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十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十九)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各位同修,上次講到阿彌陀佛為了宣揚妙法,化作有情的鳥類說法令眾生歡喜,讓眾生從鳥說法當中產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阿彌陀佛不但化有情和眾生講法,在西方極樂世界還有無情,寶樹羅網皆能說法利益眾生,非常奇妙。

辛二、化無情聲

『捨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佛又告訴捨利弗尊者以及大眾,極樂世界有微弱之風吹動寶樹羅網,其風和緩,不像娑婆世界台風這般猛烈,風吹在身非常舒適。寶樹羅網互相撞擊出微妙音,好像一支大型的交響樂隊在演奏美妙的樂曲,聽聞以後能使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其音能夠說法利益眾生,所以曰妙。

【情與無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無量法門。同時演說。隨類各解。能令聞者念三寶也。】

“情”是“有情”,指上面種種雜色之鳥。“無情”指風樹羅網,不但有情的鳥類宣說妙法,無情的寶樹羅網也能夠宣說四教道品及無量法門。極樂世界眾生聽法的根機不同,雖然同在一處聽法,而能隨順其根性聽與自己相應的法門。藏教根性眾生聽聞生滅四谛,通教聽聞無生四谛,別教聽聞無量四谛,圓教即聞無作四谛,互不妨礙,非常奇妙,這是一種事事無礙的境界。極樂世界的眾生聽聞了這些法,即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佛是三界導師,福慧兩足尊,所以念佛;佛所說的一切法寶能夠使人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所以念法;僧者代佛宣揚,解行並進,是佛陀佛法的實踐者,能作一切眾生的楷模,所以念僧。通過念這別相三寶來啟迪我們自性的三寶——覺正淨。

【念三寶是從悉檀獲益。凡夫創聞。大踴遍身。是歡喜益。與三寶氣分交接。必能發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滅煩惱。是破惡益。證悟一體三寶。是入理益也。初別明竟。】

這裡講了念三寶的原因,是從無情寶樹羅網宣說妙法而獲益念三寶。寶樹羅網說法也具足四悉檀益:帶業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看到極樂世界情與無情皆能說法,第一次看到這個環境太殊勝了,我們在娑婆世界想聽法非常不容易,極樂世界眾鳥與寶樹羅網皆能說法,他覺得非常奇妙,就生歡喜,這是世界悉檀。在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相聚一處,同聞共禀,外與別相三寶相應,聽法之後內心與一體三寶,與覺正淨心心相應,就能生起無上菩提道心,這是為人悉檀,得生善益。由於聽聞妙法生起了菩提心,隨修行功夫的深淺能夠伏滅煩惱,功夫淺的能把煩惱伏住,功夫深的能把煩惱滅除。西方極樂世界伏滅煩惱是非常容易的,而我們現在娑婆世界伏煩惱已是非常困難,更談不上斷煩惱。這是對治悉檀,得破惡益。隨著見思、塵沙、無明煩惱逐漸斷盡,證入一體三寶,自性佛寶即能證得法身德,自性法寶即能證得般若德,自性僧寶能夠證得解脫德,自性的德能全部顯現出來,得入理益,為第一義悉檀。

庚二、總結

『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裡結示,極樂世界依報情與無情功德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因地修行積累的福德所成。

【重重結示。令深信一切莊嚴。皆導師願行所成。種智所現。皆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佛心生心。互為影質。如眾燈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長思矣。】

