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法師:還不快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還不快捨

  在無盡輪回中,推動我們流轉生死的動力,正是凡夫心。它的基石便是無明,並由此導致世間所有的煩惱。然後因煩惱而造業,在造業過程中,凡夫心又得到滋養和增長,如此循環往復。

  我們擁有什麼?我們現在能感覺到的,唯有凡夫心。在凡夫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凡夫心的作用:煩惱、我執、貪嗔癡,皆為凡夫心的顯現。

  凡夫心,屬於佛經所說的妄識的層面。關於這一內容的闡述,在佛教典籍中占有相當分量。如《阿含經》,就比較偏重對妄識的分析,很少講到真心。而在大乘經論中,唯識宗更是重視妄識分析的典型,並將其歸納為八識、五十一心所,闡述得極為精確到位,故名虛妄唯識系。但分析妄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捨棄妄識。

   那麼,如何才能捨棄妄識?在佛教中,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是認為妄識必須捨棄,如唯識宗所說的“轉識成智”。唯識宗有轉依之說,即轉捨、轉得。依唯識宗的觀點來看,生命中有染和淨兩個層面。“染”是我們要捨棄的,“淨”則是我們要成就的。從這個角度分析,“染”和“淨”似乎有著截然不同的自體。捨棄染污的妄識,方能成就清淨的識體。

  一是“即妄即真”,認為染污的妄識沒有獨立自體。換句話說,在妄想生起之處,既沒有根,也沒有去處。事實上,它並未離開真心的作用。所以妄識並不需要捨棄,因為它本來就只是呈現在真心上的影像。當我們以智慧覺照之時,它自然就消歸空性中,了無蹤跡。

   認識到妄心差別,進而捨棄妄心,正是佛法修行的重要內容。

 

上一篇:濟群法師:非永恆,非斷滅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