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佛教的“三法印”說
中國佛學院 理淨
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佛教主張人生無常、諸法無我的思想,認為世間一切法皆是剎那生滅變化,沒有一法是常住不變的;一切法皆是由眾多因緣組合而成,無一法是獨立的存在。而我們眾生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所迷惑,對世間一切法生起顛倒妄想和虛妄分別,執著和貪著世間一切法皆是實有,而造諸惡業使眾生流轉於生死若海之中。所以佛說法度眾生了脫生死,我們眾生若能夠依照佛法旨意精進修行,就一定能夠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可是我們眾生卻不知自己流轉於生死之中,學佛也不知是為了了脫生死斷除煩惱,而依靠佛教來發財治富,揚名立萬。把佛教變成了大家謀生的出路和賺錢的場所,錯誤的理解佛法。有人甚至有意歪曲佛教,想從中謀取利益。所以才使我們佛教變成今天這樣魚蝦混濁,行行色色、各式各樣的人都混進了佛教,使佛教成了是非之地,迷信邪教也隨之而起,違背了佛說法的根本意義。
因此,我們學佛首先應當樹立“正信”,明白佛說教的意義和目的,自己為什麼要學佛?只有方向明確才會行動時不迷失方向;只要們樹立正信修行也就不會誤入岐途,害己害人來生必墮三惡道受諸痛苦。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怎樣才能簡別我們所修學的是佛法而不是邪說?這就要用佛教的“三法印”去簡別。所謂“三法印”者,即是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也就是說只要符合這三個條件的那就是佛法,凡是不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就是邪說。因為在佛教認為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無常變化,沒有一法是常住不變的,所以說諸行無常;既然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那就是沒有自體無有主宰意,所以諸法無我;若能知道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無有實體自性不可得,即是悟入諸法實相本自清淨,所以說涅槃寂靜。因此,這三法印就是用來衡量和判斷佛教學說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也是佛教學說與其它學說相區別的重要標志。所以這三法印就成了佛教的三大綱領,也是整個佛學理論的重要樞紐,是佛教學佛者不可動搖的根本原則。
所謂諸行無常者,“行”是遷流轉變的意思,也就是指世間一切法展轉相依、生滅相續的無限活動。或者說是生命無限活動的發生、安住、變異、消滅的不同形態表現,把生命無限活動的這種過程就叫做“行”。所以“行”就是指正在進行的活動,這種活動沒有不變性,也沒有主宰性。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世間一切造作而生的現象,包括各種物質現象、心理活動和形式概念,無一不是在遷流變化的,這些也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是遷流變化的,所以一切有為法皆稱為“行”。所有這些生滅現象沒有一剎那是停止常住不變的,也就是說我們世間的一切生滅現象都是在無常生滅變化中,所以就叫做諸行無常。
無常分為兩種:即一期無常和念念無常,所謂一期無常者,是指一切事物在某一階段和某一時期內,遷流變化和不斷代謝最後還歸於壞滅的過程。如眾生界的生、老、病、死是眾生由小變大,由大變老,由老變死的四個轉變過程,也是人生的生命流轉現象;事物的生、住、異、滅是一切事物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四種變化過程,也是事物的生存變化現象;世界的成、住、壞、空是我們所居的世界從空到成,同住到壞的四個轉化過程,也是宇宙的生滅現象。這些人生、事物、宇宙的生滅現象雖然經歷的時間有長有短,但都是在生命的同一時期內生滅變化,所以是屬於一期無常。也叫做相續無常,因為這些生滅變化是在一期生命中相續不斷變化而成,所以是相續無常。所謂念念無常者,“念”是梵文剎那的意譯,“念念”就是剎那剎那,所以念念無常也叫做剎那無常。是說一切事物不僅在一期生命中無常變化,而且在某一期內又有念念剎那的生滅無常變化。也就是說在一期生命的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的某一期限中又有四種變化,如“生”中又包括有生老病死四種變化,我們把這種變化叫做念念無常。佛教認為世間的一切眾生、事物、世界都是在這種無常變化中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在這種循環中永遠生滅變化無始無終。
