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純祥法師:“二河白道喻”第二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觀經》上品上生章“二河白道喻

(二)

主講:純祥法師

往生淨土信心為本,信心是從佛的發願中獲得的,叫他力(佛力)信心。這個比喻從佛的願力方面叫願力白道,從眾生的信受來說,則叫信心白道,願力和信心互通。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裡。然於中路乃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民(物)。

這一小段充分揭示了我們的心境,我們常常煩惱,體現為貪心和嗔心。水火兩條河就是貪、嗔兩種心,想要離開煩惱,就要踏上願力白道。

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

“曠”就是廣遠的,空曠迥處是指我們在娑婆世界中現在的處境。從更遠來說,是指我們一直在三界中輪回。為什麼把三界叫做空曠迥處呢?三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本沒有實體,而且范圍非常廣的,我們在這麼大的一個三界裡面,不斷的六道裡輪回。

然後說“更無人物(人民)”,這與我們常識的感受很不一樣。我們周圍不是有很多的人物嗎?而這裡為什麼說“空曠迥處,更無人物”呢?這裡是指我們在三界的輪回中,沒有真善知識,沒有能夠真正指導我們脫離煩惱的善知識,我們周圍的兄弟、朋友的教導內容只和我們生死輪回有關。“物”,我們在三界中輪回,對於痛苦沒有防御的手段,沒有制止的方法,對生老病死完全束手無策,即沒有善知識,也沒有任何可以真正依靠的,是孤零零的,所以這裡形容“空曠迥處,更無人物”。

“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

群賊惡獸,指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也就是四大五陰。它包含著內在和外在的業力。“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指六根所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根接觸六塵產生的帶污染的識別力稱為六識。識就是賊,為什麼把它稱為賊呢?因為我們識一生起就失掉了正確覺知,因此“識”被稱為賊,而“賊”不只一個,六根產生的六識都是“賊”。我們身體是由四大合成,“四大”在佛法中經常被比喻成四條大蛇,我們身體本來就是“群賊惡獸”的組合,這是內在的。

我們心中貪、嗔、癡的想法叫煩惱。這些“群賊惡獸”帶給我們痛苦。我們身體不舒服,身苦就好象是惡獸在干擾我們,有時候身體不錯,但是心裡難受有煩惱,這就苦惱因果相互滋養,都在控制著我們的身心,讓我們感受痛苦。

“二河白道”就是“信心”,信心就是無二心、一心,我們一心希望乘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淨土。但是大家有各自的習氣,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就被“群賊惡獸”所干擾。

群賊惡獸雖然是凡夫的現實,但是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就應該更多的去追求佛法的安樂。你修學佛法,哪個人是真善知識呢?誰是可以真正依靠的呢?依靠家人不長久,依靠朋友也不長久,依靠領導就更不可能,我們的煩惱和痛苦,誰會來幫我們解決呢?在這個娑婆世界中沒有幫你的人,大都是害你的人。所以經文說:“見到此人單獨竟來欲殺”,“殺”就是讓我們煩惱和痛苦,不讓我們解脫的意思;單獨,是指沒有真善知識來保護你。我們是有情眾生,很容易被感情左右,多數時候被群賊惡獸給支配了。

所以“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

死是從果上說,從因上來說,就是煩惱。凡人都怕煩惱,但是現在人對煩惱卻是非常麻木。“死”只有到得了“癌症”時才會被提及。對得了“癌症”的病人,多數時也是瞞著,親戚朋友也都回避。煩惱來了,多是不去管它,過去就算了,這都是屬於“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其實心裡面非常怕“死和煩惱”,又不敢正視。這一點,來寺院學佛的人要好的多,知道有生老病死,要消除煩惱。世間人卻可憐、可悲,回避死亡,但死亡是任何一個人也回避不了的,煩惱是哪一個家庭,哪一個人都回避不了。

“直走向西”向西是佛指引的解脫方向,就是想解除苦惱,直面人生真相的願望和行進。該煩惱就煩惱,煩惱也不一定就是壞事,煩惱提醒我們要處理,提醒我們要念佛,不念其它的緣分,。你光回避煩惱,解決不了問題,煩惱也回避不了,回避時間長了,反而會爆炸。

