出去參學。而現在出去參學的人,什麼狀態都沒有,散亂的不得了,還沒開始用功,出去學什麼呢。與其說出去參學,不如說游山玩水去了。

今年打禅七,有幾個人跟我說三個七太少了,前後才28天,影響用功。有個弟子對我說,我要參加高旻寺的十個七,我說可以呀,我不留你啊。我說,剛剃完頭就跑出去參學,就不要回來了,出去你也不要說是萬行的徒弟,你說是萬行的徒弟,你一開口都是邪知邪見,你不怕丟人我怕丟人。他說那我出去就別說是萬行的徒弟了。我說這樣就可以。我說你以為出去參加別人的十個七就開悟了,參加東華寺的五個七就開不了悟嗎?你以為少了幾個七就不開悟了?我說本身打這幾個七是讓你們學規矩的,不要把禅堂的規矩給忘了。每年打幾個七是溫故禅堂的規矩,使之延續下去,不要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就把老祖宗的規矩給丟了。聽我這麼一說,他調整了心態,也不去參加人家的十個七了。本來看我們平時的表現,我們兩個小時的共修你都不願意來,你還能打十個禅七嗎?東華寺的五個七你能夠不用維那叫你,能夠早到晚退就表現不錯了。去年打七你的腿子盤不好,功也用不上,一開靜,頭幾個就跑出去的就有你,打叫板時你又是最後幾個進來的,你所謂的打禅七只不過是為了偷懶,不願意在寺廟裡干活了。但是進禅堂比在外面干活更痛苦,兩個腿子熬來熬去痛得不得了,又用不上功。

還有幾個要出家的,你們要把萬行的書讀上三遍,當心萬行把你們給騙了。包括你們住在這裡的居士也要把我的書看一看,我不怕你們挑刺,不怕你們和我辯論,就怕你們不吭聲。我喜歡你向我挑戰,能刁難我。因為我有一個邪知邪見,越是調皮搗蛋的人,將來在社會上越會有一番作為,越是百依百順的人越不會有大成就。你調皮可以,但是你必須有調皮的本錢,你如果沒有調皮的本錢,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好。當然你能夠修到更高的境界,有能力又有才華,還有德行,脾氣還好,那你就是在世活菩薩了。如果你僅僅有一點能力就牛哄哄的,那說明你還懶得很。

剛才講到各行各業都缺人才,是指缺有用的人才,無用的人才都不缺。何為無用之才?管不住自己的情緒,管不了自己起心動念的人,就是無用之才。盡管你的業務很熟練,甚至有過硬的一技之長,但是你很情緒化,駕馭不了自己,去哪裡呆幾個月心都不安,都不能隨眾,和你的同事同僚同參都搞不來,總給大家帶來煩惱,你對上不敬,對下不負責任,上下關系都處不好,盡管你有才華,也是無用的才華,哪個地方都不缺有能力而不忠不義的人。

現在社會上最流行講信用。你做人不講信用,不負責任,你的業務再熟也是個無用的人才。歷史上也有很多懷才不遇的人,不是懷才而不遇,而是你懷才遇到了很多人,對方不敢用你。就是剛才講的,你的確在業務上很有才華,但你是個沒有能力自我約束的人,是個很情緒化的人,是個做事有頭無尾沒有信用的人,你這種才華到哪裡去,領導都不會給你一個固定的崗位,不會把一個長期的工作交給你。只能讓你在外圍打打下手,不會讓你進入核心的。

問:我覺得自己智慧很差,動功也做了,書也看了,就是沒有恆心,觀想和呼吸都沒處理好,您說掌握呼吸就掌握了生死,但是我都沒做好......

師:若要問條理只在言語中。看一個人頭腦是否清晰,就看你出手咔咔咔一二三,有條有序。你問都問不清楚,你怎麼會用得上功呢?一開口就是一二三的人,保證做事很精練,有條不紊。做任何事情,頭三腳你不開,搞不明白,後面就更不用說了。至於你用功不外乎就是調姿勢、調呼吸、調意念,就這三招,到哪個地方都管用。你修什麼法都是調姿勢、調呼吸、調意念。前面的姿勢和呼吸,你只要是修法盤腿,任何教派都是一樣的,只有在調意念的時候,相對地開始分道揚镳了。在心態上用功處理意念時,你是觀想還是念佛,是結手印還是在內心背誦經文或者念咒語,還是守住空,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不管用哪一種方法,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始終不離當下一念,這一念是什麼,清淨的念、清醒的念、專注的念。一個法你會修了,所有的法你都會修,所有的法都是人心創造的,都得用心來修。

問:上師,為什麼在創業的過程中用一顆真心對待員工,反被員工欺騙?

