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佛教是一種系統完整的生命教育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後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逢“十一”黃金周,各位發大心,來龍泉寺學習佛法、修行佛法,念了一個星期的《楞嚴經》,積聚了很多很多的資糧。雖然是露天場地,但是非常清淨莊嚴,供品十分豐富,可謂琳琅滿目。由此可見,諸位對佛陀信仰的無限虔誠。
一、佛陀開創了生命教育
1.認識佛陀
釋迦牟尼佛是一位修行成道的聖人,大徹大悟。他具足福德、智慧、慈悲,是圓滿的。釋迦牟尼佛出生時,有許許多多的奇跡、瑞相出現。根據經典記載,佛陀出世的時候,很多聾子突然能夠聽到聲音;不少瞎子恢復了視力;很多啞巴突然間能夠說出話來;有些駝背的人,身子能夠直起來;不少跛子,能夠正常走起路來;還有好多囚犯,從監獄裡面被釋放出來;許許多多的猛獸也不再吼叫,不再去傷害人……總的來說,有很多很多的瑞相出現,不同於一般人來到人世間。
釋迦牟尼佛貴為王子,但是他沒有想要去繼承王位。反過來,他想去出家、去修道,解脫自己生命的痛苦,使得佛教流傳至今,大家才能夠來到寺廟學習佛法。
他為什麼能夠發這種心,能夠去修行、成佛?釋迦牟尼佛在未出家時,曾經經歷了人們常常看到的景象 ——老、病、死。他看到老人眼睛花了、牙齒掉了、耳朵聽不清楚、滿臉都是皺紋等,內心就很難過、很悲哀、很痛苦。有一回,他出城門的時候,看到一個病人,奄奄一息,痛苦不已,便大發慈悲心,感受到痛苦,猶如自己生病一樣。又有一回,佛陀出城門的時侯,看到一個死人,死亡的那種景象、那種苦楚,實在難以言狀。又有一回,釋迦牟尼佛見到一個修道人,威儀具足、儀表不凡。這些景象逐步讓釋迦牟尼佛感到,人的身體總是免不了衰老、病痛、死亡,這些痛苦時時刻刻跟我們聯系在一起,逃避不掉。
人,注定是要死亡的。死亡以後怎麼辦?死了以後去哪裡?死了以後還存在不存在?人的生命能不能進入一個不生不死的狀態?人的生命能不能在死亡以後的階段,也就是來生,比今生更好?並能夠越來越快樂、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圓滿?釋迦牟尼佛苦苦思索這個問題。之後,他毅然決然地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最後圓成佛果,大徹大悟。
2.生命的教育
佛教的本質就是要教育、教導、教化所有的眾生,提升眾生精神境界,提高眾生道德品質,開發眾生智慧寶藏,使眾生轉凡成聖,轉染成淨,轉煩惱成菩提,從迷的世界逐步進入悟的世界。佛教是一種系統的、完整的生命教育,釋迦牟尼佛就是這個系統、完整生命教育的創始人。
古往今來,無論是印度的、中國的、韓國的、日本的,還是南傳佛教的、藏傳佛教的、漢傳佛教的,許許多多的高僧大德、傳承祖師,他們都肩負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教育引導眾生破迷開悟的責任。也就是說,這些大德法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善知識、對我們有恩的人。佛法雖然看起來浩如煙海、博大精深,體系極其龐大,但它是有主線的,它的主線就是生命的教育。佛法是一個非常有組織、非常有序和完整的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