“忽然見此大河,南北不見邊畔”就是說煩惱無邊。要斷除煩惱,反而見到煩惱停下來非常的困難,簡直是無邊無際。我們的身體一天一天老了,煩惱卻沒有一點減少,通常人煩惱不會減少只會增加。“中間現一白道”就是說感覺願望脫離苦惱的力量,顯得非常微弱。凡夫為什麼要回避煩惱呢?沒有勇氣。有人說佛法是軟弱,沒有力量,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佛法是最勇猛的,沒有什麼人比佛菩薩更勇猛。世間人沒有眼光,采用的辦法是回避,不是真正的方法。

在我們的生活裡面,很多人想發財,想去當官,想要小孩好好的讀書,獲得很高的學位,想要自己身體健康,長壽安樂,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追求不到的東西,因為終究還會失去。而能夠得到的東西,我們反而不去追求。“中間現一白道,極是狹小”,現在很多人還沒有看到這條白道,他根本就離這個白道很遠,根本不會有解脫煩惱的想法,他就是在黑暗中,從黑暗最終走向黑暗,只是想追求表面上的一些東西,他注定是一個失敗者。一個人選擇了錯誤的目標,那就沒有辦法。

“中間現一白道,極是狹小”,對很多人來說,不是狹小,而是他看不到,他追求的不是白道。他只是追求苦中作樂,追求的結果就是慢慢的越來越苦惱,沒有出路。“白道”就是佛給我們准備的很大的一條出路,所以信佛非常重要。

很多人他沒有感受到“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他是在貪心和嗔心裡面游泳。所以我們是非常的幸運,雖然說你還有很多的煩惱,但是你望見到了“白道”。你現在念佛,煩惱懷疑很重,我行不行?我能不能往生?懷疑的力量很大,既使再怎麼懷疑,你還是有一點相信,比那些不知道的人強太多了。

“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二岸相去雖近是指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從心念上來說,是根本沒有距離的,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離我們不遠。“定死不疑”由貪嗔無邊的苦惱所困,沒有往生解脫的信心。“今日定死不疑”,是指我們不念佛而念煩惱,感覺當下是苦的,將來也沒力量解脫。

然後說“正欲倒回,群賊惡獸,漸漸來逼。”

下面講的就是“三定死”。“倒回”就是我們發願往生淨土,由於對佛願有懷疑,沒有建立信心,感覺到失望。“倒回”更細的方面是本來發願往生的人,得不到信心成就,他想重新保持人身。

“群賊惡獸,漸漸來逼”,想保持人身,他感覺也沒有力量。怎麼保持人身呢?依佛說,你須持守五戒。想繼續作人,在追求這個目標時,發現“群賊惡獸”,不讓我們永久的持守五戒。目前的修學環境很壞,幾乎很難真正持守五戒。即便是你持守了一段時間,獲得了人身,其實人身本質上也是苦的。這個世間最有福的人,也有很多的苦惱,無常在等著他,隨時被“行苦”所逼迫。

群賊惡獸漸漸來逼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競來向我。這是說,要想維持人身沒有力量。南北避走就是要有斷除貪心和嗔心,或者前往其它佛國。但是“惡獸毒蟲,競來相向”。火河的發源地在哪?水河的發源地在哪?二河有多深呢?我怎麼樣才能通過這兩條河呢?普通人沒有辦法對治煩惱,即使學習《金剛經》、《心經》,但是可能你讀一萬遍,也很難明白“心”的真實。沒有建立信心,沒有智慧,那就只能隨業流轉,非常無奈。你念了南無阿彌陀佛,就走上了一條真正解脫生命苦惱的白道,我們現在要走上去,從此以後堅定不移,生命的力量就慢慢的會顯現出來,我們就會在無盡煩惱之中產生戰勝它的力量。

錄音:白蓮花筆錄:羅慧麗

整理:真惠審核:純祥法師

 

上一篇:純祥法師:“二河白道喻”第四講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