這句“捨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在彌陀經中反復出現,此處是第三次。重重結示,目的就是為讓眾生深信極樂世界的莊嚴。從阿彌陀佛的角度講,極樂世界一切依正莊嚴,皆是阿彌陀佛因地做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大願,通過行持六度萬行,積累福德所成就的果地莊嚴。法藏比丘修德圓滿,斷盡一切煩惱、一切習氣,他的一切種智就能顯現出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即是阿彌陀佛的一切種智所顯現的。從淨業行人的角度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也有我們淨業行人的功勞,它是我們清淨業所感的。清淨業是能感之因,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清淨業所感之果。眾生由於識尚未轉成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的識所變現出來的,即第八阿賴耶識。我們成佛了,就能將第八阿賴耶識轉化為大圓鏡智。阿賴耶識裡面包含了我們無始劫來的善惡業及習氣種子,如果惡業多就與惡道相應,如果淨業多必然與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相應。凡夫憑藉清淨業,阿賴耶識能夠變現出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修德圓滿,斷盡一切煩惱,顯出一切種智,從一切種智當中變化出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所以凡夫的識與阿彌陀佛的一切種智所變現的境界是一樣的,如果能相應,就是我們凡夫的心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就能夠被阿彌陀佛接引。“佛心生心。互為影質。”影是影像,質是本質。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沒有打印機,試卷是用蠟紙刻的,蠟紙的模子就好比本質,刻出來的試卷就是影像。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佛的一切種智所顯現的,一切種智是佛性,所顯現的依正莊嚴是佛境。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又是我們凡夫清淨業所感召的,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阿賴耶識是我們凡夫的心,所變現的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我們眾生的境。全心即境,全境即心,佛心與眾生心互為本質境跟影像境。如以佛的莊嚴作為本質境,眾生心中的就是影像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如以眾生莊嚴作為本質境,佛心中的就是影像境,佛就是眾生心目中的彌陀,即是自性彌陀,眾生即是佛心中的人民,所以稱為自性眾生,自性眾生誓願度。眾生心與佛心是平等的,互為影質。譬如房間裡有很多燈,好比佛與眾生的心,燈光好比佛心與眾生心所變現的依正莊嚴,這麼多燈同時打開,給人感覺光線就是一種。其實這是由很多燈所發出的光交匯形成的,每一盞燈光皆能遍及房間,眾燈之光相互交涉,互不妨礙。佛心所現的依正莊嚴境界與眾生識心所變的依正莊嚴能夠交匯一處,不相妨礙,各有各的莊嚴,但程度有所不同,就好比每盞燈的亮度不同,就是由於智慧不盡相同。這是唯心莊嚴,事事無礙之境界。能變的自性是理,所變之莊嚴是事,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佛心與眾生心及一切莊嚴皆為一體,事理不二,心境一如。好比用黃金鑄成不同的器皿,雖形狀有不同,但本性是一樣的,其金性不會改變。“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是理,修是行,我們的心性本來就具有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從理具之性德莊嚴起修,謂全性起修。成就了修的莊嚴,事修的莊嚴不出自性理具莊嚴,謂全修在性。藕益大師告訴我們這個道理非常微妙,聽一次未必能夠理解,需要大家慢慢去體會。

【奈何離此淨土。別譚唯心淨土。甘墮鼠即鳥空之诮也哉。初依報妙竟。】

奈何,譏歎之詞,藕益大師譏歎一些學佛人往往執理廢事,執空廢有,不認可事相上的西方淨土而別談唯心淨土,被稱作“鼠即鳥空”之說。鼠就是老鼠,老鼠的叫聲“唧唧唧”音同“即”,即是“有”的意思,比喻一些人談有,不知道妙有當中有真空。鳥空,鳥的叫聲,像貓頭鷹的叫聲就是“空空空”,有些談空的人不知道真空妙有的道理。上面介紹了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下面開始來談極樂世界的正報教主。

                            ┌戊初、徵┌己初、約光明釋   

丙二、正報妙┬丁初、徵釋名號┴戊二、釋┴己二、約壽命釋   

      └丁二、別釋主伴┬戊初、別釋┬己初、主     

                    └戊二、結示└己二、伴     

 

戊初、徵

『捨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佛問捨利弗尊者,你覺得怎麼樣,這尊佛為什麼稱為阿彌陀佛。捨利弗當然不知道佛的境界了,他雖然智慧第一,但他是二乘當中權智第一,無法了知佛的境界。好比一名小學生在班裡成績第一,但是把大學生的試卷拿來叫他考,他肯定是不知道的。我們不能認為捨利弗不知道就起輕慢心,前面講過捨利弗是古佛再來,示現過來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在這裡不回答佛都是有用意的,能讓大家知道淨土法門的義理是很深的,沒有那麼簡單,連智慧第一的捨利弗尊者都很難理解,目的就是讓大家引起重視。

