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二講:往生之業,念佛為本
主講:純祥法師
本書共16章,內容主要來源於淨土三部經和善導大師、道綽禅師對三部經的解釋,並以《無量壽經》為根本。
標宗: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先。
“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之業,念佛為先”,這是標宗。法然上人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淨土宗,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來源於《無量壽經》和《觀無量壽經》,以佛為歸。“選擇本願念佛集”的“集”就是集經文和祖師的解釋。修行方法有很多,除了念佛,還有五戒、十善、六度、萬行等,法然上人顯明淨土宗的修行方式就是念佛。
一、念佛往生有三重選擇
(1)第一重選擇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第一重選擇就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不是念釋迦牟尼佛,或者是藥師佛。
(2)第二重選擇“本願”念佛
念佛的名字不一定跟本願有關,所以第二重選擇就是念阿彌陀佛佛的“本願”,因為不單阿彌陀佛有本願,所有的佛都有本願。我們念佛時要知道念佛與本願有關,歸命於佛的本願。
問題:不了解本願,念佛卻與名號義不相應
你不了解本願,念南無阿彌陀佛,跟名號所表達的意思不相應。若念佛而不知本願,因你不知道,心裡就不會想著去歸依本願的力量,那你就沒有本願力攝受,這個是相當重要的。
阿彌陀佛發願、立誓成就名號給你念,你就可以得到佛功德的攝受,你要依賴佛的本願力,不是你自己的念力。這樣念佛就是入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之中。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要知道這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力量在攝受我們。
因為你的見地對你的行為是有影響的,念佛心裡怎麼想,是很重要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該知道這是佛的願力在跟你發生關系,你就不會特別在意你自己在想什麼。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佛在發願,那你就會想:我現在在打妄想,或者我在想壞的主意,那我就會煩得要死,你看我念佛,把佛都給忘了,煩惱就會很大,你這種念佛就不是念佛的本願,就在念自己的心念、妄想去了。如果你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佛的本願作主宰,你自己想什麼,你不用去管。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阿彌陀佛用他的本願在招喚你,南無就是本願的力量作用在你的口業之中,用本願的力量發起你的稱念。你自己想什麼,反正都離不開他的本願,所以你要知道這一點,就是本願念佛,那你就跟佛不離開了,跟他的願力就在一起了,你就跟佛比較親近了。佛願跟我們自己的志願不一樣,佛願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不是你自己的思維、測度、妄想所能夠抵抗的,就是不管你怎麼樣,你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就要知道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有招喚你,這樣才是本願念佛。
(3)選擇是選擇“本願”念佛作為往生之業的根本
往生之業,念佛為本。業就是業力,往生的業力,你要越過十萬億佛的國度,要往生到淨土去,要有力量支撐,這個力量就叫業力。就像我們受苦受樂也都是各種業力的體現,那麼往生的業力是你自己的修行嗎?或者是其它的什麼為主呢?