因此,在佛教看來包括人類在內的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流轉的變化中存在,如同流水一樣遷流不息,生滅變化、無始無終。佛教的這種“無常”理論破斥了主張有永恆不滅的靈魂,恆常不變絕對存在的本體和創造萬物的上帝的存在。所以佛教認為在我們生存的這個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無一法是常住永恆不變的,任何法都是在念念生滅變化中完成和運動。如果有人認為有一個永恆常住不變的法存在,那就一定是邪說與佛法相違背。所以“諸行無常”成為我們檢驗某一種說法是不是佛法的唯一標准。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認識諸行的這種無常現象,那我們眾生也就不會對世間一切現象執著和追求。生命是無常、一切法皆是無常,知此無常即是苦,我們的追求和執著皆是無常。所以佛教叫人珍惜生命,不要為無常的諸行白白浪費生命,人生非常的短暫轉眼幾十年已成為過去,到生命快要結束時一切都已經太遲,所以佛教叫人急早覺醒不要遲疑,早入佛道廣種福田。我們眾生若能明白生命的無常、時間的短暫、事物的生滅變化,常生此“無常”觀,就不會有貪著和無窮無盡的追求。從而捨棄一切我愛和我慢,以謙虛和真誠去體涼他人、幫助他人;從而感到生命的無常而愛惜生命,不斷地精進努力修學。
所謂諸法無我者,“法”是梵文達磨的意譯,按照佛教的解說,“達磨”的本義是軌持意。即軌持者是“軌生物解,任持自性”,所言軌生物解是說任何事物都有自己一定的形態規范,可以使人對其產生正確的認識;任持自性是說任何事物都保持有它自己的特性和作用。正因為任何事物都保持有自己的特性和形態,才是人們能夠產生正確的認識,不至使事物混淆不清,產生錯誤的認識和理解,這就是“法”的規范。所以說作為“法”就有兩方面的作用,即事物自身的本有特性和事物自身的本有形相,正因為事物有這兩種本有的規范才使人們對事物做出不同的認識和理解。簡單而言“法”就是事物存在的形相,以及事物與事物之間不同的特性。“我”是指人們的靈魂、人格、主宰、自性、實質和實體的意思。“我”有恆常不變的作用,也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也就是說“我”是既非因緣合成,又無生滅變化的真實體,是獨立存在和永恆不變的主宰者。所謂“諸法無我”是說一切事物的都是沒有獨立的不變的實體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是沒有主宰作用的自我或靈魂。換句話說,就是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單一獨立的、自我存在的、永恆不變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在因緣和合的相對變化中暫時存在。
我們凡夫眾生都以“我”為世界的主宰者,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以我為主,凡是有與我的意見相違背者皆被排斥,如此以來我就成了宇宙的主宰者。由此生起了貪嗔癡等種種煩惱,以我為主殺生害命無惡不作,所以輪轉於六道生死輪回之中。佛教以“無我”觀來對治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來破除眾生的貪嗔癡和種種煩惱,使眾生斷除煩惱從而得到究竟解脫。佛教對我的主張有兩種:一是人我,二是法我,把這種對於人我和法我的執著,就叫做“我執”,也叫做“我見”。所以我執就有兩種,即人我執和法我執,也叫人執和法執。既然有兩種我執,如果要破我執就應有兩種無我。所以“無我”也有兩種,即人無我和法無我。所言“人無我”者,是說我們眾生世界是由色、受、想、行、識五蘊組合而成,沒有真實不變的自體存在。色是指我們眾生的身體;受是指眾生的感情作用;想是指眾生的認識作用;行是指眾生意志作用;識是指眾生的分別作用。色蘊是屬於物質生理機體,而後四蘊是屬於精神心理活動。此五蘊包括了眾生的精神和物質,由此精神和物質的相依共存話動,而完成了我們眾生世界的生命過程。既然我們眾生的生命體是由五蘊組合而成,當此五蘊分散時眾生的生命體也就不復存在,所以說“五蘊無我”。既然眾生是由五蘊組合而成,那如果五蘊無我者即是眾生無我,所以名為“人無我”。所言“法無我”者,是說我們的物質世界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組合而成,沒有真實不變的物體存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一切物質都在不停的生滅變化,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在念念生滅變化。地以能持為性,能夠執持一切事物不會倒壞;水以濕潤為性,能令一切事物不會沽壞;火以熱為性,能令一切事物生長;風以動為性,能令一切事物運動。由此四大使我們生活的世界的一切物質才能在不斷的生滅變化中轉動不息。如果四大分散則世間一切物質都不會存在。如此說來一切諸法皆是無有自性的,是眾多元素的組合體,也是一種無常法,所以說“諸法無我”。
諸法無我也就是諸法無常,是說世間的一切法皆是無常無我,令眾生不要起貪著之心,而感生死苦果。佛教建立諸法無我的理論,就是為了否定有自我的實體的存在,來建立因果業力的作用。佛教主張眾生世間和器世間皆是眾生的業力所感,眾生世間是我們眾生的正報,器世間是我們眾生的依報。我們眾生的六道輪回是因為我們眾生過去無量劫以來所造的業力所感,而我們的物質世界雖然不能造業,但物質世界是因眾生而有,使我們眾生受報的場所,所以叫依報。因此,佛教認為一切諸法皆是眾生過去無始以來的業力所感,是無自性的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存在,是剎那生滅變化的無常法。眾生若能如此認識和對待諸法,就不會有貪著和顛倒妄想分別。一切人和事、世界和物質皆是方便假設,名利、金錢和財物皆是身外之物,只有業力才使隨身流轉的根本。所以說“諸法無我”。
