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二講 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示 五、學佛的方法和路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學佛的方法和路子
  1.共修的殊勝
  大家工作比較忙碌,但我們一個禮拜至少要有一次同學共修的機會,這樣才能夠讓自己內心善法的力量不斷得到增強。在家的時候,自己孤單單的一個人很難培養出來慈悲心,智慧和願力也啟發不出來。久而久之,我們人的性格就會變得很孤僻,就不容易合群、不容易同別人相處,更不要說去幫助、利益人。我們連最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都掌握不了,都做不好,怎麼去成佛?怎樣去自利利他?怎樣來發菩提心、發大乘心?
  我們學大乘佛法跟學二乘是不一樣的,很少有人說我們要學二乘。我們都要學佛,學佛就是要成佛,很少有人說我們要學羅漢、我們要成羅漢。既然我們要學佛,就要有學佛的方法和路子,照這種方法和路子去做,我們才能夠成佛。不然的話,我們對學佛的概念還沒有弄清楚,如何來談學佛?如何來談成佛?我們要學佛,就必須要有很遠大的目標,很高遠的志向,要有很深刻的生命體驗。獲取這些生命的體驗就靠修行。很高遠的生命目標和志向,要靠我們的發心、發願,才能不斷激發我們生命內在的潛能。我們不斷發願,內在的潛能就能夠不斷地被激發出來。不忘發心,我們才不會迷茫,不會迷失自我,生命才會有方向;我們對佛法有真正的體會,這種動力才不會枯竭。這是一體的,不可偏頗。
  一個人、十個人、一百個人,這種業其結果是不一樣的。一個人的業力是非常微弱的,而十個人、一百個人、一千個人的業力就非常大。我們每個人就像一顆火苗一樣,星星之火,不小心被風吹滅了,滅了就不容易再燃燒起來。我們把這些火星,一點一點地集聚在一起,變成火把、變成火炬,它會永遠在燃燒、永遠在發光,能夠永遠照亮人世間,利樂諸有情,那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道理跟一滴水放在大海裡面永不干枯是一樣的。
  2.用身語意诠釋信仰
  我們應如何來實踐佛法,才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對佛法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讓自己生命的潛能不斷得到發揮?剛才談到信仰,信仰什麼?信三寶,信業果。業決定一切。那麼,如何來信三寶?如何來信業果?如何來信,不是僅僅指如何來認識業果的原理,如何來認識三寶的意義,而是要搞清楚信什麼和怎麼信,不僅是指怎麼來認識信仰的對象。
  信什麼?我們怎麼信?要用我們實際的身語意三業的行為來诠釋我們在信什麼,我們怎麼信。否則的話,我們永遠弄不清楚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要在我們身語意三業當中去體現。反過來說,我們身語意三業的一切,因為有信仰的基礎和信仰的根本,所以我們的行為是不共世間的,我們的行為有特別的意義,我們的行為是趨向於成佛的。只有用自己身語意三業的行為來诠釋佛法的時候,才能夠真正轉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才能實現真正的轉彎。否則的話,我們自己還是自己,佛法還是佛法,兩者永遠不能結合在一起。
  3.走佛菩薩開好的路
  佛法講“普度眾生”。大乘佛法要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去成佛,發大乘心。大乘佛法在過去被比喻為一艘大輪船、一部大汽車。我們要過大海,游泳是游不過去的,我們會掉到大海裡死去。這時我們需要靠輪船、車子的力量,需要佛法的力量。然而,我覺得有比開車、駕船更好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建一座橋、修一條路,對不對?如果你建一座橋,大家在橋上走路也好、坐車也好,他就不會沉淪到苦海裡;如果你開一條路出來,千千萬萬的人都不會迷路,都能夠到達目的地。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開路的人有時候比駕車的人更重要,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路只有車,你車也開不出去,你怎麼去開呢?
  我們今天能夠學到佛法,都是因為過去的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為我們開好了這條路,所以我們才能夠在這條路上學修。這是有路了,我們看到路了,因為有路肯定就有目的地,我們照著這條路去走就能夠到達目的地。
  4.常到三寶地充電
  有時候,我們自己的這部車子在路上出問題、出現不能跑的情況也在所難免。汽車損耗、汽油不足……都可能導致這種情況出現。那麼汽油不足怎麼辦呢?就需要加油。汽車損耗了就需要檢修、維修,這樣才能夠安全到達目的地。我們來到寺廟裡對自己來說,就是在檢修自己的身語意三業,整個身心檢查、修理一遍,同時也在充電、加油。只有這樣,我們在整個佛法修學的道路上才能夠越走越穩,越走越遠,越走越不會迷失、不會停頓。一次、兩次充電是不夠的,十次、一百次也是不夠的,要永遠去用功,永遠去努力,永遠去發心,永遠去做。如果你做一次卻停留很久,內在的動力肯定會不足,肯定會下降。
  三寶地如同發電站一樣,裡邊有充足的電源,足夠給每個人去充電。所有的人都離不開三寶地,離不開三寶,離不開同行善友、善知識對自己的幫助。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氛圍,佛法就不容易得到很好的傳承。這種氛圍的營造是非常重要的,這要靠大家的力量,要靠大家的發心。
  我們到廟裡來修學佛法,不是來得到一兩個很簡單的概念。佛法的概念,一次、兩次,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在三寶地慢慢熏陶就會知道了,五乘佛法、戒定慧、貪嗔癡……都會知道。我們不是來獲得幾個佛法的名言概念而已,整個實踐過程是我們修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生活的核心部分。
 

上一篇:學誠法師:感悟人生 第二講 認識煩惱是修行的開示 四、圓滿的信仰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