法然上人在這裡標明是“念佛為先”,念佛跟什麼相對呢?跟往生是連在一起的,念佛跟往生是什麼關系呢?阿彌陀佛在本願中選擇念佛作為往生的業力,作為往生的根本。根本就不是枝葉,當你想要往生的時候,你要做什麼呢?有的人說要往生的話,我的福報不夠,我要去修福;我業障沒清,我要去忏悔業障;我沒有去受三歸依,我要去受三歸依;沒有開悟,我要去開悟,這是我們好多人的一些想法,那你這樣就是還沒有了解,往生到底需要什麼修行的力量?你要想往生,這個業如果量化,主要資糧就是念佛為根本,其它的就不是,其它的與根本相比,就是枝末,選擇本願念佛就是根本修行。
這三重選擇是針對我們的懷疑與修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做的,你隨順佛的三重選擇,就入念佛的正行,定可往生。念佛修行,用口業讓你來稱念,是佛作的選擇,佛在《無量壽經》中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是你,也不是任何人,而是建設淨土的法藏菩薩作的選擇,他選擇這個方法,這個願是他的願,所以你在念佛時,要歸依在他的名下,你如果不歸依在他的名下,那麼你就離開了佛力。
念佛和往生是因果相對、綁在一起的,如果你念佛的時候不是為了往生,就會偏離目標。我們常常偏離目標:我身體很差,我念佛就希望對我的身體好一點,其實這樣就把念佛回向到你的身體上去了,其實你若真正為了往生,就應該知道只有念佛才是對著往生來的。
問題:自力的念佛就離開了佛所選擇的本願念佛
念佛你有自力,你就覺得自己在修行,我念南無阿彌陀佛,我今天念了五萬遍、十萬遍,我把功德回向到極樂世界去,這也不是選擇本願的意思,也就離開了本願。
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全部都是佛力,因為是佛讓你來念的,全部都是佛的運行,你一旦產生我在念佛,我在修行,一旦有自力的觀點在裡面,第二個觀點就產生了,我這個修行是干什麼呢?我是為了往生,所以你緊接著就需要回向,這個是很重要的。念佛的心有好幾重,有作願、觀察、回向。其實我們的心裡通常都包藏著願望,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有隱藏的願望在作指揮,然後我們明確或不明確的就把願望回向到那裡去了,你若念佛有自力的話,有的是回向到往生去了,有的就不是回向往生,不管你是回向往生或者是不回向往生,你都離開了佛的選擇。
在20願中“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這種人是真的想往生了,我現在就想往生,他為了往生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我要往生,每念一聲都表示我要往生,就是我想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為了往生,往生心特別強的,實際上每念一聲都至心回向。
而“至心回向”其實有二種,一是選擇本願不回向,完全他力的,沒有什麼回向(入真實18願);二是你還有一點自力,認為是我在念佛,我為了往生而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每一念都特別至誠,每一聲都至心、真心的回向,我就是向往淨土,那麼這第二種也不是選擇本願念佛,也離開了根本,就不是真實行(入方便20願)。
選擇念南無阿彌陀佛,選擇歸命阿彌陀佛的本願力,選擇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力作為往生的根本,這三重選擇就把我們的自力給打掉,你自己已沒有站腳的地方了,這時你就把目光轉向了佛,把身心都轉向念佛的本願,只有依靠佛的本願力,才能往生。我自己是沒有任何可以依靠和依憑的,這就叫選擇本願念佛。佛願就是佛心,念佛就是念佛的名號,念佛的願、念佛的心。
二、進一步解釋“選擇”的意義和重要性
什麼叫選擇本願?什麼是念佛?念佛怎麼念?淨土宗是念佛,但是,是選擇本願念佛。選擇是在平等的基礎上所作的。選擇就是分別、取捨,凡夫就是執著分別、取捨,而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們念阿彌陀佛,那有人說,我為什麼非要念阿彌陀佛呢,那釋迦牟尼佛也是佛,藥師佛也是佛,這就是分別念,釋迦牟尼佛就不是阿彌陀佛,這就是分別,在凡夫的心裡面就是我念阿彌陀佛就沒有念觀世音菩薩、沒念地藏王菩薩、沒念其他的佛菩薩,那我會不會得罪他們呢?產生了這樣的分別念。