所謂涅槃寂靜者,“涅槃”就是滅度的意思,滅除一切煩惱、度脫一切生死,永不再受生死輪回。“寂靜”就是指涅槃的一種狀態,即寂滅了一切生死之後,所達到的一種安靜平等的境界。達到涅槃之後就會遠離煩惱、斷絕患累、寂然常住、永不退轉,所以稱為“涅槃寂靜”。涅槃寂靜是三法印中最高的境界,也是佛教各種理論的最究竟之理。佛教要人們從緣起法中體悟無常、無我,就是要人們從觀察緣起法中證悟到諸法無常、無我的真如理性,即涅槃寂靜。所以佛教主張諸法無我、諸行無常的目的,就是要最終顯現涅槃寂靜的真理。因為,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皆是無常的,這樣眾生就會產生厭離苦而追求出離世間之思想;若能厭離世間而追求出離,就會認識到世間的一切事物皆是無我,如此就會捨棄我執斷除愛欲;若能斷除愛欲就能擺脫一切煩惱,煩惱斷除就能得到解脫。也就是說只有首先認識到事物的無常性和無我性,才能斷除眾生的貪欲之心和妄想分別;只要眾生能夠認識到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而生無自性時,就會止息一切虛妄分別而回歸於涅槃寂靜之真如。從而真正了脫生死輪回得到究竟解脫。
涅槃寂靜作為佛教的最終理想境界,認為是宇宙萬物的真理,說明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實相,這是佛教大小乘經典共同的特點。涅槃寂靜的境界是非語言文字、思惟意識所能表達的,只有通過潛心的修證才能體悟到涅槃寂靜的真正意義。佛教主張以涅槃寂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對於培養和健全完美的人格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眾生通對佛法的修學不但能夠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思想觀念、道德修養、人生理想,實現我們人生的最高理想;而且還能夠淨化我們眾生的心靈,改善我們惡劣的環境,使我們的娑婆世界成為清淨的極樂淨土。我們的世界每天都有戰爭和災難,正是因為我們眾生不知諸法實相是“空”,而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實的、常住的永遠不變的,所以對世間一切法都貪著不捨,如果得不到時就會不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和追求。由此而造下了無量無邊的種種惡業,而感未來的無量生死苦果。這就是因為眾生愚昧和無知而貪著世間榮華富貴,招感的種種善惡因果報應;也是由於眾生的無知而不識諸法實相,而自作聰明為自己編制的煩惱之網絡。佛陀慈悲為我們指示了人生大道,超脫生死去向解脫,證入涅槃寂靜的清淨法身。
此三法印的根本內涵是說明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絕對實相。因為我們眾生有無明煩惱不能對世間的一切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所以往往容易對眼前的所見所聞產生一種錯誤的認識和見解。不識諸法之實相本自空寂,而妄執為實有去貪著。三法印就是解決我們眾生的這一重要問題,讓我們正確的認識事物的自性,一切法皆是由因緣所生,都是在剎那剎那的生滅變化,沒有一個常住不變的自體存在。說明一切法皆是無常、無我,以無常、無我觀去觀察事物和自我,使我們對於事物有一個新的認識,斷除我們的妄想分別和貪愛執著。這樣我們的煩惱和痛苦的心理、行為也就逐漸改變,直到證入涅槃寂靜。所以此三法印既是我們對於事物的認識過程,也是我們眾生的修行實踐過程;由此認識一切事物皆是空寂,從而根除一切執著,最後達到完全清淨境界的過程。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法印”是佛教用來檢驗所說道理是不是屬於佛法的最好方法,也是檢驗我們對佛法的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我們既然現在已經知道了三法印,就應當對於什麼是佛法、什麼是邪說就應該分辯清楚,不應當捨本而求末誤入歧途。因此,此三法印對於我們學佛的人來說是非常的至關重要,無論是初級學佛的也好,還是學佛多年的也好,都應當以三法印為標准來檢驗自己的所認識和行為是否符合佛法。初級學佛的朋友可以用三法印檢驗我們所要學的是不是佛法,以免上當受騙走上邪路;學佛多年的朋友可以用三法印來檢驗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是否正確,以免成為盲修瞎練害人害己。學佛不在於深淺而在於正信,如果不是正信所說的再好也是邪說,如果是正信就是最淺的也是佛法,一樣可以解脫成正果。因此,我們學佛不能輕易聽信他人所說,而應當用佛教的“三法印”來檢驗,然後再看其目的和行為,來確定這種說法是否符合於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