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純祥法師:《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一講:特留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一講:特留章

講解:純祥法師

《佛說無量壽經》是大總持,不管是《法華經》、《華嚴經》的法義,《無量壽經》裡面都有,含攝了佛法所有的內容,直接是“南無阿彌陀佛”佛果最高的境界,所以難懂,《經》中說是最奇、最特之法,最殊勝、無上之行。佛並不是向我們炫耀,而是要來幫助我們,解除我們的苦惱,這部經裡面包含了所有的方法,但是真正解決問題的就是念佛。

別的方法只是提了一下,把念佛和發菩提心、捨家棄欲、散花燒香放在一起,顯明念佛的殊勝,其他的修行是為廢除而說,念佛是佛的真實意,利益超過其它諸行,歡喜踴躍乃至一念,佛說當知這個人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具足了無上功德。是讓我們一心念佛,不要去做別的修行了,修行類似於治病的藥方,念佛方子是最奇特、最殊勝的方法,效率最高。經過幾重比較後,接下來是特留章,開章也是引《無量壽經》經文。

末法萬年後,余行悉滅,特留念佛之文。《無量壽經》下卷雲: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是釋迦牟尼佛的預言,《無量壽經》說當來的世間,經教與修行的方法全部都滅盡了,釋迦牟尼佛以慈悲的功德力悲愍我們,特意留下這部《佛說無量壽經》止住百歲。就像人的命運一樣,佛教也有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從字面上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釋迦牟尼佛說佛法以後會滅掉,《佛說無量壽經》止住百年最後滅。因緣所生必定有生有滅,除非不生就不滅,佛法也是這樣。但是最後能遇到《無量壽經》值斯經者皆可得度,怎麼叫遇到這部經呢?我們現在看到、聽到《無量壽經》是不是就叫值這部經呢?真正的值遇應該還是有信受,如果完全沒有一點信受,恐怕也不是說遇到就可以,法然上人也是順著念佛回歸到本願上。

“此經止住”即念佛止住,此《經》雖有菩提心之言,未說菩提心之行相。又雖有持戒之言,未說持戒之行相。而說菩提心行相者,廣在《菩提心經》等,彼經先滅,菩提心之行,何因修之?又說持戒行相者,廣在大小戒律,彼戒律先滅,持戒之行,何因修之?自余諸行,准是應知。故善導和尚《往生禮贊》釋此文雲: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前面雖然講了念佛殊勝、利益最大,但是還是有其它的修行和小利益,像有人喜歡做布施等,除了念佛以外還有很多的修行。淨土三部經裡提到了這些諸行,但沒有具體教你怎麼去修菩提心、怎麼去持戒,只聽過名字是沒有辦法去修的。

不管是南傳、藏傳、漢傳的佛教都有很多修法,現在還存在選擇,將來沒有了,講持戒、出離心、菩提心的經都沒有了,方法都遇不到了。現在就是,持戒、講規矩沒有人願意聽,沒幾個人喜歡,按照佛法的規矩就是要隔個幾天半個月的提醒一下,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現在這一套不行了,開個會不願意參加,參加了話也不好說,慢慢的辦不下去,漸漸變成後來的出家人都不知道持戒的規矩,受了戒也不知道戒律是怎麼回事,知都不知道還做什麼呢?戒律非常的細,要專門學才知道,在佛陀時代要專門學幾年,現在人不要說幾年,就是幾天都受不了。本來要修行出家就應該先學,也沒有人願意聽,不要跟我講,最好是一招就給我免了得了,直接解決問題。慢慢學現在人都受不了這一套,持戒因為這樣的緣故,越到後來性質就越惡劣,從心到形像都沒什麼作用了。戒律的書沒有人看也沒有人保存,就會消失淘汰,沒有人看就沒有價值,沒有價值就消失了,經書就是這樣消失的。沒有人去關注,慢慢的就不出版了,慢慢的就沒有了。其他的諸行也與持戒、修菩提心一樣都沒有了,只有念佛是存在的,只有這一招一個藥方,一方面念佛對機,諸行沒有的原因是沒有用了,當然沒有了是很可惜,也是因為沒有用了才消失,有用人們就會珍惜。

佛法是專門對治苦惱的,有很多的修行法門解決苦惱,念佛最有力量。現在還有幾種藥可以吃,以後只有念佛一種藥,因為只有這種藥才真正有效。到時再講念佛好還是不好,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只有念佛能解決,因為沒有其他的方法。現在淨土教的弘揚者也說除念佛以外,其它的全部都不行,本來真正的佛法都能夠解決生死問題,所謂不行是從眾生的根基上說的,就把我們等同於末法萬年的時候。當然我們現在不能說所有的人都不行,佛法有三大系,還有很多法門存在,但是我可以說其他的方法對於我來說是不行的,可能其它的人行。沒准哪個是大菩薩示現也說不上,不敢完全的這樣說。所以善導大師說: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下面解釋此文有四個意思:

一、聖道、淨土二教,住滅前後者:謂聖道門諸經先滅,故雲經道滅盡淨土門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聖道機緣淺薄,淨土機緣深厚也。

聖道門諸經先滅,聖道的經都滅了,方法都沒有,自然結不出果實出來,還成什麼聖人呢?特留的是淨土門,所以止住百歲,佛法分成聖道和淨土,聖道跟眾生的緣分遠,我們跟阿彌陀佛很有緣,跟釋迦牟尼佛的緣分就差了,釋迦牟尼佛是顯示聖道的教法,在這裡現世成佛,我們不是在這裡成佛,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成佛,所以跟阿彌陀佛更有緣。

二、十方、西方二教,住滅前後者:謂十方淨土往生諸教先滅,故雲經道滅;西方淨土往生,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十方淨土,機緣淺薄;西方淨土,機緣深厚也。

十方淨土對我們來說關系不太大,要是對西藏的佛教了解的話就會知道,他們有很多其他的佛,還是會提到的。

三、兜率、西方二教,住滅前後者:謂《上生》《心地》等上生兜率諸教先滅,故雲經道滅盡;往生西方,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兜率雖近緣淺,極樂雖遠緣深也。

漢傳佛教主要有東方淨土、西方淨土、彌勒淨土,最強的是西方淨土和彌勒淨土,現在往生彌勒淨土的人很少聽到,沒有人弘揚,民國時期的太虛大師與虛雲和尚是往生彌勒淨土,兜率就是指彌勒淨土。將來你也沒有辦法往生兜率天,在玄奘大師的體系裡,《彌勒上生經》等會講往生兜率內院的方法,太虛大師當時依止的就是彌勒系的經典,現在就沒有什麼人提,聽都聽不到,將來就更沒有了,經道滅盡還想往生什麼兜率內院?兜率內院就在娑婆世界裡面,而且還是在三界的欲界中,從相對的距離講離我們很近。西方極樂世界在十萬億佛國土,非常的遠,兜率內院很近,但跟我們緣分淺不容易往生,反而是西方淨土雖遠,跟我們緣分深更容易往生。

四、念佛、諸行二行,住滅前後者:謂諸行往生,諸教先滅,故雲經道滅盡;念佛往生,此經特留,故雲止住百歲也。當知:諸行往生,機緣最淺;念佛往生,機緣甚深也。加之諸行往生緣少,念佛往生緣多;又諸行往生,近局末法萬年之時;念佛往生,遠沾法滅百歲之代也。

念佛是修行的方法,禮拜、參禅也是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一直都搞不懂,不能專修一向專念,一邊修念佛一邊去搞別的。前面講的助正、傍正也是以念佛為主,比如念南無阿彌陀佛,誦經也是為了幫助念佛,如果跟念佛沒關系就分散了心力,不容易成就,現在一直有很多人搞不懂要專修,專修就是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方法。

到了當來之世時,其它的方法就沒有了,如西方的宗教很少聽到有很多修行方法,現在就一本《聖經》。當來之世我們也就一本《佛說無量壽經》,一本經方法就比較單純,現在佛教力量比較分散,分成三大系,南傳、北傳、藏傳,大家各搞各的意見都不統一,你說你的好,我說我的好,各說各的管用,方法多各有利弊。將來就是念佛專修的方法,從其他教就可以看得出,緣分沒有了,方法也就沒有了。

中國人講如果沒有孔子,萬古如長夜,其實如果沒有佛出世,我們就在萬古的長夜裡不能“了生死”,輪回就是長夜漫漫。生死大病,如果沒有佛的藥方來治療,我們永遠就在發病的狀態,什麼時候遇到了藥方能治好,就見到了光,病就痊愈了。其實三乘佛教都可以“了生死”,現在雖然其他的方法不太起作用,力量弱,但確實還有,有些人念念咒或是做做其他的修行還是會有感應,將來諸行沒有了。《無量壽經》裡也講了發菩提心或是諸行也可以往生,范圍比較寬,不見得就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但明確講了諸行的教全部都會滅掉,只有念佛往生是存在的,所以止住百歲。實際情況是越到後來煩惱越重,這就是較量,煩惱越重越要用猛藥對台,為什麼說念佛功德大?就是藥力猛,力量大,沒有辦法,其它的諸行管不了用。

若依善導和尚意者,此《經》之中,已說彌陀如來念佛往生本願,釋迦慈悲,為留念佛,殊留此《經》;余經之中,未說彌陀如來念佛往生本願,故釋尊慈悲而不留之也。

依善導和尚解釋,留住《無量壽經》,是因為經中有阿彌陀如來的念佛往生本願,要留住本願,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心意是一致的。釋尊好像又講了其它方法,但真正出世本懷,正如《正信念佛偈》裡說:“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最後釋迦牟尼佛的八萬四千法藏全部又藏到龍宮裡面,法藏並不會真正滅掉,眾生雖然沒有緣,還是會收藏起來。把阿彌陀佛的本願留下來就是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真正的因緣,讓能有念佛的方法,得到最大的利益。“歡喜踴躍,乃至一念,唯得大利”,佛法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故釋尊慈悲而留之,其它的就不留了。