師:你自己光有慈悲心,沒有智慧。好多學佛的人到社會上去做事,太注意自己的形象:我要慈悲。慈悲固然很重要,但是慈悲必須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你就是做好事,你也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比如說今天我在火車站,有個十八九歲的小姑娘,拿著一張紙,上面寫著,我是聾啞人,請你贊助,我看下面有給五塊的十塊的。找到我,我搖搖頭,也沒說話,結果她跑了,不到兩分鐘,後面又來了一個,我在火車站等了半個小時的車,就來了四個,都是年紀輕輕的,他不去干活,那你說是給還是不給呢?你不踏實就給,你踏實就不給,你給也對,不給也對。你先看你的心,如何讓你能安心你就如何做。就像我們經常在公共場所看到一些六根不全的小孩,他來向你乞討,看上去很可憐,他們很多是丐幫的幫主買回去把他致殘,然後讓這些小孩去要錢養他們這些丐幫的幫主,社會上好多這種情況。我們看到這種人的確很痛心,你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過得去也可以。給了培養你的慈悲心,廣結善緣;你不給,對你也是一個超越。佛教講提得起放得下,你沒有力氣提,你就放下;你放不下,那你就想辦法把他背起來,就怕我們卡在中間,提又提不起來,放又放不下,那就痛苦了。

問:上師您上回說渴望什麼就是你內心沒有什麼,那怎麼樣才能變成有。

師:前不久我發了個微博,說到慈悲和信仰是很難培養起來的。也許你認為你有信仰,有慈悲,若站在一個很高的高度來看眾生,沒有幾個眾生有真正的慈悲和信仰。就你這個問題,比如,你認為你已經輪回無量劫了,多世都做過人,很多事情你都經歷體驗過了,那麼你的自性裡面還缺什麼呢,什麼都不缺,只是需要找個適當的方法和機會把它打開。所謂的渴望,不是說裡面缺了什麼,而是用什麼方法把它打開而已。那首先就要在你的內心要建立起信心——我和佛是一樣的,我具備萬能的力量,無論是智慧還是財富、悲心,我什麼都具備。你起什麼心,存什麼心,就招感什麼樣的力量過來。就像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小孩出去上學,工作,或者玩耍,父母親總是擔心,我的孩子會不會出車禍,會不會被人騙,會不會過馬路遇到意外等等。你長期這樣想你的孩子,就是在害你的孩子,就是把不好的信息牽附到你的孩子身上,使你孩子的周圍充滿了負面的不好的信息,這些不好的信息圍繞著他,就會擾亂他的大腦思維,擾亂你孩子本身的磁場。大家懂得了這個道理,那你就要想,我的孩子是最優越的,最棒的,是最健康、最快樂、最平安吉祥的。你帶著這種心態去想孩子,無形當中你就把宇宙當中好的力量給抓過來附在他的身上了,那麼他的周圍全部都是正面的能量,必然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但是我們凡夫俗子修不到一定的高度,你的起心動念可以說一大半都是陰暗負面的,只有當你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你的起心動念才會有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陽光的,正面的,積極向上的。你們會問,究竟修到什麼程度才是積極向上的?至少要達到二禅。你不進入二禅,你的起心動念就是我剛才講的,有一大半都是負面的念頭。比如我們在工作或做事時,有一種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困難,就是做不成,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失敗了有什麼退路;還有一種人,他從來不想我做不成怎麼辦,遇到困難怎麼辦,是否要准備退路。你們說身邊是不就這兩種人呢。當然,對於一個做事有計劃的人,成功要想,不成功也要想,但是你想完之後,你要積極努力地全心全意地去做,所謂盡人事聽天命,你如果真的把人的力量都盡到了,做到位了,天也會聽你的。

釋萬行2012.11.29

 

上一篇:萬行法師:敞開心扉才是解脫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