【此經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釋名號。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也。】

彌陀經的主要思想是信願行三資糧,行乃持名妙行,這裡就特把佛號舉出來解釋。執持阿彌陀佛名號稱為妙行,其妙有三:一、簡捷妙。簡是簡單,修淨土法門很簡單,只要信願具足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即可。捷是快捷。我們想出離三界、了生脫死有兩種法門,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信願念佛法門之外其他的法門都稱為通途法門,通途法門是豎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要慢慢斷煩惱。斷見惑思惑才能出離三界,就是要證得阿羅漢果位,根機利的人需要三生,根機鈍的人需要六十小劫。修學特別法門,就是我們現在介紹的信願念佛法門,不需要斷煩惱,只要信願具足執持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可以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不退轉,所以這個法門既簡單又快捷,謂簡捷妙。二、殊特妙。哪怕是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相現前,只要遇到善知識開導信願念佛法門,依教奉行,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殊勝特別之處。唐朝有張善和,一生以殺牛為業,臨命終時陰境現前,很多牛來向他索命,他頭腦很清醒,看到牛來生大怖畏,疾呼救命,正巧一出家人經過他家門前便尋聲而來,其妻向出家師父說明了情況,出家人知道這是冤親債主在他最虛弱的時候前來索命,馬上給張善和開示,你以前殺業太重,現在牛來向你索命,你現在唯一能救自己的方法就是稱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張善和非常有善根,他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十念往生。當然,這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這是有宿世的善根,我們一般的人還是要平時就下功夫,不能等到臨終的時候,因為不知道你是否能遇到善知識,有沒有這樣的善緣。三、圓頓妙。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能夠圓證三不退,哪怕是張善和這樣一輩子殺牛為業的人。三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如果修學通途法門,要經過無量劫的修行,至等覺菩薩的位置才能圓證三不退。我們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帶業往生,煩惱沒有斷,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圓證這三不退,所以太殊勝太奇妙了,叫圓頓妙。這三種妙行非常不可思議,修持信願念佛法門,從開始初發心到往生,就是執持阿彌陀佛佛號,所以這句佛號的意義非常深廣,這裡特地拿出來解釋,就是為了顯示佛號的重要性,讓眾生能夠深深明白這句阿彌陀佛所蘊含的深意,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別無二心。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這段解釋阿彌陀佛名號的含義,以及持名念佛之不可思議功德。“阿彌陀”是梵語,中文翻作“無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福德,無量的神通等等,釋迦牟尼佛在此以光壽來代表一切無量。光表空間,空間無量。壽表時間,阿彌陀佛的壽命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時間與空間合為時空,時空無量就代表一切的無量。同時,壽代表福德,一個人過到了一百二,我們會講這個人福報很大。光代表智慧,黑暗代表愚癡,光芒一出現,黑暗就再見。所以光壽無量又是福慧無量,我們修學佛法就是修福報、修智慧,福慧兩足尊就是佛了,念一句阿彌陀佛即是福慧雙修。“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光壽二義即是彌陀心性,光則寂而常照,不變常隨緣,壽則照而常寂,隨緣常不變。寂中有照,照中有寂,橫豎交徹,就是一真法界之體,是十法界的綱要,就是諸法實相的道理。阿彌陀佛的三身四土都是一真法界之體所顯現的,阿彌陀佛的名號也是一真法界之體所顯現的。眾生本覺之理性,我們的佛性其實就具足了無量壽無量光,念的這句佛也具足了無量壽無量光。開始念佛就是始覺之智,本覺的理性具足了無量壽無量光,始覺之智也是無量壽無量光,始覺跟本覺是一體,所以叫始本一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的佛性與阿彌陀佛的佛性是一不二,所以謂生佛不二。現在以清淨的心去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與阿彌陀佛相應,我們念佛是以始覺照本覺,同時阿彌陀佛也在念我們,就是本覺發始覺,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別無雜念,臨終必定蒙阿彌陀佛接引。

回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上一篇:本源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二十一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