凡四十八願皆雖本願,殊以“念佛為往生規”。故善導釋雲: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

善導大師的偈子與佛經一致,短短28字總持了佛經的經意,金剛明咒決定不動搖,咒就是總持的智慧,記住這樣的話非常重要,“弘誓多門四十八”,法藏菩薩的本願是打開很多個門,內容也挺多,“偏標念佛最為親”,本願裡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才有“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直接與我們對面相逢,確實是最為親的,你乃至十念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這就是不相捨離。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淨土教強調本願念佛,就有人問:本願念佛強調佛力,執持名號是阿彌陀佛在念佛,十方諸佛在念佛,眾生自己就不念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本願念佛世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在於,佛是法界身,當我們稱念名號時,從信心的角度講,佛已經攝持包含了你,這時就是佛力在念佛,這個彎很難轉過來。因為眾生都是強烈地執著於我在念佛!我在修行!我在念!我就是我,佛就是佛,我和佛是二個。“我在念他”是很初級的觀念,那你把佛當成什麼了?只是把佛當成跟你一樣的人了,佛是法界身,佛是無量光,他用光明來攝取我們,而光明是遍一切處的。如果你信佛,“信心”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攝取了修行人,修行人成就信心變成了念佛人。念佛人的心就是阿彌陀佛的心成為修行人的心,就是一心,或者是信心。在信心裡面佛和我們是沒有界限的,是一個,佛心、我心在一起。這時的心有佛的光明性質,被佛的光明所攝取叫一心,一心再來念佛就是信佛的心,在信心中念佛。信心是已經跟佛在一起攝取不捨了,跟佛在一起的心再來念佛就叫本願念佛,佛力在念佛。這不是理論,獲得了信心的人就能體會到這一點,一般的人很難理解,比較深奧。我們平常的心有一個我的執著,心和我的關系是有心就有我,總覺得修行是自己在修,佛力念佛跟我就沒有什麼關系。不是這樣的,在信心裡佛已經把你給“南無”了,你的命已經皈屬於佛,佛把你已經給包進去了。但是你並不是完全沒有,你還是可以念佛,更好的理解就是你好像在佛的控制之下來念佛,這時的力量來自於佛,這時佛就是本願。

佛不是因你念才有,無量光常住,成佛十劫,信心就是你沒有念佛的時候佛也在,無量光已經攝取你跟佛在一起。即使口裡沒念,甚至心裡沒有想也是,因為你已經歸屬於佛了,所以“佛即非念兮本願慈攝”,“念不離兮非覺知”。我們感覺不到,我們往往太注意自己的念頭,覺得感覺到了佛才有,感覺不到佛就不在,真正無量光的法身超過你的境界,感覺不到,好多人認為要拚命的念,佛才在那兒,佛就變成了念頭,佛的法身不可思議,所以偏標念佛最為親。

佛心跟自心沒有界限,對於信心的人來講佛是盡十方無礙光,甚至大地山河都是阿彌陀佛,沒有什麼不是阿彌陀佛的,都在放光攝取著我們念佛,什麼東西都在念佛,當然這難以理解,實際上就是這樣。所以信心超越了眼耳鼻舌身的境界,因為我們被眼耳鼻舌身的局限控制了,顯現不了無量光,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無量壽經》裡無量壽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當然也放大光明照著我們,照著我們也就是念著我們,就是“人能念佛佛還念”。是佛先用他的無量光明來照著我們,我們才成就了信心,即使沒有成就信心,但念佛就入於阿彌陀佛本願的選擇之中。當然成就了信心就更與佛不離了,所以“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專心就是信心,專心想佛就跟佛已經在一起了,佛肯定就知道。

故知:四十八願中,既以念佛往生願而為“本願中王”也。是以釋迦慈悲,特以此《經》止住百歲也。例如彼《觀無量壽經》中,不付囑定散之行,唯獨付囑念佛之行;是即順彼佛願,故付囑念佛一行也。問曰:百歲之間,特留念佛,其理可然。此念佛行,唯為被彼時機。將為通於正、像、末法之機也?答曰:可廣通於正、像、末法,舉後勸今,其義應知。

《選擇本願念佛集》到這裡全部都是《無量壽經》的內容,法然上人的總持力非常強大,選擇幾段經文就像射箭一樣,箭箭都射向念佛本願的圓心,選擇是要有眼光的,一重重選,這就是智慧力量,你有沒有眼光選呢?我們就用不著自己選,法藏菩薩五劫思維選擇了一回,釋迦牟尼佛也選擇過了,特留此經,法然上人再幫我們選擇一把,舉將來勸現在,就是信心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多少關都給把住了,一重一重的最後要是還過不了關,就信任力太差、太對不起這些善知識了,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 整理:如意 審核:純祥師

 

上一篇:純祥法師:《選擇本願念佛集》第十三講:三心章,至誠心一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