這個選擇對於凡夫來講,就是斗爭法,在對我們的教化上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對於凡夫來講,你只能選擇一個,你現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就沒有本事同時再念別的,從相對法的角度上來講,就會產生激烈的斗爭,而且是不斷的斗爭,因為我們選擇了阿彌陀佛,同時就把其他的佛也丟掉了,也丟掉了所有的念頭,比如貪、嗔、癡、善惡、因果業報等,因為你要念了阿彌陀佛,就選擇了這個,就是選擇了佛的名號來念,你就信這個了,就把其他的一切都給放下了。那麼,這個選擇就是一個斗爭,你隨時就要開戰,你隨時就要面臨著選擇,我到底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呢還是念什麼呢?就隨時面臨著開戰,開戰就需要打勝。
淨土教就是我們要念阿彌陀佛,其他的佛就要把他放下,其他的修行方法就要把他也放下。如果你不理解,認為是貶低人家、誹謗正法,或者是什麼別的,怎麼就可以以一敵萬了呢?你要知道這是佛的選擇,你不要以凡夫的想法來想這個念佛。你要這樣想,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並不是我自己來選擇的,這是阿彌陀佛作的選擇,而阿彌陀佛是在平等覺的基礎上作的選擇,在佛的境界中是沒有種種的差別的。但是在給我們用的時候,因為你沒有平等心,你不是苦和樂一樣,善和惡一樣,所以這個選擇是佛為我們作的選擇,阿彌陀佛給我們選擇的。然後說要往生淨土,要用什麼業力呢,用什麼方式修行資糧呢?佛也給你選好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條道。
念佛是佛讓我念的,是佛選的,我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佛就是這麼選出來的,我就是聽佛的話,佛說這樣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能不能往生的話佛作保證。如果是你自己選的,你就心裡發虛,你不知道行不行呢?他給你選的,你不管他行不行,就是行,所以這個選擇每一刻都考驗著我們,佛的選擇就保證了你跟阿彌陀佛不離開,信心就是選擇本願念佛。
其實我們沒有選擇力,是隨業來轉的,沒有選擇好的父母,也沒有選擇好身體,學校也沒選好,老師也沒選好,所以你的選擇就有問題了。選擇就要有眼光,生命就是在選擇之中產生的,你隨時都在被選擇,你要干什麼,你要去哪裡,你的願望到底是什麼,苦樂是怎麼形成的,那這樣的話,你就把選擇權交給阿彌陀佛,那你怎麼交給他呢?就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佛你就要知道,哦,這是阿彌陀佛選擇的,我被他選中了,我就追隨他,這樣就是往生之業,全部都由他負責,我的眼睛和心都被阿彌陀佛所指揮了,從裡到外,你的所有的因緣,你想幫助別人你也交給阿彌陀佛了,打仗你也交給阿彌陀佛了,反正都是他來負責,你就理直氣壯的舉著南無阿彌陀佛的這個大旗幟。
所以我們一進入選擇本願念佛這裡面,從因至果全部都進入到佛的運行裡面去了,如果你一分別,就會進入到你自己的選擇裡面去,你一打妄想,你一選擇什麼東西,就妄想分別了,你這麼一妄想分別就是與佛的選擇相抗衡,覺得佛的智慧沒有我大,我要自己選一下,你就自動跟佛的選擇相對抗,因為我們心的功能就是分別覺知,所以佛就跟我們做好了,就是選擇本願念佛,果就落在往生上,這是念佛之行,“行”到哪裡去?“行”到淨土裡面去。
所以是往生之業,念佛為本,就是17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選擇本願就是選擇諸佛稱揚贊歎名號,然後就是18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選擇本願念佛是最主要的,南無阿彌陀佛怎麼來的,就是往生之業,念佛為先,引文裡面就是引本願。
三、念佛行與業的運行
念佛的行與其他的修行方法相比,念佛不是打坐、參禅、燒香、建寺院等等,念佛主要就是體現在口業上。南無阿彌陀佛,以信心來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是一心一行。念佛就是一行,行就產生了力量,就是造業,你做了念佛的行,佛的業力在運行,就是往生之業的行業。有的人認為,我念佛就不作別的修行了?他就沒有把念佛當成是一個行,念佛體現在口業上,實際上口是連心的,因為選擇肯定是心的選擇,你只要進入到念佛裡面來,就是阿彌陀佛的心在指揮著你的口,當然這是佛行的業力,佛選擇他的行。若你選擇磕頭就不是了、打坐也不是了,跟其他的修行方式相對的修行,所以臨終的時候,你就不要去搞這搞那了,就念佛,乃至十念就往生,念念滅80億劫生死之罪,就是這個行,不是其他的行,所以叫行行相對,相對的行。
錄音:白蓮花 整理:如意 編輯:真惠 定稿:純祥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