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良法師:淺議佛學“六度”般若之般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議佛學“六度”般若之般若

  一位企業管理學講師對我說,他在宣傳講座的工作中,學習了佛學“六度”法門,忽然有了感覺,他發現用“六度”去思考,企業的問題就變得非常的簡單了。

  布施就是創造價值,持戒就是保持初心,忍辱就是把握情緒,精進就是就是循序漸進,禅定就是運籌帷幄,般若就是達到勝利彼岸。

  姑且不論他理解“六度”的偏頗之處,起碼佐證了“六度”實有現實作用,而不只是束之高閣居於廟堂之上的典籍。佛法也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到社會實踐中去”。

   “六度”的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我們都已“度”過,最後一度的“慧度”——般若——是前邊五度的總綱,是極樂的最高覺悟。

  按照習慣我們還是中規中矩的先把“般若”這個詞,學術的翻譯出來,以正視聽。

  般若(bō rě),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意譯“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實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為區別於漢語言文字對智慧一詞的解釋,遂用音譯了。

  大乘佛教稱般若為“諸佛之母”。

  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以後的境界。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所謂根本的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聰明與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了形而上生命的本源、本性。

  這不是用思想得到的,而是身、心兩方面整個投入求證到的智慧。這個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兩個字,不能代表般若的整個含義。在所有的佛經,以及後世菩薩高僧大德們的著作中,【金剛經】在學術的分類上,歸入般若部,所以叫做【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般若兩個字,解釋起來要用到很多漢字卻又省略不得:“通達世間法出世間法,融通無礙,恰到好處,而又不執取諸法的大智慧。”

  因為世間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覺義,能覺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盡了人道,才可成佛。總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顛倒煩惱,貪嗔癡迷,是六道眾生的心;如能空淨自在,不固執,便是佛菩薩的心。所以離世法,便沒有佛法;離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份。

  我們為什麼要修般若呢?

  般若智慧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執著、痛苦,就是由於對般若空性沒有概念,以至於有這麼多的社會心理問題。抑郁呀,自殺呀,嫉富呀,攀比呀等等。這都是缺乏對般若空性的把握,以及缺乏從空性中生起的仁愛心和慈悲心。 

  人不是經濟的動物,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欲望層面。禽獸也是飲食男女,人要超越禽獸,就要超越飲食男女。超越的地方,就是對般若空性的把握,以及由空性生起的慈悲和善心。這樣才能體現生命的尊嚴,才能顯現出我們本來就具備的佛性。

  成就般若就要悉發菩提心,菩提心不是很容易。其實,發願行菩提心沒有什麼可難的,誰都能發出來。當你發出來願行菩提心後,一切都圓滿了,一切都圓融了,而且從今以後再也不會造業了。

  如果你的心沒有到位,一切都不到位。如果連願行菩提心都沒有發出來,你根本不是真正的般若修學者。

有了菩提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為眾生的——為了眾生,無論做什麼都是善事。僅僅為了自己獲得人天福報,為了自己的兒女,或者為了自己能夠解脫、能夠往生,念佛、拜佛、燒香、磕頭,都是造業!好好地觀察自己,你燒香拜佛的時候,到底是在造業,還是在修行?

  如果沒有發菩提心,無論做什麼事都是惡事,都逃不出輪回,都不能成為成佛的因。你拜佛拜得再多,燒香燒得再好,誦經誦得再多,都是輪回的因,有什麼用?

  如果你學佛是為了成佛,成佛是為了救度眾生,這就好辦多了,你以後怎麼做都會很歡喜,我也要恭喜你了。這是我們修般若的根本。

  還有一個問題要要說清楚,在“六度”的修學到最後為什麼才是般若呢。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小學,中學,大學以至於更高學歷直至成為學者、教授、科學家——這是沒法顛倒,也很難“跳級”循序漸進的過程。

  “六度”的六個法門雖然也有這個秩序要求,但不僅僅如此。

  佛學沒有嚴格的秩序要求,卻有個“圓滿”的前提。佛學所涉及的文化內容很多,我們只用“六度”作例。

  比如你先修了“持戒”或者“精進度”,你會發現,這兩度裡都有“布施”的問題要解決,於是回頭你再去修“布施”。以此類推,顛倒了,再重來,關系不大。有可能還有個融會貫通,加深理解的方便。

  關鍵是,當你了解了“前五度”的法門以後,我說的是“了解”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修成。你會感到沒有了方向,不知走向哪裡。“六度”把般若放在最後的道理就在於此。給大家指明方向。

  到今天止,我們把“六度”的相關問題都和大家做了分享。說的不多,可能也說的不大清楚,這倒也“如法”。佛學本來就不是靠“說”的,靠的是“悟”。

  禅不可說,空亦不可說。不過為了實證般若才說了這麼多的話。

  佛是“無心插柳”的果,感激佛陀的慈光加被,大家才肯來“空間”轉轉。歡喜來領受這份甘露。

 

上一篇:印良法師:淺議佛學“六度”般若之精進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